PTT推薦

[閒聊] 垂直的soundstage是不是比較難營造

看板Audiophile標題[閒聊] 垂直的soundstage是不是比較難營造作者
bt092001
(一條魚)
時間推噓 9 推:9 噓:0 →:30

如題所示,
一般來說只要喇叭本身控制好水平指向性,
波導設計等等,跟設計好側牆反射距離,
都有不錯的水平聲場,
但是好像比較難做到垂直指向性跟水平指向性
都很完美的寬直,
或是同時都有很好的垂直水平波導等等,
或是天花板高度讓反射距離等比較難控制的因素,或是要做特規天花板。

是不是一般來說垂直的聲場比較難營造?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93.67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2:23:55

GLUESTICK11/27 13:05普通喇叭沒那樣設計 Focal N3-D直接多做一組向上單體

向上發聲確實是一種思路,但是這設計比較像是天空聲道,向前發聲除了喇叭夠高,不知 道有沒有其他思路

ms034430311/27 13:06高音太爛

波導比較難同時兼顧水平跟垂直? 感覺如果高度的大型喇叭,或許能夠取得較好的天花板反射。 或是高音單元很高也是一種思路? 或是垂直指向性更寬甚至跟水平相同?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3:58:56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4:00:10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4:02:23

yys31011/27 14:08在意聲場的話還是建構多聲道系統吧

多聲道系統對於空間要求應該更多,能融入正常家用環境應該就更少了。

icekiba11/27 14:13擺位問題而已

擺位問題我這邊的思路比較偏向天花板反射, 天花板高度比較不高,或是店家有特刻天花板,垂直聲場都特別猛。

icekiba11/27 14:14還有鍍銠用太少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4:17:31

icekiba11/27 14:14鍍金用太多

icekiba11/27 14:19也許是天花板特別調整過吧 呵

因為極座標圖下去看,純喇叭垂直能量要做的又寬又直的其實不多。感覺跟水平方向難以 兼顧。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4:23:04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4:23:25

icekiba11/27 14:23垂直音場本來就比較難營造就是了,光聽起來範圍要超過喇

icekiba11/27 14:23叭高音高度這件事,大部分的系統就直接躺平了

icekiba11/27 14:24請問您是要探討座標還是聽起來?

主要是用目前已知的工具分析看看有什麼秘訣吧,主要量測上看到,或是有公開的規格書 看到,很多喇叭垂直能量上好像多半天生比水平少,想說增加天花板反射是一種思路,看 到有做特規天花板的用家, 垂直音場都很不錯,或是喇叭設計上也有其他種思路探討 思路偏向,朝著發聲方向都能夠均勻反射應該就很不錯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4:30:08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4:31:23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4:33:27

icekiba11/27 14:34沒什麼祕訣,祕訣都是玄學

這跟是否玄學沒關係吧, 盡可能利用已公開資訊而已, 比較像是下面先進所說 錄製是否有這樣的考慮, 喇叭設計是否有這樣的考慮? 空間是否合乎原廠設計建議。

yys31011/27 14:35垂直發散窄應該是故意的吧 不想要太多天花板跟地板反射

這個看法也很有意思,不知錄製時高度的image 或是,設計給家用用戶時,高度這件事情 有沒有被考量。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4:40:32

yys31011/27 14:37想要垂直跟水平沒啥差的可以找同軸 通常都圓形的水平跟垂

yys31011/27 14:37直的控制一樣 就差前障板的貢獻了

yys31011/27 14:38另外 同樣是沒做聲學處理 多聲道音場還是比兩聲道好吧

通常立體聲錄音比較多,多聲道只有多聲道錄音能發揮,如果要聲學處理,很多喇叭官方 規格書多聲道比較嚴謹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4:43:03

CrosstakerYu11/27 17:51根據《聲音的重現》課本,從主觀聽音實驗中歸納,

CrosstakerYu11/27 17:51多聲道可以大幅降低房間的影響,對於指向性的要求

CrosstakerYu11/27 17:51也會低

CrosstakerYu11/27 17:57現在新出的專輯很多都有atmos版本了(歐美流行樂更

CrosstakerYu11/27 17:57是幾乎都有),推薦各位有家庭劇院的板友可以聆聽

CrosstakerYu11/27 17:57看看,個人覺得是截然不同的享受

yys31011/27 18:06讚美蘋果

感謝提供這個思路,之後換房,應該會朝向這個路線,理想上是客廳用上5.2.2,風暴前 級DLBC,ncx多聲道後級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7/2023 18:35:27

CrosstakerYu11/27 20:10上到5.2.4會有不小的升級感,特別是中置聲道的聲音

CrosstakerYu11/27 20:10結像可以明顯上移,更接近正前方,如果前級已經上

CrosstakerYu11/27 20:10暴風的,大推加兩顆

carstenan11/27 21:46兩聲道媒體錄製大部分都沒有考慮收音作Z-軸,需很多麥

carstenan11/27 21:48如果是垂直音場,那訊號源頭通常就沒有

carstenan11/27 21:48如果是垂直擴散性,那比較好處理

原來如此,收音大多是沒有高度的考慮。

jhs121311/28 01:27左右聲道所以有水平的音場 那垂直的要從哪裡來?

jhs121311/28 01:29完美擴散加反射不也只是提升高度?

如果對比前一樓,錄制混響等不考慮高度,反而感覺增加垂直反射,反而像後天營造,不 知道實際上喇叭製造是否考慮高度環境,大部分規格書都是寫側牆。 而且也是最近在研究指向性發現, 很大一部分的產品都是水平指向性能量比較完整。 很有可能如前面幾樓的先進所說,設計上反而要更少的垂直反射,指向性要做的更窄

※ 編輯: bt092001 (125.228.98.41 臺灣), 11/28/2023 08:08:56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8/2023 08:51:10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8/2023 08:54:08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8/2023 08:58:26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8/2023 09:00:16

feoteng200311/28 12:39錄音軟體最新的更新是有z軸處理的,但是這是非常晚

feoteng200311/28 12:39近的東西

feoteng200311/28 12:412023年更新才有2層z軸,定位至聽者下方(atmos)的支

feoteng200311/28 12:41

現在真的越來越先進了

jhs121311/28 13:52高低音銜接都要講求位置了 垂直的反射只會讓狀況更糟

感謝板上先進指教,獲益良多

※ 編輯: bt092001 (223.136.93.67 臺灣), 11/28/2023 14:33:00

yys31011/28 14:38推樓樓上

chiyoda11/28 22:28推CR大,硬體上只能從多/天空聲道下手,軟體也要提供

chiyoda11/28 22:30另外人對垂直方向的感知確實不如水平方向,所以只能照上面

chiyoda11/28 22:30說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