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討論] 什麼叫沒心經營?

看板BaseballXXXX標題Re: [討論] 什麼叫沒心經營?作者
b122771
(灣灣小土豆)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下面講講興農的故事
開始是蠻有心的。
後期就沒錢加上精力透支...



- - - 1995 年 - - -
興農牛的前身是-俊國熊

俊國熊隊的老板是陳一平先生,一位極度熱愛棒球的企業家。由於轉播權的爭議,他不得不將俊國熊隊轉手。
當時有多位潛在買家表達購買興趣,最終陳一平選擇將球隊轉售給興農。

陳一平決定轉售給興農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陳一平有強大屬地球隊認同感,他確信興農將會把球隊留在台中。
其次,在確認興農對棒球有強烈的意願和熱情支持職業運動之後,他才做出這個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陳一平在挑選買家的過程中是經過精心篩選的,就像父母挑選女婿一般慎重。
他希望確保球隊落入有強大意願和支持的買家手中,這就像父母希望為女兒找到一個好丈夫一樣。


- - - 1996 年 - - -
興農牛隊

興農積極經營棒球事業,早期與洛杉磯道奇隊長期合作,甚至在1997年,勇壯隊就是透過洛杉磯道奇隊的介紹,踏上台灣的棒球場。
但是在1998年、2000年、2003年,興農牛隊三次參與台灣大賽卻屢次敗北,未能奪得總冠軍。
到了2004年初,球隊董事會開始對球隊的財務狀況提出疑慮,認為球隊投入的資源過多,卻未能在比賽中獲得總冠軍的榮耀。
這讓他們重新思考對支持棒球運動的立場。


- - - 2004 年 - - -
在2004年和2005年連續奪得總冠軍之後,興農集團經營職業棒球隊已經花費大量資金,引起董事會內部的強烈反彈聲浪。
為因應這種情勢,球隊決定改變先前積極投資以及與洛杉磯道奇隊長期合作的策略,轉而採用精簡球員人數的精兵政策。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中職球隊陸續爆發假球案,導致球迷大量流失,觀眾不再前往球場觀賽,
也減少了電視轉播的收視率,進而對球團的營收產生了重大影響。
2005年 -- 黑熊事件
2007年 -- 黑鯨事件
2008年 -- 黑米事件
2009年 -- 黑象事件

在中職低迷的時期,還是努力選秀補強
2008年補進蔡明晉、林其緯、沈福仁
2009年補進林益全、林克謙
2010年補進吳宗峻、林國民
陸續不斷改善牛隊的打擊和守備實力,球隊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同年,更成功地簽下日本職棒四屆救援王高津臣吾擔任守護神,
同時加上前季表現傑出的日籍新人王正田樹的強力支持,在2010年上半季取得了冠軍,成功重返台灣大賽。
然而,在總冠軍戰中,球隊卻在直落四場的比賽中敗給僅使用三洋投應戰的兄弟象隊,無緣奪得冠軍。


- - - 2010 年 - - -
截至2010年,興農已經經營了15年。儘管銀彈並不十分富裕,但一直以來仍堅持著精心經營的決心。
然而,一切改變於2010年底,當球隊在總冠軍賽中失敗後,董事長楊天發決定不再繼續下去。
派出自家人-楊仁佑 擔任領隊 (董事長-楊天發的孫子)

派自家人當領隊,有一個用意是計算球團資產
例如:
兄弟象與Lamigo轉賣前都是找自家兒女接任領隊
兄弟象-洪芸鈴(洪瑞河之女)2011年12月接任領隊。2013年10月兄弟象決定轉賣
Lamigo-劉玠廷 (劉保佑之子) 2012年02月接任領隊。2019年07月決定轉賣球隊


---------- ----------


十年前,我時常去到圖書館,瀏覽報紙和中華職棒雜誌,關注當時興農牛的領隊楊仁佑發表的言論。
當時媒體和球迷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興農牛何時補強洋將?楊仁佑總是回答:下個月、下個月、下個月。
然而每次都只是虛幻的承諾,未有實際補強,本土投手則持續扛負擔,致使手臂不斷受傷。

在一篇中職雜誌的專訪中,楊仁佑敘述到在開會時向上級(長輩)爭取資金補強洋將,
但他的伯伯回應道:「這違背當初全本土政策的承諾。」
(翻譯:不會給你錢補洋將,你就繼續全本土吧!)
上級全體都在阻擋找洋將的計畫。

順帶一提,興農集團內有很多人是家族成員,楊仁佑的上司也是他的叔叔伯伯,多數人對棒球很了解。
因此領隊的決定最終需經董事會的默許與共識。楊仁佑並非沒有尋找洋將的意願,而是整個董事會都在反對擋這件事情。

實際上,自楊仁佑接手領隊的第一年開始,球隊已經考慮轉賣事宜,以尋求資金回收。
然而最終在燒了兩年後才做出轉售的決定,這使得興農損失了許多機會。
轉售給義大的態度也顯得隨意,也沒進行多大的討價還價。

這段時期,興農的本土政策直接影響了中職比賽的觀賞性。
對手在面對興農時,往往感受到一種隨便打都能贏的心態。
經營了15年的職業球團,興農最終選擇刻意燒了兩年的投手手臂,這背後顯示出一種深思熟慮的寓意深長。

個人看法如下:

(1)摒除球迷情感寄託
當時的興農球迷眾多,為了擺脫死忠球迷的束縛,採取了手段--燒投手手臂,透過引起球迷絕望感的方式,使他們無法忍受球隊現況而離去。
舉例來說,2016年義大轉賣那一年,我在台中洲際棒球場觀賞比賽,當時小雨飄著。
我看到一群身穿"興農"球衣的球迷,彷彿孤魂野鬼,躲在球場角落,偷偷看比賽,他們讓人心生同情。
這麼做的效果確實顯現,興農球迷大量流失,成功削減球迷對球隊的情感寄託。

(2)警惕後人--台灣棒球的努力極限
興農初期與洛杉磯道奇隊長期合作,後期致力於選秀補強。然而經過15年的努力,卻在
2010年總冠軍賽中被三位洋將所壓制。
雨天停賽更讓兄弟象的洋投有機會休息回血,最終四場比賽全數失利,被對手橫掃。
這樣的結果讓球隊過去花費的心血和金錢都付之一炬,形勢難堪。
最後匆忙出售球隊,態度似乎不太在乎售價。根據新聞報導,球隊花費約18億元,這樣的代價可謂不小。
因為球隊知曉花了17多年的時間和18億元的金錢,最大的努力可能僅能達到這種程度。
透過實際行動,他們以此告誡後代,中職努力極限或許就是這樣的結果。

註:
後來Lamigo球團採取了不同的方式,試圖提升球隊實力。
他們與日本羅德隊二軍進行交流戰,這樣的嘗試持續了五年。
然而整體來看,儘管進行了這些交流戰,Lamigo球隊仍然無法在比賽中擊敗日本職棒二軍球隊。

(3)提醒後人-媒體不好應付
楊仁佑經常強調媒體是雙面刃,令他感到難以招架與應對。

球團需要媒體的宣傳與報導,然而媒體更需要廣告收入以維持生計。
為了吸引大量點閱,有時候媒體會使用一些驚悚的標題與內容。這樣的點閱率才能使廣告主願意購買廣告。
或者媒體可能期望球團購買廣告,從而增加媒體的廣告收入。

因此有時候媒體可能會捏造一些球員的桃色新聞,一方面是為了以知名球員為題材,以吸引讀者的關注,
另一方面則是提醒球團購買廣告,從而協助媒體增加收入。
球團希望媒體能夠協助報導宣傳正面消息,提升知名度。
然而媒體更期望球團能有實際的回饋,才能產生隱惡揚善的效果。

註:
自2017年8月林志祥事件開始至2018年6月陳禹勳事件結束,
媒體故意每隔1到2個月定期報導中職球員的桃色醜聞,持續近一年。
儘管這些報導涉及球員的私生活不檢點,但媒體卻有計畫地定期報導這些個別事件,顯示出他們的別有用心。

不過,一些球團則以消極反制方式應對,避免被媒體無限上綱,打擊球隊形象。
2017年,中信將兩位涉及桃色風波的球員釋出,同時將難以管理的球員長期冰鎮,不在一軍出賽。
隔年中信兄弟一軍比賽的球員多數是知名度較低的年輕球員,直接影響了民眾對球隊的關注度。
媒體也因無法從一軍球員身上取得報導素材而感到困惑。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107.142 (臺灣)
PTT 網址

YongBurger02/03 14:28推整理 原來轉賣前的興農不是領隊不想 而是上層在擋

starchiang02/03 15:52楊仁佑就是來擋子彈的,他的實權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