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長崎觀光指南:浦上天主堂.永井隆紀念館
長崎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浦上天主堂.永井隆紀念館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855728
圖文版照片拍攝時間:2020年2月-2023年10月
本篇介紹浦上有關天主教的景點,包含浦上天主堂與永井隆紀念館。由於浦上的天主教社群在長崎的天主教上具有重要意義,本篇藉此機會在上半部簡單介紹含長崎的天主教歷史,下半部再介紹這兩個景點(本篇僅介紹長崎天主教史,至於包含天主教、新教在內的長崎基督教史將在「長崎學」完整介紹)。本篇兩個景點都距離浦上的原爆相關景點不遠,而且展示內容也都跟原爆有關,因此適合一起參觀,但都要步行一段時間。
天主教的長崎上陸與二十六聖人
自中世在歐洲盛行的天主教,在文藝復興時期受到馬丁路德的挑戰,興起了教會內部改革,因而成立「耶穌會」這團體,並在大航海時期到處傳教。1543年有葡萄牙人到今日鹿兒島縣的種子島,1549年有天主教旗下的耶穌會教士方濟各.沙勿略前來鹿兒島縣傳教,開啟了日本與西洋貿易與傳教的時期。
當時正好處於戰國時代,九州有許多地方勢力的大名為了貿易利益,受洗成為天主教徒,尤其以大村純忠為代表。大名成為教徒後也會帶領屬下與居民一同成為教徒,例如大村氏屬下的長崎甚左衛門(又稱長崎純景),受到大村的影響受洗成為教徒,並在1569年在其公館旁設立教堂,也就是長崎最早的教堂。在大村純忠的支持之下,長崎在1571年以葡萄牙人的貿易港的地位下開港,並開設對外航線,因此吸引許多商人聚集,而且許多是天主教徒。
1579年大村純忠決定把長崎與附近到茂木地區捐贈給耶穌會,之後有馬氏也把長崎附近的浦上捐贈給耶穌會,造成長崎有短暫時間由耶穌會統治。當時豐臣秀吉已經接近統一日本,本來對於天主教傳教採取寬容政策,但1587年頒布「伴天連追放令」,命令傳教士立即離開日本,並將原由耶穌會統治下的長崎沒收,由豐臣直接統治。
1596年西班牙貿易船漂流到日本,船上貨物遭到豐臣政權沒收,船員不滿因而脫口西班牙將利用天主教與軍隊征服日本,豐臣秀吉藉此再度重申禁教令,並將正在京都與大阪傳教的6名傳教士與20名天主教徒逮捕,首先遊街示眾,之後送到長崎,於隔年2月在長崎的西坂在許多民眾的圍觀下遭到處刑。該事件後來傳到歐洲,長期受到教會的注意,1627年教皇為此舉辦了祝福式,後來1862年教皇宣布殉教者為「二十六聖人」。
江戶幕府的禁教
二十六聖人事件後隔年豐臣秀吉去世,政局不久便落入德川家康的手中,開啟江戶時代。德川家康一開始並未禁止天主教,因此長崎進入短暫的天主教興盛期。當時長崎境內有來自天主教各修道會,多達10家以上的教堂,包含1609年設立,現在為櫻町小學校的聖多明各教會(サント・ドミンゴ教会,其遺跡目前設有資料館)。1603年設立配有日歐的時間與鐘聲的時鐘塔,還設有神學院、印刷所、醫院等設施,讓長崎有「小羅馬」的美名。
之後德川家康對天主教態度丕變,於1612年首次對江戶與京都頒布禁教令,2年後擴大至全國,開啟禁教時代。江戶時期開始時仍有信仰天主教的大名,其中包含島原藩主有馬晴信,但因為行賄江戶高層而被斬首後,其子受到禁教令影響而棄教,而大村純忠的後代早在禁教令頒布前便棄教並驅逐傳教士。由於
許多大名是為了貿易利益而信仰天主教,對於天主教本身並不抱持熱情,因此服從德川幕府的禁教令也是可預期的。
由於禁教令後仍有傳教士秘密傳教,德川幕府便要求轄下領地與各藩主加強取締天主教徒與傳教士,並給予重賞,在此之下殉教事件頻傳。1622年在長崎西坂一次處決55名天主教傳教士與信徒,史稱「元和大殉教」,是日本史上同時間最多犧牲者的殉教事件。本來還有傳教士從海外冒險潛入日本傳教(「長崎學」專欄將會提到的遠藤周作的小說《沉默》便是以此為背景),但1630年代後便逐漸消失,1644年最後一位潛伏傳教士殉教後,傳教士從此在日本絕跡。
為了阻止日本民眾再度信仰天主教,幕府採取許多措施,其中有「寺請制度」,要求人民隸屬於所在地的佛寺,出生、死亡等應向佛寺登記,形同把佛教列為國教。在長崎周邊則施行相當有名的「踏繪」,也就是要求人民踩踏耶穌或瑪麗亞像,之後成為每年初的固定行事。1625年重建的諏訪神社供奉長崎的守護神,也是利用神道教壓抑天主教信仰的產物。在此之下長崎市區的天主教徒消失匿跡,只有官府統治較為鬆懈的鄉下還能試圖維持信仰。
潛伏天主教徒
由於受有神學教育的天主教傳教士在1630年代後消失於日本領土,部分日本信徒們利用地方的領導組織,試圖維持天主教信仰,被稱為「潛伏天主教徒」。這些教徒分布在現在長崎縣的長崎市郊外、外海市、平戶市與五島列島,與熊本縣的天草地區、福岡縣的今村地區等。由於各地方彼此有些距離,信仰組織也有部分差異,但大抵包含「帳方」、「水方」、「聞役」等職務。
浦上的天主教是在有馬晴信將該土地寄贈給耶穌會後開始發展,並於1603年設立教堂,但之後便在禁教令下遭到破壞。當傳教士不在時,浦上的天主教事務由「看坊」所主持,也就是浦上信徒的領導者。隨者禁教令的展開,地方天主教徒的告密頻傳,當時擔任「看坊」的孫右衛門便嘗試領導當地的天主教徒,完成地下的信仰組織。
浦上的潛伏天主教組織包含以下職務:1.帳方:傳承教義的組織領導者,負責每年教會的行事,由孫右衛門家族世襲;2.水方:各鄉1人,負責受洗儀式,也是帳方與聞役的訊息交換者;3.聞役:各字1人,負責將水方交代事項傳達各家庭。本篇介紹的永井隆的妻子就是出身於「帳方」的家族,目前的永井隆紀念館曾是帳方的居住地。
「瑪麗亞觀音像」的崇拜是浦上潛伏天主教徒最重要的特徵,這些瑪麗亞像形似華人的觀音菩薩,但胸前掛者十字架,或是抱者嬰兒,顯示「聖母」的形象。現在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收藏下述「浦上三番崩れ」時從潛伏天主教徒沒收的瑪麗亞像,特點是清一色是由中國所製造,應是經由貿易船隻秘密輸入日本。
即使形成嚴密的地下信仰組織,但江戶時代浦上共發生3次檢舉事件,稱為「浦上崩れ」。前兩次發生於1790年與1842年,但逮捕後不久即因證據不足而釋放,不過幕府末期的
1856年所發生的「浦上三番崩れ」曾有大規模的逮捕與處刑,造成信仰組織不小的打擊。
隨者幕末的開港通商,明治初期禁教令解除,許多潛伏天主教徒陸續在傳教士的領導下恢復天主教信仰。但少部分潛伏天主教信仰因為已與地方信仰融合,已經跟一般天主教有所差別,教徒不願放棄祖先傳承200多年的習俗,因此仍持續維持舊有信仰。近年隨者社會的變遷,該信仰也面臨消失的危機。
「信徒發見」與浦上四番崩れ
1858年幕府與美國等5國簽訂通商條約,條約約定長崎為開放通商口岸,並且可設定外國人居住的「居留地」。依規定居留地可興建教堂,因此現存日本最早的天主教教堂也就是大浦天主堂於1865年完成,其中1863年前往長崎的佩帝讓(プティジャン)對教堂建設幫助甚大。
1865年2月也就是大浦天主堂啟用約1個月後,有浦上的十幾位男女老少的團體前往參觀教堂,當佩帝讓介紹時,有一位婦人說「瑪麗亞像在哪?」,這時神父才吃驚的發現他們是守護200年信仰的潛伏天主教徒。該事件以「信徒發見」為名,成為宗教界驚嘆的奇蹟,如今大浦天主堂前有該事件的雕像。
佩帝讓後來前往浦上秘密調查,共發現有4個地下教會,對這些潛伏天主教徒重新洗禮,並辦理彌撒與講道。但當時幕府的禁教令依然存在,部分天主教徒也不再葬在佛教寺院,這與幕府規定的寺請制度不符。1867年長崎奉行突襲4個地下教會,逮捕68人,「浦上四番崩れ」就此開始,但該行動因受到歐美指責,就在尚未決定處理方法時,同年江戶幕府便倒台,走入歷史。
幕府訂定寺請制度形同把佛教列為國教,而新成立的明治政府卻為了回歸天皇統治傳統,試圖將神道列為國教,兩者之間雖然理由完全不同,但共通點就是把天主教徒當成敵人。明治政府延續幕府禁教的政策,在1868年的御前會議中,有主張將教徒領導者處死,但擔心歐美反彈,因此最後決議為教徒全員處以「流放之罪」。
1868年首先將浦上天主教徒的中心人物114人流放到萩、津和野、福山等地,1870年再將其他天主教徒流放到日本各地。被流放到各地的天主教徒遭到的待遇因地方領導者而異,例如流放到津和野的教徒被處以極為殘酷的拷問,造成37人死亡,其他教徒許多被迫處以強制勞動,或是不良的居住、衛生與飲食環境,部分因此病死(但也有棄教並立即獲得釋放的教徒)。
「浦上四番崩れ」的流放在浦上天主教徒當成「旅行」看待,但共造成約600名天主教徒死亡(據研究指出多數應為病死,而非虐待拷問而死)。該事件被歐美媒體報導後受到嚴厲的指責,1871年起以岩倉具視為首的歐美訪問團,在各國都被當地政要要求尊重信仰自由,停止天主教徒的虐待行為,甚至威脅拒絕不平等條約修改的談判。1873年日本政府解除禁教令,這些被流放的天主教徒才得以回到浦上。解除禁教令僅是對信仰天主教的默許,直到1890年大日本帝國憲法施行,信仰才獲得有限度的保障。
近現代的長崎天主教
1873年禁教令解除後,長崎天主教便在當地神父領導下穩健發展。1891年日本納入天主教區制,劃分東京、函館、大阪、長崎教區,當時日本信徒約4萬4千多人,長崎就佔了六成的2萬8千多人。長崎設有神學校培養在地的神父,至1917年已有22位日本人司祭,1927年長崎教區司教(相當於教區領導人)首次由日本人擔任,這時長崎信徒已經超過5萬人。
浦上是長崎天主教徒的主要集中地,有鑑於距離大浦天主堂較遠,因此於1879年興建暫時教堂,之後本來在1895年決定建設浦上天主堂,但途中發生資金不足而中斷,歷經30年後才在1925年建設完成。長崎周邊的郊區也遍布天主教徒(有些就是過去的潛伏天主教徒),因此各地也建設天主堂,最具代表性的是1882年由多羅(ド・ロ)神父所創建的「出津教會堂」,及1893年創建的「大野教會堂」(以上兩者被列為世界遺產,將於「長崎學」專欄介紹)。
天主教會相當重視神學教育與學校教育,早在1875年在大浦天主堂旁邊設立「羅典神學校」,1891年耶穌會在南山手設立「聖心女學校」,隔年瑪麗亞會設立專收男生的「海星中學校」,之後移轉至東山手,也就是現在的海星中學校與高校。
日本近代為了尊崇天皇,設立將全國神社納入國家體系管理的「國家神道」,隨者軍國主義興起而增強日本人民對神道的崇拜,天主教徒也在此環境下受到壓抑。二次大戰開始後,天主教受到的控制更為加強,就連長崎教區的司教都被迫前往印尼,而不論日本人與外國人的神職人員也受到軍隊與特高警察的監視。
1945年8月長崎遭受原子彈爆炸,爆炸地點正好就是天主教徒最集中的浦上地區,包含浦上天主堂等建築遭到全毀,據統計共有8,500名天主教徒死亡,是浦上天主教再一次遭受重創。當年11月以永井隆為首,在原天主堂遺址舉辦長崎原爆受難者的哀悼彌撒,利用打響在廢墟中所發現的「長崎之鐘」,給予原爆受災者跨越悲劇的勇氣,並於1959年重建完成浦上天主堂。
戰後長崎天主教的重大盛事便是將發生許多天主教殉教事件的西坂整建為公園,並於1962年建立「日本二十六聖人紀念碑」與紀念館。長崎的天主教歷史累積許多歷史遺產,身受外國注目,因此以大浦天主堂為首除了列為國寶以外,並於2018年列為世界遺產。長崎的天主教歷史也吸引1981年與2019年先後兩位羅馬教皇來訪。
浦上天主堂
本篇下半部介紹浦上天主堂與永井隆紀念館。浦上天主堂從「平和公園」電車站下車後約走15分鐘可到達,就如同上半部的歷史介紹,該天主堂原本是在1895年開始規劃建立,但因為財務困難而一度中斷建設,歷時多年才在1915年完成主建築,並舉行獻堂式,1925年完成雙塔式的鐘樓後才正式完成。該建築本來是磚瓦式建築,但在原子彈爆炸全毀,於
1959年重建完成。
天主堂門口左方有紀念「信徒發見」150周年,及「浦上四番崩れ」的「旅行」(實質上為流放)的紀念碑,右方則是1981年前來的羅馬教皇若望保祿2世的雕像。天主堂內部可免費參觀,但參觀區域僅有教堂後方走廊,且禁止攝影。教堂左右兩側與祭壇後方裝飾有相當漂亮的彩繪玻璃,主要內容是述說耶穌的生平與神蹟,另外舊教堂原置有瑪麗亞木像,原爆被燒毀部分但仍可看見其輪廓,也被置於教堂中。
天主堂內外展示許多原爆遺跡,包含天主堂前方有一個因爆炸而倒塌的舊鐘樓,被列為國家史蹟,而正門前方也置有許多被燒毀的神像。入口附近有「原爆遺物展示室」,展示舊天主堂的模型,及遭受原爆的物品,如瑪利亞像、磚瓦、燈台等,還有原爆前後天主堂的照片,包含上半部介紹的原爆後的11月舉行哀悼彌薩的照片。該展示室還有該天主堂的歷史介紹,還算詳細,相當值得參觀。
天主堂前方除了「浦上四番崩れ」的「旅行」的紀念碑外,還有其他相關該事件的展示,例如代表飽受拷問之苦的「拷問石」。具展示牌所示當時有301名教徒被流放到萩(該地是明治維新志士的大本營,現在為山口縣萩市),遭受相當嚴厲的拷問,例如暴露嚴寒的「寒晒し」,其中有39名在流放期間死亡。據傳當時有一位少女坐在這個石頭上遭受18天的拷問,一周後大雪把她埋到只剩頭髮露出,但依然不願棄教,代表強烈的信仰心。除此之外還有1920年的「信仰之礎」碑,是紀念該事件50周年所設。
永井隆紀念館(如已堂)
永井隆紀念館距離平和公園不遠,最近的電車站是「大橋」站,紀念館前方還有附屬建築物「如已堂」。永井隆是長崎醫科大學(現在的長崎大學醫學部)教授,他在1908年出生於島根縣,1928年進入長崎醫科大學,1932年大學畢業後繼續從事放射醫學研究,1944年取得醫學博士。
永井隆曾寄居在浦上的森山家,也就是江戶時代天主教領導者「帳方」孫右衛門的後裔。他在第一次入伍服役時接觸到森山家的天主教文書,受到感化而受洗為天主教徒,並於同年也就是1934年與森山家的千金綠結婚。永井隆的紀念館前有一標示牌,便有紀載該館就是過去「帳方」家的所在地。
中日戰爭後永井隆再度入伍約2年半,曾到中國戰場前線,據傳不分敵我均給予治療。回國後繼續從事放射醫學研究,但由於未做好防護,1945年6月也就是原爆前夕他被診斷白血病,當時被宣告只剩3年壽命,但他還是努力活了6年才在1951年病逝。
1945年8月9日長崎原爆時,永井隆位於爆炸地點僅不到1公里的長崎醫科大學中,當時被倒塌的雜物擊中而重傷,但不僅與倖存的醫院同仁進行原爆傷患救護工作,甚至還不顧傷勢到郊區進行巡迴醫療,期間還因輻射線的影響而高燒,差點送命。他的妻子永井綠於原爆時當場死於宅中,兒女因為避難到鄉下而逃過一劫。他的「原子爆彈救護報告書」是他對原爆傷患的第一手觀察,對原爆醫學有偉大貢獻。(有關永井隆的原爆經歷詳見「長崎原爆」與《長崎和平鐘聲》一書)。
1946年他倒地後從此臥床不起,1948年「如已堂」落成後他就在此度過最後的餘生。這段期間他成為作家,透過努力寫作傳達反對戰爭的理念,獲得許多迴響,並獲得第一號長崎市榮譽市民。1951年去世後在浦上天主堂公祭,葬在長崎市國際墓地。
永井隆生前便計劃以他名義成立兒童圖書館,於1952年完工,近年重新增建後改為永井隆紀念館。該館是2層的建築,1樓為展示室,2樓為圖書館。展示室的主要內容包含永井隆的生平、相片、物品、受到的表揚、著作等。從展示物中可以看到他的長崎市榮譽市民獎狀,與首相吉田茂的表彰狀。
展示室照片中有永井隆站在原子彈爆炸後荒野的照片,與他在如己堂寫作、治療、接受昭和天皇見面與表揚的照片。他的著作全是在1946年臥床後到去世前完成,其中以有中譯版的《長崎和平鐘聲》最有名,紀念館中可看到該書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可看出書中最後訴求和平的主張獲得的回響。永井隆是長崎原爆與天主教的代表人物,因此紀念館相當值得參觀。
--
13
[分享] 「二重被爆者」搜尋板上似乎沒有提過這個 「二重被爆者」 指的是在廣島與長崎兩次原爆中 都受到「被爆」的人 除了在兩市皆受到原爆直接衝擊的人(直接被爆,紀錄有九人)之外10
[遊記] 我的長崎市一日半行程我的行程 D1: 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鎮西大社諏訪神社-眼鏡橋-午餐:吉宗本店-觀光通/中華街-出島 -大浦天主堂(路過)-哥巴拉園-晚餐:四海樓-長崎稻佐山夜景 (其實除了出島到天主堂 四海樓到稻佐山有搭車 其他都可以散步到達) D2:平和公園-原子彈爆炸地-長崎原爆資料館9
[遊記] 7/17廣島原爆、長田屋7/17原爆和平資料館、原爆圓頂、長田屋 推薦長田屋廣島燒,真的好吃份量又大,而且距離平和公園一條馬路。這麼優秀的餐廳地點不去嗎! 開店前40分鐘就有西方遊客、日本人在排隊,我到前五分鐘才去已經是第二輪的第三位顧客。提供大家作為參考(第一輪與第二輪大約要等40-50分鐘)。 吃完午餐後就到資料館參觀。原爆資料館的西方臉孔旅客非常非常多,多到我們在排隊看展的程度。那天非常非常熱,裡面的氣味有夠可怕!(後來發現廣島、嚴島都有大量歐美團客,回到福岡滿滿的韓國人真是有趣的對照) 因為今年去了長崎原爆跟廣島原爆的關係,就個人觀感而言,比較喜歡長崎原爆在說明事件、傳遞反核、反戰,期望全球和平理念的展示方式。6
[問題] 福岡/長崎二訪景點推薦大家好,目前正在規劃4月九州行程,其中4/9長崎、4/11福岡有完整的一天可以安排, 這兩個城市都是二訪(員旅)。 長崎去過原爆紀念館、平和公園、浦上天主堂、眼鏡橋、荷蘭坂、大浦天主堂、 哥拉巴園等景點,目前除了稻佐山夜景外(上次在長崎住的飯店可以看夜景, 所以沒有特別上山,這次想上山看看),在思考白天可以安排什麼景點。4
[遊記] 長崎,伏流傷痕之河的城市(230731-0801)網誌圖文版: ---------------------- [旅行] 2023年7月韓日跨國行:長崎,伏流傷痕之河的城市(20230731-0801) 長崎原爆中心點4
[好雷] 我的長崎之旅與奧本海默網誌圖文版 -------------- [旅行] 2023年7月韓日跨國行:長崎,伏流傷痕之河的城市(20230731-0801) 長崎原爆中心點X
[問卦] 本巨巨這樣玩長崎484很棒?!!!!!!前情提要 本巨巨搭島原鐵道再轉西九州新幹線到長崎 晚上先是跑去日本三大中華街之一 長崎新地中華街吃最頂的江山樓 江山樓的強棒麵明顯比其他家好吃! 但是也比較貴- 再過一個月將迎來賞櫻季,遙望上次可以賞櫻的時候居然還是平成時代,疫情真的誤我青 春... 規劃賞櫻行程時,發現較少北九州及廣島的資訊,因此簡單分享2019年的遊記。 - 旅遊時間:3月28日~4月5日
29
心得 希望我是最後一個之護照遺失9
[資訊] 20241223匯率5
[資訊] 名古屋免費兌換一客喫茶店餐點,台灣人4
[問題] 北海道神宮跨年請益3
[問題] 京濱急行巴士線上預約3
[問題] 河口湖 富士回遊單程票取票問題2
[問題] 關於京都任天堂博物館的入場資格抽選1
[資訊] 星宇航空迎接2025年新年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