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三十年戰爭的槍械口徑
以下主要整理自
The archaeology of the Battle of Lützen: an examination of 17th century
military material culture (André Schürger, 2015)
網路上有論文原文。
表內武器為三十年戰爭中期較大批量生產的單兵火器。
原文有「槍管」和「子彈」兩種口徑是因為填充子彈會有游隙,子彈不可能完全密合槍管。當時的文獻所用單位是發子彈/磅,但是不同地區的度量衡不統一。原文有條列不同地區的磅換算為公克為何,也換算出口徑長度,但沒有以此換算彈重之公制。
為了方便理解,我把原文的「子彈口徑:彈重/磅」換算為公克。
前面有@標示的是我把東亞同時期的武器放進來比較。
--
武器款式(產地) 槍管 子彈 生產年代 代號*
口徑 彈重 直徑
(mm) (g) (mm)
==[輕火繩槍]==
@晚明三錢鳥銃 11.25
@日本三匁半筒 13.13
紐倫堡/阿姆斯特丹 15.9 19.88 15.0 1590-1610 s1
蘇爾 15.8 19.46 14.9 1590-1610 s2
@日本六匁筒 22.50
==[重火繩槍]==
@晚明斑鳩銃 55.80
荷蘭 21.6 47.70 20.0 1590-1615 m1
蘇爾/阿姆斯特丹/延雪平 19.7 37.75 18.5 1630-1640 M2
荷蘭 19.7 37.75 18.5 1600-1620 m3
@日本十匁筒 37.50
奧格斯堡 18.8 34.00 17.9 1600-1620 m4
奧格斯堡/紐倫堡 18.3 31.88 17.5 1620-1630 M5
@日本八匁筒 30.00
阿姆斯特丹 17.7 29.06 17.0 1620-1630 M6
蘇爾 17.5 28.33 16.8 1600-1620 m7
蘇爾 17.5 28.33 16.8 1620-1630 M8
==[輪簧卡賓槍]==
荷蘭 18.1 30.88 17.3 1600-1620 c1
荷蘭 17.2 26.65 16.5 1620-1630 C2
紐倫堡/阿姆斯特丹 16.8 25.17 16.2 1630-1640 C3
蘇爾 16.8 25.17 16.2 1620-1630 C4
荷蘭 16.1 22.45 15.5 1620-1630 C5
費拉赫 13.9 14.57 13.5 1600-1620 c6
費拉赫 13.1 12.14 12.7 1600-1620 c7
==[輪簧手槍]==
阿姆斯特丹 15.6 18.88 14.7 1620-1630 P1
蘇爾/紐倫堡/費拉赫 14.0 14.16 13.4 1625-1650 P2
蘇爾/紐倫堡 13.5 12.14 12.7 1620-1635 P3
蘇爾 13.1 11.12 12.3 1620-1630 P4
紐倫堡 13.1 11.33 12.4 1625-1635 P5
紐倫堡 12.7 10.20 12.0 1620-1625 P6
紐倫堡/費拉赫 11.7 7.95 11.0 1625-1630 P7
紐倫堡/奧格斯堡 10.5 5.30 9.6 1625-1630 P8
紐倫堡 10.0 4.77 9.3 1620-1625 P9
紐倫堡/奧格斯堡 10.0 4.77 9.3 1600-1630 P10
==[其他]===
線膛槍 1.50 6.6
線膛槍 2.75 7.9
雙鉤銃 27.0 116.80
@日本三十目玉筒 112.50
@日本五十目玉筒 187.50
*代號為原文作者方便指稱,英文字母是槍枝類別,小寫代表1632年當下已大致停止生產 ,大寫則代表1632年仍在量產中。s=caliver; m=mustker; c=carbine; p=pistol
--
應認知到當時中歐仍有其他口徑的槍械流通,尤其是小口徑的手槍和卡賓槍。又,上述為各類武器之標準口徑理論值,以當時的技術無法達到精準。
M2重火繩槍是古斯塔夫大帝在1632年開始配發給麾下瑞典陸軍的火銃,其口徑為10發/磅,在當時屬於偏大口徑的槍枝、不甚順應重火銃輕量化的潮流,作者推測可能是為了能夠使用庫存的大口徑子彈。
由於M2火銃是1632年才開始配發,所以在同年的呂岑會戰中可能還未能普及。實際上,按原文作者做的實地考古調查,呂岑會戰中最常見的主力重火銃應該是M6和M8,戰場上遺留的子彈約六成都來自這兩款的口徑範疇。
此外,日本在1610年代以降的主流鐵砲口徑是三匁半和六匁。
(參考資料:《16-17世紀東亞海域火器交流史研究》)
雙鉤銃是16世紀初到17世紀中葉的中歐火銃中最強力者,盛行於德意志、匈牙利地區,和同時期周邊其他地區的堡壘銃(rampart gun)用途相仿,但槍管上的鉤設計較特殊。三十年戰爭前期的天主教聯盟名將蒂利伯爵和帕本海姆都是被雙鉤銃打成重傷、不治身亡。
附帶一提,原文還提及一些「改造子彈」,包含「碎彈」,裝彈前先把子彈劃上幾刀,讓子彈發射時會碎裂如散彈;「塊彈」,即做成塊狀或錐狀的子彈;「釘彈」,在球型子彈中間打上一根釘子。這些都是為了提高對軟目標的殺傷力,但是破甲能力較低。改造子彈是部分官兵自己動手製作的,比如說碎彈通常是輕步兵反騎兵用,塊彈則是騎兵用於攻擊密集步兵的手槍彈,但是既然並非正式大量配發的子彈,數量自然較少。
--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really don't understand, or say they
don't, what is the great issue between the free world and the communist world.
~John F. Kennedy, 1963
--
推
推
推
推
推
推
推整理
推
請問塊彈的效益為何?不太能想像
類似土砲達姆彈吧
類似散彈槍的slug?
原文的確是slug,這是我亂翻的(不知道怎麼翻譯比較好) 至於效益,原文說是增加對軟目標的殺傷力,但是我也不太懂原理 (原文說是子彈會在發射後因空力阻力不均而滾動)
讚喔
翻作塊彈似乎也沒錯 雖然比較常用的稱呼是獨頭彈
slug的效益是不是用初速交換重質量 全靠質量在短距離殺
傷?
Slug在現代散彈槍界術語就是獨頭彈 當然現代獨頭彈已不是球形
12
[心得] 南北戰爭槍械雜談 [7]對人在台灣的各位有點晚了,不過聖誕節快樂 == 內戰前夜的美軍騎兵武器 美軍馬隊之濫觴為1833年第一龍騎兵團創設,當時配發的主力槍枝為霍爾後膛卡賓槍,不 過1844年起以槍齡太老舊,逐步汰換為1842年系統的卡賓槍。1846年創設騎馬來福槍兵一10
Re: [軍武] 犢牛式步槍的優點在哪?沒有全面風行步槍有膛線,即使是同口徑,子彈的口徑並不會完全與槍管一致 膛線從槍口看進去,有凸出和凹下的區域,子彈口徑正確來說,是與凹下區域的直徑相當 (陰膛線),凸出的區域則會在子彈射出時,擠壓彈頭使其變形,造成旋轉效果(陽膛線) 彈頭不會很硬,通常是用較軟材質包覆如銅。即使是穿甲彈頭,一二戰時用來互相把重裝 士兵開罐頭用的那種,也是鋼芯包軟皮,這軟皮能讓子彈在槍管中旋轉8
[心得] 南北戰爭槍械雜談 [2]米尼子彈的源流 正如瓦特沒有發明蒸汽機,米尼子彈也不完全是米尼的創舉──他只是改良者之一。米尼 子彈的前身可追溯至1820年代英、法兩國開始研發的擴張式子彈設計,利用較小的藥室, 使子彈在填充時底部壓縮變形,發射時口徑擴張而能夠咬住膛線。法國的主要發明人是德 爾維涅上尉,法軍在1837年正式採用錐形子彈與窄口藥室設計。8
[分享] 700 Nitro Express如題啦 上次打.50 BMG 子彈結果膛炸造成意外的 Kentucky Ballistics 幾天前玩了一個非常昂貴的酷東西叫做象槍 簡單來說象槍就是能夠獵殺超大型獵物用的槍7
Re: [閒聊] 子彈沒辦法對魔物造成傷害合理嗎?9mm .45 是手槍子彈,5.56 7.62是步槍口徑 不管怎樣都是定裝彈 通常AR的5.56 都是全金屬包覆彈,這東西打進人體會會繼續旋轉把動能擴散到全身,扯 斷肌肉骨骼血管等組織之後再貫穿出去。 如果5.56不行就7.62,再不行12.7x99 簡稱 .50 口徑動能 還是不夠?那就選擇 裝藥量更多的105mm戰車砲,如果還是不夠那麼就改5
[問卦] 原子彈帶來這幾十年的世界和平?看到中國那邊有人講歷史,說二次大戰後到現在幾十年,世界 基本上堪稱和平只有小規模地區性戰爭,這都要歸功於原子彈。 因為戰爭是政治的延伸,其他武器戰法的殺傷力在可控範圍所以可以做為 政治工具,但原子彈殺傷力太大且不可控制只能互相毀滅, 恐怖平衡的結果反倒帶來了世界和平,若沒有原子彈,那其他戰爭方式3
Re: [新聞] 當兵用的T91、65K2步槍要汰換了! XT112以前看過幾篇報導 裡面提到這把的研發歷史各種辛酸跟缺陷 近代的槍械例如Scar跟ACR或是ARX160步槍 都有設計可以轉換子彈口徑的操作 一個訓練有素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