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戰鬥的日子》三部曲之二。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戰鬥的日子》三部曲之二。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5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8274080


本書《戰鬥的日子》是作者里克‧阿特金森(Rick Atkinson) “解放三部曲”的第二本,
(關於前作等相關介紹請參照我之前寫的書評) 主題是較常被冷落的二戰中義大利戰場。它遭受到這樣的待遇是可以想像的,跟北非戰場一樣,盟軍在這邊的表現乏善可陳,甚至有各種不光彩之處,而且最後還陷入了僵持,除了牽制了德軍一部分戰力外對整體戰局很難說產生多大作用。而且說真的,迫使義大利倒戈只有政治上的意義居多,君可曾聽聞一則諷刺笑話:「義大利做為敵軍只要三個師就可以收拾,做為盟友就要花十個師協防了。」

不過,對美軍來說,參與義大利戰場還是非常有意義的。艾森豪威爾等美軍將領在這裡賺滿賺飽經驗值跟累積了威望,同時盟軍也更加認識了兩棲登陸的難度與挑戰,這對於之後在北法的「大君主行動」,有具體的幫助。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前面的這些血淋淋的教訓,恐怕盟軍將會在諾曼第面臨失敗也說不定。

當然,這並不有助於義大利戰場的被重視程度,大家或許都知道諾曼地登陸的日子,但未必會記得盟軍何時進入羅馬。而享有這個榮耀的美國指揮官克拉克,本身就是個極具爭議的人物,光是他遭到指責只顧著想要爭功而錯過了包圍殲滅德第十軍團而導致後來這支部隊還能在義北給盟軍造成麻煩,就是戰史上一個吵個不休的點。儘管這不是他們第一次犯這種錯誤,在西西里就已經有過了。但對於克拉克的名譽可能更深的打擊是參與拉皮多河之戰的官兵對他的控訴。這是盟軍在義大利的一場毫不起眼的小戰役,然而,在這裡,有許多美軍士兵枉送性命。毫無戰術性的強渡河,導致一整個師損失慘重,中級軍官們在戰後串連起來要求發起國會聽證會,可見其多麼招人怨恨。這也讓我想起了還在進行中的烏俄戰爭的一段,後者企圖渡河強攻,但被防守方發現,然後一陣砲擊後也是幾乎一整個單位的毀滅性打擊。不知道俄軍士兵是否有機會追究責任?儘管當初盟軍高層也是各種甩鍋推託。一將功成萬骨枯嘛。

其他不光彩的事情阿特金森也沒在客氣,照實寫。

盟軍那時收到傳聞,說是德軍可能會用毒氣--當然這是誤傳--,於是為了“可以反擊”,
美國人也悄悄的準備了一些放在那不勒斯。結果咧,德軍沒有使用,但派飛機來轟炸的時候,卻陰錯陽差地打到了存放這批毒氣的倉庫。於是許多不知情的士兵就這樣中毒,然後軍醫也不知所措,糊哩糊塗的死了一批倒楣的士兵與平民。軍方也不敢公諸於世,只好以“不知名病毒”呼攏過去,直到六零年代解密之後,家屬才得到應有的補償。

另外一個就是美軍發生了殺俘的事件。兇手分別是一位士官韋斯特跟一名軍官康普頓,他們在事發之前都是「頗有口碑」、「優秀」的軍人與正常家庭的父兄子弟。

然而,戰爭改變了他們。

韋斯特說:「我受夠了,眼下我只想看到血流成河!」事後回憶道。而康普頓則是在一場激戰過後,看到自己弟兄們傷亡慘重後下的命令。他們的長官巴頓鼓勵殺戮的言論則是助長這不光彩的深層原因。要士兵心懷慈悲又要能在戰場上毫不猶豫地與敵人拚個你死我活是不現實的,這之間的界線是很難拿捏。

盟軍出於政治需要,儘管審判了它們,卻沒有公開,處分也沒有落實。康普頓不久後就戰死於西西里。至於韋斯特,雖然被判終身監禁,但並沒有執行,依然服完兵役後退伍回國。

還有,即使到了二戰,美國的種族歧視依然嚴重,許多白人對有色人種的服役十分反感,認為他們不能勝任戰士。甚至出現餐廳供應德國戰俘熱食,卻只給黑人軍官冷食的離譜情況。儘管總統羅斯福本人非常重視種族歧視的問題(高級將領會在總統大人閱兵的時候故意安排黑人士兵站在最前面做做樣子),但沒能改變太多趨勢。不過,備受歧視的黑人飛行中隊在義大利的一場空戰寫下了擊落十二架敵機的出色紀錄後,也算是出了口惡氣。"

然後,有件事情值得注意的是,德軍在義大利戰場試驗了歌利亞,這是一種德軍發明的遙控炸彈,透過一條控制線跟一輛小車上面裝炸藥的新產物。它的初登場並不順遂,十輛出擊,被盟軍打掉兩個,剩下的自行在移動過程中故障。結果被對方狠狠的嘲諷了一頓。不過,這些酸民要是知道近一百年後的無人機的運用,估計就笑不出來了。

德軍會想要這個做,也是因為這個戰場幾乎是「用二戰的武器打一戰的模式」,他們也想找出突破點。畢竟義大利狹長半島,中間多山,凱塞林構築了一條一條防線,讓盟軍優勢很難施展,只能慢慢的硬啃。後來有人估算,1943年9月登陸義大利本土薩萊諾以來,至隔年4月為止,盟軍總共推進了123公里。按照這種進程算,1948年才能推到瑞士,1953年才能抵達柏林。

固然,書後作者評論義大利戰場的盟軍指揮官們“思維固化,戰術僵硬死板”,就連凱塞
林都偷酸他的對手“不知道運用間接路線(借用一下這個詞)”。我倒是想起,很多年後,
美國又在韓半島打了一場仗,那邊的地形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的易守難攻,沒有任何可展開之處。其實也不用過分嘲笑盟軍的無能,就算是同時期的紅軍想在這裡搞什麼「大戰略縱深」,也是要吃鱉,只能默默堆屍體耗死德國佬。比較能夠讓凱塞林頭疼的,我反而覺得是50年代小米加步槍的“志願軍”,那種小隊滲透穿插跟夜戰打法,在該地形跟陣地
戰可謂如魚得水,這支部隊又不怕死人。而美軍則是到了李奇微手上才學會了這套,方跟解放軍打了個不上不下之局,最後坐下來停戰。


這套簡體的“解放三部曲”分別由不同的譯者操刀,第二本也就是本書,找了中國最著名
的軍事書翻譯家“小小冰人”,幾乎可以說是品質保證。對比第一本的譯者自己注釋還搞
了個烏龍,這位譯者則是可以找出作者的毛病(例如搞錯軍階),或者交代他用了什麼梗,簡直天差地別。而我也是在這本中才真正感受到阿特金森之所以盛名不衰的原因。第三本小小冰人也有參加,不過是合譯,聽說也有其他問題,看來只好認命。

戰爭總是悲傷的,這本書描述的很多畫面,可能正在烏俄戰場重演。不過,偶爾也有一些歡樂的事情。第十章,作者照慣例開始交代一些大戰略的環節,他提到美軍在義大利有大量的物資不翼而飛,畢竟在如今有電腦科學化管理的情況下,都可能出現行竊,更別提當年還在依賴紙筆與戰亂之中。但誇張的是,在那不勒斯的一個黑市,居然貼著如此的廣告:「夥計,你的裝備丟了嗎?別擔心,我們能幫你搞回來。」

看到這段差點沒笑死,這讓我想起了國軍的高裝檢。
與大家分享一下。



PS:本書沒有地圖,建議上Wiki。

--
如果這輩子一定要寫些書讓自己不白活,
我希望能夠效法Edward Gibbon,寫出《中華民國衰亡史》,
媲美蘇維托尼烏斯,留下《台灣五帝傳》(喂!!!)。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250.181 (臺灣)
PTT 網址
fatisuya:轉錄至看板 book

06/27 16:38

viroid06/27 16:49推! 凱塞林還是蠻厲害的

articlebear06/27 23:34

ja2307200806/28 00:04

jimmy568006/28 00:10不贊同,盟軍突破古斯塔夫防線並不是硬輾過去的

jimmy568006/28 00:11李奇維也不是學穿插和夜戰,是搞歐式的據點防禦

Victory206/28 11:07推!

aaagun06/28 17:56小米加步槍的志願軍如果真的來義大利戰場未必打的會比美軍

aaagun06/28 17:56

tomhawkreal06/28 21:35盟軍原則"登陸點必定要戰機支援" 讓德國很好猜下一步

tomhawkreal06/28 21:35因為戰機作戰半徑已知 所以德軍可以預先佈防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