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烏拉拉的提督女王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烏拉拉的提督女王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11 推:11 噓:0 →:0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2/06/blog-post.html

--


烏拉拉的提督女王


15世紀末抵達印度洋的葡萄牙在16世紀大殺四方,排擠掉原本伊斯蘭教徒的商業版圖建立起了西方人的殖民霸權;通史概述如此,卻是省略掉了許多重要的脈絡。葡萄牙人能得逞,船堅砲利之外,也利用了印度洋周遭商人群體的分裂;即便是穆斯林,在印度南方,真主的信徒至少也分為三大類。最開始與葡萄牙人正面槓上的穆斯林,主要是「外邦人」(Paradesi,foreign)群體,其中大部分主要經營的是往紅海、埃及、地中海輸送香料的生意,有著廣闊的商業網與雄厚資本,有的富商旗下商船多達50艘,遠超過其他商人群體。其次則是印度南方(東南方的科羅曼德[Coromandel]、西南邊的馬拉巴爾[Malabar])經營灘岸間貿易的「船主」(Marakkar,這個詞在塔米爾語[Tamil]中是船長或船主的意思)穆斯林。由於「船主」們能直接從產地取得香料與大米進行貿易,葡萄牙人需要的商品與糧食緊握其手,殖民者自然不敢得罪這個群體。第三個群體則是南印度當地的「摩婆羅」(Mappila, Mappilla, Moplah )穆斯林,他們主要是最底層小本經營的小商販。如果說「船主」階層還是同葡萄牙人平起平坐的合作夥伴,那麼底層裡頭掙扎的「摩婆羅」則不會放過力爭上游的機會,主動與新興勢力搭上線。


葡萄牙在16世紀最初二十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聯合起「船主」穆斯林並將「摩婆羅」納於麾下、共同對抗「外邦人」富商的戰略奏效的緣故。1513年,統治加利喀特(Calicut)、茶莫林(Zamorin)世系的傀儡君主終於被葡萄牙人扶植上台,一口氣將「外邦人」從西南印度驅逐出去,簡直比之前連番大戰還管用。獲益最多的主要卻不是葡萄牙人,「船主」穆斯林立刻擠占了原本「外邦人」的真空,葡萄牙甚至給他們比以往更多的特權方便貿易。不過,「船主」穆斯林的商業霸權沒有持續很久。隨著葡萄牙人腳跟站穩,原本以生存為最優先的殖民政策也逐漸改變,在殖民地的葡萄牙商人(casado)為了擴張自家的生意、打入當地市場,少不了與「船主」穆斯林起貿易糾紛。1515年,為葡萄牙奠基印度洋打下基礎的阿布克爾克(Afonso de Albuquerque)一命歸天,繼任的總督絲毫不掩飾偏袒葡萄牙商人、鼓勵「自由貿易」的態度;而葡萄牙人的貿易准許證(cartaze)制度則被用來光明正大地排擠「船主」穆斯林──葡萄牙當局雖然早在1502年就強迫印度洋貿
易的商船申請准許證,否則沒收船隻貨物,但在1515年以後葡萄牙總督開始加強針對「船主」穆斯林的檢查,藉臨檢為由頭妨害人家作生意自不消說,被抓到「違法」事實更是大批沒收船貨等資產,直接削減穆斯林的貿易實力。


「船主」穆斯林的好日子到頭了,也不能光讓葡萄牙人占便宜。1524年,古鐵里‧摩羅迦(Kunjali Marakkar,Marakkar即「船主」)帶著整副身家投奔加利喀特,實際上帶去了整批海事人員與艦隊,替茶莫林王室重建海軍為其效命。主要還為了阻撓葡萄牙人獨占貿易的企圖;古鐵里一面繼續與紅海間的貿易,一面展開海上游擊戰,剽掠葡萄牙人的商船隊,既打擊敵人也壯大自己。相較於之前穆斯林與葡萄牙人之間擺下陣勢堂而皇之的海上大戰、伊斯蘭教徒喜好採用的敢死隊戰術(Caverpada, suicide squad ),古鐵里避實擊虛的策略顯然有用多了──「海盜」們使用的「馬拉巴爾划艇」(Malabar Parao)載重
噸位僅60噸,兩舷各有二三十人操槳,拉丁帆裝的船桅一兩支、載砲三四門,弓箭手或者火槍兵則能搭載百餘名,就靠機動性勝過對手 。傳承了四代人的古鐵里家族與葡萄牙人直纏鬥到1600年,逼得葡萄牙當局一面將商船組織成船團以艦隊護衛,一面年年派遣巡邏艦隊,掃蕩馬拉巴爾「海賊」、打擊其根據地、艦隊以及貿易。


穆斯林群體的分裂與立場轉變有如上述,無怪乎殖民者乘虛而入;當然,葡萄牙也不是鐵板一塊,在「船主」穆斯林占據優勢的科羅曼德沿海,許多葡萄牙商人為了生意,反過來幫助「船主」穆斯林造船製器、出海劫掠葡屬東印度官方的船隻。私家利益若還湊合,虔信真主、保家衛國自然沒毛病;湊泊不上就難說了,常情如此。不過,也不是沒有自始至終立場清晰堅持抗戰的。1525年,4艘葡萄牙船艦橫擋在芒格洛爾(Mangalore)港市的出海口處阻撓穆斯林出海,多虧加利喀特的艦隊趕來解圍,才解除了葡萄牙艦隊的封鎖。1530年,為了「懲罰」與加利喀特作生意的芒格洛爾商人,由51艘船艦、800名葡萄牙人組成的艦隊再度殺到,芒格洛爾被狠狠蹂躪了一番 ,1539年、1555年同樣的遭遇在芒格洛爾三度、四度上演。葡萄牙人東來後繁華港市被焚劫一空在印度沿海實屬司空見慣,不尋常的地方在於,芒格洛爾所在位置是個權力真空、小邦林立,說荼盧語(Tulu,達羅毘荼語的一支)的地區,分散有至少12個統治家族,鬆散地臣服於內陸的毘舍耶那伽
(Vijayanagar)帝國;芒格洛爾南北各有兩條河道,北道由邦葛(Banga)王國統治,南道
則在烏拉拉(Ullal或Ullala,早期文獻中常拼寫作Olala)喬塔(Chauta)王朝的治下。正
是烏拉拉的小朝廷始終抗拒葡萄牙的侵略。


不過,烏拉拉也得面對不可靠的穆斯林盟友帶來的爛攤子──1538年年初,顎圖曼帝
國差遣埃及總督蘇萊曼帕夏(Hadim Suleiman Pasha)率領艦隊70艘、士兵7,000遠征印度洋。雖然兵勢浩浩蕩蕩,蘇萊曼帕夏這時卻已高齡八十,既肥且短,需要四人服侍才能舉足,一路受賄不說,還派兵艦打劫穆斯林城鎮;一看不被當作自己人,統治第烏(Diu)港市的地方官趕早恭送蘇萊曼帕夏,就怕請不走,特地編造了葡萄牙艦隊即將來襲的謠言。到了年底,葡萄牙人真的來了,蘇萊曼帕夏慌亂之中摸黑急撤,好幾艘船都沒跟上,畢竟假造戰勝回朝的戰報更是要緊;其中一艘派去打劫芒格洛爾的戰船被烏拉拉攔個正著,當場俘獲 。


1539年,代表「船主」穆斯林利益的第一代古鐵里在錫蘭戰敗,死於葡萄牙人之手,古鐵里的勢力在科羅曼德沿海嚴重受挫,生意作不成,更得加把勁打劫;1540年代以後針對葡萄牙商船的劫掠活動更加頻繁,再加上其他種種不利因素,1540年代以後葡萄牙商船在歐亞兩洲間的船運量每況必下,一直到1570年代才開始好轉 :


從里斯本至亞洲的船運量
載重噸位(船隻數) 從亞洲至里斯本的船運量
載重噸位(船隻數)
年份 離港 抵達 離港 抵達
1531-1540 44,660(80) 42,610(76) 39,110(61) 36,410(57)
1541-1550 40,800(68) 34,100(56) 34,550(58) 30,550(52)
1551-1560 39,600(58) 32,500(46) 33,650(47) 25,750(35)
1561-1670 37,030(50) 35,580(46) 36,250(45) 32,150(40)
1571-1580 42,900(50) 40,800(48) 38,250(42) 35,150(39)


同樣的貿易衰退也驅使葡萄牙更多放棄商業頭腦、單純訴諸暴力。1555年,由於烏拉拉拒絕上貢,葡萄牙人組織了21艘船的艦隊出征,劍與火將附近海岸焚掠一空,烏拉拉艱難抗拒過後好不容易換來一紙和約。烏拉拉此時由上任剛滿十年的女王雅芭迦一世
(Abakka I)統治。南印度盛行母系繼嗣,烏拉拉的王室世系也與地球上其他地方的母系社會一樣,政治權力依舊掌握在男性手中,只是掌握在母舅那一系當中,王位通常是由母方的兄弟來繼承;雅芭迦一世登基,女王在位在烏拉拉還屬頭一遭 。


儘管雅芭迦自幼學習擊劍、射箭、馬術,軍政外交事事留心,應對葡萄牙人的軍事壓力仍是一大難題;假使說同樣的伊斯蘭信仰也不一定能團結眾人,那麼要號召起不同種姓、不同宗教的臣民們一同抗戰,想來得有非凡的魅力與組織能力──畢竟烏拉拉的喬塔王
室本身信仰的是天衣派的耆那教(Digambar Jain;天衣派與白衣派是耆那教的兩大主要派別,顧名思義,白衣派以身著白衣為特徵,天衣派則一絲不掛,以天為衣),教派本身在本地缺乏群眾基礎。烏拉拉一方面得徵召前述的「摩婆羅」、習於海上貿易的穆斯林充當戰船上的划手水手,一面又得徵召「摩迦羅」(Mogaveera, Moger或Mogera)、「毘羅伐」(Billava)兩種姓,戰時充作戰艦上的戰士與弓箭手──作為當地人數最眾的兩大種姓,
「摩迦羅」大部分是沿海、沼澤、河流中營生的漁民,或者在叢林中捕獵的獵戶;「毘羅伐」意為弓箭手,原本也是獵戶,但其中許多人後來從事的工作是蒸餾提取椰子油 。換言之,軍隊與艦隊也是藉由原本便存在的種姓架構組織起來的。


1565年,毘舍耶那伽帝國在塔利科塔(Talikota)戰役中被德干四大蘇丹國聯手擊敗,帝都東遷,整個帝國趨於瓦解;秩序真空一方面更加放鬆了對印度西岸一眾小邦國的控制,一方面使得內陸地區的胡椒生產大亂,一時之間貿易無從措手,更加深了印度本土商人與葡萄牙人之間的齟齬,戰爭與劫掠更加頻繁。該年葡萄牙四出遣艦征討,一支針對古鐵里麾下海盜的艦隊不務正業,在芒格洛爾、烏拉拉到處搶掠,後來被趕到的古鐵里艦隊擊退;古鐵里連番獲勝,鼓舞了沿海許多小邦的士氣,紛紛蜂起同殖民者作對。1567年,葡萄牙人大舉進犯,派去烏拉拉強徵貢賦的船艦便多達35艘;葡屬印度總督親率14艦(7艘槳艦[galley]、2艘帆艦[galleon]及其他小船)緊跟其後,載兵三千人,打算在芒格洛爾築城據守。登陸很順利,但五百烏拉拉士兵(後續一千五百)的夜襲一度令葡萄牙大營陷入混亂,一番混戰後才堪堪守住。葡萄牙人接著在主顯節(Epiphany, 1月6日)當晚攻入烏拉拉,占領了宮殿,誇稱殺敵五百人,自損僅四十;雅芭迦避兵清真寺中,接著逃脫。烏拉拉方面的資料聲稱女王後來率領兩百兵力夜半殺回,將葡萄牙人逐回船上,但葡萄牙文獻則強調芒格洛爾的城池蓋好了,放下三百守兵後才全師撤回。大約葡萄牙就此控制了芒格洛爾,但不十分嚴密;1569年,古鐵里一支6艘戰艦的分艦隊溜進芒格洛爾港,燒了倉庫又俘獲敵船一艘,接著快速溜出絲毫無損。雖然印度沿海許多政權終於在1570年團結在古鐵里一方結成大同盟,但接下來針對果阿、喬爾(Chaul)等沿海堡壘的陸上包圍不起作用,海戰又屢屢受挫,戰事並不順利,最終只有收復加利喀特附近的葡萄牙堡壘,勉強算是有點收穫,反葡大同盟的浩蕩反攻便虎頭蛇尾無疾而終 。


再一次,印度本地政權小邦林立、各懷鬼胎的現狀妨礙了針對葡萄牙的戰爭;僅僅是在芒格洛爾區區一隅,南方的烏拉拉與北邊的邦葛王國便是敵對的。既然烏拉拉自始至終拒絕葡萄牙的統治,那麼與其爭勝的邦葛自然始終如一站在葡萄牙這邊。說起來這是烏拉拉外交的失敗,但在最當初,雅芭迦可是嫁給了邦葛國王,兩國既是親家也是同盟;秦晉之好卻是免不了夫妻不合,據說就因為國王偏好與葡萄牙人妥協,雅芭迦遂將嫁妝珠寶還給夫家,離婚。1556年以後邦葛便成為葡萄牙人牽制烏拉拉的堅定盟友。1581年,葡萄牙再度進犯,烏拉拉陷落,女王雅芭迦率眾死戰,終於不敵 ;一說她被葡萄牙人俘獲囚禁,最終不屈而死。


烏拉拉並未就此一蹶不振。由於史料缺乏,女王雅芭迦二世在隱晦不明當中即位。
1600年,在葡萄牙人征討第四代古鐵里、最終完全消滅古鐵里一族的戰爭中,烏拉拉是少數敢於輸送物資給抗葡陣營的小邦之一;但有邦葛牽扯著烏拉拉,儘管烏拉拉占著上風,終不能挽救古鐵里覆滅的結局。二世雅芭迦的成名戰役發生在1618年──1617年,邦葛與
烏拉拉再度開戰,僵持不下,葡萄牙人免不了增援。戰鬥激烈,葡萄牙文獻只敢說自損八百殺敵四千,葡萄牙人稍占優勢;烏拉拉一方的資料則說道,雅芭迦二世率領著她的士兵水手乘上小艇,黑夜中摸近敵方艦隊,近則以椰子火炬、遠則射出數以千計的火箭
(agnivan, fire arrow)點著敵艦,火攻大敗葡人。邦葛的城池也被烏拉拉順勢圯平 。


盛名自然吸引了許多好奇的看客。義大利旅行家瓦勒(Pietro Della Valle)在印度西海岸遊歷了三年(1621-1624),還曾造訪過烏拉拉女王;據他描述,早先瓦勒在波斯作客時,沙赫(Shah)阿拔斯一世(Abbas I)就曾叮囑他,去印度時務必一睹雅芭迦二世的風采。瓦勒成功地在雅芭迦巡視灌溉渠道時堵到人;女王微服──名副其實,只腰間纏了綿衣
,腰部以上幾乎全裸,僅顱頂上垂下些掛飾稍為遮住胸肩──,跣足徒步出巡,年約四十
來歲(儘管根據葡萄牙人的說法雅芭迦此時絕不只這歲數),深色皮膚,看起來更像廚娘、漂母,身邊只五六個士兵護衛,打著一張平淡無奇的陽傘。一番寒暄客套畢,雅芭迦滿心好奇,在見過土耳其、波斯、蒙兀兒皇帝之後,烏拉拉如此蕞爾小邦還有什麼值得遊人停步駐足?瓦勒回話:

「只為了見您,陛下!在我這裡的世界您可出名了!」

烏拉拉與附近的其他小邦一直存活到英國殖民前夕。至於兩代雅芭迦的事蹟,史籍記載十分疏略,只在當地傳統的祭神舞蹈(bhuta kola)中、歌謠中、戲劇(yakshagana)中還流傳著、分不清是初代還是次代、二代女王混而為一的各種傳說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Nomic (150.116.197.79 臺灣), 06/28/2022 02:02:14

andystupid06/28 12:40

TK42106/28 12:55

ja2307200806/28 21:49

TETUO06/28 22:23

PAULDAVID06/28 23:42推 依稀可見一大堆後期殖民統治手法的雛型

time3Q06/29 01:33

articlebear06/29 02:27

gtfour06/29 10:59

detonator07/01 14:14太棒的故事

W80RAH07/02 22:31

Wooctor07/04 05:48滿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