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推薦]《銀翼狂潮》,美國空中霸權的代表作。

看板book標題[推薦]《銀翼狂潮》,美國空中霸權的代表作。 作者
fatisuya
(伊達楓)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https://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9404548


我不知道對一位頗有點歷史常識美國人來說,談到二戰,他們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珍珠港?諾曼第?不過我猜肯定有中途島吧。這場仗常被冠以什麼「奇蹟」、「不可思議」之類的形容詞,描述成一場驚心動魄大逆轉的決定性會戰。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逐漸冷靜下來之後,也就漸漸地更能審慎地觀察以及重新評價。並不是說要否決中途島之戰的重要性,事實上,以國力的差距而言,即使輸了這場戰役,美國也未必會輸掉這場戰爭。然而,以足球比賽來作比喻,對於落後一方來說,以二比零跟二比一兩種不同比分進入下半場,對球員士氣跟壓力是不可一概而論的;美國當時太需要一場重大的勝利來挽救民心了,它讓華盛頓能夠繼續堅持「歐洲優先」的戰略,也讓軍隊的自信心能夠以所恢復。

此外,這場戰役也不再被那麼被視為一種「奇蹟」。確實,正如一句歌詞中說的:「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美國在戰前的工業基礎與軍事力量,還有在這場戰役前的準備,才是造就「奇蹟」發生的根本。現實終究是不存在神明,不可能憑空就有一些幸運的事發生。

那麼,在眾多關於中途島的著作中,這本《銀翼狂潮》又有何特殊之處嗎?我在閱讀之前問了這個問題。


其實就是兩位作者觀察這場戰役的切入點相當的新穎。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們選擇從在這場戰役中立下赫赫功勞的關鍵武器: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其設計師、開發過程--的故事開始說起。這架飛機的設計人愛德華‧海尼曼是德裔,這並不妨礙其對美國的奉獻。他本人是「美國夢」跟「美國空中帝國」的縮影,而海尼曼的成功,標誌著華盛頓在這方面的投資獲得了報酬,並成為他們取得二十世紀霸權的原因:以出色的人才建立的航空工業為基礎,源源不斷設計出最優秀跟先進的飛機,取得制空權,贏得戰爭,進而成為最大的贏家。關於這角度的論點,台灣的八旗出版社之前引進的「興亡的世界史」《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中有更豐富的討論,有興趣的可以延伸閱讀。

接下來比較中規中矩。兩位作者跟著討論指揮官、飛行員,從背景、成長過程跟面臨的境況等談起,讓我想到了之前讀過的伊恩‧托爾(Ian W. Toll)的《太平洋戰爭三部曲》
,也是這般寫法,同樣都是相當細膩的微觀寫法,可讀性高。


兩位作者的身分背景略為不同,布蘭登‧西姆斯(Brendan Simms)明顯的是偏戰略部分
,史蒂文‧麥格雷戈(Steven McGregor)應該是負責細部戰史,所以,個人覺得書的最
後結論部分應該是前者執筆。這本書有簡體版,我在想這段會被「修正」多少。
作者明顯直言,如今西太平洋又開始戰雲密布,昔日的敵人今日是盟友,而過去聯合的卻已經變成對手。但是中國的龐大國力遠優於日本,而美國看上去卻已遠非1941年那時般尤是沉睡中的工業巨人,反而更像是垂垂老矣的王者,面臨挑戰可能會力不從心。

作者有句話說得不錯,儘管目前檯面上大家都把自己的武器吹的震天響,但實際上發揮只有臨場了才能見真章,烏俄戰爭已經給當代的軍事界帶來了很多深遠的教訓,特別是無人機的空中作戰之運用,彷如當年飛機在制海權爭奪上,對戰鬥艦艇壓倒性優勢給人們的震撼。日本人當年最先嘗到勝利的滋味,但卻沒有保持到最後,如今不會有人再重蹈覆轍(吧)。不過,由於如今資訊相當的透明化,大家所能掌握的並不會出現太可怕的落差,因此,那種斷崖式的懸殊差距恐不復見,兩個大國之間的交鋒很高的機率是兩敗俱傷。作者在書的結尾依然老調重彈的呼籲:好戰必亡,但忘戰必危。在如此戰雲密布的當下,要更加的戒慎恐懼。

歷史的記憶並非是直接拿來做粗暴的類比,今時今日要在發生類似珍珠港或中途島那樣的奇襲或決定性的會戰並不容易,然而,當初如何犯下錯誤或贏得勝利,卻是值得銘記的。這本書篇幅適中,可讀性高,不想讀大部頭作品的可以考慮。


PS:書中有提到2019年拍的那部中途島電影,有大量中國資金挹注,箇中原由,頗有意思,或許反映了他們對日美之間的觀點。


--
某夏日的午後,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其實我在等妳問我一句話.....
孫尚香:什麼話啊?
伊達楓:我在等妳...等妳問我「你真的愛我嗎?」...
孫尚香:.....(臉紅)
結局還是等續集(二爆)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230.76 (臺灣)
PTT 網址
fatisuya:轉錄至看板 Warfare

09/14 14:26

hwider09/14 14:53感謝分享

skyhawkptt09/15 01:37感謝導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