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習慣紅利》改變習慣的好處和四個步驟

看板book標題[心得] 《習慣紅利》改變習慣的好處和四個步驟作者
wackynoteis
(Waki瓦基)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0

《習慣紅利》讀後心得:改變習慣的好處和四個步驟
從工作管理到人生管理,從微小改變到人生蛻變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habitual-dividends/

你有遇到人生卡關的情形嗎?希望有更多的可能,但也不知道該做什麼?知道運動很好,卻無法堅持運動的習慣?明知道不應該再拖延,卻還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做?想更有效率地工作,但每次忙起來就回到一團亂的日子?《習慣紅利》這本書會帶給你一些新氣象。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習慣紅利》的作者是知識型內容創作者艾爾文,他在二十九歲離開科技業之後,開始踏上創作者的道路。他先寫了三本投資理財類別的書,然後是三本心理勵志的書。在這段期間,他也透過 YouTube 分享很多個人成長相關的影片。我就是透過他介紹《原子習慣》這本書的影片而認識他,我也從他的頻道裡面找到很多值得一讀的好書。

我跟他的背景有一點相似,都是從理工人的背景進入科技業,後來才轉換跑道成為內容創作者。所以我自己很好奇:他過去幾年來能一直持續創作,作品還能橫跨不同領域,用的是什麼心態和方法?這本書中,他彙整了長年收集下來的研究資料,說明養成習慣的好處,以及建立習慣的方法。我期待這本書會有點像華語世界的《原子習慣》,用中文作者的口吻講述習慣養成這件事。

這本書的前半段簡短說明了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力,然後用很多作者本人的故事來講解「改變習慣的四個步驟」。後面三分之二的章節,則分別探討了選擇、思維、時間管理、工作和金錢的習慣。這種各章節有明確主題的探討,可以讓讀者更容易吸收和應用。接下來,跟大家分享書中重點以及我的讀後感。

改變習慣的四個步驟

作者引述了哲學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自己重複行為下的產物。因此,卓越不是一種作為,而是一種習慣。」只要改變我們重複的行為,也就是習慣,長期下來就可能改變我們的人生。那麼,我們該如何戒除壞習慣,養成好習慣?作者分享這四個步驟。

一、隔絕:擺脫阻礙改變的事物。

書中引用「破窗理論」來說明壞習慣的影響,像是一棟社區大樓如果有破掉的窗子,又沒有人去維修,會讓人以為這個區域沒有人在維護;然後這個區域就更不被人珍惜,可能有更多窗戶或公物被破壞;如果這個情況再繼續惡劣下去,嚴重點可能會導致這邊變成治安死角。

因此作者的建議是要避免「破窗」的情況發生。像是他自己以前太喜歡吃甜食,但為了戒糖,他會盡量讓甜食消失在視線範圍內,更極端一點就是完全不買甜食。當他的生活環境跟甜食完全隔絕開來,他就不需要仰賴意志力來克制了,因為他根本沒機會碰到甜食。

他對於隔絕的觀念是:「隔絕做一件事的可能性,要比節制不去做來得有成效,而且更容易成功。」

二、引導:通往正向習慣的道路。

書中介紹了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每天一早最重要的習慣,他會在早上八點前先問自己:「今天該做什麼才好?」然後規劃好一天的待辦事項,才展開一天的工作。這種帶有明確提示的問題,就是引導自己更加聚焦。

我們為了引導自己,就可以善用各種「提示」來幫助我們重新聚焦,像是物品的提示(把運動鞋放在明顯的地方)、時間的提示(固定下午四點響鬧鐘提醒自己出門)和儀式感的提示(喝一杯水、聽一段音樂,再開始做某件事)。

這套方法就跟《原子習慣》曾經說過的「顯而易見」很類似,只有當一件事情足夠顯眼時,並能夠適時提醒我們,我們才會把它放在心上。

三、持續:強化維持習慣的動力。

書中提到心理學研究有一個叫做「進展原則」的現象,指的是:一個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體會到的快樂,會超過「達成目標後」體會到的快感。當我們朝著目標前進,每達成一些進度,大腦就會釋放一點多巴胺當作獎勵,讓我們沉浸在成就感和幸福感當中。反而是當我們實現最終目標時,或許開心個幾小時,隔天醒來的時候卻沒有那麼興奮了。

所以作者建議我們要專注在過程的每一步,而不是緊盯結果。這讓我感到很有共鳴,我曾說:「寫作的過程應該是一種好玩的體驗」,如果寫作的過程一點都不好玩、甚至讓我感到痛苦和折磨,那我就不太可能堅持寫作這個習慣。一定是當我進行這件事情時,具備某種獎勵成分,讓我覺得這個過程是令我滿足的,才有可能維持這項習慣的動力。

作者這麼評論重視過程的好處:「你既朝著遠方的目標,也專注於眼前的腳步;你既關注未來,也專注當下;你既實現前方的願景,也健行穩健的步伐。」

四、追蹤:養成長期有利的習慣。

作者提到會讓一個人產生成就感的行為,之中都包含兩種因素:你感覺自己正在「進步」,或是你沉浸在「創作」的氛圍中。這裡我們來仔細看第一種,到底要怎麼樣「感覺自己在進步?」如果單憑感覺,其實是一件非常抽象的事情,感覺有時候甚至會欺騙我們,例如某一天心情突然很低潮,就會誤以為自己這一陣子都一事無成。

比較好的方法是透過「追蹤」,持續記錄記錄自己的成長幅度。像是作者分享他追蹤自己的寫作習慣,用的方法是追蹤自己書寫的「字數」。只要看到數字持續上升,就會覺得自己一直有在前進,無論心情好壞,數據不會說謊。

但對我自己而言,統計字數對我沒什麼用處,我不在乎自己寫了多少字,因為已經懶得去算。我反而比較關心每一天是否有產出,也就是「公開發表」至少一篇的內容。我的紀錄,就是每天的公開發表數加一、加一、加一,這樣就足以讓我心滿意足了。

不過,方法只是其次,每個人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的還是作者提醒的那個原則:比起「感覺」自己有進展,更好的方法是「看見」自己的進展。我們得先有紀錄,才能看見進展。

習慣紅利帶來的好處

我想留一點篇幅探討這本書名的涵意,書名《習慣紅利》當中的「紅利」很有艾爾文以前寫投資理財書的蹤影。他在書中有一句話很有意思:「從一個領域培養出的習慣,其紅利會漸漸溢出,變成你投入下一個習慣的資源,讓你有餘裕強化另一個領域的習慣。」就像是投資理財大家常說的「利滾利」。

就像是這本書後半段的展開,當我們有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像是專注、長期和主動的思維,我們就能做出更明智的決定。接著我們藉由良好的思維,去處理自己時間管理習慣,專注去做那些能夠累積紅利的事情(書中用骨牌、累進和樂高效應來比喻),讓時間獲得更好的應用、發揮更大的價值。然後在延續到工作上,因為有了前面好習慣的累積,我們就能養成更好的學習力、更懂得拒絕不必要的事情。

當我們持續改善「可以累積的小地方」,產生出來的紅利就能繼續累積,幫助到下一個地方。隨著紅利累積得愈多,往後產生的新紅利也愈多,形成一個持續向上爬升的習慣螺旋,帶領自己朝向更好的自己邁進。

後記:小改變帶來大蛻變

《習慣紅利》給我讀完的第一印象是「十分用心的彙整和重新闡釋」。書中集結了很多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搭配作者的親身應用和經歷,用白話文淺顯易懂的方式書寫出來,讓沒有相關背景知識的讀者也可以很輕易吸收。

如果用另一本書《先問,為什麼?》的「黃金圈」架構來看,這本書的前半段講的是習慣的「為什麼」和「如何做」,而後半段講的是習慣的「做什麼」,包含選擇、思維、時間管理、工作和金錢。關於具體該做什麼,就屬於每個人自己的實際應用和練習,這部分留給讀者朋友們自行從書中體會,我認為都是很實用的建議。

此外,在讀完這本書之後,我也稍微跟另外兩本談習慣的書做比較。像是《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篇幅比較多談的是「為什麼」和「如何做」,《習慣紅利》的篇幅比較多在談的是「做什麼」。

如果你需要參考艾爾文實際應用在生活當中的做法,看他養成哪些習慣,那麼這就是一本十分具有他個人特色的書。你可以藉由他平易近人的案例分享,從中擷取一些對自己會有幫助的習慣來養成。期許大家能透過習慣的小改變,帶來人生的大蛻變。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105.64 (臺灣)
PTT 網址

AS200001/13 15:29感謝分享~好詳盡啊

skyhawkptt01/14 00:08謝謝詳細介紹及推薦

louisis01/14 09:40推 謝謝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