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把時間買回來》一本時間管理實戰手冊

看板book標題[心得] 《把時間買回來》一本時間管理實戰手冊作者
wackynoteis
(Waki瓦基)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把時間買回來》讀後心得:我讀過最好的時間管理實戰手冊
誰說人生,就該用時間換金錢?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buy-back-your-time/

前陣子,我看到財經作家李柏鋒一直大力推薦《把時間買回來》這本書,心想「是有這麼厲害嗎?」不讀不得了,一讀嚇一跳,有夠好看的啦!直接登上我讀過的時間管理類
Top3 好書。我就像是被醍醐灌頂了一番,刷新了很多曾經侷限住我自己的舊觀念(真慶幸是現在就讀到)。

這本書在說什麼?

《把時間買回來》的作者是科技創業家丹.馬特爾(Dan Martell)。在他還不會把時間買回來之前,他經歷過兩間失敗的公司,未婚妻在結婚的前一刻離開他。他掉進了一個許多企業家都會中招的陷阱:事業愈成功,自己愈忙碌,最後精疲力竭,事業家庭兩敗俱傷。

後來,他廣讀大量書籍,跟許多企業家討論時間管理的策略,現在的他已經懂得買回時間,成為全球最大的軟體即服務訓練公司創辦人,連續創辦了很多間成功的公司,同時還能四處旅行也兼顧家庭。這本書就他綜合得出的有效策略:把你的時間買回來。

這本書的核心精神就是:透過買回時間,把注意力放在高價值的任務上,達成更大的成就。作者強調:「讓事業達到下一個階段的關鍵,是把時間花在你擅長、喜愛,並且能創造最大價值的事情上。」太多人不曉得這個道理,反而把時間用在太多低價值的任務上面而渾然不自覺。

這本書特別適合那些感到時間不夠用、在工作和生活之間掙扎的人。不管你是創業者、企業管理者,還是希望更好掌控自己時間的人,這本書都會為你提供一套全新的思維方式,幫助你把時間用在最重要的地方,全面提升生活的自由與效率。

兩種企業家的故事

你可能會好奇,如果不把時間買回來,會怎樣嗎?事情我自己做就好了,還可以省錢啊!

我把書中提到的許多企業家故事,精簡成以下兩種,你聽聽看。

艾力克斯是一位有才華的創業家,他創立了一家科技公司。起初,他事事親力親為,從產品設計到市場推廣,甚至客服郵件都自己處理。他相信「如果我不做,就沒有人能做好」,結果每天忙碌到筋疲力盡,所有瑣事都壓在他肩上。隨著時間過去,他的熱情被消耗殆盡,身心俱疲,完全沒有時間進行推動公司前進的策略性思考。最終,艾力克斯失去了方向感,公司也逐漸停滯不前。

這就是大部分企業家會遇到的瓶頸:他們的事業愈成功,卻把整個人生燃燒殆盡。

再看看麗莎的故事。麗莎同樣是一位創業家,創立了一家類似的科技公司。但她與艾力克斯不同,麗莎很早就意識到時間的寶貴,她懂得區分哪些任務需要自己處理,哪些可以外包。她僱用了虛擬助理管理郵件和行政瑣事,讓專業的行銷人員負責推廣,並找人剪輯多媒體素材。這樣一來,麗莎可以將時間專注在自己擅長的產品創新和商業策略上。她不僅騰出了時間來休息、陪伴家人,還能投入自己喜歡的戶外活動,這樣的平衡讓她工作更高效,事業也得以持續成長。

這是懂得買回時間的企業家:他們的事業愈成功,自己卻活得愈自由、愈有活力。

這兩位創業家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啟示。艾力克斯因為沉迷於瑣事而燃燒殆盡,失去了熱情與方向;而麗莎通過外包和有效的時間管理,讓自己專注於最擅長的事情,最終實現了事業與生活的雙贏。

因此,這本書中給所有企業家最重要的一句建議:「別為了拓展事業雇人,而是雇人幫你買回時間。」如果你不明白這個原則,只為了拓展事業而雇人,那必定會把自己操壞。

我們必須掌握「買回時間」的力量——專注於高價值的任務,不但提升生產力,還能享受
更高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透過外包不必要的瑣事,我們可以讓自己一直處在那個最熱愛、擅長、且能發揮最大價值的位置,真正實現個人與事業的雙贏。

買回循環步驟

如果我們可以把時間買回來,那麼這些時間要「用在哪裡」?作者提出了「買回循環」的概念,讓我們能把時間「一直」投資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這個循環包含三個簡單的步驟。

第一步叫做「審核」。這裡的重點是,我們要花點時間去了解自己每天的活動,看看哪些任務讓你精力充沛,哪些任務讓你覺得累到不行,還有哪些任務其實可以外包出去。你可以用時間追蹤工具或者就拿本筆記本,記錄下每件事的開始和結束時間,標記那些讓你有活力的任務和那些讓你疲憊的任務。通過這個審核,你就會知道哪些任務值得你自己做,哪些其實可以交給別人。

第二步叫做「移交」,也就是把那些耗時又低價值的任務交出去。這些任務可以是行政工作、回覆電子郵件、安排行程瑣事。你可以考慮雇個虛擬助理、找自由接案者,甚至重新協商團隊成員的職責,讓他們幫你處理這些事。你也可以利用一些科技工具,像是郵件管理工具、社群媒體管理工具,來自動化一些簡單的流程。這樣一來,你就可以集中精力在那些更重要的事情上。

第三步是「填補」,也就是把轉移出去的這些任務空出來的時間重新利用起來。這些時間可以用在幾個方面:第一,花在你最熱愛的工作上,這些事能讓你精力充沛、充滿創造力;第二,投資在能產生最多收入的活動中,像是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等等;第三,投入到自我成長上,比如學習新技能、培養興趣愛好;最後,當然也別忘了休息和放鬆,恢復精力才能更好地工作。

總之,這個「買回循環」就是讓我們持續地審核、移交、填補時間,讓自己變得更有效率,並逐步把精力集中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如何判斷時間價值?

接下來,我們該「買回哪些時間」?或者這麼說,有那些事情對我們來說是「價值價值比較低」的?這些事情就應該被外包出去,或找人來幫自己。

為了幫我們看清楚「每一項任務的時間價值」,作者提出了一套名為「DRIP 四象限」的框架。X 軸是讓你充滿能量的任務,Y 軸式讓你賺錢的任務。依據能量和價值的不同,我們可以把任務分成四個象限:委派、取代、投資和生產。

委派(Delegate),這個象限包含那些低價值且消耗精力的任務,比如行政工作、回覆郵件、處理發票和安排出差行程等。這些事情應該儘快交給其他人來處理,這樣我們可以專注於更高價值、更有回報的工作。

取代(Replace),指的是那些雖然對業務很重要,但應該逐漸交給他人來完成的任務,例如銷售、行銷、團隊管理、新人教育訓練等。這些任務通常比較難外包,但我們還是需要找到合適的人來接手,避免自己過度工作而疲憊不堪。

投資(Invest),這個象限是指那些對個人成長、關係和業務發展很重要的活動,雖然不一定會立即帶來財務回報,但對我們的長遠發展非常有益。像是健身、跟家人朋友共度時光、學習新技能等等,這些活動能滋養內心,促進創造力。

生產(Produce),這是最重要的象限,我們應該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這些能夠為我們帶來金錢和能量的任務上。比如推動業務向前發展的核心活動。透過把時間花在這些高價值任務上,我們可以形成良性循環,幫助我們獲得更多時間和精力,持續提升業務收入。

這四個象限的框架,幫助我們清楚地看出哪些任務應該委派、哪些應該專注,進一步買回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計算你的買回率

你的下一個問題可能是「我很想把時間買回來,但是要怎麼買才值得?我應該花多少錢?」作者提供了一套用來衡量時間價值的方法,那就是計算你自己的「時間買回率」。簡單來說,就是你可以用多少錢來買回自己的時間。來看看它怎麼計算吧!

首先,計算你的時薪:假設你的年收入在繳稅之後是 100 萬,那就把它除以 2000 個工作小時(這是一般每年工作時數的估計值),得出來你的時薪就是 500 元。接下來,計算你的時間買回率,這個數字是你時薪的四分之一,也就是 125 元/小時。換句話說,任何可以用 125 元/小時或更低價格外包出去的任務,都應該交給別人處理,讓你自己專注在更有價值的事上。

那時間買回率怎麼應用在生活中呢?舉個例子,如果你花很多時間在打掃、洗衣這些家務上,而這些事情的時薪低於你的買回率,那就可以請家政人員幫忙。同樣地,如果你每週花幾個小時整理帳單,這些工作完全可以外包給專業的會計。把這些低價值的任務外包出去,你可以釋放出更多時間來做那些你真正擅長且喜歡的事,比如開發新客戶、學習新技能,甚至多陪陪家人。

說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捨不得花錢」,或是覺得「付錢請人做自己痛恨的工作很可恥」(好啦,有些人包含我自己),作者給出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不外包出去才是真正的自私。」什麼意思呢?

假設你在賣一項產品,每週都親自花 20 個小時在做新客戶的「入門教學」。但是,你卻可以花符合買回率的錢,聘請喜歡指導客戶的人來幫你代勞,自己則進行更多的業務拜訪或新產品開發。如果你不願意花錢,你等於在「剝奪讓他人充滿活力的賺錢門路。」如果你花錢找人幫忙,之後就能賺到更多錢,繼續聘僱別人來幫忙,讓更多人做喜歡的事情又能賺到薪水。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如果還停留在「工作存錢」的思維來用時間,就是自己窮、別人也窮。但如果是用「企業家投資」的思維來買回時間,就是讓別人一起賺錢,而自己也賺錢又賺到時間。這個道理我雖然知道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有完全跨出去,直到這本書提供了精準的指引和方法。

這本書對我的實質幫助

對我來說,最難判斷的就是「聘僱人才的優先順序」,到底哪種任務性質要優先聘僱,哪些可以晚一點?終於,我在這本書裡面找到了完整的解答。

對於一位企業家來說,如果要開始聘請別人來「替換」自己,作者提出了「替換階梯」的概念。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企業家,你就可以依照「替換階梯」的優先順序來招聘人才,就能獲得最大化效益。

雖然這個概念是針對企業家,但其實對於自媒體創作者也相當適用。我試著把這個概念稍微改寫一下,讓它更符合像是 Blogger、YouTuber、Podcaster 這些自媒體創作者的需求,來看看如何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團隊。當然,這個舉例就是寫給我自己看的,因為我想要按照這個順序來「買回我的時間」。

首先要找的,是一位「行政助理」或「萬能幫手」。這個角色的重要性在於,幫我處理那些雜事,比如回信、回覆社群留言、安排訪談,甚至幫我搜尋資料。這些工作雖然看似簡單,但真的非常耗時。我們的時間其實應該花在創作內容和跟粉絲互動上,而不是被這些瑣事綁住。有了虛擬助理之後,我會發現自己的時間變得更有彈性,可以專注在創作上。

接著,當我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觀眾群,就可以考慮找「後製或剪輯人員」加入。不管是影片的剪輯,音頻的處理,還是字幕和圖像設計,這些都會直接影響觀眾的觀感。如果我想提升內容的專業度,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的投資。畢竟我們做內容,是希望傳遞價值給觀眾,而高品質的內容更容易吸引人,也更能讓人記住。

我發現自己現在停留在第二步,雖然我已經有聘僱了行政助理和後製人員,但是他們只負責了 70% 的工作內容,還有剩下的 30% 我還攬在手上,應該要盡快找時間規劃委派出去的方式。

第三步,就是找一位「行銷或社群媒體專員」。這個人可以幫我制定行銷策略,管理我的社群帳號,甚至分析數據,讓我的內容能觸及更多目標觀眾。尤其是我們在做自媒體時,經常會花很多時間跟粉絲互動,但行銷其實不只是互動而已,它還涉及如何更聰明地推廣我的內容,讓更多人看到、參與,甚至變成忠實粉絲。

再往上走,我會需要一位「業務開發夥伴」。這是當你的自媒體事業規模越來越大,開始有穩定流量時的一個關鍵角色。這個人會幫你開發贊助商、洽談合作,甚至規劃一些新的收入來源,像是付費課程或周邊商品。這樣不僅能讓我的收入更多元化,也能讓我的內容生態更穩定,具備長期發展的可能性。

最後,當我的團隊逐漸成形,就會需要一位「團隊經理或內容策略顧問」。這個角色的重點在於協調團隊工作,制定長期發展策略,並且持續監督項目進度。到了這個階段,光靠我一個人已經無法管理這麼多細節,所以需要一個人幫我打理團隊運營,讓我的創作方向更明確。

這五個步驟,就像是一個階梯,讓我可以循序漸進地擴展團隊,而不是一次性投入太多成本。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能專注在自己最擅長、最有價值的部分,把其他事情交給更專業的人來做。

而且,對於這些步驟,作者還提供非常清楚且具體的教學,像是如何製作 SOP 教戰手冊、如何聘僱正確的人、如何領導人才、如何制定未來願景,全都有詳細的指示和範例可以參考。我相信,在接下來新的一年,這本書會陪我繼續買回時間。

後記:沒有人能創造的寶貴資產

《把時間買回來》這本書,對於任何想要更有效運用時間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極具啟發性的指南。它不只是一本教我們如何時間管理的書,而是教我們如何「系統化地」買回時間,並將那些低價值、消耗我們精力的工作外包出去,從而專注於那些對我們事業和生活最有意義的事。

書中有一句話:「你應該關注、規劃與分配的,是一份沒有人能創造的寶貴資產:你的時間。」這句話深刻地提醒我,每一分鐘的投入都應該是有意義的,時間是唯一不可逆的資源,因此我們應該像管理財富一樣,仔細計算並最大化它的價值。

對於所有創業者、自媒體人,或者是那些渴望改變自己生活品質的人,這本書帶來的最大啟示就是:找到你真正熱愛並擅長的事,把其餘的交給別人。透過「買回時間」,我們可以不再被日常瑣事捆綁,而是去實現心中的大夢,活出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高價值人生。

這本書給予了我更大的夢想,也提供了實現夢想的路徑。現在的我,正努力將這些理念付諸實踐,期待自己未來能帶給更多人啟發與成長。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200.117.172 (澳大利亞)
PTT 網址

skyhawkptt12/30 23:24謝謝導讀推薦感覺這和長輩長照有異曲同工之處...

pp6354112/31 08:07寫得很詳細,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