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問題] 喜歡閱讀能帶來什麼好處?

看板book標題Re: [問題] 喜歡閱讀能帶來什麼好處?作者
aijgnaf
( )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1

最近在樊登《讀懂一本書》裡讀到一處篇章,感覺頗切合這個主題。

恰好誠品網頁提供的試閱文字有節錄此段,在此與大家分享。

文字出處:https://tinyurl.com/5xfkbj96


首先我想來談談對於讀書的幾個誤解,只有破除了這些誤解,我們才能擺正閱讀的心態,明確閱讀的目的,然後再談如何選書。


對於讀書的五大誤解


■ 一、讀書無用? ──「keep learning」(持續學習)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這肯定是最大的誤解。讀一本書,幾個小時或幾天的閱讀就能掌握一個人幾年甚至幾十年所總結的智慧,怎麼會沒用?對任何人來說,讀書不是無用,而是非常必要。

如今,知識的更迭比過去快太多,沒有人會因為自己在大學裡念了一個特別好的主修,就能一輩子不學習。知識也在不斷地被淘汰更新。「keep learning」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透過讀書,我們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跟更多的人對話。這樣,我們的視野就會變得更加開闊,而不是僅僅侷限在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些人和事中。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是我篤信的,所以我才要把自己讀書的方法分享出來,寫成你手上的這本書。


■ 二、讀書只追求有用? ──善用「鄧寧─克魯格(Dunning-Kruger Effect)效應」

這和第一個誤解似乎是對立的,但不妨礙它依然是一個誤解。

如果一個人讀書,是為了讀了以後讓書來幫自己解決實際問題,不解決問題就氣急敗壞,那他就完全誤解了書的作用。書只是催化劑,只能提供幫助,最後能不能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你自己。如果完全功利地去依賴書,就會落入「讀書功利化」的陷阱。

知識本身是非常有用的。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讀一些詩、讀一些哲學,似乎在生活中產生不了多大作用,其實它會潛在地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

名家、專家推薦書單非常流行,這種現象背後表現的是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鄧寧—克魯格效應的核心就是你經常不知道自己該知道些什麼,不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有的人只讀自己能「搆得著」的書,這樣容易只停留在自己認同的那個層面。

如果你讀到一本書的時候,突然有點吃驚,覺得書裡面講的東西從來沒聽過,不明白為什麼它這麼奇怪……這時候你反倒應該認真去對待。


■ 三、有的書我讀不懂? ——小心你的存量技能

「讀不懂」絕對不該是一個固定的狀態,這只是某一刻的情況,要相信,慢慢地,自己能讀得懂。

我二十幾歲的時候,學人家讀《湖濱散記》,真的完全讀不下去。三十八歲那年,我又想起了它,這次一讀,收穫頗豐。這就是經典,買回來,放在書架上不會吃虧。

除了經典,遇到其他一些讀不懂的書,也不要緊。如果一本書中所寫的內容都是迎合你的需求、增加你的自我崇拜感、放大你的欲望、跪求你的認同的,你一定要小心,它不只是想賺你的錢,還想讓你變得更傻。

讀不懂也並非沒有收穫。這是鄧曉芒教授跟我說的。他年少時,用一年讀黑格爾的《小邏輯》,雖然讀不懂,但是仍然有很多收穫。又過了幾年,在讀了很多別的書以後,他才讀懂了《小邏輯》。

遇到讀不懂的書,你可以先讀一些跟這本書更接近的書。


■ 四、讀書是一件私事? ──交流才能突破舒適圈

把讀書當作私事,這個行為太過封閉。

這往往是很多人不讀書的藉口。其實,讀書是需要有朋友一起交流的。

孔子在《論語》開篇的第一句就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第二句就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一句是自修,第二句是共修。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把讀書當作一個很愉快地與人交往和交流的方式,和更多的人一起交流,大家共同進步,也有助於打破閱讀的舒適圈。


■ 五、自己讀的效果最好? ──把書講給別人,以人為鏡

對大部分人來講,「孤獨」地讀一些有難度的書,效果是非常不好的。

很多人抱怨,看名著絲毫沒有作用,這是因為你暫時讀不懂。千萬不要覺得,自己讀的效果一定就比別人講的要好。

如果有更多的機會獲得他人的指點,獲得別人對書的內容的提煉;或者有比你水準更高的人幫助你去解讀一本書,我覺得這都是值得高興的。

我們既然能在上學的時候聽老師講課,為什麼不能聽別人介紹一本書呢?所以,你不必存有這種精神潔癖。

很多講書人是高手。當你聽了一些高人講他研究了一輩子的東西後,你會覺得豁然開朗,這是因為對方把一本書的內涵吃透了。

讀書這件事情,我們不需要執著,不需要痛苦,能讀就讀下去,能吸收就吸收。如果暫時讀不懂,可以聽聽別人講的,再接著讀下去。

讓我們自然、活潑地學習,保持不斷進步的心態,一起把讀書變成一輩子重要的事。



※ 引述《dojob (友情歷久一樣濃)》之銘言:
: ※ 引述《czz1617 (czz1617)》之銘言:
: : 我的嗜好是閱讀,但僅止於嗜好
: : 想翻的書翻幾頁,沒寫讀書心得,沒輸出
: : 隨意瀏覽的結果就是雖然可以拓展視野,但成效有限
: : 看的書不夠多不夠廣,思維依然是井底之蛙
: : 沒有培養出獨立思考
: : 從小在被打壓、暴力的環境中長大
: : 做什麼事都畏首畏尾,難堅持,沒自信
: : 看書讓我從難相處的爛人變成開始交得到一、兩個朋友的普通人
: : 但依舊是魯蛇一個
: : 大家有因為閱讀習慣得到什麼好處嗎?
: 我原本是討厭看書的人,可能是升學考試導致對書有負面印象,不過在我看書兩三年後,: 我認為對人生有很大的轉變,在這分享一下:
: 1.開放思維:保持開放且務實的思維,將自己視為一個系統,若對這個系統有益就盡量去: 做,放下我執,如果我的觀念、作為對系統有害,那我幹嘛堅持,如果他人的觀念有道理: ,那為何不聽?你有持續在作危害系統的事嗎?(達里奧)
: 2.二八法則:多去瞭解並執行簡單又好用的關鍵原則,輕鬆就拿80分,如被動投資...(: 約翰伯格)
: 3.多元思維:不要只會拿一個工具,將任何簡單好用都去蒐集進你的工具箱內,各領域的: 都別錯過,如習慣養成的方法(原子習慣)
: 4.反向思維:不需要各科拿90分,但避險犯大錯,尤其會毀掉你人生的,如忽視健康、濫: 賭吸毒...(窮查理)
: 5.長期思維:人生是長期接力賽,好好交棒給明天的自己,別當豬隊友整天挖坑給未來的: 自己跳(複利效應)
: 6.成長思維:人生過程就是學習成長,專注在成長、而不是失敗的結果,失敗也是一種獲: 得(心態致勝、刻意練習)
: 7.概率思維:打好自己手上的牌。專注在決策的品質,而不是結果。持續作正期望的事,: 負期望值的事少作,如花大錢又傷健康的事...(高勝算決策)
: 8.課題分離:學習分辨自己的事、別人的事、上天的事,會輕鬆很多。事物看法的解釋權: ,操控在我(阿德勒)
: 9.利他思維:高級的利己,是利他,幫助他人是可獲得長久深層的愉悅(腦科學)
: 10.斷捨離:面對捨棄,才懂存在的意義。避免被消費主義過度操控。學習滿足於簡單微: 小的美好
: 11.健康概念:健康很重要,別讓他不及格毀掉你。肥胖就是高風險,減重掌握低醣無糖: 。運動有益身心,深蹲簡單有效。重視睡眠、多喝水。
: 12.人生五顆球: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最重要的事當作最重要的事...
: 有點多不打了...,總之,我認為看書是快速吸收他人的經驗,一本書只要有一個觀念拿: 來用,就很超值,以上分享給各位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78.93.206 (臺灣)
PTT 網址

idlewei08/14 17:33

lionadon08/14 20:03推分享

hermithsieh08/15 01:00

tohow0608/15 18:47

bbo6uis12208/16 00:38

licklabium08/16 12:33這一篇寫得很好

viaggiatore08/16 21:57推。我喜歡關於看不懂的書那部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