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普好雷] 《橋之彼端》,輕描淡寫卻深刻真摯。

看板movie標題[普好雷] 《橋之彼端》,輕描淡寫卻深刻真摯。作者
a122239
(Sharp)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部落格版: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406320993

雖然有在關注歐美的影獎季,不過《橋之彼端》就和電影一樣低調,低調到其實我幾乎沒有注意到這部作品,直到奧斯卡公布入圍名單後,在最佳男配角這項目看到布萊恩泰瑞亨利,這才回頭去看許多影評人獎,發現他原來入圍了不少,像是獨立精神獎、國家影評人協會獎、評論家選擇電影獎等,只是就如在《伊尼舍林的女妖》中替布蘭登葛里森和貝瑞柯根感到可惜那樣,有《媽的多重宇宙》關繼威在前,布萊恩泰瑞亨利勝算實在不大。由導演萊拉紐格鮑爾所執導的《橋之彼端》,一切都是如此平靜的、平淡的,不論是那些偶爾的爭執、情感上的流動,或者是聽來令人應該要感到恐懼的創傷源頭都是,導演萊拉紐格鮑爾小心且細膩的處理著悲傷與創傷,以極其緩慢的步調來進行癒合這件事,但就像她在報導中說的,連她自己都知道觀眾需要更多的耐心在《橋之彼端》上。

「妳受不了這裡吧?妳可以跟我說實話。」

「對,我受不了。」

「當我在妳這個年紀時,我也受不了一直待在同個地方,我懂妳的感受,我真的懂。」

《橋之彼端》劇情基本上可以用「毫無起伏」四個字來形容,你幾乎很難在這部作品中找到一個可以稱作是高潮的地方,導演萊拉紐格鮑爾精簡了任何一切,就連對話都給的不多,然而這些少到珍貴的對話,卻是觀眾認識琳賽與詹姆士,還有這整個故事的難得機會。《橋之彼端》選擇讓觀眾從對話裡去想像他們口中過往的事發經過、去揣測他們當時內心的想法與感受,例如琳賽在治療師的誘導之下,道出了在阿富汗執行任務時所遇到的那場讓自己被迫退役的爆炸;和母親在院子泳池裡的幾分鐘相處時間,透露出了她之所以離開家與忍受不了在這個家的理由;順著詹姆士告訴她的,她不光知道為什麼詹姆士腳受傷,也猜想到他始終沒辦法原諒自己並且放下的原因,而最後琳賽和詹姆士那場爭執裡,是坦承了詹姆士對琳賽的感情,也似是將琳賽從不停的逃避中打醒。《橋之彼端》用對話構成了全部,如此輕描淡寫卻又深刻真摯。


「妳在那裡被炸傷,卻還想要回去那裡?」

「我只是得離開這裡。」

聽人總說要受過一次傷才知道痛,我想對琳賽來說或許真是如此。觀眾知道她離開家鄉、選擇從軍是因為家庭問題,可是對於具體原因卻是模糊的,可能連琳賽自己也很難說清楚自己為何想要離開、或者說是逃離這裡。於阿富汗出任務時的意外造成她被迫退役,讓她即使不願意也不得不回到家鄉,回到她過去住的地方,回到有她母親在的那棟房子,漫漫復健路給了她時間還有空間,越是焦慮著重返戰場就越反而逼她得把事情看得更清楚、想得更透徹,離開或者留下都是選擇,只是全看自己給自己什麼藉口。同樣面對著難以平復創傷的詹姆士,和琳賽母親相比是更能感同身受,當然也就更容易看穿琳賽的惶恐,「妳對待朋友們和家人們的方式,妳逃避每一個人、拋下所有人,彷彿他們令妳失望,其實是妳讓他們失望。」,那道來自於名為家的傷口,到底還是琳賽給自己留下的。


導演萊拉紐格鮑爾沒有刻意的去處理議題,而是讓劇情很自然的被推動,然後在過程中讓琳賽自然的去察覺到她真正必須正視的是什麼。與母親、與詹姆士的對話過後,她心中的烏雲儼然已有散去的跡象,於是她低頭看著其實早已成疤的傷口,鼓起了勇氣去面對過去、她逃避的開始,也就是她因吸毒和販毒被關的哥哥。導演萊拉紐格鮑爾同樣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和解或者是原諒的戲,但短短幾分鐘是已讓觀眾心照不宣,而最後琳賽嘗試著和詹姆士重修舊好,也告訴他自己對於回到軍中已沒有那麼迫切的渴望,觀眾便能知道她已經想要展開新的生活了。

《橋之彼端》是部容易被感到無趣、枯燥的電影,這是導演萊拉紐格鮑爾必須背負的風險。沒有起伏、也幾乎沒有什麼配樂去襯,演員的表演就顯得至關重要。飾演琳賽的珍妮佛勞倫斯展現出不同於過去幾部作品的較「收」的那面,平心而論的話我覺得這部比起《翻轉幸福》更值得入圍奧斯卡,但或許可惜的地方在於,確實和飾演詹姆士的布萊恩泰瑞亨利相比,她是少了可以被記住的地方,連重要的泳池轉折戲份也少過於布萊恩泰瑞亨利,她即使細膩的詮釋擁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角色,可是放在《橋之彼端》裡並沒有特別加到分,甚至我還覺得戲份不多的琳達伊蒙都引人注意。可不論如何,我還是蠻喜歡《橋之彼端》帶給人的平靜,雖然我也覺得電影收的沒有到很好,有些稍微匆促的突兀,不過整體而言我還是喜歡的,只是回到最前面說的,這是部需要更多耐心還有得要睡飽才能撐得住的電影。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85.66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