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年少日記: 競爭社會下的童殤
雷
文
防
雷
資
訊
頁
~*-*~*-*~*-*~*-*~*-*~*-*~*-*~*-*~*-*~*-*~*-*~*-*~
《年少日記》: 競爭社會下的童殤
網頁版(Medium):https://reurl.cc/XqDnvM
《年少日記》應該是近期看過的幾部電影中,後勁最強的一個。不但在觀影的過程中,被絕望與悔恨的獨白逼哭,即使電影結束後,仍久久不能自已,無法平靜的談論這部電影。不誇張的說,雖然已過了一天,現在只要想到劇中的某些片段,還是會泫然欲泣!
電影透過一本兒時的日記,揭開主角塵封的記憶,講述升學主義、比較文化、打罵威逼式教育下的成長創傷,以及在這樣環境下的倖存者,對於因此輕生的手足之追思。故事背景雖然是在香港的上層社會的菁英家庭,但相信在傳統東亞家庭長大的人,多少都能從電影中小主角的經歷,找到自己童年成長的影子。如果是像我一樣,過去是比較笨拙的孩子,應該更能輕易自我帶入角色,甚至會喚醒,自以為已經淡忘、不在意了,關於成長過程、升學年代的諸多苦苦掙扎、羞辱、心碎的回憶。
看過電影的人,應該都會同意,小童星黃梓樂的演出,令人無法忘懷。他多層次的表情轉換,舉凡渴望關愛的眼神、被肯定的燦笑、含淚傷心的模樣,乃至於信心來源、激勵自己的支柱突然崩塌後的空洞雙眸,都再再牽引觀眾的情緒,與後面的獨白疊加,更是使人難以抵禦的哭點。
相較於在香港已衝破1600萬港幣的好票房,這部片在台灣上映的討論度似乎不高,這實在是件可惜的事情。雖然導演卓亦謙的初衷,是關心香港高度壓抑、競爭下,學童高自殺率的社會現象,但是電影所反映的問題,起碼在東亞,仍具有普遍性。
以台灣而言,就算有越來越多雙親、師長改變教養觀念,我也不認為電影呈現的管教狀況已經全然過去。這樣主題的電影,無疑值得更多的關注,何況它是一部,將詭巧的敘事安排與運鏡模式切換、人物內心情感波動編織得宜,令人餘韻不絕的佳作。
--
好看
好看,且死亡處理不煽情但後果沉重,留下濃濃的遺憾
昨天剛看完,也是非常喜歡,導演的處理溫柔但不煽情
結局沒有庸俗的大和解,但仍然正向有希望
這部很好看!原本以為會真的很傷心,但最後反而有
種救贖感,劇情流暢不煽情,超推
56
[分享] THR好萊塢報導者 鍾孟宏《陽光普照》專訪好萊塢報導者上週發了篇與鍾孟宏的專訪 內容除了談論《陽光普照》的製作過程和電影內容外,也與鍾導談到他編劇的方式、拍片 的想法,還有中島長雄這個化名的由來 我看完全篇後覺得非常棒 就花了點時間翻完全文 翻譯的可能沒有很好 語意上會些許不通順 如有錯也請不吝指正27
[雷] 旺卡/富都青年/老狐狸/年少日記懶人包: 《年少日記》>>《老狐狸》≒《富都青年》>《旺卡》 昨天又看了一天電影馬拉松,私心覺得《年少日記》真的太頂了。 《旺卡》21
[普雷]年少日記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先說為什麼只給了普推,主要是因為電影的劇情圍繞父親對於孩子偏激的教育方式、母親 因為經濟貢獻度不佳,在家中沒有話語權而無法保護孩子,偏向台灣上一代的情形,甚至15
[討論] 年少日記觀後感以下有雷,請慎入! ————————-防雷線——————————- 這是在本版第一次發文,主要是想跟大家探討年少日記觀影後的想法。 這部片雖然沒有像看『富都青年』哭得這麼慘,但還是有流下不捨的眼淚。 看完之後我感覺片中想要帶出幾個議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一樣的感覺:6
[情報] 《年少日記》全台票房正式突破150萬《年少日記》全台票房正式突破150萬 「破百萬之後,過了週末三天也正式破150萬,真心感謝週末持續以少數場次進場支持的 各位,距離200萬大魔王關卡還需要2500人次觀賞這部電影,上一次讓老闆見到200萬已經 是快三年前的《男兒王》,場次有限但還是要繼續努力,共勉之」8
[好雷]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Netflix觀影心得「每個人的初戀,都跟史詩電影一樣偉大。」 第一次知道這部電影已經是好一段時間之前的事情了,當時瞿友寧導演正在籌拍這部片,在 網路上說自己要拍一部「史詩般的同志電影」,請大家幫忙想電影名,最後決定用《刻在你 心底的名字》當作片名,後來一路看著這部片從選角、拍攝到準備上映,再到後來上映後的 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這部電影成為台灣首部破億的同志電影,上映時間超長,現在則是上了6
[好雷] 《年少日記》或許不那麼..與我無關雷文防雷資訊頁 《年少日記》之前朋友受邀去看試片,我是因為這樣也選了今天光點華山這場來看。 只是昨天剛頒完獎,我可能也可以試探其他觀眾的心聲。 《以下有劇情》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5
[好雷] 《年少日記》-我會陪著你身為南部人,有幸能參與今年金馬影展觀眾票選活動,一口氣觀看五部入圍最佳影片作品 ,也算是補足了無法參與金馬影展的遺憾。 第一天的三部電影,除了《關於我和鬼成為家人的那件事》有看過、知道《疫起》是在講 SARS 的故事之外,對於《年少日記》可說是完全不知道情節,甚至開演後才知道是香港 電影。4
[普雷]《娘娘腔日記》不以謊言包裝真實的自己以下可能有雷 圖文好讀版: ~*-*~*-*~*-*~*-*~*-*~*-*~*-*~*-*~*-*~*-*~*-*~*-*~ 《娘娘腔日記》是一部泰國同志喜劇電影,由基蒂法克通瓦姆執導,阿拉雅海格特、帕塔 拉莎雅庫耶蘇文絲莉主演,改編自同名電視劇的電影版,劇情講述三位男同志葛斯、高夫2
[好雷] 《美國女孩》:屬於台灣的共同記憶《美國女孩》:這應該是台灣人都能有共鳴的一部心思細膩的電影,能夠激起台灣小孩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記憶碎片,對於家人與環境的認知變化,透過歸國子女的不適應與歷史病疫的不安心,讓片中四個家庭角色互相擦出他們各自內心的「美國夢」所幻滅的火花,關於美國夢的失落情緒依稀記得在楊德昌電影《青梅竹馬》中顯得不切實際與遙不可及,《美國女孩》則隱約承接這樣的概念,道出逃避的現實。 阮鳳儀根據其親身經歷改編的劇本相當豐富細膩,故事從頭到尾並沒有太過戲劇化的時候,真實的生活感是此片的精髓,角色的肢體言語上都極富細節,主角從無限失落變成無處發洩的怨恨,在演員身上的許多小動作都非常的貼近孩童的樣貌,那些叛逆父母、迷惘犯錯的過程,作為觀眾不斷的感受到自己曾經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另外,主角與母親的和解過程也是相當的具張力,像這樣的家庭肥皂劇少不了的吵架戲碼在此片並不是很多,電影更比重在透過主角自己對環境的掙扎到順從,與對代表美國夢的白馬的期待與破滅,主角經歷痛苦後的超齡成長,換位思考去知曉母親經歷的相似困境,結尾一場主角與母親的家常互動作爲高潮,異常的平凡但真摯誠懇,那一反電影前面壓抑煩躁,溫馨平和的母愛氛圍,有種麥克李1990年電影《生活是甜蜜》的結尾,同為母女和解的母愛爆發,那股闔家感動實在餘韻無窮。 《美國女孩》動人之處就是這些與觀眾有所連結的共同記憶,營造了裡外真實的台灣家庭故事,立體的家庭角色十分有帶入感,對女孩的年少叛逆成長描寫深刻,作為台灣人在這部片的分分秒秒中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鳴,是一部專屬台灣的溫馨好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