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普雷]年少日記

看板movie標題[普雷]年少日記 作者
littleclass
(回歸平靜的思緒)
時間推噓21 推:21 噓:0 →:81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先說為什麼只給了普推,主要是因為電影的劇情圍繞父親對於孩子偏激的教育方式、母親因為經濟貢獻度不佳,在家中沒有話語權而無法保護孩子,偏向台灣上一代的情形,甚至感覺電影劇情是一個獨立個案,如果面對同樣的教育體制,但換個不同觀念的父母,也許這部電影的結局會不同,甚至被改寫。

且在我個人體驗的新世代,父母教育觀念和做法已經改變很多(自己覺得),加上雙薪家庭和女性地位提升,母親話語權甚至和父親旗鼓相當。所以整個共鳴度不若《老狐狸》和
《小曉》那麼高。後兩部是即便跨到不同世紀與時代,依舊能引起共感的內容。

《老狐狸》探討的人性、價值觀或同理心也好,小至家族、校園、職場到社會,在面對利益衝突時的善惡拉扯都適用,而《小曉》套到不同的特殊生,學生和家長面臨的校園到社會困境,基本上也說得通(撇除劇情中母親外遇的情節)。

《年少日記》在欣賞過程中,有在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子的感覺,但因為故事太聚焦在偏激教育思想的父親種下的因,所以格局上並沒有《你的孩子》一劇在討論教育、成績、升學等對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議題。

有傑和有俊是兩兄弟,有傑雖然是哥哥,但是學習能力和在校表現不如弟弟有俊,父親卻用同樣的標準來檢視兩兄弟的表現,並認為成就是逼出來的,只要狠狠打罵就能讓孩子成功,也常常對有傑施以言語暴力,在幼小的心靈上刻下傷痕,也讓有傑最常向父親說的就是「對不起」,甚至最後父親表達打你都浪費我力氣的言語,形同對一個孩子放棄。而放棄,是很傷人的。

尤其在支撐有傑「我們都會長大,並成為想要的大人,加油!」信念的漫畫家跳樓輕生,以及真心疼愛他的鋼琴老師被父親辭退,都讓有傑的心靈支柱一根根垮掉,並出現許多重度憂鬱症的病癥。

但因為母親自身難保,把脾氣發在大兒子身上,並忽略有傑釋放的求救訊號,加上弟弟有俊沒有給予哥哥適時的支持,甚至在哥哥被老師懲處時,小小的加入同班同學們嘲笑的行列,都讓有傑墜落我一點都不重要,這個世界沒有我也無所謂的深淵,從而在自家頂樓往下跳結束年僅10歲的青春。

劇情的後續發展自然是有俊自責小時候自己的沉默是種暴力幫兇,加上母親因為大兒子自殺承受不住離開家,讓有俊走向自責頹廢,並與父親關係疏離,就此成為叛逆的小孩,也不再為了迎合父親期待而努力,反而努力成為哥哥小時候立志長大後想成為的老師一職。

但是成為老師的有俊因為對哥哥的愧疚,以及對父親的心結始終沒有打開,影響了自己
的婚姻,也沒有成為哥哥想要成為能夠傾聽別人、關心學生的好老師。直到父親病危,知道父親對於哥哥的死相當自責,甚至不斷聆聽當年為了逼迫哥哥練琴錄下如同檢視的錄音帶,反覆聆聽很多年的方式思念著有傑,才終於解開有俊的心結,並留下自己的聯絡電話給畢業學生們,歡迎他們有想要傾訴卻找不到人說話時,可以打給他,彌補當年未能向哥哥伸出援手的遺憾。

其實鄭中基演的角色感覺出來是承襲上一代父親的教育方式,他內心並不認同,但卻依舊複製上一代的教育模式,所以當大兒子跳樓自殺後,才會自責萬分,痛苦不已。不過這一段並沒有被傳遞出來。

【最後感想】
1.關於教育:對孩子當因材施教,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風氣在台灣依舊,不過
目前整個社會也漸漸朝多元發展,書念得高不代表未來的人生成就滿滿,即便台灣的家長依舊擠破頭搶盡教育資源的風氣未變。而家中若有兩個以上小孩,資質不同很常見,父母會特別對某一個孩子疼愛也難免,不過我看到的身邊朋友,都在能力範圍內做到盡力的公平,對於孩子的成績多半盡力就好,不逼過頭,也是我身邊常看到的現代樣貌。

2.不吝嗇的關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確實讓我們面對暴力或不平,選擇明哲
保身為上策。但沉默又是無形的幫兇與暴力,在不傷及自己時伸出適時的援手,或許一句簡單的「還好嗎?」就可以讓一個將要熄滅的生命重新再燃起。

入圍第60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香港童星黃梓樂在電影中的演出很扣人,水汪汪的可愛模樣讓人印象深刻,整部戲的表演能讓觀眾投入他所飾演角色的處境中而感同身受。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45.71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littleclass (1.160.45.71 臺灣), 12/15/2023 22:14:29

godofsex 12/15 22:17https://i.imgur.com/exKPQFl.jpg

圖 年少日記

halfmoon6 12/15 22:45搞不好在香港仍是那個樣子…

littleclass 12/15 22:52也許是,看影評和導演訪談描述,似乎仍是香港現況。

joey0602 12/15 23:02感覺台灣環境真的比較寬鬆了。聽香港朋友說他們教育

joey0602 12/15 23:02環境,有點可怕。從小學就開始能力分班。然後好的私

joey0602 12/15 23:02校要從幼稚園升小學就開始考...

joey0602 12/15 23:05而且香港小一就已經每天上九節課了,好可怕...

since8675 12/15 23:07小曉能共鳴共感...年少卻沒有,好哦www

uke823 12/15 23:36台灣也很多地方還是一樣,你看到的新世代「通常」上

uke823 12/15 23:36一世代也不是有問題的家庭,而且目前出社會的年紀觀

uke823 12/15 23:36影應該都也還是上世代的教育@@...

Jochum 12/16 00:12好多人談到上一代教育。我看完年少時也曾經思考這

Jochum 12/16 00:12個問題。以我而言,我認為我現在的狀態要歸功於當年

Jochum 12/16 00:13父親在教育上採取相對嚴格的態度。在這樣的狀態下,

Jochum 12/16 00:13我實在很難不去複製家父的做法,僅做小部分微調。

Jochum 12/16 00:14每個人都想複製成功經驗不是嗎?

Jochum 12/16 00:14這是我對於這類論述最難以明白的地方。

Jochum 12/16 00:16"因材施教"...也是只有事後才知道不是讀書的料。

Jochum 12/16 00:16一路走來,我就是被這套方法逼出來的。

Jochum 12/16 00:18我在另一篇推文過,教育最難的地方就在於矛盾難解。

Jochum 12/16 00:18當然每個父母都還是會認為自己不會把孩子逼到自殺,

Jochum 12/16 00:19可是偏偏有時悲劇就這樣發生了。

sunnygirl30 12/16 00:21我大姪子在他4歲的時候,走在街上教導我認識汽車的

sunnygirl30 12/16 00:21品牌標誌,Toyota Suzuki我完全不會看。上個月開車

sunnygirl30 12/16 00:21送我和小姪子看棒球,在新莊高超的超車技巧讓我讚嘆

sunnygirl30 12/16 00:21不已,他念書都是在混的,他就是有超強的汽車專業

sunnygirl30 12/16 00:28最近有幾個高職生跳樓輕生的新聞事件

Jochum 12/16 00:48樓上是要說逼得比較少也會自殺?(如果高職生=逼得少

Jochum 12/16 00:49,這個論述成立的話。)

sunnygirl30 12/16 00:49我以前的老闆是醫生教授還當到醫學中心的副院長,

sunnygirl30 12/16 00:49但他的一雙兒女就普普,不知道老闆的心態如何?

sunnygirl30 12/16 00:50J大,不知道耶,只是剛好昨天的新聞,最近有很多個

sunnygirl30 12/16 00:50學生墜樓的新聞事件

Jochum 12/16 00:53其實如果用統計學三個標準差以外機率可忽略不計來說

Jochum 12/16 00:53,根本沒有人是聰明才智低到讀不上去。

Jochum 12/16 00:54我真心認為態度才是決定一切。

Jochum 12/16 00:54或許我就是這個教養態度讓我孩子很無法認同我。

a456618 12/16 00:55台灣現在教育制度長這樣 怎麼會以為已經少很多了

a456618 12/16 00:56補習班更多 要學的才藝也只更多 完全看不到轉變

Jochum 12/16 00:56最近我的濕疹又大發作。家人問我,都升等了還要這樣

Jochum 12/16 00:57操嗎?我真心認為抗壓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培養出來的

Jochum 12/16 00:58。s大說的高職生自殺,我不清楚那新聞,但是一般

Jochum 12/16 00:58認知的確是認為技職壓力是相對較輕的。

Jochum 12/16 00:58當然她自殺很有可能是其他因素。但是都跳脫不了抗壓

Jochum 12/16 00:59這件事。

Jochum 12/16 01:11他...錯字修正。

DKnex 12/16 02:12香港中學生跳樓其實跟南韓差不多 這些年都沒變過 台

DKnex 12/16 02:12灣當然沒共鳴 這20年來大學容易進 多元入學

DKnex 12/16 02:18畢竟香港一半也是窮人 有的甚至DSE 也不考就先出來

DKnex 12/16 02:18工作賺錢了

ciplu 12/16 07:25日本也是啊,從幼兒園就要開始面試

littleclass 12/16 07:51謝謝大家的回饋,有不同觀點的交流真好。因為身邊

littleclass 12/16 07:51有特殊生,分享過他在學校的經歷和至今求職的碰壁,

littleclass 12/16 07:51所以對〈小曉〉這部電影很有感,也對身邊這位特殊

littleclass 12/16 07:51生的家人感到偉大。而〈年少〉描述的家庭教育,雖然

littleclass 12/16 07:51背後是來自社會給予的壓力,但真的很看遇到什麼樣

littleclass 12/16 07:51的家庭。我母親就是鄭中基的態度再軟一些,所幸握

littleclass 12/16 07:51有話語權的父親不是這樣,成為我們反抗母親的力量。

littleclass 12/16 07:51身邊朋友很多也是被公婆親戚一直比小孩,從成績到

littleclass 12/16 07:51身高,不過朋友雖然感到煩但多半採取不鳥你的姿態。

littleclass 12/16 07:54家中有小孩後,也是和〈年少〉一樣一強一弱,但會

littleclass 12/16 07:54盡力鼓勵孩子,當孩子說自己笨我們都會告訴他他的優

littleclass 12/16 07:54點。就我自己的經歷是,成績好不好真的跟人生是否

littleclass 12/16 07:54成功不那麼絕對。不否認成績跟名校有優勢,但人生是

littleclass 12/16 07:54走長遠的,自己實力不足或是做人沒同理心,很快就會

littleclass 12/16 07:54被看破手腳。完全同意電影想要傳達的,不應該用成績

littleclass 12/16 07:54去定義一個人!

moment612 12/16 09:15我大學生覺得年少日記是你提到的三部裡面最有共鳴

moment612 12/16 09:15的耶,裡面很多話我真的多多少少聽過

littleclass 12/16 10:24不同人生階段和經歷會讓每個人的共鳴點不同。入了

littleclass 12/16 10:24職場後面臨一樣米養白樣人,這時《老狐狸》就會讓人

littleclass 12/16 10:24很有感。《小曉》是因為身邊有這樣的孩子所以有感,

littleclass 12/16 10:24但也只對小曉這個角色有感。《年少》的話,個人覺得

littleclass 12/16 10:24面對成績和升學主義至上的教育體制,父母態度就比

littleclass 12/16 10:24較關鍵。如果有傑父親不是這樣的態度,而是像鋼琴

littleclass 12/16 10:24老師那樣鼓勵和欣賞孩子的優點,甚至母親敢勇敢發聲

littleclass 12/16 10:24,那麼有傑的結局或許可以不同。

cloudkey 12/16 10:27不可否認教育在電影中被強調,但我看到更多是敏感

cloudkey 12/16 10:27小孩所散發出來大人無法接受和了解的求救

gobananas 12/16 12:29對我來說,這部電影重點倒不在於嚴格打罵的家庭教

gobananas 12/16 12:29育是否適當,而是一個人失去所有希望的無助以及陪

gobananas 12/16 12:29伴關懷的重要。可能是青少年自殺最常見主因,也很

gobananas 12/16 12:29容易去引導觀眾情緒,所以導演選擇這個背景,讓觀

gobananas 12/16 12:29眾在前半段看著一個天真的孩子,因為各種壓力和失

gobananas 12/16 12:29望變得抑鬱而自我否定。因為是孩子,觀眾能更容易

gobananas 12/16 12:29理解他會有多無助,但對當時同是孩子的弟弟而言,

gobananas 12/16 12:29他做得到所以可能無法完全體會到哥哥的無助,也才

gobananas 12/16 12:29會在長大後更加痛苦懊悔。那長大的我們是不是還是

gobananas 12/16 12:29小時候的那個弟弟,身邊有人正在經歷痛苦卻視而不

gobananas 12/16 12:29見? 這是我會有共鳴的地方,身旁的人的痛苦我們如

gobananas 12/16 12:29何去理解,無論問題大或小,身旁的我們能給多一點

gobananas 12/16 12:29陪伴就好了。

ven7516 12/16 14:07看到推文有態度決定一切這種推文讓我以為是片中爸爸

ven7516 12/16 14:07推文的,人就是充滿了高低能力的分別,你做得到、普

ven7516 12/16 14:07羅大眾做得到不代表「每個人」,每個班級每個學校總

ven7516 12/16 14:07是有最後一名,什麼態度決定一切真的是超級可怕的觀

ven7516 12/16 14:07念,望周知。

sunnygirl30 12/16 15:12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不一定是念書,適性多給鼓勵吧

groupies041 12/16 21:02我只想跟劇中的爸爸說 長得可愛很重要

Jochum 12/16 22:31謝謝ven。我相信還是有三個標準差以外的人。

Jochum 12/16 22:32只是每個當父母的人大概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落在

Jochum 12/16 22:32三個標準差外。

※ 編輯: littleclass (1.160.42.188 臺灣), 12/17/2023 1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