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psylee01 過去發表過的文章
X
[分享] 愛的貓語57|好印象象很多人會妝點自己,讓對方留下特定的印象;如化什麼妝、穿上什麼衣服、噴什麼口味的香水、說什麼話 等)或是把環境搞得很羅曼蒂克(如放什麼音樂 等),但這是較周邊的因子。核心的做法建議如下: 在彼此現有關係位置的基礎上,在關係氛圍泡泡中推移兩人的位置,如果對方也有意,會接住你投過來的球就會對你形成好的印象,可能一個愛情就此發展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14 Pro1
[分享] 愛的貓語56|氛圍泡泡說明: 「氛圍泡泡」是一種在關係中心理場域的描述,會引領自己當時的言行走向。比如說,在你和父母之間產生的氛圍泡泡,可能嚴肅的、被監督的氛圍;而在朋友之間是放鬆的、自在的。你在學校發生的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氛圍泡泡,表達形式及內容會不同。 愛情中,兩人相遇的關係氛圍泡泡要能質變,如從「學長-學妹」變成「情侶」,在於兩人一來一往相互接到對方的球而推移了關係的位置,而終至到一個相互確認的時間點,那時兩人關係從曖昧混沌不明中顯現出來,而彼此定位為「男女朋友」。 --- 周三愛的喵語又來了 在一起久了之後,愛情沒有悄然溜走,但它轉變了面貌,我們可能須要一些方法才能留下它。當時認為愛情悄然溜走的,應該特別指的是西方的羅曼蒂克式的浪漫愛(romantic love)。或是瓦斯特氏們(Walster & Walster)稱的「熱情式的愛」,人在此時期,通常情緒凌駕在理性之上。 雖然在經驗上,許多人又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應該是結婚之後,雙方(尤其是男性)在維繫兩人情感關係變得「不經意」,以致於缺乏對連結兩人的愛情鍵結做適當維護及灌溉 --
1
[心得] 誰說那是神的旨意?從心理學解析「地獄公(本文微爆雷) 推薦「地獄公使」 最近看完了韓劇「地獄公使」第一及第二季,讓我想起了研究所時期所修習的敍說心理學和詮釋現象心理學。本文會刻意繞開這兩門學術成份很高,可能令人頭痛的學說,儘量用白話易懂的表達來闡述這部韓劇帶給我的心得。 首先,我認為這部韓劇不僅張力足夠,武打動作好看,特效也是一等一,最重要也很發人深省。3
[分享] 分手前任勾勾迪。為什麼不放手(文長,心分手後的勾勾迪:前任到底為什麼不放手? 你永遠是我的 在評估所謂的「恐怖情人」可能會出現「恐怖行為」的做為,要相當注意兩點: 第一點,伴侶對待個人隱私及自由尊重程度。有的人以為成為伴侶、甚至結婚,對方就是我的,當成自己的所有物,不尊重對方的隱私及自由,當他懷有疑慮時,就會侵犯伴侶隱私、限制伴侶自由,比如說查看手機或要求不准出去工作。越是不尊重伴侶的人,越有可能跨越人我界線而做出恐怖行為。- 一段感情是由「在一起見面的現場」和「不見面的個人時間」穿插交織編成的,在「在一起見面的現場」時,兩人約會,共同經歷一些事件‥等,待到「不見面的個人時間」裏,個人就會以「想念」來強化他的戀愛心情 實體的現場見面,在於提供無可取代的堅實實在感,兩人共有空間的氛圍。實體現場的見面之交流互動,是鎖緊雙方關係螺絲的力道,是灌溉雙方關係軸線的成長良方 若不能實體見面約會(如出國),儘可能以接近「臨場性」的管道為優先。比如,好的視訊勝於電話。且不超過15天為原則。 --
1
[分享] 長文?戀愛中的AA如何解?!AA制是愛情的毒藥還是解藥?戀愛時到底該不該用AA制? 愛情交往中的AA議題 不曉得您是否知道AA制,A A制的意思是活動的參與者事前約定「平均分擔所需費用」,比如說我們和朋中友約吃飯,共5人,結帳時,就把飯錢的總金額,除以5,每人各自分開擔自己的額度,各付各的,互不相欠。這種做法通常是朋友一起吃飯時,最普遍的做法,不會產生人情債的問題,也甚少爭議,但是在情侶約會或交往時,往往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拿主流異性戀來說,有的人主張應由男性全額支付,男女兩人因約會活動所產生的消費額度全部由男性買單,如此不只可展現傳統的紳士風度,也可顯現照顧的情感,另一方容易感覺被捧在手心呵護疼愛。替戀情增加升溫的可能性。而造成女方的心理虧欠感,似乎也容易答應男方的一些請求,由某一方(通常是男性)全數買單,讓兩人關係的糾纏度增加,間接製造下一次約會的可能性。據說,在某些文化中,全額支付兩人交往的費用,在社會習俗上已趨近於強制規定。顯現於一些語詞的主張上,比如「沒有錢還敢談戀愛」、「有房有車才能找伴侶」 等,在在都暗示,談戀愛最好不要採取AA制。甚至有人認為,是男人就該在兩性交往中全部買單!直接成為男性的定義詞之一。- 要維持遠距的感情,首先要有一個認識,就像好的藥物良方有其適用情況,針對這個狀況才有效,如何維持遠距的心理要訣也是如此。 那什麼認識呢?維持遠距離的感情,比較適用在已是兩人在一起的階段,而且兩人間的感情狀況是穩定的或是向上的發展(增温期),若是兩人間的感情狀況是向下發展的,遑論感情要維續,搞不好遠距離正好給雙方一個出軌的空間。 #愛情心理學 #愛的貓語 #遠距離戀愛 --
- 說明: 人們對它們投入的力量相似,比如很愛一個人,當對方背叛你時,可以瞬間反轉,變為很恨對方,尤其在愛情的關係最常見。 愛與恨並不是直線的兩端,遙遙相望,而比較像圓形同一點的兩端。方向相反。比如說,當發現我很愛的對方,卻在我無意中發現對方手挽著另一人,背叛了我,狀似甜蜜地逛大街,瞬間這個愛反轉了,我開始問自己,對方是怎麼了?心中不由得懷恨起來,恨對方騙了我,而我越是愛對方,就越感覺到恨,加上憤怒。所以,愛與恨相同的質地是「在意」,只是它們方向相反。 慶祝車語的誕生,提前發佈貓語,用簡易的文字,在資訊爆炸的今日,帶入車的道理,方便閱讀!
1
[分享] 愛的貓語51|「對」的人人不是靜態,而是處在動態生活中,20歲的你喜歡的對象和40歲的你喜歡的對象,樣貌可能不盡相同。換言之,20歲的你認為「對的人」,在40歲可能是「不對的人」,所以才有分手、離婚的事。 兩人互動沒有什麼認不認清,而是自己在變,對方也在變。 在不斷改變的兩人間,惟有持續地相互注視、維持愛的流動,才會不斷「發現」對方,如此雙方就容易成為彼此聯結成為人生旅程中的美好伴侶,年年寫下特別的生命印記,對方就是一直「對的人」 --1
[分享] (文長)情人看刀!愛情甜蜜變恐怖!恐怖情人 根據多年處理感情的實務觀察,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愛恨本一家,只是方向相反」,愛的愈深,反轉之後,恨的也愈深。 很多人在談戀愛時,享受伴侶貼心地照顧與對待,可是一但分手的時候,被分手那方卻由愛生恨,憤怒不已,本來的最愛變成最恨,有的甚至恨到要傷害或毀滅對方。我們一般稱呼這樣的伴侶為「恐怖情人」。 其實在心理學的病理分類上並沒有這個診斷,硬要說的話,或許在精神病學的分類上,「恐怖情人」的行為樣態比較接近於邊緣型人格(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的描述分類,但是我依然認為並沒有什麼恐怖情人,只有做出恐怖行為的人。也就是說,人和行為是分開的,是人選擇他要執行的行為,當他表現出恐怖行為時,往往被一般大眾稱之為恐怖情人,而他在其他生活面向可能還是斯文有禮的人。 恐怖行為的心理動力- 說明 心動時刻的連綴,串起了愛情。在回想中,內心產生了悸動。上上下下,低鳴不止。 悸動配上想像的畫面,促使自己要去見那個人一面。但,很奇怪地,往往見到伴侶的面互動之後,內心的悸動感,隨著時間就下降了。 --
1
[分享] 愛情不是全祼秀(文長,可能煩躁)愛情不是全裸秀 - 為何過度透明反而傷感情 愛情關係中過度自我揭露 有不少年輕男女,有了親密伴侶之後,為了展現親密度及忠誠度,會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讓對方知道。比如時間軸線上的過去、現在及未來計劃等等的任何事情,以致於發生在自己身上各種大小事,都曝露給對方知道。雖然心理學的研究曾顯示互相的「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是增進兩人關係強度的方式之一,但並不是要大家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情都跟伴侶訴說。這個道理,簡單地理解如你是一位商業主管,不應該把公司上的商業機密告知你的伴侶;又或者你是醫生,不會把某名人的生病狀況,洩漏給伴侶。 但是這個道理,往往在談戀愛的時候,容易被忽略。有不少覺得,既然「我是你最親密的人」,所以我有權力要求你,要告訴我發生在你身上的所有事情。會有這樣的迷思,通常有兩種來源:一是源自於我們小時候被養育的經驗;二是對「信任」的迷思。 迷思的來源- #愛情心理學 #愛的貓語 說明: 「愛的流動」指的是,兩人時常彼此地關注對方,這種「關注」一部分是出自好奇,由伴侶對方的觀點去注意伴侶對方的需求,而做出相應的行為,讓伴侶對方有所感動;而感動的一方,也會因此注意另一方,在適當的時候回應 「愛的流動」的大敵人是不經意,常由熟悉產生。當熟悉對方,會形成一個之於對方的個性心理學,「他一直會這麼想 」、「他總是那樣 」因此自以為瞭解對方而不經意對待。通常危機就是停止了「愛時流動」,很多在一起久的伴侶是如此。
1
[分享] 關係維持與增進雖然各自忙於自己的事,但在兩人關係的對待上是採取「你凝視著我,而我凝視著你」的姿態。彼此都能觀察回應彼此的需求;所有的言行,都考慮到對方,而不是自己一個人。通常人在其中感覺到的是對方可愛性不減,而且兩人隨著時間的推移,享有共通的人生經驗。此時,他們認知到,人生時間雖然流逝,獲得珍貴的兩人在世共有的經驗而彼此珍惜,深化彼此的連結。如同很多人引用詩經中「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意境(雖然原文不是描述愛情)。 —這不是業,無商益,純推廣引發討論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14 Pro2
[分享] 比較煩躁的長文來了|甜言蜜弳天天要說甜言蜜語,超煩的! 甜言蜜語-愛情的必須品還是負擔? 你是否聽過他人說過?還是自己曾有過經驗?在擁有親密伴侶之後,伴侶就要求你,每天通電話或見面時,一定要說好聽話,甜言蜜語,比如「我愛你」、「想你喲!你最可愛了!」 等,否則不給過,要這麼作,身為伴侶的你才讓對方感到開心。但是你感覺甜言蜜語的內容若被他人聽到,甚至會達噁心的程度(如來函),或是令他人感到強力放閃睜不開眼。 阿強對女友這番要求煩惱不已,他的訊息如下: 女友非常愛聽甜言蜜語,每天我們見面講電話時,她就一定要我說出噁心的話- 說明: 若人們開始有交往的對象,形成一對,但受到外力的阻撓(比如師長父母的反對),反而會激起及強化兩人之間的情感,此時他們更感到能在一起是多麼的珍貴,外界的反對,「加值」他們情感的質量,不僅如此,還造成兩人共同「抵禦外侮」的姿態。 這種姿態並不會真正認識對方而學習相處。因為在共同抵禦外侮的姿態中,他們的眼睛從來不是看著對方,瞭解對方的,而是共同討論那個「外侮」。 這個動力非常類似心理學所說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
3
[分享] 當伴侶的自由衝擊關係底線時,我感到地位關係的焦慮 一位女性發現她的男朋友上色情網站視訊打手槍;另一位男性發現他的女友熱衷見網友。其中一位很焦慮,但兩人都很生氣。 他們都感覺到伴侶不夠尊重他們,但是上色情網站的人被抓到後,無辜地對女友說:「我只是為了打手槍而己!」;而那位熱衷見網友的女性,生氣地對男友說:「我已經成年了,這是我的自由!難道我不會判斷風險嗎?」 上述兩例,可以看出兩人之所以生氣,是他們覺得伴侶沒有伴侶的樣子,但什麼是「伴侶的樣子」呢?我覺得要看這一對「是否已經結婚」來討論,因為當進入一個婚姻之後,不僅有法律的位置,更是產生新家庭的起點,開始有親屬關係,所要 擔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大不一樣,互相承諾的強度也不同,遇到問題所折射出的解決方法,也大不相同。 我們可以分為「未婚前的伴侶狀態」和「已婚的伴侶狀態」來看這兩個例子:13
[分享] 愛情曲線:高潮之後的真相愛情曲線 如果我們把一對一談戀愛的狀況,用時間當X軸,而「愛情的感覺」當Y軸,我們大抵會得到這樣的圖形(見文章封面圖)。 一個完整的愛情有白天和黑夜,大部分我們所歌詠愛情的詩篇,可以視為發生愛情之後的增温期,通常描述終結於「連結高點」,接續就像我們熟悉的童話結局:「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不再往下講。 種種愛情故事、電影及戲劇,大多是描寫一個愛情的生成與發展(即愛情的白天階段),雖然到兩人「連結高點」的路途上,有所荊棘而顯得崎嶇迂迴,但終究「皇天不負苦心人」,會抵達一個兩人的「連結高點」,日劇「初戀」如此,韓劇「淚之女王」也是如此,大家可以想想其他的愛情電影、故事及戲劇。 那什麼是「連結高點」呢?關係連結高點因人、因狀況而異,有的是身體結合(傳統男性口中的全壘打);有的是身心的認定;有的是結婚決定;有的是再度復合;有的是排除萬難,終於在一起 。但通過「連結高點」,造就兩人相互歸屬認定。有的人會誤以為是兩人相互擁有,即你是我的,我是你的。殊不知「相互擁有」會取消掉其中一人的自主性而陷入兩人相處危機,但這是另外的議題。(所以切記歸屬不等於擁有,欲進一步瞭解者,請見「愛情雖有獨佔性,但記住:『當兩人成為伴侶是相互歸屬.而不是相互佔有』,往後可以免去許多煩惱和爭吵」一文)。1
[分享] 愛的貓語47|愛情曲線一個完整的愛情有白天和黑夜,大部分我們所歌詠愛情的詩篇都屬於白天階段,通常是發生在愛情的增温期,然後描述終結於「連結高點」,不再往下講。 但是現實的狀況是「連結高點」之後,才是兩人相處真正問題的開始。 什麼是「連結高點」?因人而異,有的是身體結合(傳統男性口中的「全壘打」);有的是身心的認定;有的是結婚;有的是再度復合;有的是排除萬難在一起 等。 --- 說明: 很多人難以和媽媽劃定界限,因為他們總想扮演一個好孩子,做為母親的好寶貝,我們簡稱「媽寶」。 「媽寶」的狀態並不是壞事,每個人出生,絕大部分的人都經歷過「媽寶」狀態,「媽寶」狀態有其成長發展階段的必要性。在嬰幼兒、兒童時期的階段,自我意識尚未萌生,或是很微渺。當處於這個階段,人們在這個世界生活的時候,他的眼睛大部分是向外觀看的,這時需要一個生活世界的嚮導來指引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活動及適應,這個嚮導通常就是爸媽,尤以媽媽最為親近。在「媽寶」的狀態中,是能順利地接受嚮導的指揮,認識並加快對生活世界的適應。 但到青春期,就得加快形成和媽媽的界線,在異性戀上,尤其是男孩,把從媽媽身上獲取的轉而從女友身上獲取。
5
[分享] 愛的貓語45|愛情長跑說明: 許多人以為兩人相處的情感時間愈久,情感會較深且厚!其實不見得,情感時間久只代表互動時間多,並不代表有正向的品質。 正向的品質,往往依賴心動的愉悅時刻之累加。通常和對方看見你,感覺到你,並對你有相應的合適作為有關。 而衝突、吵架紛爭及懸而未決的老問題,把兩人帶往黑暗及地獄,雖然相處時間多,卻是累積分手的負面能量。X
[分享] 周三|愛的貓語44|疑心說明: 有不少人在和對方成為戀人、結為伴侶後就認為「我是對方的,對方是我的」,認為自己可以合情合理地要求對方百分百地透明呈現給自己,而自己也應把所有的隱私讓對方知道。殊不知這種「你儂我儂,相互完全佔有」的想法,正是「疑心病」的溫床﹗若對方想要保有自己的個別隱私,很容易就被另一方戴上「你不夠愛我﹗」的帽子,類似的心中話像「你在隱藏什麼呢?」、「我都會主動告訴你,但你卻不告訴我﹗」,等是同一類的,進而懷疑對方的忠誠,因此這種「相互完全佔有」的想法,雖然在某些時候,會有「你是我唯一,我也是你唯一」的獨佔性愛戀快感但在愛 情的一般實況下,很容易就綁死對方,相互限縮個人性的發展,讓人感到窒息。 --- 說明: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語,細細思量貓語,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順利和諧的戀人乃至於可能未來婚姻之幸福不遠矣! 正向的親密關係,不管是孩提時代的親情,以至於長大後的愛情,都有助於調適個人心身壓力,沐浴於此,身體放鬆、心情疏緩,是個人心身療癒的所在,它應是個人的天堂所在之處,但在負面的親密暴力中,身體緊蹦,心情煩悶,親密關係反倒成為個人苦痛的來源﹗ 這是進入親密關係可能的兩面刃!
- 說明: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語,細細思量貓語,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順利和諧的戀人乃至於可能未來婚姻之幸福不遠矣!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愛情的「導體」,而愛情則像「電流」的性質一般,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當「導體」通電以後,我們摸到導體之後,就被「電到」了,那種麻麻痛痛的感覺,讓我們確認「電流」的存在。而在愛情中,愛情透過「那個他」向你放電。 所以是「愛」電到你,不是「他」電到你-「戀人」總是做為愛情的「導體」,只對你放電。
X
[分享] 愛的貓語41|糾纏說明: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語,細細思量貓語,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順利和諧的戀人乃至於可能未來婚姻之幸福不遠矣! 「糾纏」有必要說得更清楚一些,是指兩人間的關係大局和當下兩人之間的狀態不相合或不一致的狀況,導致兩人間的故事無法完整收尾的狀態 在談戀愛時,會有一個腦袋想確認兩人間的關係狀態是什麼?然後指導我們兩人之間互相對待的現場之行動範圍;但在愛情行動現場中,又開放著關係大局位置的相互推移,因而更動兩人間關係大局的敍說版本。- 愛情保衛大作戰 我注意到社會版情殺的新聞,有一類是情侶之間,被第三者介入時,被綠的那方,不是去警告或傷害第三者,就是責怪伴侶為何要劈腿。但,很奇怪的,就我的觀察來說,似乎大部分的人都採取前者方式,就是去警告第三者,潛台詞就是:「他是我的人,你不要亂動他!」,希望第三者知難而退。 常見的形式是憤怒警告對方,並擺出一付不好惹的樣子,表達「敢動我的人,你會死得很難看!」,姑且不論這種方法是否能有效地把伴侶拉回自己這方(20多年來觀察實際狀況是「無效」居多),這種方法激烈的形式可能演變成「情殺」,常見到自己(被綠的一方)被認為是「恐怖情人」(其實這種「恐怖情人」是因自己受傷太重轉而憤怒向外衝動所致)。當然也可能在兩人爭執的過程中,反而是被綠的一方受到身體傷害。反正,多是兩人爭一人的結構形式,這在社會新聞不時可見。 自己言行自己負全責 再來說說第二種處理方式,當第三者出現時,責怪伴侶為何要劈腿?就概念上來說,我們多信奉「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原則,這種處理方式是合於這個原則的理性,也就是說,當伴侶劈腿或外遇時,你要「告誡的對象」不是外頭的第三者,而是伴侶,因為伴侶已經成年,有獨自判斷選擇及處理事情的能力,當他/她選擇與第三者發生關係,就應該負起完全的責任。無奈在感情的實務上,仍看見比較多人是去「告誡第三者」的例子,這類用警告第三者的處理方法似乎在說明:「如果沒有第三者出現,伴侶就不會變心!」。這樣的處理方法是一種外歸因的想法(也
- 說明: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語,細細思量貓語,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順利和諧的戀人乃至於可能未來婚姻之幸福不遠矣! 愛情要編得好、編得牢有以下兩點建議: 1.「在見面的現場」中,共同創造兩人間愉悅的正向經驗,「正向經驗」有一大部份是尊重對方的腳步,節奏及想法意見,也就是伴侶有什麼行為舉動,你都能瞭解接納。
1
[分享] 愛的貓語39|愛情能見度「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語,細細思量貓語,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順利和諧的戀人乃至於可能未來婚姻之幸福不遠矣! 現象: 「愛情能見度」會隨著你對關係狀況的評估上下浮動。在評估兩人關係狀態良好時,愛情能見度一片清朗,可以無限延伸;當評估兩人關係狀態差時,愛情能見度頓時下降,心中偶爾會自問:「我要跟這個人持續在一起嗎?」 愛情能見度有兩個變項,一個是兩人間的愛情能見度的樣貌是否類似?在兩人愈類似的狀況下,關係的共識度愈高,關係愈穩定;另一個變項,是愛情能見度有多遠,這已涉及關係的時間性,關係是否能持久的問題。舉個例來說:「一夜情」的戀情,兩人的愛情能見度的樣貌類似,但能見度很差,不能持久;而「恐怖情人」的愛情型態,則是兩人愛情能見度樣貌差異甚多,更遑論愛情能見度的遠近;近來頗受歡迎的韓劇「淚之女王」,在後面劇情,愛情能見度不僅兩人類似,而且距離長遠(一輩子)-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語,細細思量貓語,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順利和諧的戀人乃至於可能未來婚姻之幸福不遠矣! 句意說明: 隨著時間推移,兩人會變得越來越親近,對彼此也更加了解。 這種親密關係以下列方式演化:
-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語,細細思量貓語,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順利和諧的戀人乃至於可能未來婚姻之幸福不遠矣! 情侶間的對話,要把注意力始終放在伴侶身上並針對伴侶表達出的情緒需求,氛圍狀況所進行回應,大多是「感性回應」,它追求是感性層面上的合拍,而不是理性上的正確。許多情話的對話都是如此,比如說「愛你一萬年」、「我願意花一生的時間就這樣看著你」 等的話都是,千萬不要用理性去檢視話語內容,而是要讓內心感覺盈滿,充滿一種情懐。反之,關注在伴侶話語內容的「正確與否」、是否「解決問題」,是否合於理性邏輯,常屬於「理性回應」。這種回應不是不對,甚至是富有邏輯,但在語言對話的脈絡上不對味、不合拍,除了破壞當時對話的氛圍,也常成為兩人間相處沈默的因素(畫上句點) --
X
[分享] 愛的貓語36|單愛與多重愛愛的貓語36|單愛與多重愛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語,細細思量貓語,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順利和諧的戀人乃至於可能未來婚姻之幸福不遠矣! 愛情在一起的兩人是相互歸屬的關係,彼此和對方成為一個「群」,或是我們常稱的「一對」,在這同一群或同一對中,是由相契合的兩人所組成,通常他們彼此都會覺得自己是對方的唯一愛人,也就是說彼此對愛人的獨佔性很濃厚,在愛情中幾乎不可能和別人分享愛人 --X
[分享] 愛的貓語35|關於告白說明: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語,細細思量貓語,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順利和諧的戀人乃至於可能未來婚姻之幸福不遠矣! 愛情應該是一種對這個人的純粹在乎,而無關乎個人自己的「條件」為何,所以告白者對自己欣賞、愛自己是很重要的事,如果告白者對自己不滿,很容易投射在對方,認為對方一定是看到他的缺點才拒絕他的,告白者也容易因自己認為的缺點,告白失敗。 --- 想祝福前任生日,很奇怪嗎? 很多人都曾遇到這樣的困擾,當遇到前伴侶生日時,會勾起很多回憶,然後不知道該不該去祝福對方?因為送出這個祝福,可能會被誤會!擾亂了對方的心思。但若不送出祝福,又讓對方覺得自己絕情,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就心理學的考量和實際操作上,可以用下列四個面向來考量: 1、當時分手的情況是否和平心無芥蒂的分手? 2、分手的時間性,是否還處在「此情可待成追憶?」的怔忡(晃神發愣之意)之中
-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語,細細思量貓語,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順利和諧的戀人乃至於可能未來婚姻之幸福不遠矣! 「戀愛」應是兩人之間的事,但它被擺放的位置,卻是在社會中被他人所觀看。戀愛不能只考量到兩人,還要顧及戀愛發生被人所觀看的社會性眼光,這種現象折射到現在社會常見的現象是:一個有外遇的老公已經對老婆沒有愛情了,但是卻不願意離婚,而且還要雙雙對對出席在某些社會場合以示和諧,來鞏固他現實生活中既有的重要部分,諸如人脈、金錢 等。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14 Pro
- 說明: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語,細細思量貓語,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順利和諧的戀人乃至於可能未來婚姻之幸福不遠矣 當我們逐漸長大,越過了學理上的依附階段,尚處在原生家庭階段時,我們持續被養育著,就像從爸媽身上得到能量(其實這是一種依附),一點一滴積累我們在世的能力,在這過程中,我們學習怎麼解決遇到的事,後來我們甚至能獨立解決,待到18-19歲時,我們來到了心理上第一個人生轉折點,在內心之中,我們要告別原生家庭,走上自己的成人之路。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孩子要勇於接受外在挑戰,試著獨立解決問題;一方面被依附的爸媽,要能逐漸適當地對孩子的管控放手。 --
- 個人意識與潛意識的鬥爭?以「馴鹿寶貝」為例的心理分析(下) (本文有雷,請自行斟酌) 跟騷者與恐怖情人 如果我們從客觀的第三人來看跟騷者,就會覺得他樂於使用權力控制,相當自我中心,聽不進去對方的想法,也就難以正確同理對方,對人的情緒理解及感受缺乏,更讓人覺得不能觸怒他,因為他可能會以暴怒反應。在「馴鹿寶貝」中,有很多瑪莎把玩笑話當眞的橋段,都讓人覺得瑪莎在識別外在訊息時是有盲點的。 大家看看上述心理的描寫,可能會發現:這些跟騷者的心理特徵,實在很類似某種已有伴侶的「恐怖情人」,他們同樣「聽不懂」,同樣堅信自己的愛很深刻,只是「恐怖情人」較少社交困難,所以合理反推回去,有某類「恐怖情人」在還沒有進展到伴侶關係時,也就是在追求伴侶階段,有可能發展成「跟騷者」。
- 「我是那麼地愛你,你卻不肯正視我一眼」-跟蹤騷擾是什麼?以「馴鹿寶貝」為例的心理分析(上) (本文有雷,請自行斟酌) 「馴鹿寶貝」的風波 近來,Netflix 出現一個很有話題性的作品「馴鹿寶貝」(baby reindeer),影片上的描述說明是根據真實故事,劇中男主角兼本片導演,正是現實中被跟蹤騷擾的男性,他把親身體驗拍成影集,也因為「根據真實故事」的影片說明,引起軒然大波,網友們開始肉搜片中真實的跟騷者-劇中女主角「瑪莎」的原型,指責及灌爆她的信箱,而被肉搜出的費歐娜哈維律師,則出面陳述劇中的描述不符合當時的情況,造成她名譽受損,並且提告Netflix ,後果如何,讀者可以拭目以待。 關於「跟蹤騷擾」行為
- 說明: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語,細細思量貓語,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順利和諧的戀人乃至於可能未來婚姻之幸福不遠矣 每個人都曾是媽寶,尤其是在我們生命早期,身體尚未發展且脆弱的時期,我們依附雙親,在原生家庭生活,被養育與塑形,但當我們到心理成熟的時候,在生理年齡約莫18、19歲時,就要從心理上告別原生家庭,並且斬斷這種垂直性的依附關係,進入人生的下一階段,不論你是談戀愛,心理因此位移到下一個和伴侶組成的再生家庭;或是保持單身,在心理上都要告別原生家庭,雖然你可能物理上還居住在原生家庭的家屋。 --
1
[分享] 人美真好,人醜變騒擾人美真好,人醜變騷擾-成為跟騷犯?恐怖情人?或美好伴侶?-從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與英劇「馴鹿寳貝」看戀愛機會 (本文有雷,請自行斟酌) 同樣跟蹤,命運不同 近來看完了「馴鹿寶貝」,也一併看了金秀賢主演的「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影集,赫然發現兩部影集在集構內容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只是過程和結局大相逕庭。 在「馴鹿寳貝」上的女主角瑪莎,經由被害人唐尼(劇中男主角)描寫為是一位會跟蹤騷擾的人,是一位曾犯罪的跟騷犯。但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裏的女主角高文英,則被描寫為小時候受到母親嚴格控管,形成人格障礙的人氣童書作家。他們都是對人際間的情感辨識有障礙,對男主角拼命接觸緊追不捨,侵犯男主角的人際界限,關注男主角的各項隱私到過於常人的地步,都有壞脾氣,甚至也都猜中男主角的過去創傷並展現撫慰動作。但是男主角和女主角的關係走向截然不同。為何有如此的差異呢?1
[分享] 兩個家庭、兩種親密換個軟體貼文,不太會用,把說明文章補上: 世界上有兩種親密。一是愛情的親密,另一個是親子間的親密。 如果我們一把抓起人生的生命線,生命線的兩端分別是生和死,意即出生是開端,終結是死亡,大多數的人們都會經驗到兩個家庭,兩種親密。一個是您做為他人(父母)的子女,那裏有著您對父母的原始親密,一種原始聯結的情感,那是「原生家庭」經驗;當你長大成年後,經由不知不覺地社會化,就開始離開「原生家庭」,此時經由情愛有機會進入「婚姻家庭」,亦稱為「再生家庭」,同時經驗到愛情的親密及親子親密(如果您有小孩的話),這兩種親密在「婚姻家庭」都可能經驗到。 理論上來說,在這兩個家庭間的經驗與移動過渡是極其自然且順利的事,也就是說您本來在原生家庭後來經由愛情或相親或其他原因,您自然地從原生家庭滑動到再生家庭,但從臨床經驗的觀察,事實並非如此!很多人眷戀著「原生家庭」經驗,想當永遠的「被照顧者」,永遠的「兒女」,此時就會出現「媽寶」與「爸寶」(其實每個人在原生家庭開始的時候大部分都曾是「媽寶」(媽咪的寶貝!)的樣子。這是因為父母沒有適時地放手,亦或是孩子感受到被照顧的感覺太美好了、又亦或是孩子想滿足父母潛在的願望 。造成「無法移動」或「移動困難」的情況,無關乎現實的經濟問題,雖然生理成年了,但心理仍停留在孩童的原始家庭階段。這在進入第二個家庭的時候,形成了困難!有時候在有些家庭中的產生的「婆媳問題」來說,這是有關係的。- ----- Sent from MeowPtt on my iPhone --
1
[分享] 愛的貓語|實質的相處當全世界 都同意你們兩人生活在一起 真正的兩人相處才開始 而愛情的實質考驗 才準備進行。5
[心得] 死亡喚起沉睡愛情,談「淚之女王」的愛「淚之女王」已落幕,但我認為它揭示的愛情景況,很直得多年伴侶思考 (本文有雷,不喜勿入) 已經看完「淚之女王」,總覺得想要說什麼,又覺得說不太出來,自己又會喃喃自語地問,這樣的愛情故事可能嗎?沈澱了幾天之後,我對此劇有一些想法,整理如下: 1、這是一個沈寂已久的愛情再次被喚醒的故事,總括一句是「不忘初衷」的具體展現,但表現在戲劇上,會讓人覺得是「重新愛上」舊愛的故事,也算是復合的故事。 2、愛情要復合,在我實務觀察人世間的愛情,多半要達成兩個要求,一是原先導致兩人關係冰凍崩裂的問題已消失;二是兩人均有意願復合(互相忍讓)。但是妙的是在「淚之女王」此劇中,這兩個條件都沒達到。先說第一點,劇中情節沒有特別交待,只是暗示洪海仁第一胎流產導致夫婦關係到冰點;第二點,白賢祐剛開始並沒有想到復合,他甚至想脫離婚姻。他在意識上並沒有意願要和洪海仁「復合」到以前的甜蜜狀態,洪海仁在劇中一開始時,也沒有特別重視白賢 ,而是維持一貫冷調的態度。- 「淚之女王」已落幕,但我認為它揭示的愛情景況,很直得多年伴侶思考 (本文有雷,不喜勿入) 已經看完「淚之女王」,總覺得想要說什麼,又覺得說不太出來,自己又會喃喃自語地問,這樣的愛情故事可能嗎?沈澱了幾天之後,我對此劇有一些想法,整理如下: 1、這是一個沈寂已久的愛情再次被喚醒的故事,總括一句是「不忘初衷」的具體展現,但表現在戲劇上,會讓人覺得是「重新愛上」舊愛的故事,也算是復合的故事。 2、愛情要復合,在我實務觀察人世間的愛情,多半要達成兩個要求,一是原先導致兩人關係冰凍崩裂的問題已消失;二是兩人均有意願復合(互相忍讓)。但是妙的是在「淚之女王」此劇中,這兩個條件都沒達到。先說第一點,劇中情節沒有特別交待,只是暗示洪海仁第一胎流產導致夫婦關係到冰點;第二點,白賢祐剛開始並沒有想到復合,他甚至想脫離婚姻。他在意識上並沒有意願要和洪海仁「復合」到以前的甜蜜狀態,洪海仁在劇中一開始時,也沒有特別重視白賢 ,而是維持一貫冷調的態度。
- 情話模式(直男快學):感性回應與理性回應 實務觀察許多人不知道和諧回應對話,造成關係裂痕,分享伴侶的對話樣式:「感性回應」與「理性回應」 合拍與不合拍的對話 我看過許多男男女女,很多伴侶之間的不愉快,來自於對話互動時的「不合拍」,或許台語所說的「漏勾」(沒接到球)更能表現這個涵意。舉個例子來說吧,如果一對談戀愛的男女、在晚上欣賞月光時,女人對男人說:「如果你愛我,就把月亮摘下來給我吧!」,男人要如何對應互動?直線思考,富有理性且實事求事的男人(據我觀察大部分的男性都屬於此類)在回應此類型的問題時,就顯得為難,我聽過一個不合拍的回答是:「你別開玩笑了,月亮距離我們有384000多公里,哪有那麼長的梯子?再來,它那麼大,我也沒辦法摘」,這個答案不是不對,甚至它是一個過於 理性的回答,但在感性的對話脈絡下,男人這種富於理性的「正確回答」顯得沒有情趣,不合拍。
1
[分享] 愛情能見度「能見度」(visibility)指的是我們眼睛能辨識目標物的最遠距離,通常用於氣象科學中。而「愛情能見度」是指你和伴侶在一起的狀態在你心中評估,可以維持多久。 在有些人身上,談戀愛並不想結婚,甚至只想獲得戀愛經驗,他們因此會設定「愛情能見度」的最長時間,超過這個時間的事一概不討論,比如我們兩人要不要一起買房?而有的人,則因現實因素,必須要設定「愛情能見度」,比如半年後將出國留學,目前戀情的「愛情能見度」只有半年,更有甚者,因為得知自己罹患絕症,不久可能辭世,自覺不可能有「愛情能見度」而拒絕談戀愛。或許有一些人正在「騎驢找馬」,對目前愛情對象的「愛情能見度」設定半年。 總之在愛情中,當和對方結為伴侶關係時,我們是否曾想過,「我們的伴侶關係能夠維續多久?」,換句話說,我和伴侶間的「愛情能見度」有多遠?是六個月、一年、兩年 直到永遠? 似乎「愛情能見度」會隨著你對關係狀況的評估上下浮動。在評估兩人關係狀態良好時,愛情能見度一片清朗,可以無限延伸;當評估兩人關係狀態差時,愛情能見度頓時下降,心中偶爾會自問:「我要跟這個人持續在一起嗎?」。 一般來說,你的愛情能見度和伴侶間的愛情能見度,拿來比的話,愈類似,關係愈穩定。舉個例來講,你的愛情能見度只有一個月,而伴侶卻覺得和你在一起的愛情能見度,至少兩年起跳,那就代表你對關係穩定性的評估,只有一個月是穩定的;但伴侶卻覺得和你在一起能夠至少走兩年,如此形於外的現象是你和伴侶之間的共同事項的規劃,超過一個月的,你都不會打算;但伴侶卻把有你陪伴的生活,放在兩年內考量,如此的不一致,不易達成未來生活的共識,關係張力增加,愈容易不穩定。- 貓語: 請忘記「從此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這檔事﹗ 說明: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話,細細思量貓話,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成熟和諧的戀人不遠矣 王子與公主的故事,其實只講到一半,它只描述兩人愛情過程中的外在困難,並沒有深入兩人之間日常愛情相處的長久本質。試想若兩人相愛,一同對抗外在阻絕他們在一起的人事物,這樣的過程縱使辛苦,但也享受著彼此相愛、心相聯繫的感覺。在這過程中,兩人是背靠著背,兩人的目光是一起往外的,看見所要克服的共同目標,並不會真正地相互看見對方。
- 說明: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話,細細思量貓話,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成熟和諧的戀人不遠矣 每個人都曾經經驗過愛情戀上的美好,它就像天上的花朵,一旦落入人間世,也就變質了,我們之所以不像日劇「初戀」般可以保留愛情之美,是因為沒發生意外或死掉!它多會在「白天-黒夜」流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情感消磨沈降在生活背景,直到分開 --
- 三人行好友,兩友譜戀曲 世界上怪事真的很多,有時候很不湊巧,和死黨同時喜歡上某一個人,真是尷尬;或是喜歡的人被死黨追走了,這奇怪的三人關係該如何解呢?該如何面對?阿Lin有一首歌,叫「好朋友的祝福」,歌曲中描述:「 那年,我失去最好朋友和我最愛的人,你們相愛,我和悲傷共生共存 」好哀慽呀?真的要把友情擺第一來面對嗎?這種態度不是折損自己,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情懷來對待嗎?難道「兄弟義氣」、「姊妹情誼」真的是那麼重要嗎?我身為心理師,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講,並不建議一股腦兒地「犧牲自己、成就他人」,而是按照一些指標來考量自己的決定。 我曾經接過一個叫玉鶯的人寫來的心理諮詢如下: 「心理師你好:我的煩惱如下,我有兩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們三人總是膩在一起,可是他們兩位最近卻宣布交往了!而我對那位男性朋友卻老早就有意思,現在只要他們一起出現在我面前,我都會刻意避開,他們察覺到我的異樣,很關心地問我究竟發生何事?我究竟該怎麼反應呢?」
- 說明: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話,細細思量貓話,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成熟和諧的戀人不遠矣 仔細思考這句話,並把這句話內涵之意做為你和伴侶之間相處的指導原則,白話的意思可以這麼說: 愛情雖有獨佔性,但記住:「當兩人成為伴侶是相互歸屬.而不是相互佔有」,往後可以免去許多煩惱和爭吵。有很多人在情感上的煩惱,就是把伴侶看成是自己的(所有物),伴侶把你看成是他的。殊不知這會讓兩人世界愈走愈小,有一種被限制不自由的感覺。
2
[分享] 伴侶是相互歸屬.而不是相互佔有愛情的兩人是「相互擁有」嗎? 當我們和對方成為伴侶後,比如說,成為男女朋友之後,很多人心中會想「對方是我的」、或稱呼對方是「我的xxx(對方名字)」,這種所有格的稱謂,常會給他人一種感覺,即「對方已經是『我的所有物』,其他人不能對其隨便碰觸,若要接觸對方,要考慮我的感受,或是問過我的意見」,也就是說當你和他人成為伴侶之後,似乎就是互相「擁有」,「你擁有了我,而我擁有了你」。 「相互擁有」的愛情觀潛藏風險 但是這樣的概念會有一些風險,就是對方的主體性容易隱而不顯。好像伴侶可以合理合法地擁有對方的「主權」,可以主張對方的某些行為範圍要符合伴侶設想的規範,比如,男友要求女友可以和什麼樣的人見面、什麼時間得回家 等;而女友得以要求男友,無條件可以檢視他的手機,報告他的社交行蹤 等。這使得我想起一首老歌「你儂我儂」,其中一段是這樣唱的:「將咱兩個,一起打破,再將你我,用水調和,重新和泥,重新再做,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從今以後,我可以說,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最後的這兩句「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的理解是兩人的愛情深到非常緊密連結,但有不少人理解為「相互擁有」或「相互佔有」,以致於對方的行為有可能危及自己「主權」時,感到相對不適而大怒吵架。- 說明: 愛的貓語是根據心理師近30年的觀察、實務經驗及愛情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的短文,我認為,如果能從01貓話,細細思量貓話,有這個認知及行為,往向成熟和諧的戀人不遠矣! 愛戀的本質中常有種「你是我的唯一」之佔有,但成熟的戀愛卻是兩人相互依賴佔有但又獨立,以信任維繫著愛情。」 所以一個成熟的愛人要在「愛情的獨佔性」和「伴侶是相互歸屬」之間協調一個共識,才能既保有「個人性」不致失去自由,又能享受兩人在一起的美好。
- 「愛一個人」與「恨一個人」其實內在的質地是類似的,只是方向相反。 怎麼説呢?人們對它們投入的力量相似,比如很愛一個人,當對方背叛你時,可以瞬間反轉,變為很恨對方,尤其在愛情的關係最常見,比如說,當發現我很愛的對方,卻在我無意中發現對方手挽著另一人,背叛了我,狀似甜蜜地逛大街,瞬間這個愛反轉了,我開始問自己,對方是怎麼了?心中不由得懷恨起來,恨對方騙了我,而我越是愛對方,就越感覺到恨,加上憤怒。所以,愛與恨相同的質地是「在意」,只是它們方向相反。 那麼愛的相反詞、對立面是什麼?我同意余勝皓臨床心理師的觀點,他在2022年2月6日的FB發文提到:「愛的相反詞是什麼?其實不是恨,而是不愛」。我們可以說愛的相反詞是根本對一個人不再投入,那是一種「完全不在意」的感覺。所以在愛情中,被恨總比完全不被在意好。 在臨床上,我們常可以看到親情中對爸媽的恨,比如「我恨我爸,他總是不由分說地責罵我。」、「我恨我媽,她一向重男親女,偏愛我哥。都沒真的看到,對這個家付出最多,犠牲最大的是誰?」 等,如果我們把話的內容,拿來感覺,其實這裏面隱含對這個人的在意,再探討下去,可以看到說話的人對恨的人其實充滿期待,但後來情況發展的結果是失望的。而我們會對什麼樣的人充滿期望呢?通常是很在乎的人,對我們很重要的人,大部分也就是所愛的人。 所以愛和恨不是直線的兩個端點,不是很愛你,弱化一點變中等愛你,再弱化變不愛,再弱化轉成恨,再來是很恨你,愛與恨不是這種直線的邏輯,佔據彼此的兩個端點,遙遙相望,它們比較像是圓形邏輯,愛與恨其實在同一位置,只是方向相反而己。
1
[分享] 我愛你,但不喜歡你“本文有日劇「四重奏」的劇透,不喜勿入” 這句話看似矛盾,通常一般人都認為,先是「喜歡」,後來才是「愛」,愛應該是喜歡的最高級形式,但是這句話出現在日劇「四重奏」中,那就是女角之一的真紀(松隆子飾)對結婚的憧憬是希望老公變成家人, 而老公覺得結婚後,希望老婆永遠保有情人的感覺,比如說是維持談戀愛時的氣質出眾、神秘感。但結婚後數年,真紀的老公幹生發現他的老婆原來和一般人一樣,他感覺結婚後並不能像熱戀一樣保有情人,和真紀所想的完全相反,這位先生便說:「我愛她但我不喜歡她」,我的解讀是這句話反映了他的失望,因為這句話前面的「她」多是自己內心女神形象的投射,後面的「她」是日常生活的「她」,業已落入凡間,和一般人無異,因此少了女神般的神秘感,換言之,伴侶已經在婚姻在一起的過程中,變成像家人的凡人,而幹生不能忍受這種已遠離愛情,已遠離情人的配偶ꔊ肮﹛A突然不告而別離家出走了。 對愛情的研究,有一說是愛戀之初,你實際上並不清楚知道對方,而是有諸多內心的投射,你的對象伴侶,只是 載著你自己內心的情感投射,但時日一久,你才認識清楚的對方,所以才有一說「因誤解在一起,因了解而分開」的說法。而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正確,我的說法則是,「愛情的過程,本來就是把愛人變成家人的過程」,愛情沒有離開,它可能轉變為不同的風貌,只是問題是我們找不找得到方法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說明: 伴侶中的兩人要先有愛情經歷,才能回頭說一個愛情故事。故愛情故事說是從不在現場中去描述那些曾經在現場發生的事,所以端看愛情敍說者怎麼擷取愛情經歷,這有點像我們要以平面書寫3 D的現場經驗,這裏會涉及愛情敘說者觀看視角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他在愛情現場中注意哪些點,伴侶兩人故事類似,就可理解成在愛情現場中,兩人注意到的點比較相近。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14 Pro
- 愛愛内含光,是什麼光?性愛之光嗎?-談性的一生 愛愛內含性之光 雖然台劇「愛愛內含光」已經上映一陣子,後來的我才瞭解到,在某個角度來說,這是一個談「性愛生命史」的影集,如果還沒觀影的讀者,勸你就此打住,等到影集看完後,才能比較了解我接下去的描述。 劇中以「愛老師」(邱瞹 ,詹子萱飾)一家人為主軸,描述「性」在愛中的情況與位置。為什麼會說性在「愛之中」,因為在愛情的進程中,伴侶之間逐漸加大身體面積的接觸與結合,到達做愛是愛情過程的峰點,往往也是愛情發展歷程中自然的現象,如果只擷取「峰點」嘗試,那原本撐起峰點的其他愛情過程,是否可以真的被無視?所以性行為原本的脈絡是存在於「愛情」之中,到底真的可以單獨只追求性行為嗎?它可以不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感情生活嗎?也就是說,「靈」與「肉」可以分割得很徹底?很乾淨嗎?我們嘗試從「愛愛內含光」一劇來回應這個問題。 讓我們把「性」和「愛」分離吧!
1X
[分享] 愛愛內含性之光雖然台劇「愛愛內含光」已經上映一陣子,後來的我才瞭解到,在某個角度來說,這是一個談「性愛生命史」的影集,如果還沒觀影的讀者,勸你就此打住,等到影集看完後,才能比較了解我接下去的描述 (待續) 有興趣了解的人,邀請閱讀,煩請自行估狗方格子「穗波心理師」沙龍 -- Sent from nPTT on my iPhone 14 Pro --- 說明: 上周提到如果把愛情進行成份分析 可以分成三種基本成份:它們分別是:親密(intimacy)、熱情(passion)和 諾(commitment )。分別代表愛情的感覺面、驅力面和認知面。三角形的面積代表愛的含量,越大的三角形表示經驗越深的愛。三角形的形狀則顯示愛的均衡情況,正三角形代表三成份等量,是一種均衡的愛,若是哪一成份比例較重,則所在的那一角會形成小於六十度的銳角而被突顯出來,成為不均衡的三角形,比如「熱情」成份被突顯,表示在相處關係中外表吸引力所扮演的角色比起「親密」與「承諾」都來得重。 愛情中並不是只存在單一的三角形,比較真實三角形與理想三角形的離差程度,可以預測此人在愛情關係中的滿足情況;比較自身三角形與對方三角形是否契合,亦可預測滿足感;另外還可比較主觀角度的覺知(自我覺知的三角形)和客觀角度的覺知(他人覺知的三角形)的相似程度。
- 愛的貓語23|運用短文說愛情|愛情三角論 說明: 心理學家Sternberg 也,使用因素分析的方式,並進一步以階層式的叢集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去檢測愛情,結果顯示其結構最符合 Thomson 的智力模型結構。即親密關係可被視為一個一般因素(general factor) ,而此一般因素又可化分為幾種不同的因素,這些因素之間彼此以鍵(bonds) 聯接。 Sternberg 由此發展其愛情的三角論,他認為愛情由三種成份所組成,此三成份依續是「親密」(intimacy)、「熱情」(passion)和「承諾」(decision/commitment) 分別佔據三角形的上部,左下部和右下部。此三成份也分別代表愛情的感覺面、驅力面和認知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