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投籃是苦練還天份
原文恕刪
我覺得這其實是很有意思的議題,自己看了幾年各層級基層賽事,這是我很常思考的一點。
我們先來講講很多人說「投籃動作都一樣」的韓國球員;其實動作根本不可能「都一樣」,但韓國本土培養出的球員在投籃動作上有相似的機制。
從李政炫、全準范這種國家隊射手,到去年U19世青的隊員,幾乎每個投籃動作都有手肘內縮,輔助手會一路延伸到出手最後或者前一刻,和用跳投方式出手的特點,因為這些共通點才會給人動作都一樣的錯覺。
手肘內縮和輔助手的運用讓韓國球員能夠很好的控制球的方向,跳投的方式則讓他們提高出手點,並借用腿力來能夠在高張力的比賽中即使面對防守也能出手命中。
其實投籃就是肌肉記憶跟力學,很多人只看到Curry投籃很像是用推的,但其實Curry的出手因為速度非常快,更考驗在瞬間爆發出巨大力量的情況下控制全身的能力,怎麼讓這股力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直直由下傳到上出手其實是非常有難度的事情。
亞洲人身體素質與身高普遍沒有歐美人種突出,在高強度比賽消耗下體能下降會相對較快,所以韓國球員用跳這種釋放最大力量的方式去拉高出手點與出手力道讓他們的出手能夠更為穩定,是蠻適合大多亞洲人的作法。
回到台灣,其實就我了解台灣基層訓練在過去幾年對投籃這方面的訓練是相當不嚴謹的。問過幾個過去是國高中甲組選手的朋友,投籃訓練就只是讓你自己去投而已,很少對機制細節的調整或者教學。
確實,每個人的投籃「動作」都不同,但通過改善「機制」來讓投籃能力進步是絕對可行的。就像我說的,其實投籃很大一部分是力學,當你投籃的時候腳看似跳了但力量根本沒有傳導怎麼投得遠,投得穩?出手手肘整個外岔,或是輔助手過早離開,怎麼控制方向?
所以在我們所謂的黃金世代之後,台灣合格的「射手」非常、非常少。不要說國際賽,連在國內聯賽投籃空檔把握度夠高,稱得上「穩定」的球員都不多;尤其在近期成立的職籃賽事中,在關鍵時刻投籃出手能讓人覺得安心的球員,大多還是我們口中的老將楊敬敏、呂政儒等人。
去年大復活拿下本土MVP的張宗憲,不也是靠著改善投籃機制脫胎換骨,涅槃重生嗎?再想想現在的年輕球員,在成人層級表現非常亮眼的林俊吉是如何用快速精準的出手成為夢想家要角?如果陳又瑋有穩定的投籃能力,如果田浩的出手能夠更快更穩,那是不是能對所在球隊有所提升?
投籃絕對是球場上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尤其現今籃球潮流之下台灣球員平均投籃能力如此堪憂實在令人匪夷所思。這幾天有看到不少人在討論台灣球員處理擋拆的能力,我覺得除了學生時期大多不常以擋拆作為主要進攻手段外,很大的問題是台灣後衛缺乏在擋拆後急停或拔起跳投的能力,這其實硬生生拔掉了擋拆後的一個選擇;當然,如果連接球跳投,甚至空檔出手把握度都不夠高,更遑論這種運球後的出手。
令人開心的是,現今基層已經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投籃機制的重要。松山,泰山和王顥宇時期的南湖(我一直認為他離開南湖是高中籃壇非常大的損失)都明顯有系統性的在針對投籃進行訓練。
以去年冠軍隊泰山為例,也許是因為長年和韓國學校交流的原因,泰山這幾年的球員幾乎都有上面所述韓國球員手肘內縮的特點,各位朋友下次看泰山的比賽時不妨觀察一下。
(題外話,泰山這幾年的進步真的可說是基層球隊的模範教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之前採訪的文章: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82551 )
回到標題,投籃是天分還是苦練?
天分非常重要,強悍的心理素質可以讓你關鍵時刻出手時仍保持平常心,天生的好球感能讓你更好的控制出手軌跡,天生就有良好的協調性也能讓你投籃有更好的順暢度;但就算天分不出色,你還是能夠用練習改善神經肌肉連結,也能透過修正機制和訓練建立肌肉記憶,擁有更穩定的出手。
總結一下,天分很重要,能夠墊高你的地板,但怎麼去摸到天花板,沒有練習是不可能的。而練,不是一直練就好,為甚麼要練,要怎麼練,然後怎麼去改善、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這些才能最大化你練習的效果。
這幾年看著中華隊在國際賽屢屢碰壁,最難過的不是輸這件事情,而是完全感覺不出我們千方百計要贏;所謂千方百計,不是用小動作讓對手橫著離場,而是怎麼最大化球員潛力,怎麼找到最適合台灣的洋將等等,在能力所及範圍內為了「達到最好的自己」試盡所有辦法。
最期待中華隊、和台灣籃球做到,展現給台灣人看的事情是「贏」嗎?其實不是, 跟一直兵強馬壯的中國,和近幾年天賦與高度驚人,甚至出現NBA球員的日韓等相比,台灣這幾年論材而言實在不如這些對手;但也因此,我們才更要「千方百計」去嘗試做到最好,只要讓人感受到努力與用心,其實以中華隊的狀況而言輸贏真的是其次。更何況,如果哪天真的再次扳倒巨人呢?
以下剋上的劇情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那個資質較為平庸的普通人,所以當我們看到那些黑馬創造驚奇,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在告訴我們自己也許自己努力一點,也能夠讓人跌破眼鏡;如果哪天台灣籃球能夠翻轉在大眾心目中的印想,給人帶來啟發和吸引更多人投入就好了。
台灣其實從來不缺好球員,整體天分上我不認為會輸給日韓太多;問題其實就在於過去太多積累的陋習,過去採訪許晉哲教練時,他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台灣運動風氣其實不好」。後來想想確實如此,不單單是成績,從過去我們看見的許多亂象,台灣運動界本就烏雲罩頂。
但令人欣慰的是,從職籃成立,和慢慢進步的基層,這一兩年能夠確實感受到台灣籃球其實慢慢的在進步與改變;但改變不是一蹴可幾,在把球投進之前,先想著怎麼好好把他投出去吧。
好久沒寫,沒想到不知不覺就寫了很長,感謝有耐心看到這裏的各位。在出現曙光的當下,一起為台灣籃球加油吧
--
推,很多人說練不出來就是沒天賦,但實際上不是苦練
就行怎麼練很重要,不然NBA訓練師也不會分那麼細
擋後急停我覺得陳盈駿還蠻不錯的
沒事啦灝宇往國中聯賽發展了更基層打造球員
陳盈駿有兩種方式,推投跟跳投,空檔他就推投。Devi
n Booker好像也是這樣。curry只有中距離被逼急了沒
辦法才會跳投
天份重要但是苦練更重要,投籃機制其實真的要好好
學學,很多NBA知名射手都有分享影片其實可以或多或
少參考一下
不拿nba,看歐洲球員也是穩,他們不可能有資源像nba
這樣練,但是人家就是準。
盈駿是極少數,而且國內綜合起來有他那能力的應該就
他一個。
好文推
推
U文推一個
好文 推
Ki中距跟遠距投籃方式也不太一樣
推
推,另外想知道原PO對Coach Fui的投籃教學的看法
推
好文推一個
我沒有很專業啦,但我覺得他核心壓彈的理論很讚啊,
我自己在外面打球也會用,不過是真的很難每次都記得
他講的那些技巧,零天賦射手講的也很棒
推
推優文
我只覺得憑哥的投籃機制很奇怪 罰球都還頓一下
簡單講 先天後天都重要啦
推認真清流文
好文
推認真文
認真好聞,幫推
推我大泰山斌哥
讚
推好文
很人小時候力量不夠投籃姿勢就歪七扭八或兩隻手在投
成年後反而改不過來
講白就是努力不夠,又不是要球員當curry或小李
推
韓國選手都跳好高出手 這樣484比較費力啊
還是這樣是比較省力
不可能比較省力,文內有解釋這樣做的原因
好文推
有看到說比較穩定 所以是比較不會被蓋所以比較穩定
的意思 還是跳投本身就比較穩定==
跳很高出手不可能比較省力 一錠比較費力
投跳其實比較穩定跟省力 只是在高層級容易被八
跳投跟投跳不同
認同
我唯一不認同的就是楊敬敏真的不算是出手穩定
應該說不覺得他投籃有安心感
敏哥去年三分命中率才27%,真的不算射手
台籃版難得優文,推爆
good
我質性研究做出來的結果是天份
樓上開直播來講解這個文,好久沒聽jack講專業
爆
Re: [討論] Herro的天花板在哪裡跟KT相比,Herro的技能包與發展方向更像Booker,儘管他投籃姿勢更像三井壽,而且他們 兩的都是14號。 原圖是出自虎撲一名網友的合成。72
Re: [討論] 國內基層教練練球方向回看我四年前的文章 這幾天打下來發現我們球員的基本動作(投籃)離強權越來越遠了 疫情前也就是職籃沒成立的時候,我跟一個前輩每年都會去看瓊斯盃韓國隊,特別喜歡看 他們的熱身出手的動作,每個球員的手腕運用、彈道、弧度、後旋都很漂亮,連四五號的 金鍾馗跟李宗弦都是7X
[討論] 控制投籃的轉速來贏得比賽最近看到棒球漫畫投手投出不同轉速讓球的軌跡改變 那麼投籃如果投出不同轉速的球會對軌跡有顯著的影響嗎? 如果會的話 就可以控制不同的投籃轉速來贏得比賽 假設有一個球員可以投出不同轉速的球10
Re: [閒聊] 宗憲的投籃姿勢張宗憲投籃會有轉頭動作是因爲肩膀受過傷導致抬手投籃會連動到脖子的肌肉造成轉頭動作 ,人家能用這種狀態修正命中率,上季拿MVP已經是籃球鬥士了,真的沒必要酸,你會看他 過一陣子投籃動作又不一樣了,他是在跟自己的身體做對抗,身為一個打籃球手肘受傷過的 我來說知道因為傷痛修正投籃姿勢有多辛苦,他的狀況可能時好時壞,我不知道他投籃連動 到轉頭的那一瞬間會不會痛,有可能會,那他本能的就會在無意識投籃姿勢跑掉,因為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