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抽書] 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
※《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讓思緒定焦「當下的我」,練習不比較、不猜測的心靈肌肉鍛鍊指南》心理學/憂鬱&焦慮症
一、活動辦法:
1、抽獎活動頁面
https://reurl.cc/Z9aDXl
請於本則貼文『按讚』+『公開分享』索取。
二、獎品介紹:
https://imgur.com/ocaZpbW
◆抽獎名額:《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一本(兩名)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3/12/25(一)晚上12:00截止
三、閱讀筆記:
兒時最期待年末,聖誕節、跨年,中間還夾了螺弟生日,緊接著寒假與農曆春節到了,都是吃大餐、出國玩、拿紅包、收禮物等不亦樂乎的好事~
長大了,才知道具有儀式感的節慶背後,是大人沒說出口的血汗淚...做也做不完的工作,辛苦累人的採買、布置,難怪以前家裡布置一顆聖誕樹就放了兩、三年沒收(咦),一年四季都金勾杯金勾杯金勾偶了喂~
時值季節交替,在壓力莫大的情況下,許多人積壓、潛藏已久的負面情緒頓時爆發,輕者心情不佳、煩躁不安,重者則種下憂鬱與焦慮的種子。
https://imgur.com/UESonTZ
由韓國臨床心理專家金雅拉寫作的《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讓思緒定焦「當下的我」,練習不比較、不猜測的心靈肌肉鍛鍊指南》,正為陷在憂鬱和焦慮所苦的人們而寫,新的一年請告別憂思,以煥然一新的心情面對~
金雅拉心理師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多年,書中融合臨床心理師、心理學專家與精神科醫師長期研究結果,舒緩負面情緒的方法不拘一派,擷取認知行為、心理動力學,及家族系統排列等優點,只要是對人們有幫助的理論,通通用上!
https://imgur.com/3bbxHTK
本書之所以著墨於憂鬱症及焦慮症,在於這兩項身心症是現代人的心靈殺手,它們時常結伴同行、相互影響,共病率高達75%。雖然兩者症狀、生物學機制都不同,藥物治療方法亦有區別,但一般人很難分辨。
像個人多年前就診身心科時,就很訝異地發現,原來自己是憂鬱症合併焦慮症,那些呼吸困難、胸悶、心悸等不明症狀,頓時說得通了!(題外話是原本以為自己紅顏薄命有心臟病,跑去做心電圖檢查,結果護理師是許久未見的國中同學,結果被迫在同學面前露奶尬聊...)
https://imgur.com/5zhz6c8
故《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首要協助讀者釐清、辨識憂鬱情緒、憂鬱症、日常焦慮、焦慮症等不同症狀差別。當你具備基本心理覺察能力,才能更全面、細膩地剖析自我,對病況有正確認知,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且金雅拉心理師說了,負面情緒沒有好壞對錯,生病與否也跟意志力無關。即便全球日漸重視心理衛生觀念,還是有些人會以錯誤眼光看待。事實上,就跟感冒一樣,若某人感冒遲遲未癒,你會指責是他意志力不夠強嗎?生病頻率與康復速度取決於個人體質,所以無需譴責自己,也不必擔心是不是永遠不會好。
正如健康體質建基於適當運動、攝取均衡營養,作者認為,心靈的「肌肉」也可逐步鍛鍊、強化,加強修復力,當你的心靈變成一個猛男/女,遭遇創傷會更有彈性,亦有助於管控憂鬱與焦慮狀態。因此,書中除了教導讀者可立即應用之減緩憂鬱、焦慮對策,如我們以前談過的正念呼吸訓練、焦點轉移等,最後一大章則是長期的鍛鍊心靈肌肉的十六階段練習。
《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書名來自作者洞見,其指出,憂鬱是視線停留在「過去」,對此反覆咀嚼的心理;焦慮是視線滯留在尚未發生的「未來」,對此感到擔憂的狀態,長此以往耗費精力,「現在」便會逐漸枯萎。
故全書以滿載希望的話語、清晰全面的知識,與輕鬆積極的態度,引導大家不被過去或未來動搖,擁有健全心態,學會理解並熱愛現在的自我,好好活在當下,牢牢抓住現在的每一刻!這是本書想賦予我們的力量,也是個人在年末對大家的祝福~(天啊竟然是溫馨結尾)(全身起雞皮疙瘩)
--
爆
[問卦] 大家對於有憂鬱傾向的女生怎麼想最近參加活動認識一個女森 本來第一印象覺得有眼緣.還不錯 但認識幾天之後發現 會一直說自己跟前男友怎樣處不好 然後一直貼心靈成長.女生該怎樣做好自己爆
[閒聊] 有精神疾病的人是不是能穩定工作就100分如題 我大學時期壓力大。開始看精神科 中間斷斷續續 直到考上公職後。因為現在很多公職工作沒有外面傳的好做 所以任職期間。心理狀態惡化56
[討論] 高薪工作但把身心搞爛,該換工作嗎如題,我的狀況如下 因為薪資不錯這個誘因,於是從北部換到這份南部工作,目前將近1年 但是需與家人南北遠距離 工作性質是科技業,節奏很快且工時很長(每天約12小時以上) 最近幾個月開始心理狀況很差1
Re: [生產] 產後憂鬱&育兒焦慮看到這些經歷,內心實在很多感觸與共鳴 我跟我老婆也遇到了有些相似的狀況 我們選擇用聲音的方式 紀錄了當時的一些心情與歷程 並放到podcast上1
[心情] 自己度過低潮期的心得,分享心理支持行動致所有曾經歷過低潮、焦慮、迷茫、恐懼與哀傷的朋友: 2020年4月以及20201年的4月,是我情緒起伏最大、對未來最感到焦慮及迷惘的時刻。 或許因為疫情,或許因為太魯閣號的事故,那些我們熟知已久的生存及生活的方式都被打 破了,霎那間變得沒有規則可循,必須要靠自己以及眾人的力量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然而,在努力支撐自己將生活維持一如以往的正軌時,所要處理與面對的不僅是身體的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