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給未來的讀者》:閱讀者的「聖經」
部落格圖文版:https://maxjamesread.com/the-surprising-power-of-reading/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3KLHKZ6
做為小小的愛閱者,常被問說「你怎麼那麼喜歡閱讀啊?」,也有人會問我「該讀什麼書」或「該用什麼方法讀」。這些問題著實不好答。但現在我找到了更好的回應方式,就是推他們讀這本《給未來的讀者》。
作者李惠貞是出版業資深工作者,曾任企劃與編輯,現在為自由工作者。在 2017 年發起「獨角獸計畫」,以「如何推廣閱讀」、「如何讓好書及好書店生存下來」為前提,去發展各種創意、企劃與行動。
書中她用數十篇簡短優美的散文,深談關於閱讀的種種面相。不說教、不強迫,清淡卻深刻傳遞出對閱讀的摯真感情。私以為是每個閱讀人都會愛上的書。
【為什麼要閱讀】
許多人知道我在分享讀書心得都會問我:「你怎麼那麼喜歡閱讀啊?」。或許是台灣壓榨式教育使然,很多人心中的「閱讀」是件累事,充滿不得已。而這本書的說法真的深得我心。
很喜歡書中引用的這句話:
我們翻開第一頁,於是宇宙也隨之開啟。 -《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
閱讀之好,在於它可以開拓生命的更多面相。只要幾百塊,就能吸收作者的畢生精華,體驗各式各樣的人生。藉由閱讀,我們得以展開想像,點亮內在多樣可能。
每個人的視見及經歷有限,但我們可以透過一本本書擴展人生。
可能有人會覺得,現在網路那麼發達,跟 Google 大神伸手,要什麼有什麼,為何還要讀「書」呢?
相較於網路上較零碎的分散資訊,書有相對完整的脈絡架構。而這樣的結構,可以讓我們更全面地去了解事物。
一本針對特定議題追溯、研究多年的書,呈現的是思考的脈絡,幫助我們更接近真相。
在這講求速食,事事都偏向用短影片、美圖文呈現的時代,我們需要的其實是慢下來,給思考一點空間。大部分的事物都很複雜,去脈絡化的資訊容易讓我們略許多面向。
我們不能總是追求簡化的答案,特別是在面對複雜處境時。
如李惠貞說的:
書有架構,就像蓋房子一樣。我們的閱讀能力,是在字詞的使用、語意的掌握、情節的推進……當中,進行結構式的理解。有了這項能力,我們就可以深度地閱讀一個人、一個事
件、一個地方。
透過書中的架構,輔助我們思考、提問,就能幫助你在每個層面都看得更深遠。這是書本難以被取代的價值。
【該如何閱讀】
因為說書的關係,很多人也會問我「該怎麼讀」。通常我會分享些閱讀法書籍(如經典的《如何閱讀一本書》)或做筆記的方式。但這樣的建議其實並不夠全面。
很多閱讀法會建議讀者要帶著「目的」讀,才能更「高效」地吸收、應用書中知識。對沒有閱讀習慣,難以專心讀完一本書的人來說,以這方式作為開始閱讀的「起點」並不是壞事。但閱讀遠不只有如此「實用」的面向。
如李惠貞說的,現代社會講求速成、效率,無形的價值很難獲得重視。但很多時候,讀書的效用並不那麼「及時」,比如一本小時候讀的書,成了日後人格的基礎,這種影響要如何回朔呢?
一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的收穫,經常不是那麼表面的。
同時要定義什麼是「有用」,其實也非常困難。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夕陽、星空、孩子的微笑,有什麼用?但你仔細回想,促成我們生命中美好時刻的事物,大都不那麼「有用」。
事實上,很多人就是帶著太「功利」的心態,才讓閱讀成了件苦差事。其實很多時候我讀書並不帶著那麼明確的目的性,就是打開書,跟著內容遊走、探訪,看看它要帶我去哪。
不要為別人而讀,也不要帶著功利心態去讀,以為讀了某本書就可以立即得到什麼好處(這有時也是痛苦的來源)。
近來流行的「精華說書」就是如此速成、功利風潮下的產物。我朋友就曾半開玩笑地說:「我買了書都沒時間看,還是書送你,你幫我寫心得,我再看你文章就好?」
但說書其實遠不能呈現一本書的全貌。我很認同李惠貞說的:
能從一本書得到什麼,從來就是一件私密的事。
書本會映照出一個人的性格。不同的讀者,會在書裡讀出不同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畫線。李惠貞形容的巧:
書本映照出讀者的想望。
我最怕有人留言跟我說:「你整理得真好,看完彷彿就讀完這本書了。」事實上我的讀書心得,雖說是客觀引用書中內容,卻帶有很多我個人主觀的反芻與想像。
聽別人說書,能我們瞭解說書的人,卻無法幫助我們瞭解自己。
談了那麼多,那究竟該怎麼讀呢?其實讀書可以很單純,放下目的、功利的濾鏡,會更能享受到閱讀的樂趣。試著用人生經驗去和書中的內容交流,找到自己的觀看角度,這樣的收穫才是最實在的。很認同書中說的:
書不是讓我們信的,是用來刺激我們的想法,幫助我們提問的。
如果讀書只是為了作筆記、畫重點,那就太可惜書中的內容了。
讀書的重點不是「書」,而是「讀」。 -詹偉雄
【該讀什麼書】
很多人也會請我「推薦書給他們讀」。這題超難答,一來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書是否適合他們,二來是我看得書很雜,推起來很沒方向。如上面說的,閱讀其實是對自身的映照。每個人讀的書都呈現了某部分的自己。我的推薦未必是你的菜。
一個人的興趣、好奇、嚮往與追求,會牽引他去和不同的書邂逅。通過這樣的過程,個體的獨特性會壯大,他會長出自己的翅膀,得到自己的眼光。
有趣的是,李惠貞在書中也提到很多人說她「書讀得很雜」。但她認為,書讀得雜才是正常的,因為「人是複雜的」。
如果我們是自由的閱讀者,雜才是自然。
她提到,多樣性的閱讀能幫助創意產生,也能讓你在遇到危機與變化時,擁有更強的回復力。
我們現在讀的書,並不知道它將會以何種方式助我們一臂之力。
我在〈閱讀的危險〉一文中曾說「閱讀是種冒險」。巧得是,書中同樣提到閱讀所帶來的「危險性」:
一本書讓你從此改變,人生朝不同方向轉動。那真的很「危險」。
而這樣危險,正是閱讀的魅力所在。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當你讀了一本書,你就有可能成了一為孤獨者。因為你的世界開始跟別人不太一樣。但也因為這份孤獨,你有能力成為一個尋找答案的人。 -詹偉雄
所以該讀什麼書呢?
我的答案是:「都可以,跟著自己的心走就好了!」閱讀可以很簡單,只要打開心,讓各種知識、想法進來,你將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書單。
【為什麼需要書店】
最後私心想聊聊書店。其實很多喜歡閱讀的人未必有逛書店的習慣。畢竟現在網路書店那麼方便又有打折,何苦去買書店貴桑桑原價書呢?
關於「折扣戰」的想法我在〈為什麼我依然覺得獨立書店有存在的必要〉一文中已有詳細探討。在這邊,我想分享些李惠貞對書店的見解。很贊同書中這段話:
一間好書店,就代表一種世界觀或宇宙觀,那是店主個人生命歷程與閱讀的精鍊。
對我來說,書店的選書可以讓我與許多原本不在視野內的有趣書籍相遇。這是網路書店所無法提供的,也是我如此鍾情於逛獨立書店的理由。書中說的精準:
網路有自主性(自己決定要不要滑、要不要點),也有侷限性(眼球只能盯著眼前的螢幕),書店卻是一個立體的維度,自然有某些預期以外的書名、文案進入視線之中。
李惠貞提到她在 2018 年暑假,曾和女兒到日本進行一個月的書店旅行,走訪六座城市、66 間書店。看得我實在好生羨慕。
另外,李惠貞提到:
書店是個理想的場所,提供內向者一個安全自在、又能對外眺望的地方。
說的實在太好了。對我這樣的內向者來說,逛書店是可以與世界保持點距離,但又有一定的連結,相當舒適。
書店讓我們在人群中獨處。 -《如果你愛上一間書店》
總之,如果你喜歡閱讀,卻沒有逛書店的習慣的話相當推薦你到鄰近的獨立書店走走晃晃。不會失望的。
書店會令人忘我,那是屬於讀者的自由時間。
* 延伸閱讀:姆斯精選:15家獨立書店不藏私推薦!
https://maxjamesread.com/11bookstore-i-recommend/
【後記】
這書是前些日子去或者書店時遇上的。那時看到它被「供」在龕中,心生好奇,隨手取出翻閱,直覺是我的菜,就速速到櫃台結帳。
結果讀完可說徹底被打中。這本書是名副其實的「標籤殺」,金句滿滿。讀的過程點頭如搗蒜,不斷暗喊:「對對,
這就是我想說卻說不清楚的話啊!」忽然想到,這本書似乎可以作為閱讀愛好者的「聖經」,讓「閱讀者」捧著這本書,到處宣揚「閱讀教」?突然明白店員將它供起來的理由(笑)。
話說回來,李惠貞的「獨角獸計畫」已經在做這樣的事了。書末說到:
即使紙本市場和實體書店最終仍會消失,我們依然可以作為一種觀點的陳述者,在還能擁有的時候,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希望下一代活在甚麼樣的世界?
推廣閱讀與書店真的是很小眾的行為,但我真心希望這些美好的事物能繼續存在啊!
最後僅以書中這段話作結:
閱讀能幫助讀者建立內在的宇宙,每一次閱讀都是靈動的一點,各種不同的書會促成點連成線,產生獨一無二「成為自己」的過程。
願每個人都可以經由閱讀,找到自己。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16
[請益] 讀理財書是參考?還是會學作者觀念?技巧?請問一下,大家在理財或投資股票的這條路上 平日會閱讀一些理財或專業書籍嗎?? 在書店看到花花綠綠,一堆標題驚人教導人快速致富的理財書籍,大家都如何挑選呢? 是看作者的知名度?還是看作者過去的口碑評價?還是說純看書所要傳達的內容實用嗎? 大家在閱讀這些理財書籍,是純粹是作為充實自己知識的在閱讀呢?15
[心得] 2021年我最喜歡的10本精選書單【好書推薦】2021 年瓦基最喜歡的 10 本精選書單 從今年讀過的68本書,寫的57篇心得裡,選出10本不容錯過的好書 圖文好讀 今年我最喜歡的書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 Top10 書單時間,光想到要從一片書海選出最愛的那幾本,就令人熱6
Re: [問題] 想要開書店,請不吝大力予以建議原文恕刪,上篇原Po有提到想聽聽消費者端想要什麼,所以我來發表一些拙見 看能不能拋磚引玉引出其他人卓越的想法。 我個人看書經常利用公立圖書館,大多圖書館都會進新書進的很勤勞,但新書大多借期 短,或是沒搶到就要排很久(大家都想看新書),對我這種很急躁的人來說有點受不了。 而在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間不知該說是書店還是餐館的地方,消費方式是一天100元,7
Re: [討論] 都怎麼找到好書剛好最近在回想自己的找書歷程~ 藉由這篇來整理一下 大學的時候, 也曾對如何找書來看十分苦惱, 當初主要是以下管道:5
[討論] 關於網路打折與自己買書的想法20201110睡不著思2: 想起之前讀過的一本書<<用更多的錢買更少的衣服>>,我原本以為自己已經領悟了其中 的精神,所以書本捐了,可是現在覺得,我還差得遠。 這本書提到,有些衣服那麼便宜,其源頭,在紡織製衣廠或原料產地,一定有人工作勞 苦卻承受低微的薪水。書裡面介紹了一些案例。6
[討論]在網路書店與線上書展模擬真實體驗的想法在線上書展(或網路書店)中,製造人與人、人與書邂逅機會的想法 我並非出版業與書店業人士,只是一個喜歡讀書的大叔,想法應該有疏漏之處,還請指教 ;因為我覺得集思廣益,切磋之間也可能會出現一點靈光,即使提出天馬行空的想法,也 可能會有互補的用處,至少,拋磚看能否引玉。 以下也合輯了我之前在一個讀書Line群裡提出的東西,講,嘗試在網路書店增進邂逅機會3
Re: [遊記] 高雄鹽埕區 無關實驗書店它還有營業阿? 很高興它的手法可以支持到現在。 無關剛開的時候我就有去逛過,也寫了簡介,推薦外縣市將要去駁二的朋友看。 無關用的是我從來沒看過的書店營業手法。 我在電視節目上看過國外有所謂黑漆漆餐廳,暗暗入座用餐吃飯, 餐廳黑漆漆據說可以把食物的滋味感受得更深入。1
Re: [討論] 大家會覺得在書店看白書不好嗎?我小時候看蠟筆小新,也有看到書店店長趕人的橋段XD 關於在書店站著白看書,總覺得這個是一體兩面 如果很多人喜歡去站著白看,那麼表示這個社會的閱讀風氣很盛 我國高中的時候假日跟朋友去西門誠品,一大堆人坐在地板看書 有時候要取書還困難勒...現在應該沒那種盛況了2
[心得] 沙漠。詩集。書店由埃及笛瓦書店創辦人娜蒂亞.瓦瑟夫所撰的《沙漠。詩集。書店》洋溢著對閱讀的愛、對歷 史及生活的省思,是一本動人的作品, 在書中,作者鉅細靡遺地敘說了創立笛瓦書店的經過,如何在現實與理想間幾經掙扎,做出 取捨。身為文學系畢業的學生,作者在閱讀的選擇、管理哲學上都有著自己的風格,像是獨 鍾經典文學而不喜心靈成長類作品,對員工慷慨卻極要求工作績效。當然,書店必需要獲利- 網頁版閱讀: 樊登作者提出的科學式閱讀,是吸引我閱讀這本書的最大原因。我從三個部分歸納作者的 觀點和工具,從如何「精準選書」、如何 「高效閱讀」、 如何「抓取重點」達到科學式 閱讀進行分享,當然作者是「樊登讀書」創始人,所以是站在「講書人」的角度表述這本 書,我們不一定要跟作者一樣成為 「講書人」,但希望自己能有邏輯、有架構闡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