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 閱讀總清算暨年度不分類年度選書
2024 年度總清算
年閱讀量:320 冊
年購書:254 種(一種有時候不只一冊)
購書花費:83,692 元
閱讀量十大類型(以冊計):
奇幻:35
高中教材:30 [高中重讀計畫]
歷史小說:30
科幻:29
純文學:24
資訊:18
歷史:16
漫畫:11
科普:11
武俠:10
廢言:
1. 高中重讀計畫已結束
2. 因為刷高陽和柳殘陽,所以歷史小說和武俠數量上升
3. 幻想文類總數再度沒破百,越來越混
4. 今年才知道沒其他補助的話,正常公立高中一年的購書經費才 6 萬
來年展望:
1. 把某件事順利完成,然後嘿嘿嘿
2. 之前新開/重整的企劃能夠有動力持續進行
不分類年度選書:
※僅依時序列出我今年看過的選書,與出版時間無涉
柞刈湯葉,《首先把牛做成球。》
如果本書只有最後五加一篇的話,我會毫不遲疑地給四星半。故事好不好倒還在其次,主要是作者的電波和我極度合拍。
不用作者提示,〈Lunatic on the Hill〉本身的鋪陳就能輕易得知來自於 "The Fool
on the Hill";除了 lunatic 和 fool 分別在作品裡面的字面呈現,個人則將本篇視為某個版本的《寒月,厲婦》世界觀,一個弄不好仗打不完之下的反戰輓歌。〈大正電子女學生〉則是用時下常見流行設定皮肉跑出一個具有傳統科幻風的佳作。〈令和二年的箱男〉嚴格說非科幻,探討的是網路風潮現象;〈改曆〉一方面是科學祕史(已符合我所信服的某派門科幻「描述」),一方面則在主角心中萌生科幻思維。〈沉默的小男孩〉的在我心目中的好,差可比擬 James Morrow 的 Shambling Towards Hiroshima。至於〈彩蛋曲染色體〉的主角獨白囈語,除了反映科幻的基本精神,形式上也令我想起自己某篇戲謔之作(不過本篇倒是頗為認真)。
前面的篇章倒不算不好,但如果要抓出共同缺點的話,大概就是想不出一個夠好的結局,所以只好用短篇形式明快地了斷。當然有些在發想上本來就不是太正經篇章的本來就很難收。擁有完整頭尾的〈姓田中的犯罪者特別多〉(另一篇非科幻)和〈創造天地以及責任〉(作者已經揭露本身就算是另篇的概念收尾)亦屬四星級的水準。
陳虹宇 et al,《致富的特權》
本書一來介紹「正常」的中央銀行應有的權責,二來透過與米國聯準會的比較,探究臺灣中央銀行有什麼不同的政策做法,對於經濟上又產生怎樣的影響。
就前者功能而言,本書對一般民眾而言是很好的認識央行與總體經濟的入門,很值得當作高中公民的補充讀物。而就後者而言,臺灣央行對於匯率的高度掌控,連帶造成長期極低利率,以及央行等同於國營事業的高獲利,這些層面對於臺灣經濟層面的不利影響,更可以是社會科探究與實作的研討素材。
因此,儘管作者群著眼於央行的改革,身為讀者的我反而更看重本書長知識的面向。
王立、林秉宥,《再談阿共打來怎麼辦》
雖然和第一集同樣是為了破除國人的「軍盲」而撰寫,不過作者也很開宗明義地強調,經過烏俄戰爭的驗證,原本中國慣用的軍事謠言也已經進化:訴求的不是國人對軍事的無知,而是直指國人的德性。
因此新的軍事資訊戰主要就從「保家衛國干我屁事」的不負責任和「戰爭好可怕,千萬不要打」的投降主義,還有「我們只是米國人的棋子」這三方面著手。就如同副標題所示,作者直接拿烏克蘭的實際事例來進行解說,並不時分析臺灣局勢遠較烏克蘭有利,需要鞏固的是心防與民防。
除了民間的自發作為,作者更提出政府如何在破除謠言與迷思方面多做一點的具體建議。坦白說,這就是真正考驗臺灣是不是秩序窪地的時候了。
Dave Grossman,《戰爭中的殺人心理》
從發現戰事中士兵實際對人開火的比例甚低開始探究就算在戰爭這種極端狀態下,人類還是大多抗拒殺人的心理狀態。
作者本身具有戰場經驗,也引用許多第一線士兵的訪談記錄佐證,按部就班地針對戰爭中生死交關與之後的心理負擔有著極精闢的探討,而且可以根據關照重點製成簡要圖表。光看圖就能一目瞭然,但搭配例證閱讀則更能清楚理解。
到後面有三個主題:1) 戰爭中殺人與暴行的區別;2) 越戰老兵心理建設與補救措施的缺乏如何造成一整代的悲劇。這兩個主題都在對應章節中討論得很完整。倒是 3) 當今影視、遊戲(到現在可能還要加上自媒體等)帶來的操作型制約如何影響閱聽群眾,造就米國社會層出不窮的暴力事件,這一點以目前的程度,恐怕可以再寫一本專書專門探討。當然作者的態度與立場比較傾向保守與管制。
本書讀到 1/3 才發現我已經讀過舊版了,不過好書值得再讀一次。
Keith Law,《聰明看棒球》
其實我的棒球齡比科幻齡還長,而且目睹(但非參與)過連線棒球版延續到 PTT 棒球版的數據派 vs 傳統派(或者要說崇美派 vs 台式教練派也可以)論戰,因此閱讀本書的前三分之一,也就是闡明傳統數據為何不可信,甚至某些還有害的時候,其實是在「回顧歷史」。
不過要真正進入數據派的門庭,沒先經過除魅是不行的,因此本書中間的三分之一就是真正給入門者了解門道的地方。讀到最後驚覺 Statcast 會給你人力無法處理的資料,於是所謂的數據頭已經要進化到資料科學家的時候,我突然可以理解所謂傳統派的抗拒心理。說穿了其實就是「參與感」。最傳統的數據靠簡單紀錄和心算就能取得,再加上已經透過統計證明沒啥用的「排棒次」、「下戰術」,讓讀者自認「懂」棒球。偏偏現在進階數據怎麼算不知道,更甚者要練到資料科學家等級才能真正聰明看棒球,一般球迷自然會選擇不需要傷腦筋的方式。
劉芷妤,《樂土在上》
先說結論:臺灣終於有了本土女性主義科幻(feminist sf)的代表作。
上一句主要表達我個人的閱讀感覺,更吸引一般讀者的恐怕是指涉某種實質倒退的兩岸關係(背景)與擺明了就是要嘲諷尻洗的樂土社會。雖然諷喻意味十分明顯,不過樂土社會的 world-building 細膩卻不繁瑣,而且規模與想定拿捏得恰到好處(只有一個地方有明顯疑義,不過作者倒是刻意保留),讀起來也不致於有過多負擔,甚至世界本身還可以訴說比故事還要多的故事。
只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訴求還是過於殷切,所以我讀起來的感覺類似於 70s ~ 80s,諸如 Marge Piercy、Sheri S. Tepper(當年繆思引進過一本《通往女人國度之門》)等人的作品。我不曉得除了 Le Guin 和 Atwood 外,作者對這方面的作品接觸有多少,或者因為個人背景的關係自然而然寫就。不過作品本身的「不純粹」與在地化,讓本書的餘韻不侷限在單一議題,應該能夠獲得更廣泛的共鳴。
R. F. Kuang,《黃色臉孔》
作者這一次講的是圈子裡面的故事。除了滿足讀者對於(米國運作已然成熟的)作家圈子與出版社「如何運作」的好奇心,某方面也是用一個極為機智且敏感的角度,探索作家為何要一頭栽進創作的領域,以及他們如何無所不用其極地攫取一絲半點的創作素材,還有透過種種不堪描寫,隱隱批判「誰才有資格寫什麼東西」這類道德假面具。
由於其中多少具有夫子自況的意味,所以關於作家生活中各方面的點點滴滴,讀起來格外逼真寫實(搞不好就是真的),連帶也讓後半段其實情理之中的心理驚悚發揮其駭人效果。
除了作者已經對於「誰才有資格寫什麼東西」隱隱有了定見,至少在某個地方不知道是刻意露餡還是真正獻拙,展現出「作家對於創作主題下工夫研究」的極限與下筆時的武斷。沒錯,寫出來很酸,但身為評論者發現到這東西就會高興地不吐不快。
沒辦法,我在當年已經很清楚自己就是要走討人厭的評論路線(其實書中有好好比較認真書評和網路酸民的差異),現在(沒稿費自然)更寫不出正規評論文,所以受封毒瘤只是剛好而已。只可惜在臺灣的出版界沒有「純‧評論者」這種角色。
Ed Conway,《供應鏈戰爭》
作者的記者背景很淺顯地把建構現代物質文明世界的各種基本物質,從如何取得、提煉講到物質的衍生應用都涵括在內,越讀越驚覺原來這些便宜、隨處可見可得的物質的影響層面有多大。
既然資源如此重要,歷史上關於物質來源的爭奪自然也是書中提及的內容。不過我個人最喜歡看的地方還是原料如何被利用的種種工程手段。
然後,作者對於六大種類物質資源的介紹順序是有意義的,而且越前面寫得越仔細。
葉高華,《臺灣族群史解謎》
作者透過蒐集、彙整適當的原始資料,經過科學化的統計分析,逐一回答臺灣族群歷史討論中幾個很基本,但過往幾乎都只是推測、估計,而成為各說各話迷糊仗的問題。
如果只是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看完問題描述後直接翻到後面看結論,坦白說實在浪費作者的苦心研究。真正的學問反而在於過程:如何針對問題尋找資料,找到可用資料後又如何在合理可用的前提下限縮問題、建立假設然後逐步用數據驗證。這些讀起來雖然比較枯燥,但才是真功夫。
宮部美幸,《如前所述》
本系列的確是目前市面上最值得閱讀的百物語。不僅個別故事架構完整、內容精彩,整體框架本身也是個有血有肉的完整故事,雖然標榜「聽過就忘」,但聽與說之間當下的互動,以及聽後的餘韻,其實也埋下深層的影響,在主線陸續開展。
陳栢青過於「盡責」的卷末解說,把日本自然神靈與人,乃至於人、神、災厄(禍福)與政治(權威)的關係講得十分透澈,我也不敢多丟銅貨。倒是某些普世題材,如〈陶鍋妻〉的「被(妖)神所眷顧的人」,或是明顯借用的主題,如同名中篇的對抗喪屍,作者在文化背景的包裝上下足工夫,渾然天成到足以成為專屬於百物語式的時代奇譚。這一點恐怕是國內作家普遍需要加強的地方。
Alasdair Gray,《可憐的東西》
我沒看過改編電影,所以電影怎麼演完全不了解。不過光就這部小說而言,讀起來確實相當過癮。而究竟誰才是書名「可憐的東西」所指涉的對象,其實正是全書的大哉問。讀者認定的人選隨著劇情開展不斷地游移,最後發現人人皆有可憐之處的同時,也了解到原來不畏橫逆,起而行消弭可憐,才是崇高情操的展現。
一開始從敘事者(書裡把他提升為「真」‧作者)Archibald 的角度觀看女主角,並細數其類似「科學怪人」的遭遇,乃至於私奔過程,似乎完納了可憐的種種條件。然而,女主角的表現竟和「可憐」二字有所扞格,反而與之互動的諸男角才有可憐之處。直到「前夫」登場,把誰才最可憐的戲碼拉到最高潮。
偏偏最後來了女主的信,將小說中的虛構敘事逐一戳破,也披露了小說敘事者的脆弱心靈與可憐之處。
然而,本書的「註解」是有意義的。搭配正文,把由作者(Gray)精心設計的「史實」讀完後,才彰顯女主身為超前時代先行者不容於當道的可憐之處。而這些「史實」,某種程度也讓本書成為 Glasgow 乃至於蘇格蘭低地在十九世紀末葉的時代小說。
想起 2002 年我第一次出國首先就在 Glasgow 待個三天,靠觀光巴士加走路逛了城區和大學周邊,之後才轉往社會主義烏托邦人士 Robert Owens 所經營的 New Lanark 發表科幻出道論文。本書某種程度或許也是對那個理念很豐滿,但終究被時代巨輪一一輾壓的時代,某種情意滿滿的告別之作吧。
Jamie Madigan,《再玩個一關就好了》
其實本書是很標準的心理學,大部分的內容散見各種應用心理學書籍,然而本書卻巧妙地利用「電玩」這個引人注目的主題,從玩者、設計者、行銷,乃至於遊戲本身著手,逐步介紹各種心理學主題。
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本身就具備豐富的遊戲背景與經驗,因此每個心理學的主題都是拿電玩與關係人等當範例,閱讀的當下往往就能感受到「啊,其實我也是這樣,所以......」的恍然大悟,對於作者所說的內容當然也就更能接受。
Michael S. Engel,《蟲之道》
不可否認讀這本就是為了看圖。當然文字部分還是對於昆蟲在生物的譜系(原來生物分類已經不只界門綱目科屬種)、昆蟲各目的分類,以及各種特徵習性有著簡明的介紹,多幅研究者們繪製的精美插圖更值得觀賞讚嘆。
特別是這些插圖全無照片,因此不得不佩服前輩學者的工筆和眼力,才能將微小昆蟲的特徵細節清楚描繪。因此,散落在正文中間的昆蟲學者傳略自然也要好好瞻仰一番。
柳殘陽,《血染八荒》(《血煙劫》)
由於個人心境與際遇的關係,柳殘陽兩大創作主軸中,我喜歡「落拓孤星江湖人」勝過「黑道大豪」,而這一部算是我讀過的柳殘陽作品中,「落拓孤星江湖人」最突出的一本。「寒月」任霜白為報師仇,另求已半身不遂的刀界巨擘「九心絕屠」屈寂傳授至高刀法「劫形四術」,付出失明的代價學成之後,還要先幫心胸狹窄的屈寂完成五項任務,才能實現報仇心願。
然而,五項任務並非純然正義,所以任霜白執行之時,時常要遭受良心的掙扎,乃至於運用智慧,在不傷天和、正道的前提下盡力完成。當然執行過程一定會結下更多恩怨、樑子和情感交流。
任霜白完全達到孔子所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的境界,所以真正要動手時絕不含糊,加上對頭總是一直拉幫結夥 n 打 1,使得本書殺伐之氣極重;而且作者幾乎是依照任霜白能戰的程度安排各種「麻煩」的到來,因此節奏起伏掌握得特別好,看起來過癮之餘又不會覺得主角開外掛。兒女情長方面倒是自然發展出結果,兩造沒有刻意遮掩,任霜白也不給第三者任何可趁之機,這麼「順利」反而在柳殘陽作品中較為少見。
前陣子提到的《傲爺刀》除了原師門那邊的描寫抄《天佛掌》外,其實可說是本書的保護級+中二版本。既然是大人了當然要看大人的貨色啦。
Special Mentioned:
光風,《眾神之島》
清新正向、貼近現代人日常生活,卻又能承載傳統民間信仰,又兼顧啟迪人心、默化向善的小品故事,也讓當代本土神明為主題的小說,除了斬妖伏魔或是夾帶次文化影子風格外,有著更貼切可親的面貌。
我個人比較喜歡從神明觀點,在現代社會重新尋求定位的那兩篇。不過最後一篇〈謝禮〉在表面故事的教化之外,還深入探索「信仰」的本質,就更令人激賞。
洪凌,《洪荒瀰漫超銀河》(full-size review)
一個人?的武林──漫談洪凌《洪荒瀰漫超銀河》
洪凌寫武俠小說?看到本書簡介的時候,我不禁嚇了一跳,隨後細想了一會兒,其實也沒那麼突兀。就我個人對洪凌創作的理解,他的作品原本就橫跨旁若文學諸類型;雖然貼上的是科幻標籤,然而卻泰半以廣袤的超宇宙作為舞台,在大量運用再定義過的科幻/科技術語與耽美瑰麗的文字包裝中,探索感官、性別、情慾的多重可能。由於洪凌學養豐富,見多識廣,信手拈來往往就是內含寓意的用典;資訊密度極高的內容,逼使讀者收攝心神,努力從字裡行間看出增進故事理解的蛛絲馬跡。於是曲諧共鳴的讀者翩然投身共舞;頻率不搭者只能徒呼負負,望卷興嘆。在這種情況下,再納入幾個舞刀弄劍、江湖殺伐的橋段,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
果不其然,洪凌畢竟是洪凌。縱使齊名的「劍皇刀王」兩者的主要兵器直接致敬古龍《圓月彎刀》[1],以鐵血江湖著稱的武俠作家柳殘陽甚至在故事中留名,全書大半篇幅還是洪凌慣常的書寫模式:讀者如果只是呆呆地想看主要角色實際執劍逞威,往往只能瞥見巨量無名雜魚武者以數量級單位成建制被消滅一筆帶過;真正極強武者的絕頂交鋒早已化為一場場名為情慾交流的「肉搏廝殺」,背後更隱藏著無比凶險的計中計、局中局。只是撇開外顯皮相,直接從人物關係此一層面來看,本書隱隱與柳殘陽出道作《修羅七絕》[2]有某種程度上的相合,我姑妄稱之為「一個人的武林」。
略過甫開場的背景交代與快轉過的拜師修練過程,《修羅七絕》的主人翁濮陽維正式邁入武林時,戰力即凌駕眾人之上;且身為「冷雲幫」二代幫主,襄助他的左右手,不論是師尊當年留下來的舊部,還是平輩論交的道上成名人物,無不比他長個至少一輩。然而,不管這些輔弼之人原本名號多響,到頭來只能幫忙打團體戰,遇上扎手的前輩高人還是得仰賴濮陽維自己立威。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洪荒劍皇司徒滐,他是故事中的絕對核心人物,該親自上陣的場面絕對挺身而出,不過他身邊的醫尊、魔尊、愛侶、馬兒、貓兒[3]一樣不少,而且功能齊全,成為周旋於超宇宙間論劍鬥智過程的最穩固後盾。
偏偏最親密的對象往往帶來最致命的危機。《修羅七絕》中與濮陽維命運糾纏的三名女角[4]都算不上蛇蠍美人,可是她們表達關愛或負氣的不理智行為無可避免地造成男主角更大的麻煩。相較於柳殘陽貶抑女性的書寫,洪凌在處理司徒滐和髑孤[5]刀王(們)的情慾抒發與智計設局時,可以明顯感受到至強兩造的相愛相殺,差可比擬科幻學者Istvan
Csicser-Ronay, Jr. 所提出「科幻七美」中,sublime 與 grotesque 的平等並立。
鬥智場面中,有兩個地方不得不提。首先是藥與毒的一體兩面。「藥即是毒,毒即是藥」不僅日常生活中常被提及,更散見於各式武俠作品,甚至成為練功升級型主角快速成長的利器。在本書的第五章,洪凌將藥與毒的兩面性融入極強兩造的力智技鬥爭當中,自有其特殊的詮釋。再來則是克蘇魯神話的嵌合運用。異端邪神在洪凌作品中軋角色跑龍套早已不足為奇,每次出現就是對讀者神祕學背景知識的小測驗,而且洪凌的「借用」不只是藉個名字而已,就算戲份再小,也會根據神格賦予相對應的劇情,無怪乎位階不足的宇宙魔女 Shambleau [6]只能在本書中當個雜魚。這回克蘇魯群魔在劇情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三章的黃衣王和 Nyarlathotep 是本書中的科幻元素擔當,也是局中局中局所要剷除的對象;而「殘陽」/Azathoth 的神性與《莊子‧應帝王》中混沌開竅典故完美契合,
構成第六章的劇情骨幹。值得注意的是,克蘇魯諸神在其他作品裡勘稱無可名狀的最深層恐懼,然而在本書中卻是至高存有殫精竭慮亟欲翦除的對象,閱讀起來不免也帶有反差的趣味。
至於其他出現在書中的彩蛋[7],冬星(Gethen)無疑是其中最顯眼的一顆。畢竟故事已經夠百轉千迴,洪凌並沒有橫生枝節,把冬星之主的肚子搞大[8],不過這個來自於
Ursula K. Le Guin《黑暗的左手》(1969) 的典故,對於科幻文類中的性與性別議題有著深遠的影響。讀者可以直接透過 Le Guin 更關注於該議題的短篇集《世界誕生之日諸物語》(2002) 補充先備知識,或能更加理解本書中的性描寫。接下來我要打開的彩蛋則直指臺灣科幻發展初期的往事。「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儘管典出《紅樓夢》,鄭文豪於 1983 年即以〈無為有處〉為題寫出文藝科幻短篇[9],洪凌則另闢精妙場域,作為司徒滐與同伴開會的場所。前段提及的《莊子內篇‧應帝王》混沌開竅之事,臺灣科幻作品中最著名的引用則是許順鏜的第一個短篇〈渾沌之死〉,探索異星文明的干涉問題。或許這兩處只是引用相同典故的純粹巧合,然而早期臺灣科幻推廣係由張系國一脈獨大,洪凌本身的出道也和張系國後期的《幻象》雜誌有關,可以當成讀者看到黑影就開槍的美麗誤會。
終於扯回洪凌的創作軌跡。細心的讀者大概會發現本書正文有三處 Coda 底下附帶了 QRCode,前兩處掃進去的內容則是更直白地剖析故事謎局,有助於讀者對當下劇情的理解;全書完結的最後一處則指向洪凌創作初期的〈記憶是一座晶片墓碑〉。當五性別中的 α
、β、Ω 不單只是性別種類 ,而是活生生的個體時,所跑出來的故事,已經陳述於洪
凌 30 年前創作初期的諸作品。而最後司徒滐對於奧梅嘉的喊話,大概可以反映多年來作者自己的創作歷程。只要 Ω 入局撩下去,她就不能照字面解釋成「終結」,頂多算是「最新的終點」。本書如是,未來洪凌的新作品亦如是。
======
[1] 「小樓一夜聽春雨」雖是陸游的詩,然而其最著名的武俠典故則來自於古龍(後半部由司馬紫煙代筆)《圓月彎刀》中,彎刀上所刻的一行小字。
[2] 《玉面修羅》於1961年出版,後與續集《幻劍毒刃》,於再版時合併更名為《修羅七絕》。
[3] 當然這些人/物的真身以及彼此間的互動仍然是很洪凌式的。
[4] 濮陽維在結局時迎娶的三位妻子分別是:華山派「白雁」白依萍(美麗與純潔/白癡的化身,天真無邪的傻白甜)、天山派「綠娘子」方婉(貼心但會使小性子耍小心機的可愛妹妹,後臺很雄厚)和「粉面羅剎」徐妍容(反派出身的御姊,故事也沒交代為何加入反派行列。洪凌在〈後記〉中的 Ω 姊姊指的應該是她,只是小說後半就能察覺她的 Ω
是外在偽裝)。不過劇情中也很容易看出隸屬外貌協會的濮陽維在三人之中仍有所偏好。[5] 我不曉得洪凌賦予「獨孤」諧音的「髑孤」世家刀王的身分有沒有戲謔元素存在。畢竟「獨孤」總是要使劍的,不是嗎?
[6] 典出女性科幻作家先驅 C. L. Moore 的知名短篇 “Shambleau” (1933)。
[7] ITG 在〈後記〉中已經由洪凌本人說明清楚,我對 Iain M. Banks 不算熟,不敢大放厥詞。
[8] “The king was pregnant.” 無疑是《黑暗的左手》中,衝擊力最大的一句話。可
惜由於語言本身的因素,無論怎麼翻,中文的味道就是差上一截。
[9] 該篇收錄於張系國主編的《當代科幻小說選 II》(1985)。
[10] 洪凌於〈後記〉中已經將五性別說明得很清楚,從中我們也可以了解到 γ 和 δ
嚴格說來是罕見的「衍生」性別,基本架構仍不脫「ABO 世界觀」。然而,為什麼這些代表性別的希臘字母只有 Ω 是大寫,其餘皆為小寫呢?我有我自己的解讀,不過最好還是由洪凌本人發聲解惑比較妥當。
--
科幻毒瘤讀留獨流
https://www.facebook.com/danee.reading
--
謝謝分享,《戰爭中的殺人心理》加入書單
感謝分享
謝謝分享 聰明看棒球 列入待購書單
太讚了!又看到大大的精彩書單!
推啊
感謝分享
推
每年必朝聖
43
Re: [情報] 輕小說家噴異世界轉生作品「劇情都一樣」異世界會流行就是因為寫作門檻最低吧,不然你要這些作者去寫什麼? 傳統奇幻、科幻?傳統奇幻、科幻很吃設定能力的,奇幻你要架空好一個世界不容易,像托 老這種設定一種語言出來的就不用講了。就算不到設定一種語言的程度也是要設定出一個合 理的社會,圍繞著奇幻設定的展開,當中的佼佼者:迷霧之子、來自新世界。 科幻…你要有點科學素養的,並不是說你設定都要符合科學,但你起碼也要有點科學概念,20
Re: [閒聊] 有男生會去看BL的作品嗎?欸你這樣就不對了 ABO世界觀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簡單來說ABO世界有(A/B/O)x(男/女)六種性別 當中大部分性別都攻受同體也可以生孩子喔 (咳)19
[心得] 《呼吸》保證刷新人生三觀的精采科幻小說《呼吸》讀後心得:保證刷新人生三觀的精采科幻小說 關於時間旅行、生命的意義、自由的意志、平行世界的選擇 圖文好讀 去年我在 Podcast《電扶梯走左邊》受訪時,跟節目主持人 Jacky 大聊我們曾經讀過的 書,Jacky 大力推薦給我一本他讀過最棒的科幻小說《呼吸》。他說這本書不只會令我「16
[討論] 為什麼奇幻/科幻小說入不了國高中書單不知道算不算有ACG點 剛剛忽然看到了國高中暑期讀書心得推薦書單,又回去翻了一下國高中國文課綱 發現很多被認為是經典的科幻與奇幻小說似乎連推薦書單都排不上 魔戒三部曲 被遺忘的國度系列5
Re: [閒聊] 為什麼台灣人壓根對科幻沒興趣?近一年剛好讀了些臺灣作家寫的科幻覺得很不錯 分享一下 伊格言《零度分離》獲臺灣文學獎金典獎 這本是《噬夢人》系列第二作 但可以直接讀6
[問卦] 台灣類型文學好像比較少?類型文學我指的是科幻/懸疑/偵探/奇幻/青少年等... 書店看一看台灣中文小說好像比較多的是純文學? 大多不屬於第一行的分類 比得好像不是設定或是故事 而是著重在寫作的文筆? --3
[三體] Netflix版《3體》曾國祥:絕非美式中餐曾國祥聊Netflix版《三體》:絕非「美式中餐」的國際化劇集 編輯:羅茜 責編:羅茜 製圖:何佩雯 拍攝:李家明 剪接:李家明 2024年3月15日 週五 下午6:241
Re: [閒聊] 為什麼台灣人壓根對科幻沒興趣?葉言都 綠猴劫 《海天龍戰》32年紀念新版- 甜點吃多了總想換換口味.... 恭喜你/妳心靈成長,開始想接觸不同類型及主題的書籍 越讀者 來試試看不同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