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新聞] 獲利難! 電子書借閱激增 但出版社不敢出

看板book標題Re: [新聞] 獲利難! 電子書借閱激增 但出版社不敢出作者
bxxl
(bool)
時間推噓16 推:16 噓:0 →:57

※ 引述《sin (三角函數)》之銘言:
: 推 staffordan: 你還是說說到底政府花了多少錢買電子書好了,讓大家 03/12 02:11: → staffordan: 知道一下,我記得5-6億啦!快來糾正我 03/12 02:11
找到一個統計網站, 公共圖書館統計系統
https://publibstat.nlpi.edu.tw/Frontend/Definition/ReportSearch#tw

裡面有圖書館的預算跟決算經費.
決算報表是這邊
https://publibstat.nlpi.edu.tw/Frontend/Definition/BooksFinalFunding#tw

查詢結果
https://imgur.com/Rrmn4BB
所以 全國公共圖書館 用在買書的錢, 一年約四億.
用在電子書的錢, 一年約三千萬.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215.176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bxxl (220.136.215.176 臺灣), 03/12/2020 12:22:12

staffordan03/12 12:47哦哦,感謝

staffordan03/12 12:57所以全部給出版社5億多,覺得電子書+電子資料=5千多萬

staffordan03/12 12:57,實體書報雜誌資料就快5億

staffordan03/12 13:09出版說翻譯費太貴,電子書賠錢,老實說暢銷書很熱門要

staffordan03/12 13:09排很久,不想等的就轉買電子書了。然後說排擠獲利,

staffordan03/12 13:09什麼思想把那些借閱民眾劃分為主要購買客群,裡面大

staffordan03/12 13:09部份是不會買或有潛在購買意願的群眾。會消費就會消費

staffordan03/12 13:09,不會買的就不會買,公共借閱也以增加潛在客群能不

staffordan03/12 13:09能轉為購買行動,出版社+通路一起努力(利益共同體,

staffordan03/12 13:09遇到危機各自撇清責任)好有趣

staffordan03/12 13:49 https://i.imgur.com/MC6LICr.jpg

圖 獲利難! 電子書借閱激增 但出版社不敢出

staffordan03/12 13:51何飛鵬講唬爛話囉

p458542403/12 14:39電子書和紙本書同價指日可待

lindalo03/12 20:56翻譯費太貴?台灣的譯者根本沒到多高的稿費啊一個字0.6元

lindalo03/12 20:56收到高額稿費

whu32803/12 21:33電子書出借也限數量就可以了吧?

whu32803/12 21:33可以比實體書再多一些,但不要無上限

whu32803/12 21:33這樣熱門書被借閱完

whu32803/12 21:33急的人也會想說不如用買的比較快。

whu32803/12 21:33跟目前圖書館實體書的作業方式也很類似,比較不會排擠的販

whu32803/12 21:33售書的效益。

lofo03/12 22:46怎麼不去想那些借不到熱門電子書的直接放棄,由於閱讀習慣的

lofo03/12 22:47破壞,長期下來更少看書,因為時間投入其他休閒活動,本來偶

lofo03/12 22:47爾會買紙本書的人群,變成完全不買書

bxxl03/13 00:06這種人有閱讀習慣嗎?

semicoma03/13 00:40我印象中電子書借閱本身就有限制啊 好像是圖書館跟出版

semicoma03/13 00:40社買多少copy 圖書館就只能提供多少量出借 是嗎?

in0903/13 06:30HyRead有量的限制,但雲端書庫好像沒有?

in0903/13 06:33lofo大說的我有經驗,圖書館的手工藝書和食譜借不到時就轉向

in0903/13 06:34線上影音,久了的確就習慣不看這類書籍了

in0903/13 07:17不看就不會買,而以前借到好書時,常常一衝動就去買下來保存了

bxxl03/13 09:02我只覺得是自然的替換,食譜網路一大堆,大廚影片各種版本

bxxl03/13 09:02食譜書自然就被替換掉了.

staffordan03/13 10:44我不知道出版業有沒有社會責任的自覺,我過去有找過

staffordan03/13 10:44絕版書,連二手都在排隊,只剩圖書館有還要祈禱附近

staffordan03/13 10:44有館藏沒被借出或祈禱前一個借的會還,有電子版多方便

staffordan03/13 10:44,時間過去N年前的書也看得到。

staffordan03/13 11:15而且很多人不消費電子書是因為沒有所有權又這麼貴,起

staffordan03/13 11:15初我也有這想法,難道就不能統一一個大書庫,個人電

staffordan03/13 11:15端書庫,在不同平台消費書全部滙集在個人書庫,我覺得

staffordan03/13 11:15要政府來推,未來就算平台倒了,也能確保書不消失,

staffordan03/13 11:15市場才能更自由競爭。

staffordan03/13 11:21這也是變相鼓勵民眾購書,有使用才有享用到福利,一

staffordan03/13 11:21直補助企業,非這塊族群一定有異音

whu32803/13 11:24閱讀習慣是長期累積的,其實閱讀人口就是這麼多,增加分母

whu32803/13 11:24數才能堆高金字塔。

whu32803/13 11:24短期搶看某幾本話題書的,不會是長期的閱讀群眾,如何讓更

whu32803/13 11:24多民眾加入閱讀,才是把這塊餅做大的方法

whu32803/13 11:24L大說的那些人,絕對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whu32803/13 11:32另外,電子書在代理的時候,是需要簽版權合約的,實體書一

whu32803/13 11:32份電子書一份。

whu32803/13 11:32現在在代理書的時候,因為電子書抬頭,國外書商會附上電子

whu32803/13 11:32書合約,通常台灣出版社也會一併簽下,所以新出版的書籍大

whu32803/13 11:32多會有實體跟電子書。

whu32803/13 11:32但是過往的書籍,當時簽約根本沒有在簽電子書合約,你要台

whu32803/13 11:32灣出版社怎麼生給你電子書呢?

whu32803/13 11:32而且這麼多過往出版的書,出版社要一本一本找代理再簽回來

whu32803/13 11:32,這耗費時間金錢。對出版社而言,帶來的效益又有多大?

Tayako03/13 12:33日本的話 有booklista股份有限公司 就是專門負責經銷電子

Tayako03/13 12:34書版業 簡單來說 因應電子書相關通路 媒介 版權代理洽談等

Tayako03/13 12:35並不是由完全由傳統出版社處理 而是因為有這樣的產品而產

Tayako03/13 12:35生專業處理的公司(後續可能和資訊 通路企業等也都有關聯)

Tayako03/13 12:36畢竟紙本和電子版權都是分開談的 獲利的利潤計算也不同

staffordan03/13 12:37w大誤會,我要表達的是過去只有實體書時的不便,現在

staffordan03/13 12:37有電子版出來為什要減少簽電子版權,(原原文指出版

staffordan03/13 12:37社做電子書都是賠錢),難道真的要讓大家去炊書

Tayako03/13 12:37也就是說 台灣完全沒有新興產業支撐這塊 自己亂做當然不

Tayako03/13 12:37可能達成其他國家電子出版獲利的神話

staffordan03/13 12:45以前找不到書,現在電子版出來,未來就不會有這種情況

staffordan03/13 12:45了,書銷售期拉無限,多好。

staffordan03/13 13:42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https://i.imgur.com/S2piRgm.jpg

圖 獲利難! 電子書借閱激增 但出版社不敢出

ariel9203/15 12:15我都加減看微信讀書,或是使用喜馬拉雅聽書,看了不少書

ariel9203/15 12:15,獲得不少新知識,但也省下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