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食鮮限時批
書名:食鮮限時批
作者:高橋博之 譯者:簡嘉穎、万花
出版社:遠足文化
ISBN:9789869328166
出版日:2016/07/06
對本書有興趣是因此看了《進擊的~日本地方刊物》書中介紹日本各地有特色的地方刊物,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東北食通信》這種雜誌加上食材模式的雜誌,本書就是《東北食通信》創辦人高橋博之介紹創辦過程,他2006以無黨籍身份當選岩手縣縣議員,能當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採取貼近人群的方式,每天站在車站演講並深入公民會館與集會所去介紹自己,在當地人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的情況高票當選,在311東北大地震與競選縣長失利後轉而從事他先前在縣政報告常聽到需要大力協助的一級產業,也就是災區的農水產業復興。
最剛開始他是與在東北大地震受災的牡蠣養殖戶阿部先生合作,他們的共同目的是要將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連結起來,原本有「漁民學校」教導消費者或組織消費者到產地旅遊等想法在討論中,後來決定採用媒體方式將生產者的故事與食材直接推送到消費者面前,但產地直送的宅配服務已經很多了,他們靈光一現的將食材與說明文件兩者角色互換,以生產者情報為主角,食材則是類似時尚雜誌常見的「附錄」,於是史上第一部附食材的情報誌《東北食通信》就誕生了。
《東北食通信》很特別的一點就是堅持將採收下來的食材原貌送到消費者手上,因此牡蠣是寄送帶殼牡蠣,也因此需要先將外殼清洗去除雜物,海帶芽則是不裁剪直接一條一兩公尺寄給消費者,消費者收到時會訝於與超市看過的有很大不同,顏色還是褐色要燙過才變為綠色。後續再舉辦「漁穫祭」邀請消費者共同參與採收,由於留下許多強烈的印象因此就發展出社群,資訊不再是單向的生產者對於消費者,消費者正面的回饋也能鼓勵生產者持續做下去,在成功做出正循環後名氣大增,他們就面臨一個問題《東北食通信》的最適規模是多少呢?實際上到了1500名就差不多是產能極限了,但日本不只有東北有好東西呀,就決定橫向發展成為「聯盟制」,就是開放經營模式讓其他地區加入,《四國食通信》《東松島食通信》陸續加入並發展出不同個性,甚至現在台灣也有組織採取同樣的模式如《旅人食通信》、《米通信》、《東部食通信》,會發現這個發展過程是相當精彩有趣的,雖然本書已經上市一陣子了,對於想更了解《食通信》的人都可以找來看看。
--
"fosa的雜思錄"
http://fosa.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留言
--
推這本,點出了故事和互動是現在的行銷關鍵字
是啊~單純是出版是行不通的,要包裝好故事並和消費者互動是重點
※ 編輯: fosa (111.254.27.70 臺灣), 03/23/2020 17:48:4931
[閒聊]JUMP新連載 すごいスマホ 偷跑封面 スマホ的搜尋引擎是グーググ7
Re: [問卦] 日本拉麵來台開分店,存活率低原因是啥?1. 外來商品本土化改良是必須的 事實上地方口味差異一直是存在的,隨便看看日綜介紹也能看到日本國四大島他媽都有口味愛好的差異了,像是嫌九州口味過甜嫌內陸口味都是茶色味增等等,更何況食材跟調味材料大不同的台灣。 來台打著堅持原始口味的職人精神口號有用嗎? 台灣消費者也給出答案了,是不是多數都經營不善退場了。 2. 拉麵原始定位是B級美食3
Fw: [心得] 在地好物:藻好蛋@中台灣食通信★物品名稱:育誠藻好蛋 ☆賣家名稱:《中台灣食通信》 ★拍賣網址: ☆網誌心得: 「買什麼?」「學妹做的產品啦~」- 晚上吃一家新開的鍋貼 老闆娘是東北人 皮真的跟一般鍋貼有差 超Q 內餡也有料 在其他地方吃過東北人做的大餅和刀削麵也不錯
- 國本學堂-新時代的食與農產業講座 豐富的科技、多元的消費型態 參與在我們食物獲取的各種管道之中 從田間管理的嚴格把關到配送優質安全農產 從第一線生產到消費者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