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Fw: [情報] 西蒙・波娃未出版小說今年面世,追憶影響

看板book標題Fw: [情報] 西蒙・波娃未出版小說今年面世,追憶影響作者
vikk33
(vikk33)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 [本文轉錄自 W-Philosophy 看板 #1UiXarLd ]

作者: vikk33 (vikk33) 看板: W-Philosophy
標題: [情報] 西蒙・波娃未出版小說今年面世,追憶影響
時間: Wed May 6 09:56:03 2020

西蒙・波娃未出版小說今年面世,追憶影響自己一生的密友

https://reurl.cc/Y1qnW0

日前《紐約時報》與英國《衛報》報導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的未出版小說將於今年成書,這部小說名為《Les Inséparables》(英文:The Inseparables,中文
書名暫譯為《形影不離》)。

波娃為何沒有在當年出版這本小說呢?報導的標題說因為這部描寫女性之間的情誼的小說「太私密」(too intimate),但事實卻要複雜一些。

擱置出版的理由?

1986年波娃去世後,她的養女西爾維・勒邦-德・波娃(Sylvie Le Bon-de Beauvoir)於母親留下的文獻中找到《形影不離》的小說手稿,當時這本書還沒有標題。

這部作品寫於1954年,即波娃的巨著《第二性》(The Second Sex)出版的五年後。波娃讓沙特在讀過小說手稿之後,表示並不觸動到他,波娃亦因此自言這本書不能勾起讀者興趣,放棄了出版計劃。

這本書真的那麼糟糕嗎?唯一讀過這份手稿的波娃專家 Éliane Lecarme-Tabone 指,波娃有時對自己太急於下判斷,並肯定這本小說的價值。最近讀過《形影不離》的杜克大學文學教授 Toril Moi,則認為波娃選擇不出版此書最重要的理由,是它於當時的語境太不政治性了。

作為波娃作品的承繼者,西爾維透露母親曾銷毁自己不滿意的作品,但卻留下了這部小說。波娃向女兒說:只要她認為妥當,她想怎樣處理這些作品都可以。1986年波娃過世不久後,西爾維就認為《形影不離》是應該要出版的,但母親的其他手稿更逼切要處理,現在終於輪到母親的小說與短篇故事了。

追憶逝去的密友

說《形影不離》這部小說「太私密」,不單因為此書自傳色彩濃厚,更因波娃以自己的童年與少女時代為藍本。書中的主角,是她自己跟她於九歲時結識的密友伊莉莎白・麗姱(Élisabeth Lacoin),䁥稱「Zaza」(扎扎)。書中亦寫到後來的知名現象學家梅洛-
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於小說中他化名為「尚」(Jean)。

波娃謙卑地道出當年 Zaza 比自己更具反抗意識,正因為她,波娃才痛苦地洞察到自己思想的平庸,繼而意識到人類歷史中性別一直都不平等,甚至性別主義(sexism)當道。直至波娃童年的那個年代,社會仍然不鼓勵女性讀大學,只要安份地相夫教子就可以。
Zaza 點出了這種意識形態的荒謬,因而塑造了波娃女性主義的終生研究興趣與理念追求。

遺憾的是,Zaza 於二十一歲即因病早逝,彼時為兩次大戰之間。波娃視這位密友的死,是她自身得到思想自由的代價。往後波娃曾經四次試圖書寫 Zaza 的故事,留下了四部未完成、未出版的小說。

波娃在《一個乖女孩的回憶錄》(Memoirs of a Dutiful Daughter)中有寫到 Zaza 這位朋友,當中有些句子,跟《形影不離》的內文一模一樣。如此來看,或許我們可以視波娃的這兩本書,為她跟 Zaza 同一段關係的小說版與紀實版。

西爾維為母親的這部《形影不離》作序,法文版將於今年10月出版,並會翻譯成十多種語言,英文版會於2021年推出。《形影不離》在甚麼程度上可以被視為一部寫下《第二性》的前史?它自身的文學價值又如何?這就留待小說出版後讓我們發掘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6.233.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W-Philosophy/M.1588730165.A.567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vikk33 (117.56.233.43 臺灣), 05/06/2020 09: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