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習慣的力量

看板book標題[心得] 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習慣的力量作者
Govz
()
時間推噓18 推:18 噓:0 →:0

有圖表網誌版:https://reurl.cc/zbrEe0

=======以下全文複製貼上======


一、楔子

上月分享《原子習慣》的閱讀和實作心得後,感謝PTT BOOK版友憬太郎的推薦,提醒我可以把《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再拿出來閱讀。很湊巧地,在近期研修的關於學習與改變的線上課和書籍,講師和作者在定義習慣、覺察習慣、和調整習慣的章節,都引用了《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可見它在『習慣學』此閱讀主題的影響力。

作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是《紐約時報》得獎記者,本書旁徵博引,引用了百篇以上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學術報告、科學家和企業家訪談、及社會觀察,用記者與大眾溝通的行文技巧,將上述大量的資料,轉換成於易於理解的篇章文字,讀來會覺得十分滿足。




二、本書核心

初看中文書名《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可能無法直觀了解其內容。其英文書名The Power of Habit,直譯為『習慣的力量』,對主題有比較精準的定義。

根據自己的理解,本書對習慣的說明,可以分成以下三個重點:

1. 模型:習慣迴路

199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腦部與認知科學』研究老鼠的腦部活動與習慣形成的關係。發現腦部基底核(basal ganglia)可以內化重複多次的行為模式,在相同的觸發線索(提示)發生後,可以不假思索地行動(慣性行為),以得到偏好的結果(獎勵)。提示→慣性行為→
獎勵的循環,是由內心對該獎勵本身,或隨之帶來的期待感(渴望)驅動。收到提示→產生渴望→啟動慣性行為→得到獎勵→產生渴望→繼續下一循環迴路。貫穿《為何我們這樣生
活,那樣工作?》全書的第一個核心,『提示』→『慣性行為』→『獎勵』,循環內圈以
『渴望』驅動,就是所謂的『習慣迴路』。

2. 論點:習慣可以改變

作者查爾斯‧杜希格在序言之中,即述明了本書的中心思想為『習慣可以改變』。由莉莎‧艾倫(Lisa Allen)如何成功戒菸、減重、走出失婚破產陰霾、開始新人生的研究報告揭開序幕,再由作者在巴格達親見美軍應用習慣,訓練子弟兵甚至避免衝突,引起讀者的好奇心為序言收尾。讓讀者想要更認識習慣的力量,以及如何改變習慣,而持續閱讀下去。

在書末附錄,查爾斯‧杜希格也分享了自己改變『如何停止在下午三點半吃巧克力餅乾』習慣的實例。具體步驟,其實就是習慣迴路各步驟的調整,包括:找出慣性行為、做實驗找出獎勵、篩選提示、訂定計畫。在全書中,是最貼近讀者可以實際應用的內容。

3. 應用:習慣之於個人、組織、社會的影響

習慣不只影響個人生活,也會改造產品的銷售、企業組織的文化、甚至開啟社會運動。在《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中,即分成三個層面,用研究報告、企業組織領導人訪談、歷史上的社會事件解讀,說明習慣對人類各方面的影響與可能性。




三、《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與《原子習慣》的比較

當初版友憬太郎推薦我本書時,引子是《原子習慣》的心得文。當我重新閱讀這兩本書後,的確也發現了一些可以比較的細節。出於工作常常要比較產品的職業病,也列出這兩本書的比較,希望幫助兩本書有興趣的讀友選擇閱讀材料。如果你這兩本書都讀過了,也歡迎一起分享切磋觀點。

1. 作者背景:記者 vs. 習慣教練

如前面提到的,《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查爾斯‧杜希格是《紐約時報》記者。記者寫的暢銷書,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湯瑪斯‧弗里曼的《世界是平的》,還有麥爾坎‧葛拉威爾的《異數》。雖然主題不同,但共通點是都大量地旁徵博引研究資料、訪談、數據等,再演繹為全書的觀點。

《原子習慣》的作者詹姆斯‧克利爾,是以《原子習慣》部落格起家,接著開創了自己的教育事業、出了書,甚至還推出周邊商品。詹姆斯‧克利爾也是位認真的作者,各章都有引用不同領域,和該章主題相關的實例故事。但兩位的背景不同,寫作的風格也就明顯不同。

2. 寫作標的:科學研究通俗化/社會政經面 vs. 個人成長

查爾斯‧杜希格的作品,涵蓋了個人、組織、社會政經等面向;詹姆斯‧克利爾身為習慣
教練,全書重點放在可以一對一客製演練的個人成長層面。

3. 對習慣迴路的詮釋

如同前面提到的,在《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中的習慣迴路,有內外二圈,外圈為『提示』→『慣性行為』→『獎勵』,內圈以『渴望』驅動。

《原子習慣》則將習慣迴路簡化為單一圈,把渴望這個要素,納入外圈,形成『提示』→『渴望』→『慣性行為』→『獎勵』,單一迴圈、單一因果順序的演繹法,對大部分的讀
者來說,會更直觀容易了解。

4. 對個人的行動建議和步驟

《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本文的所有章節,均是圍繞著『習慣可以改變』和『習慣的力量』行文,歸納援引的所有研究報告、訪談、歷史事件等第三方資訊,做出結論。查爾斯‧杜希格在全書末附錄,才提出了『習慣改造指南』,並以自身為例,說明個人行為改變的四個步驟。從這樣的安排可以了解,查爾斯‧杜希格是以『大處著眼』的宏觀報導精神,組織全書架構。

《原子習慣》整本書,一開始以複利效應,說明『微小習慣可以產生巨大改變』的主旨句,隨後所有的章節,都是關於習慣改造的說明。詹姆斯‧克利爾是以『小處著手』的行動派導向,直接表明做法和步驟。

5. 目標讀者

《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推薦想了解關於『習慣』科學研究、想受公司組織、社會變動等不同觀點,理解習慣這件事,而獲得啟發的讀者。
《原子習慣》:意識到自己的拖延或任何壞習慣,想要做出改變、優化生活計畫、得到成就感的讀者。




四、總結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說:『我們的一生,不過是無數習慣的總和。』對每個人來說,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從了解習慣開始,從科學研究和社會演變中,推演至自己的生活,也是了解自己的另一種方法。《為何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提供了一個有立論基礎、多面向的觀察分享。


※ 編輯: Govz (39.9.42.100 臺灣), 02/12/2021 20:03:05

※ PTT留言評論

awai120502/12 20:10謝謝分享~ 很棒

emile122402/12 20:41謝謝分享

vietaying02/12 22:50感謝分享

geo02/13 00:03很棒的分析

aquavocal02/13 01:38謝謝分享

taipoo02/13 04:49謝謝分享

dolphinesu02/13 09:14 謝謝用心整理的分析,更感謝分享

dendrimer02/13 11:45謝謝分享

joanwinnie02/13 19:14謝謝分享

warrenchen02/14 11:55感謝分享

ihcmai02/14 15:22兩本都看過 個人更喜歡原子習慣~

djmay02/14 18:47推一個

gn0233209302/14 22:48謝謝分析!兩本都看過,覺得原子習慣比較親民

mintiest02/15 15:17謝謝分享!

doyouself02/15 17:09

willow02/16 08:13這本很好看

ketalo02/20 09:08大推認真的心得文!兩本都讀完了收獲良多!

kennethlin10/12 23:39謝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