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看板book標題[心得]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作者
leo7283
(時代廣場)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0

書名: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
作者:土井英司
譯者:歐凱寧
出版社:天下雜誌

Medium|https://tinyurl.com/kj15lq2r
Matters|https://tinyurl.com/xtzrotod
Mind Map|https://www.xmind.net/m/qqZnRV/

這本書教人讀「商業書」——從挑選、內容吸收、化為實際行動——畫上專屬於你的一條
線。



【王牌採購教你「投資」】

作者土井英司在日本亞馬遜任職期間,被稱作「王牌採購」,擅長企劃行銷、一手打造暢銷書。

之後自立門戶,成立「Elies 書本顧問公司」,發行電子報,針對忙碌的企業主與商務人士,介紹優質商業書,在哪裡畫了線;另外,也經營養成班,從中發掘並推廣新作家,像是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就出自於此,全球銷量達 700萬冊,是最成功的一次出版。

基於這樣的背景,本書在序言就開門見山,闡明聚焦在讀商業書——不是娛樂,追求「目
的」;不是消費,而是「投資」。



【讀前認知】

土井英司讀商業書,自有他的一套哲學,分述如下:

改變視野的鏡頭

好的商業書必定要包含「作者的濾鏡」。

彷彿與大人物當面聊天,學到偉大作者們的觀點與思維,這可以說是一種濾鏡。透過它來觀察世界,可以幫助你找出自己與他人的差異點,促進自我成長。

自己才是主角

作者反思寫「書評」這件事。

書評要有自我意識,說明自己從書中吸收了什麼,重點放在自己閱讀之後的變化,而非書本身的內容。

就像在挖礦

別執著於一定要「把書全部看完」。

商業書只要有一個小地方對讀者有幫助,其他全部派不上用場也沒關係;就像在挖礦,只要挖到鑽石,其他砂石都不重要。

不挑食

刻意去接觸價值觀相左的作者成功經驗,或自己不擅長的知識領域,從中獲得影響與刺激;書中列出八種領域,以資參考。



【所以,該在哪裡畫線?】

這個問題可以從反面來回答,先說說「哪裡不該畫線」吧!以下是作者希望我們避開的「雷區」:

自我陶醉線

讓你覺得「對!沒錯!我想的果然沒錯!」的部分,這只是確認既有信念,毫無意義。

自稱的內容

商業書的作者通常都是功成名就才會寫書,他們提出「後見之明」,其中有些說法,往往出自主觀,缺乏驗證。面對這些「自稱」的內容,都該打個折扣,或全數跳過。

佳話

被佳話感動不是壞事,佳話是心靈的養分。但務必搞清楚,「佳話」與做生意是沒有關係的。

結果

...

所以,若有一句話(新發現、新思維)令你感到不太舒服,但印象深刻,務必要畫上一條線;不懂的地方,記住這個不懂,畫上一條線;他怎麼把生意做成功了?他採取了哪些作法?——原因和行動,也值得畫上一條線。



【心得:想完成「三部曲」】

我在讀《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時,時而聯想到樊登的《讀懂一本書》。

兩本書都信奉「不舒服」的讀書原則,也都提到建立「理解力池子」的概念(背景知識庫的通用分類),也都親睞「科學性」的書(可驗證)。不過,對文學作品的看法似乎有所歧異?

土井英司認為小說很有趣,所以能夠用被動的心態去讀,這是在「消費」小說中的趣味,是一種娛樂;樊登則是提到,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讀一些詩,讀一些哲學,似乎在生活起不到多大作用,其實它會潛在地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

由於土井英司對這個議題點到即止,無從得知更多,但至少在讀者心中點入一絲漣漪,起了一道發想。

...

拉回正題,談談畫線這件事。

樊登說他讀書時不太畫線,讀完後放下,給自己一段時間沈澱。經過了回憶的篩選,洗滌出印象最深刻的內容,然後「二刷」時才會畫線——然並未多做著墨。

土井英司則是提出了一套具體的畫線原則,倒是滿足了我看完《讀懂一本書》後的意猶未竟。也覺得這方法,不單單只適用於商業書,任何「經世致用」之學都派得上用場。

...

我從樊登這邊,一個說書人的角度,學得心智圖的編纂思維,談如何解構一本書;又在土井英司身上,一個投資人的立場,習得一流人士的畫線取捨,論如何讀商業書。

此時,突然想拜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經典。

猶如蒐集最後一塊拼圖,貌似完整了「三部曲」的儀式(笑)。



【附錄:如何讀商業書】

文末筆記,附上整理好的 Mind Map (原文)。摘錄作者讀商業書的心法,可作為「攻城掠地」的教戰指南。

1. 不要「速讀」,要「精讀」

遇到不擅長或不熟悉的內容,讀得慢是理所當然,慢慢讀才會懂,才會理解,才會吸收;由「不知」邁向「知之」,懂得愈深,讀書速度自然就愈快。

此外,只要有明確的「目標」,讀書的品質與時間都會改變。目標之外的資訊都不需要花時間讀,讀書速度也會提升。

▍「快」只是一個結果,本身毫無價值。

...

2. 別看「整體」,多看「部分」

以打網球為例,一對一持續對打,這叫「整體練習」,順手的招式會一直沿用,怠慢了自己的弱項;然針對每一個小部分——例如發球、正手、反手、殺球、高吊球等——徹底強
化,是所謂的「部分練習」。

極力推薦「部分練習」,是一種強化優點,消除缺點的閱讀策略。

亦即見樹不見林。

▍「部分練習」的天龍八部:會計與金融、策略、行銷、營運、管理與領導、商品研發
、統計、經濟學。

...

3. 別看「結果」,要看「原因」

在閱讀同時不斷探索成功的「原因」,書裡總會提及一兩個最關鍵的部分,然後反覆思考自己該如何運用這關鍵。

▍「原因」就像保齡球的「第一瓶」。

用「第一瓶」當作思考的起點,提升找原因的直覺——各行各業的「第一瓶」都大不相同


...

也要小心「導因為果」的誤判,例如鬥志和工作表現之間的關聯性。

這裡提到了《管理學》的研究分析:員工並不是因為充滿鬥志才有好的工作成果,反而是工作表現優良之後,才會產生鬥志。也就是說,有沒有鬥志只是結果,原因在於工作表現好壞。

...

4. 別製造「相同」,要創造「差異」

學習書中前輩們如何創造「差異」,並運用在自己身上。

▍「差異」來自於「搭配」。

不僅加深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接觸乍看之下與自己專長無關的知識,接著搭配組合,例如能談「節稅」的業務員(保險、汽車)。

▍水往低處流。

熟悉一門生意從上游到下游的全部流程,就能掌握在哪個階段做點什麼變化,這也是差異化的來源。

...

5. 留意「背景」

作者以讀暢銷書為例,光是思考「它為何暢銷」就非常有價值。

別急著發表「後悔受騙」的心得——不好看、不值這個錢、看不懂、早就懂了——應該先
確認該書的作者與編輯鎖定了怎樣的讀者群而暢銷?為什麼能引起普羅大眾的興趣?

▍在「書本之外」畫線的概念也很重要。


--

閱讀筆耕|一週一耕,佐以心智圖耘襯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35.172.186 (臺灣)
PTT 網址

sophieo02/22 08:56心得寫得很棒

antmj02/22 11:14

vyjssm02/22 11:46我也常畫線,這讓我想想為何畫線,就是以後會用到,茶道

emile122402/23 06:58

sunchen02/23 13:34感謝分享,之前在網路上看到文章之後就買入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