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推薦] 克勞德‧史提爾《韋瓦第效應》

看板book標題[推薦] 克勞德‧史提爾《韋瓦第效應》作者
mugicha
(麥茶不含咖啡因)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想看這本書的起因是批踢踢婚姻板的討論串,
標題是 [求助] 老婆全職在家但自我要求高,
由於原 po 覺得妻子自我要求很高,導致相處上感到不小的壓力,只好上網求助。

其中有一篇回文以妻子可能接受過的性別歧視為切入點探討,
提到了韋瓦第效應等等的內容,
因此一直想要拜讀一下這本《韋瓦第效應》,

#1VY4cmHr (marriage)


如果你也是努力意欲擺脫刻板印象(不限於性別、種族、社經弱勢家庭等等)的人,
那麼很推薦你讀一下這本書。



我自己是理工科系畢業的生理女,大學求學期間班上的男女比 4:1,
儘管其實周遭的異性普遍友善,一直以來我還是很害怕異性會認為我有所謂公主病,
所以我格外努力想要擺脫女性的刻板形象,
死活都要把數理學好、電腦有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家具自己組裝,
上大學之後在理工科系,和異性同組時更會惴惴不安,
擔心對方會以為我是來當分母躺著要分數的,
因此在能力範圍內,我會嘗試自己主動去扛工作,
在學期間靠著自己完成作業,畢業後依然靠著自己獨自埋頭工作,
平常和異性友人相處也鮮少請求幫忙。

之前看過另外一本書〈誰替亞當斯密做晚飯〉,裡面問出了一個我從沒思考過的問題:
女性自主的解釋應該要是「妳什麼都能做」(即可以隨心所欲做任何自己想做之事),
但實際應用上卻變成「妳什麼都要做」;
想要提高女性地位,竟然是要同時處理家務跟工作,
而工作又是把人塞進所謂「男性特質(如理性)」的框架。

對我來說彷彿當頭棒喝XD


為什麼這本書想討論的現象跟韋瓦第有關?
本書一開始講了一個故事:當一名黑人男子走在街上時,周遭的人會緊張,
但當這名黑人男子以口哨吹出韋瓦第的旋律時,周遭的人便會放鬆下來。

韋瓦第被認為是高文化水準的表現,
因此當黑人男子吹出韋瓦第的旋律時,
人們就不會將一般對黑人的標籤(如:偷竊、暴力等)貼在他身上,
也不會因他的存在而感到緊張。

有時候我們的身分帶來的困境並不是主動式的歧視,
而是弱勢形象揮之不去所讓人感受到的身分威脅,
並且這個身分威脅會因為某些情境而成立(稱為身分隨因狀況)。


什麼意思呢?
舉例來說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就是數學很差,而社會對亞裔的刻板印象則是數學很好,那麼同時具備兩種身分的亞裔女性會如何呢?
如果她感受到這個環境強調了她亞裔的身分,
那麼她的表現就不受到身分威脅的壓力影響,
但如果她感受到這個環境強調了她女性的身分,
那麼她的表現就極有可能失常,
這便是她需要面對的身分隨因狀況。
(因為我本身的背景,所以本篇心得文中的例子比較多是女性在數理表現的困境)


假如群體成員受到烙印影響後表現欠佳,未受烙印影響時無此現象,
就能證明單憑烙印的影響,也就是一種被貶抑的社會地位,便足以損害智能表現。

這本書裡提到他們做過許多針對不同族群設計的實驗,
像是女性之於數理、低階層法國大學生之於語文能力、
黑人之於智商、白人之於運動能力,
一再證實了他們的假設:
當一個人還要在考試中分神面對自己的身分威脅時,
他極有可能被這些問題占據心神,而幾乎沒有額外的心力可以專注於考試。


然而這個困境卻很少被觀察到,
以女性數理考試表現不好為例,原因可能有兩種:
一是本身能力真的沒那麼好,二是受到前述烙印影響而失常,
很多情況下受第二種效應影響的人會被誤判為第一種。

事實上能力最強的學生受刻板印象威脅影響最大
也就是數學能力越佳的女性越容易遇到第二種困境。


他們做了一項很有趣的測試,是比對困難數學問題以及簡單數學問題,
並讓一部分的女性在受試前接受「測試可以看出性別差異」的暗示,結果如下:
受暗示而感受到刻板印象威脅的女性在困難的數學問題上表現得比其他對照組差
(對照組包含:男性、未受刻板印象威脅的女性);
然而,同時地,受刻板印象威脅的女性在簡單的數學問題上卻表現優於其他對照組。

女性可能會更努力想要駁斥刻板印象來證明自己,因而承受較大壓力。

以女大生的情況來說,罪魁禍首不是她們的數學相關技能,
反而比較可能是考慮到將來有大半輩子,
或許要生活在一個必須不斷證明自己的領域裡,因此要承受長期的壓力。


很多時候過度努力反而使我們表現失常,
也很可能會產生冒牌者症候群,此後陷入惡性循環。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同樣讓我心有戚戚焉:
當老師建議學生可以隔年再修或是選擇較容易的課程時,
白人或亞裔學生會乾脆地停修,然而黑人學生會堅持下去終至被當。
當亞洲學生樂於彼此組讀書會討論、交換意見時,
黑人學生卻更常單槍匹馬在宿舍裡苦讀。
因為黑人學生想要擺脫刻板印象,他們過度努力,不願意承認自己遇到困難,
寧可自己努力,在缺乏同儕支持的情形之下,他們不知道其實很多人可能面臨同樣困難,因而更加懷疑自己的能力,加速惡化情境。


作者在書的後半段提了很多解方,
包含給予支持性的語言、塑造讓少數族群感到安全的環境等等。


看完這本書真的會有種被安慰到的感覺,好像數十年來的努力都被理解,
書裡提到 2005 年時任哈佛大學校長的勞倫斯·薩默斯所發表的演講內容,
說道的是男女在尖端領域有著天資差異,而被認為是性別歧視。
身為一個數理不真的算是頂尖的人,我自然沒辦法替自己的不夠聰明辯白,
甚至我自己偶爾也對凡事都要問的女性感到不耐,
但如果既得利益者能多一點包容,試圖了解其他人的身分,
了解彼此都是努力的克服自己的身分隨因,
那麼,或許社會就能更進步一點了吧。


(本心得同步發表於個人噗浪)

--
Чи
миний
инээмсэглэл
минь
болсон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71.52 (臺灣)
PTT 網址

hsiflow06/22 19:31推書 推心得

rbgspydm09/15 18:32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