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安部公房《箱男》心得、筆記

看板book標題[心得] 安部公房《箱男》心得、筆記作者
witchgaze
(瞪巫)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5

在書板潛水許久,獲益良多,想來發發文回饋板上。另一方面這幾年少見板友討論安部公房這位作家,想趁這個機會練練筆、記下一些讀後感想,並以此文拋磚引玉,期望能看到更多相關類型書籍的討論!獻醜了!


先說說怎麼會選擇《箱男》這本小說好了。

這幾年突然對日本六零年代的文化相當感興趣,大致上是從看了松本俊夫的《薔薇的葬禮》開始,包括ATG與當時反美日安保條約的社會氛圍都讓看不懂也聽不懂半句日文的我為之著迷。閱讀相關文章時經常看見《他人的臉》或是《砂丘之女》電影推薦。尤其是前者,一張張形態模糊、雙眼空洞的面容穿梭在城市中,現代人的迷惘阿,只需一張劇照便烙印在腦海中,久久不能忘懷。心想小說改編電影該從原著開始看起吧,便對原著作者安部有了好奇心。然而,本人生性彆扭,選擇書或電影時非常依賴直覺與眼緣,不想從最初認識的那兩本書和電影開始,倒想拐個彎,選擇了73年發行的長篇《箱男》。

乍看之下,書名《箱男》使人毫無頭緒地猜想,是指住在木箱內的男子嗎?這種疑惑與文字的曖昧性勾起我更強烈的興趣,趁期末空檔趕緊預約借書。

以下正文。




確實,書名本身(台譯為《箱子裏的男人》,鐘肇政譯)直截了當地點出了本書模糊的敘事者身分與環繞全文的主題,都市裡的箱居男子。是紙箱而非木箱,隨手可得卻又能隨時棄之於路邊,成為廢棄垃圾也毫不可惜,就跟居無定所的箱男子一樣。浪漫地說是游移不定的城市漫遊者,但更接近作者提出的概念,箱男是那些面臨工業化後的現代都市崛起,以東京為例,毫無目標、被忽視的且迷失在新舊城市轉型之際的居民。

以上描述不免引人發問,箱男不就是街友嗎?

作者早料到這點,在前幾小節說明箱男子與街友不同。箱男並非無家可歸而迫於流浪,他們是有選擇權的。各行各業的人都可能成為箱男子,緣由也是百百款,但根據書中對A與C的描述,大致可歸類為「注意」到了箱男子的存在並發動攻擊的人。以氣槍驅離他們的眼中釘,不可見的箱男成為社會角落可見的汙點,像黃狼鼠般逃逸。這些攻擊者爾後卻無法遺忘箱男,甚至嘗試成為箱男,將紙箱套在頭上並在內從事所有日常大小事,直至離開家門走入大街,真正地成為一名以紙箱為家的箱男子。因此,箱男介於街友與常人之間的模糊地帶。沒有明確定位的身分呼應且強化了《箱男》一書不固定的、流動的特質。

箱男就像是一種無味無色的文明病,瀰漫於空氣中,我們不知不覺地在資本工業感染上了,成為模刻印製出的標準模型。穿著一樣的襯衫與鞋子,接受相同的國家教育,具有相同的價值觀。安部公房書寫方式頗有後現代、解構主義味道,卻反而在這層基礎上表明異質社會可能導致的新型態危機,現代人在城市尋不得自我的迷失啊。雖然主張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個體,但書中的角色卻選擇套上紙箱,成為城市的同質隱匿者。成為箱男的過程就像是社會結構轉變帶來的集體心理與精神上的迷失,不只是地理上的無家可歸,亦不等同於街友。若寓言意味地說,你我都可能成為箱男而不自知!

若更具體說明這種精神上的迷失,可用存在主義式的自我認同危機形容箱男。書中寫道:「不起眼與看不見可是不一樣的呢」(頁7)。箱男在城市中隨處可見卻無人談論,連死亡或消失都沒人在乎,真的只是不起眼嗎,更像是經過選擇不被看見的吧。不被看見時,箱男的存在也被否定了吧。書中提到真箱男強調自己對新聞瘋了般的執念,每天耗費大半時間在聆聽最新消息,就怕漏失世界毀滅的訊息,直到身為攝影師的他遇見眼前倒下死亡的路人,意識到拍下照片一個人的死亡也無法成為新聞事件才罷休。從對現實的死亡焦慮到面對個體在城市中連一丁點的新聞價值都不值,看破即使是個體的巨大變化也無法為社會帶來任何改變,其他地區的災難反過來亦無法影響自己,進而成為箱男,對存在的懷疑也無所謂了,不如成為身分不明的流浪者。

除此之外,亦有多層次假冒、冒名、身分混淆的情節,像是C頂替軍醫名義經營診所、軍醫被假扮成箱男拋入海中偽裝自殺以求隱匿性、C疑似使用氣槍射擊原敘事者並成為假箱男,使真箱男感受到身份被奪走的緊張。加上敘事結構上反覆不定的敘事者,時而是真箱男,時而是等死的軍醫,時而是插入的內文,讀者幾乎無法判定究竟是「誰」在說話,敘事者是否死亡也成為謎團。無論是情節或結構,作者心思縝密地顧及兩者特性,《箱男》漂浮在敘事者與角色的身分流動間,沒有穩固的根基,時時刻刻懷疑、被懷疑自身身份。

最後,本書的另一重點為觀看與被看,相信大家必定會聯想到精神分析那套觀看機制,但本人對這部分較為生疏,故僅簡單說明己見。歡迎熟悉的板友補充。

從箱男迴避大眾目光與凝視外在的小窗口、箱男的職業為攝影師、對觀看新聞的執著、護士戶山葉子享受當模特兒與裸露時被凝視的快感、D小時候使用器具偷窺鄰居體育老師上廁所、最後幾小節全身裸露的箱男,我們不難將《箱男》連結至窺淫(Scopophilia)。目前我認為D是箱男小時候的回憶,C與戶山葉子則可能存在他的想像中,總之並非箱男本人。在這樣的前提下,箱男等同於窺視的慾望。箱子的窗口就像電影銀幕或是照相機的觀景窗,箱男幾乎天天活在這種欲望的滿足,某種程度上也像是正在閱讀的讀者的縮影,我們不也正在窺視著未知的另一種虛構生活,並從中獲得滿足。

此外,可能也是安部的作品經常翻拍成電影的緣故,內容與形式上不時想到電影。不可知且經常切換的模糊身份敘事者,對應於不同鏡頭的切換與蒙太奇;〈然後,開幕的鈴聲未響就劇終〉小節中,箱男與戶山葉子全身赤裸地緊貼,二.五公尺之內的距離僅能看見部分,靠想像拼湊對方的全部(頁167),就像是特寫鏡頭,透過蒙太奇與觀眾想像組織影像的連續性、彌補部分為整體。

《箱男》到了後三分之一幾乎是跳脫前面建立的敘事,走向超現實的夢境般抽象。爬了些網路上的討論,這似乎是安部作品中稍微好入口的(?)。不免俗地,也有許多人將安部的作品追溯至西方存在主義或荒謬劇場的脈絡,有興趣的板友也可以往這方向找書來看。也歡迎板上前輩們多多推薦好書!(跪拜)





僅以超像布勒東會說出口的本句引文,獻給熱愛文字的書板板友們:

「想像往往可能是把對方引向真實的捷徑」(頁135)。





*寫到最後有些凌亂,可能會再修改。

*只讀過一遍的確有些部份看得霧煞煞,找時間會再讀一遍。

*再來要看《燃燒的地圖》,有空再來分享讀後心得。(其實也要看心情,我就彆扭)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175.109 (臺灣)
PTT 網址

akrsw07/03 23:28《箱男》和《砂丘之女》買好久了都沒看。(離題)推他的短篇

akrsw07/03 23:28小說集《闖入者》。

感謝推薦!已記到書單中!

pushking07/04 00:33安部公房真的滿少人討論的 可能是文體相當特殊

pushking07/04 00:35早期遠行&遠景有出了一些安部公房的作品 可惜都絕版了

這次看的版本就是這個系列,還好學校圖書館找的到。最近聯經也有新譯本,但就沒有遠 行、遠景系列的完整了。第一次讀他的作品真的覺得很特別,感覺挺吃電波的。我剛好也 滿喜歡這種跳躍式的思考方式,敘事的斷裂跟留白也是意猶未盡,想看他其餘的作品!

qwdqaq332107/04 12:04推,我也很喜歡安部,沒想到能在這裡看到他的討論

qwdqaq332107/04 12:04我覺得砂女情節單純,他人的臉超現實的敘述也沒那麼

qwdqaq332107/04 12:04多,所以這兩本相對好入門,燃盡的地圖跟箱男比較像

qwdqaq332107/04 12:04喜歡這種感覺的話也推他的《牆》

竟然嗎!(砂女的DVD還躺在我的書架上,之後來看) 《牆》也滿常看到別人推薦的,聽說很像卡夫卡(?), 先記到書單了,感恩。 (能看到同好好開心喔喔喔喔喔!)

※ 編輯: witchgaze (111.82.153.203 臺灣), 07/04/2021 1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