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班雅明《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
這本書是德國哲學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為了在法蘭克福大學謀求教職而撰寫的教授授職論文,於1928年出版,
它有一篇前言,和兩個部分的正文。
前言是在探討藝術形式的實在性,
第一部分是班雅明反對當時將悲苦劇視為是(古希臘)悲劇的仿作,
將兩者區分開來(第一部分),
並探討悲苦劇的特徵,如寄喻(第二部分)。
這整個討論則是在前言的藝術哲學框架中去做延伸的。
不過我並不是讀藝術出身的,
對這本書談論的主題(悲苦劇)其實也沒有很大的興趣(xD)
那為什麼我會讀這本書呢?
單純是因為我在《憂鬱的文化政治》的〈憂鬱的辯證.序〉一文裡,讀到了以下文字:
「憂鬱是一種辯證關係,此辯證存在於天賦與疾病間、介於精神力的提升與癱瘓性的悲傷間、介於主體意識增強與融入個體領域間、介於木星作為洞察力的繆思與理智的竊奪者之間的種種關係……如同班雅明在《德國哀悼劇的起源》裡注意到的一樣,憂鬱跟其他任何
事情同樣是關於知識的言說,也是一種獲得並表達某種特權洞見的衝動--因而憂鬱是一種後設主體性的揭露形式(a metasubjective form of disclosure),使得被揭露的知識能為沉思的主體所接觸並理解。」
在我看來,班雅明在這裡肯定說出了關於憂鬱某種相當深、且相當根本的東西,
所以就好奇地去看了。
看完的心得是,班雅明在書中的觀點,其實非常具現代性(modernity)。
例如悲苦劇的核心「寄喻」,
在班雅明看來,是在失去了神聖意義的現世下,一種破碎但反映著真實的表現。
他也以此某種程度將憂鬱去除了佛洛伊德所認為的病理性,而是賦予其藝術哲學的意味。
雖然是本研究悲苦劇的書,但對於不是讀戲劇的我來說,也有其他方面的啟發。
因此在下方將書中各個章節有提到的概念做個整理,
如果有看到有興趣的,或許可以考慮加入閱讀清單:
前言 認識論批判(Epistemo-Critical Prologue)
- 星座哲學(constellation)
- 理念(idea)
第一部分 悲苦劇與悲劇(Trauerspiel and Tragedy)
- 悲苦劇 vs. 悲劇
- 君主 vs. 英雄
- 憂鬱(melancholy)
- 土星氣質
第二部分 寄喻與悲苦劇(Allegory and Trauerspiel)
- 象徵(symbol) vs. 寄喻(allegory)
- 廢墟(the ruin)
也附上我個人的讀書筆記:
https://vocus.cc/lchrReadingBooks/home?nav=61175860fd8978000193d3c2
--
哇ㄚ被推坑 謝謝 加入書單
有意思,謝謝分享
挑個骨頭,現代性特地標注modernity是多餘的,沒有人會誤
會成modern sex的,我絕對沒有認為modern sex比較好
爆
[請益]知識型老人退休後可從事的休閒?大家好,家裡有一個知識型老人(大約八十,以前是教授)退休以後罹癌,是初期 ,已經接受治療...不知是否因為無聊沒事幹,加上一天要吃很多的藥...最近 家人觀察他悶悶不樂...我想他應該快得憂鬱症了 因為他是比較特殊的老人,從年輕就不喜歡爬山郊遊,泡茶聊天,國內外旅行一概不喜歡 .當然更不喜歡運動,所有運動都不做,最近生病了才逼得偶爾去走路(被家母所逼)爆
[問卦] 台北仔明天不想上班的進來一下現在台北正在做颱風 風大雨大 又是連假收假日 漆黑的夜晚顯得很悲苦 我決定明天來自主收假26
[霹靂] 霹靂兵烽決 片尾曲今晚六點YOUTUBE霹靂頻道,霹靂兒女情長跟道友共寫漂浪訣 霹靂兵烽決片尾曲:漂浪訣 ◎曲:孫敬凡 ◎唱:千譯8
Re: [閒聊] 魷魚遊戲拿下世界第一真要講可能跟日本喜歡舞台劇有關 戲劇有三種呈現方式:電影、電視劇跟舞台劇 三種形式的側重點不同 電影跟電視劇有比較相同的側重點,舞台劇則是自成一格 有看過歐洲那種舞台劇的應該都知道是什麼情況吧6
[Blog] 北野日奈子 202009032020/09/03 Thu 染まりきらない 不會被沾染上的 みなさまこんばんは!3
[心得] 《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 圖文版: 看到『北部女名醫陳屍住家浴室!』的新聞,突然想到《微笑憂鬱》這本書。 想看這本書的原因是看到文案介紹「愈是樂觀開朗、正向堅強的人,愈可能是用陽光的一 面,覆蓋內心的陰影。」有點懷疑自己是否有微笑憂鬱的狀況,就買本書回家閱讀,看是3
[求書] 問一本約10多年前說頻上的小說大約高中時看到的 那時候看完金庸全套 就想找武俠的書 剛好看到一本 書中內容 印象主角有個爸爸 叫做什麼神拳無敵 主角叫拳小x的樣子 印象主角受很重的傷 好像不能用武 主角是不是有兩個不太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