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林肯在中陰》一種名為執念的聲音

看板book標題[心得]《林肯在中陰》一種名為執念的聲音作者
funny1990
(多嘴)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1

《林肯在中陰》 一種名為執念的聲音

小說作者:George Saunders

翻譯:何穎怡

有讀:https://reurl.cc/em0XXK

第二段同樣會有劇情相關:P

====

文字的舞台劇,歷史名人的衍生小說

會認識這本書,這個作者,緣起於陳雪在臉書上分享的《狐狸小八》。

這是本體裁特別,但選材一點也不特別的小說──林肯,就是你所知道的林肯,美國公認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相關的研究,影視作品與討論不計其數,眾人愛他,眾人也都寫他,小說,研究,傳記,考據,電影,戲劇……羅織各式各樣的想像與臆測。綜觀他的一生,
死亡如一張巨大的網子,攏住他的下半輩子,從痛失愛子,戰爭,到戲劇化的槍響。幾乎每個人都聽過他,看過他,但身為台灣人,我想,很少有人會特地針對「林肯總統」去選書,「美國」一詞離的我們很近,但在歷史上的理解卻很遠。

只是,這本書,無關歷史,講的是一種柔軟。

這本書的中文名看起來很陌生,書名的「中陰」是一種宗教用語,指的是生命在死亡後,進到下一輪輪迴前的中間狀態,也許可以被理解為鬼魂,靈魂,破碎的記憶,人格蒸發前的迷霧……或是先前在《西北雨》中,所談論的那種介於生死之間的曖昧狀態。這本
書無論從選材還是對白還是表現方式,都非常的西方,但若讀完,回頭思量一下,他隱含的內裡其實帶著東方的況味:這跟作者本人的宗教信仰有很大的關聯,也讓這本書多了些不同的層次。

以小說內容而言,我個人讀完之後感覺稍嫌平淡。不過,若要說表現方式,「林肯在中陰」就相當特別,它的體材介於小說與廣播劇本之間,話先出口,而後你才知道說話的是誰,這給予了辨識角色的樂趣。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角色也都是他人的旁白,一如「中陰」,生與死模糊不清,他們同時是故事的擁有者,也同時是故事的旁觀者,他們哀嘆,也同時充滿希望,逝去的時光與現實互相錯落,最終以奇特的方式相互影響──因而再也沒有比「中陰」更適合的詞彙了,一如黃昏,一如清晨,每天生/死,甦醒/睡去,交錯的魔魅時刻,作者將此賦予無比的自由與時間,給靈魂的執著無限拉長,太陽東昇西落,月亮陰晴圓缺,以墓園為舞台,人來,人走,鬼魂生者一一登場唱合。

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我會建議,在下手之前,最好先去看過試讀再做決定。我想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喜歡這樣的表現方式,尤其在台灣,和西方相比,我猜大部分人對舞台劇的接觸不多,畢竟他們鼎鼎大名的莎士比亞就是以舞台劇劇本聞名。

另外,翻譯這本書是一件巨大的工程,書裡的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特殊語句,而根據書本中作者的講談與譯者的文章,作者用了很多那個時代的文法,在書寫時深深陷入其中「幾乎要忘記現代英文要怎麼寫了」。我想無論怎麼翻譯都沒辦法完好的表達每個角色說話的特性,偏偏這本書的對話非常重要,是認識角色的唯一途徑。中譯本我讀來還是多少有點「隔閡」,不知道以英文為母語的人讀起來會是什麼滋味,若是因為語句而錯過這本書,也不是不能理解,但就有點可惜。

====

將死亡溫柔地放下

若要我說起,我會說,這是一本柔軟,滿載著作者良善的一本書。

遠觀,這是本講述林肯在南北戰爭期間痛失愛子的虛構魔幻小說,作者藉由無數的對話,對話,與對話的側寫,建構起當代的氛圍,把失去家人的悲傷轉換為林肯抵抗戰爭壓力的內在動力。近觀,這是本關於各個主要角色「面對,放下,接受」三部曲的轉折敘事小說。

而我說這本書充滿良善,是因為裡頭的角色們,他們的慾望,他們的遺憾,他們刻意的視
而不見,都非常的直線且真誠,如一張完全攤開的紙,讀者也只是在等待,等待作者什麼時候把他們折起來而已。

扣除特殊的體裁,這本小說是很易讀的,你很容易就抓住鬼魂的孤寂,他們渴望被理解,那些逝去的時光大多都已被遺忘,只有情感執著的記憶被留下,在每個深深的暗夜裡用自我盡情的舔拭,腐爛,墮落,直到再也沒有思想能夠作用,或是終於被殘存的美好記憶/天使所拐誘,想開了,在一陣爆裂聲中離開。(每次的爆裂,我都想起哈利波特中的消影術…..)

在這本書中,幾個有趣的場面我想特別拿出來提,第一個場面是眾人擠爆威利的…陵寢,只因為他是最接近生者的亡人,像是國王在聆聽臣民的俗世,徘徊在人間的鬼魂在墓園裡排成人龍,喧囂叫嚷,急著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這與篇章間人民對林肯的投書相互對應,他們同樣渴望被聆聽,同樣渴望抱怨,發出聲音,破口大罵。這也是取巧的點:讓鬼魂自己把故事說出來,輔以其他鬼魂的註解,配合反覆強調的幻化形象,讀者可以很輕易地就抓住角色重點。

另一個場面是眾人團結,決心一齊走入林肯的身體讓他停下──這比put into
somebody's shoes還要具體(跟噁心)──總是喋喋不休的眾鬼魂們忽然間都互相理解了,
用彼此的眼睛,看見彼此人生中的美麗,畸形的靈魂又回去體面的樣子,破碎的情緒重新縫補為原始的人格。表面上講的是眾魂魄們的同理,但實際上也是講林肯將痛失愛子的悲傷投影到戰爭中傷亡的家屬,繼而轉化為「以戰止戰」的動力──只是這轉折我感覺有點
生硬。

小說的最末是這本書的精華,黑/白的爭打在鬼魂無垠的時間中永無止盡,一個黑人的靈魂跟著林肯走了,他將在往後的時間裡不斷在總統的身體裡喃喃低語同胞的被壓迫:作者的確是講述了一個典型的林肯故事──關於自由,關於解放奴隸,關於南北戰爭──
但用了一個很不典型的手法,還揉進了東方宗教的「解脫」/「放下執念」的概念。

這本小說,以形式來說,很有閱讀的樂趣,以內容來說,看完不會讓心情不好。但依舊,還是試讀過後再決定會比較好,而且有些畫面似乎不太適合在睡前閱讀。


--

叫我阿姨。耶~

有讀:https://readfromtheotherside.blogspot.com/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77.23 (臺灣)
PTT 網址

brella12/25 18:11

forestfresh12/26 00:49推推,很喜歡您的文筆

bibigaga12/26 01:04推 寫的真好

curist12/26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