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擁抱不確定

看板book標題[心得] 《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擁抱不確定作者
AgileSeptor
(S.Duncan_JB)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0

進化,找到自己在世界的定位 —《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

網頁好讀版:
https://haosquare.com/what-i-wish-i-knew-when-i-was-20/

《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找到自己在世界的定位」,這正是我在這本書獲得最大的收穫。

從 20 歲開始,我們學會努力、懂得追求快速成長,卻同時也有許多人陷入迷惘,不知道自己該全力投入什麼、擔心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的作者Tina Seelig 以她多年領導創業計畫與創新思維的經歷,提醒在人生任何階段的我們,要跳脫既有的假設、仔細觀察身邊的人事物、並且不斷思考與評估自己的熱情,這些轉念都將幫助我們克服對於不知該何去何從的焦慮,也幫助我們持續進化,為職涯、人際關係、或者興趣愛好找到更美好的機會。

## 挑戰假設

> 如果願意挑戰假設、打破別人對你的期望
> 將有無窮的可能性等著你去探索
> (《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

這本書第一個讓我驚艷的例子,是作者在創業課堂上進行的「馬戲團練習」。首先,想想你印象中的馬戲團有些什麼:

* 彩色大帳篷
* 獅子跳火圈等等的動物表演
* 詼諧搞笑的音樂與吵雜的叫賣聲

下一步,希望你顛覆這些你直覺想出來的既定印象,想像馬戲團是完全相反的樣子:

* 小空間、小舞台
* 沒有動物表演
* 精緻的音樂並且沒有叫賣小販

這樣馬戲團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與既定印象相反的馬戲團絕不是不可能!著名的「太陽劇團」就是顛覆所有傳統馬戲團印象的表演團體,他們是唯一不使用動物在馬戲團表演的組織,而是選擇以創新的特技與音效來詮釋世界各地的傳說故事。1980 年代傳統馬戲團行業逐漸式微,太陽劇團則是反其道而行,透過挑戰傳統假設來化危機為轉機,使他們迅速在全世界走紅。

「假設」幾乎存在於你所有仰賴直覺的思考方式,當你自己或他人給予你「應該要怎樣」的想法,這項假設其實是一種自我設限,因為「應該要怎樣」不代表它是 100% 完美的想法,我們需要練習覺察並挑戰這些假設。就像大多數人印象中的馬戲團應該要有動物表演、但其實沒有動物也可以創造很棒的馬戲團演出形式。

相信大家都有聽聞某個想法、馬上認為「這一定行不通」的經驗,作者提醒我們:這種反應也是被自己的假設給限制住了,激發創意的過程中沒有爛點子,我們必須努力探索所有可能性。書中舉例,作者請同學發想最爛的商業提案,其中一組同學提出了在南極賣比基尼泳衣,乍聽之下荒唐至極、畢竟沒人能在冰天雪地中游泳!但是作者要求提案同學想辦法讓這個提案可行,絞盡腦汁後,同學提出可以設計為瘦身者設計南極之旅,在旅途尾聲時,參加者可以在南極大穿比基尼、搭配冰山美景拍出美照,盡情秀出自己的瘦身成果!

我非常喜歡書中所說的:「唯一的限制來自你的想像力有多高」。任何構想就算看起來可笑,都可能只是表面,而背後其實還藏著巨大潛力,需要我們對任何新點子拋開「好與壞」的二分法、積極挑戰禁錮我們思考的假設,就有機會挖掘出每個構想的價值。傳統、規則、或者是假設,都只是其中一種想法、而不是唯一一種想法,只要我們能突破舒適圈去挑戰規則,會發現可能性有無限多種!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也說:如果想像自己不會變成有錢人,你真的會永遠被限制成窮人!
https://haosquare.com/secrets-of-the-millionaire-mind/#%E7%9B%AE%E6%A8%99%E7%AE%A1%E7%90%86

## 「觀察」需求

> 新產品之所以誕生,正是靠發現需求、清楚界定問題
> 並且把問題轉化為機會
> (《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

發現需求的關鍵在於找出現有服務或產品、以及世人所需要的服務或產品之間的落差。筆者在讀此書談到發現需求的段落時,懊惱地想著:「大家都覺得創業題目難尋,找到需求或落差哪有說的這麼簡單?」,剛想完,作者馬上就用一個例子讓我知道 — 我想錯了!

作者在課堂中請同學拿出口袋裡的皮夾,並且向隔壁同學分享自己錢包的模樣:
* 有人的零錢多到一打開皮夾就掉出來
* 有人的皮夾塞滿了名片
* 有人的皮夾像是回憶錄、塞滿與家人朋友的合照

即使同樣是皮夾,每個人使用它的方法大不相同、皮夾代表的意義也不相同。在這項小活動中,我們馬上可以學到,生活中有無數等待解決的「落差」,例如,把皮夾當作名片蒐集冊顯然不是善用皮夾最好的做法,這些「落差」離我們不遠,甚至可能就出現在你的牛仔褲口袋裡。需求與落差事實上到處都是,可惜的是,我們常會忽略,或是,就是因為習以為常了、反而視而不見。

《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強調,我們需要刻意學習用心「觀察」生活周遭的一切,並發掘出解決問題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很注意、很認真在看世界了,仍然可能錯過重要資訊或者有趣的觀點,就像柯南.道爾的小說中,偵探福爾摩斯對華生醫生說的:「你只是看著,你沒有觀察!」。對此,創新思維的作家 Tom Kelley 提供我們一種簡單的練習:每天都像到外國觀光的遊客一樣,用強烈好奇的眼光看世界。就算是你已經從包包裡撈出來無數次的皮夾,也試著像看到異國文物一般,用全新觀點探索手中的這個皮製品:原始的功能是什麼?為什麼被設計成這個形狀?為什麼需要這些夾層?

## 創造意義

> 創造意義比賺錢重要多了
> (市場行銷專家與作家 — 蓋伊.川崎)

相信大家都需要賺錢過日子,把賺錢當作發展專業或開創新事業的目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我們需要為「賺錢」與自己的「熱情」找出交集,才能心靈富足、促使自己享受工作、也主動投入學習。最糟糕的狀況是一心一意只想著賺錢,卻不認同自己的工作、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沒有意義,最後,有可能不只錢沒賺到、反而還開始懷疑人生。

要為自己的事業賦予意義與熱情,《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還點出更重要的理由:你一定會經歷失敗!就像小嬰兒透過不斷跌倒才學會走路一般,學習的歷程不只來自於成功經驗、最有效的學習大多來自於失敗,你需要對你做的事情富有熱情,你的心靈才能強壯到足以承擔失敗、並且樂於嘗試與挑戰新方法;相信自己做的事情對世界、對自己都充滿意義,才能享受透過無數次失敗而成長的過程!

關於失敗,書中還有些嗆辣的觀點促使筆者開始反省自己。方才提及有效率的學習來自於失敗,相反地,如果覺得自己的事業順風順水、從來不曾失敗時,也該質疑自己:這段投入的時間是否根本沒學到新的經驗?

我們都聽過,願意承受高風險、才有可能獲得高報酬。同理,要獲得高度成就,失敗是必經之路,如果不曾失敗,或許就是我們冒的風險還不夠、學到的經驗也就不夠。作者在書中引用企業家 Jeffrey Hawkins 的說法:成功的關鍵不是閃避每一顆子彈,而是遭到打擊後學會迅速復原,再回到本小節筆者想分享的核心,通往成就之路從來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充滿起伏與顛簸,你需要真心喜歡你的事業、富有熱情、並且相信自己的志業富有意義,才能支持自己即使被失敗的子彈打中,還能精神充沛地重新站起來、不斷向目標前進。

## 結語

《真希望我 20 歲就懂的事》用「擁抱不確定的未來」當作這本書的總結,我認為,這句話該被解讀成:不要被世界決定、而是要自主決定讓自我不斷進化。

我們想找到自己在世界的定位,而實際上,世界每一天都在變、我們的定位當然也必須跟著改變,因此,我們需要突破假設累積創新思維、學會觀察並貢獻世界的需求、並且為自己的努力找到意義才有能量在失敗中學習。這些事不只 20 歲就該懂,即使到了 30 歲、40 歲、或 50 歲,都要不斷提醒自己,要保持不斷進化的自己。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48.3 (臺灣)
PTT 網址

play71408/28 18:07

lack08/28 18:27

AFranklin08/29 00:24

Alex0709/02 23:18推~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