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其他] 翻譯:寵物過世後的各種情緒

看板cat標題[心得/其他] 翻譯:寵物過世後的各種情緒作者
daidai
(腳踏實地)
時間推噓 7 推:7 噓:0 →:0

好讀版:https://tinyurl.com/2hw98e38

本文翻譯自 The Emotions of Pet Loss https://www.pet-loss.net/emotions.shtml
此為原文作者出版的書的部分文字網頁版,已取得作者同意翻譯分享。
五月翻了第一篇文章(應該算是所有文章的濃縮摘要文),已po在本板。今天是第二篇。

[譯者的話]

可能因為文化不同或年代差距(此書的初版好像是四十年前寫的了),翻譯此文中間我數度難以接受其中某些說法而暫離數月。不過這系列文章仍舊很有幫助,因此我會努力全部翻完(但無法逼自己很快翻完)。也許我們為了幫助自己度過寵物過世後的心理創傷,可以試著從這些文章中吸收一些對我們有幫助的,而某些與內心牴觸的部分可以先看過就好,放在心裡慢慢消化。



- - 正文開始 - -



喪失寵物後的各種情緒:憤怒、愧疚、否認、憂鬱



「這是我經歷過最悲慘、最傷痛、最打擊我的經驗了。我日夜都在哭。」(桃樂絲,阿拉巴馬州)

「我感覺像是有人把我內臟全部拉扯出來一樣。」(凱倫,伊利諾州)

「我從來不知道有事情可以把我傷得這麼重。我哭滿了整個海洋的眼淚。我從憤恨我自己讓我寵物安樂死,到變得憂鬱,到慢慢接受。有好長一段時間,我甚至無法觀看狗食的廣告。」(雪柔,阿拉巴馬州)

這些對於喪失寵物的反應有沒有觸碰到你內心深處某些很熟悉的神經呢?哀傷、困惑、憤怒、罪惡感、與憂鬱,這些都是心愛的人死亡後我們典型的反應。然而直到近期,研究者才理解到寵物也是人們深愛的家人,寵物的死亡會引發我們非常相似且同樣深刻的情緒反應。

本文將討論一些喪失寵物時最常見的反應,以及如何處理這些感情的方法。然而請記得,「哀慟」沒有固定的面貌,每個人都有些許不同。你自己的反應會依幾個因素而有所不同,包括:你的個性、成長背景、你跟寵物的關係、寵物過世時你個人的生活狀況、你的文化背景與宗教信仰。你的反應可能和其他寵物主人不一樣,或甚至跟你其他的家人不一樣。你的情緒反應可能包括上述情緒的全部或一部分,以不同的順序與強度來出現。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狗是在16歲時平靜地過世,這是對狗來說公認的老年了,那你感覺到的震驚與哀傷可能跟如果你的狗在兩歲時意外生病而死會很不一樣。如果你的貓是被車撞死或是你的狗被骨頭噎死,你可能會感覺到更強烈的罪惡感,比起如果他們是因年老而自然死亡更加愧疚。如果你只養了一隻寵物,鍾愛的夥伴的消失可能會讓你感覺到更加的痛苦難忍,多過於如果你養了多隻寵物來分享你的愛。你可能會對特別的一隻寵物有更強烈的哀慟,強過於其他過去的寵物,因為這隻寵物的獨特性,或是你們有很特別的關係。

哀慟會持續多長時間也因人而異,也可能依對每隻寵物不同程度的依附感而定。「我個人的經驗是,這哀慟的過程讓我好幾個禮拜都感覺很崩潰。」紐澤西的若安如此寫道。「我很驚訝我對於已經分離的寵物會一直持續感覺到愛的心情。要花多久才能開始接受你的寵物的離去是因人而異的。」

也許應對喪失寵物的各種情緒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承認 這些情緒存在。「讓你自己去感受:寫下你的感覺、大哭一場、發一頓脾氣、打電話給別人。要知道喪失你的寵物讓你如此難過是沒有關係的,而且這需要時間來療傷。」紐約的蘇珊如此寫道。

「否認或壓抑你的喪失感將會貶損寵物對你付出的愛與情感。」賓州的派特如此寫道。

你可能會遇到別人——甚至是親密的好友——不了解你的哀慟,他們可能會告訴你為了一
隻動物如此哀傷是「很傻的」或「很不適當的」。畢竟,「那只是一隻狗嘛」。要譴責這些離譜的朋友一點都不懂得體貼是很容易,但在你跟他們絕交之前,請提醒自己,很少人有經歷過處理自己的哀慟的經驗,不管是他們自己的或別人的哀慟。哀慟會讓人們不舒服,很多人是真心想要幫忙,但就是不懂如何幫忙。而他們很難受地知道自己缺乏適當的語言來安慰你,來讓你感覺好一些。他們能找到的話語可能對你來說很笨拙,甚至非常白目。

如果能提醒自己這一點也不錯:太多人就是根本沒有跟任何一隻動物有過這麼親密的關係。或許他們的父母沒允許他們養過寵物,或者他們成長經驗中不知道動物對人來說可以意義如此重大。不同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要注意你跟他人的經歷會很不一樣,因此他們對於你的失落可能看似很不體貼。如果,你可以的話,去跟那些有相似寵物經驗的人們尋求幫助,但要記得,即使是其他寵物愛好者也可能並非應對人類喪失寵物的情緒的專家!

「問題就在於我們的文化非常無法接受我們哀慟。」行為學者米利安.亞登如此寫道。「從小時候我們就被教導說,哭泣是弱小的表現,特別對男孩與男人來講這標準就更嚴苛。我們時常不允許我們的小孩去哀悼或感受這份失落感,更別說讓他們表現出來。」通常就是這種飼主會很堅決地說他們絕對不再養寵物了,因為「我無法再經歷一次這種折騰」。當然他們沒辦法「再」經歷一次,因為他們連「這一次」都還沒好好走過了!這樣的人才是最難受最痛苦的。

你可能並不想對自己承認你的情緒反應有這麼強烈。假如你覺得感受這麼強烈的哀慟是很傻或很弱的話,你可能會去說服自己說你並沒有這些感受,其實你沒什麼事、沒什麼大不了。佛羅里達的凱西是領悟這種行為是很危險的寵物主人。「我慢慢學到,喪失了我們情感上如此依賴的對象而感到哀慟是很自然的,」她寫道,「不管我們的失落是大或小,我們必須坦承地討論我們的感受,不然我們的哀傷將無法被消化。試圖無視我們的痛苦,可能會讓我們變得退縮,接下來可能產生嚴重的醫療與心理問題。」

只有把情緒抒發出來,你才能開始處理情緒。假使你覺得愧疚,如果只是忙著說「蛤?我會愧疚?才沒有呢!我好得很!」你會無法處理愧疚感的來源,遑論尋找解決方法。數十年來,心理學家與精神科學家一再指出壓抑、忽視、或否認情緒是多麼危險。被壓抑的情緒不會只因你不想承認它存在就消失。相反的,你壓住了情緒的出口,情緒就在你心裡擾動,直到關不住它為止——通常在你最不注意的時候,情緒毫無防備地衝出來。如果你否
認自己對狗狗的過世很憤怒,怒氣也不會消失,可能在某一天你毫無頭緒的情況下就對你的孩子或先生發火起來,造成更多傷害與誤解。雖然情緒發出來了,但你仍未坦然面對你困擾的源頭,讓你憤怒或其他感覺的原因仍未化解,因此它會持續擾亂你的內心。我曾聽過寵物主人們,因為遲未解決的情緒癥結而多年活在懷恨與傷痛之中。

承認自己的情緒可能會很痛——畢竟這些情緒是很痛苦——但是這是控制情緒的出口的第
一步。你可以決定,例如放自己一天假,就是好好大哭一場、朝天空大聲喊出你的憤怒、或是搥地板發洩你的怒氣。這不是幼稚,這些行動可以幫助你把自己的情緒揭開來。這樣,你才能好好看看它,開始了解這些情緒的樣貌,這是健康的一步,接下來才能開始徹底地釋放掉這些情緒。只有誠實地檢視你的情緒反應,你才能開始處理這些情緒,並且變得更健康更快樂,重新變成一個完整的人。

「哀慟包括幾個步驟,必須一個一個好好處理。」亞登如此認為。「在我們喪失摯愛後,哀慟是會反覆一再出現的經驗,而在這些重複的過程裡,痛苦會慢慢地減輕。我們每經歷一次,都會更安慰一點、更療癒一點。我們會經歷的許多階段包括了:驚嚇、否認、憤怒、孤獨、自憐、愧咎、與後悔。曾經失去親愛的親友的人,都會感覺孤單,覺得沒有人能填補他們離去後的空虛感。你可能會苦於愧疚感,覺得你早該在他還活著的時候有做些什麼,或要是能做些什麼有多好。憤怒則是氣自己怎麼沒注意到有事情不對勁了,怎麼沒早些尋求醫療幫助。或是,有時候會氣過世的人怎麼能就這樣離開我們。」

在寵物死後,我們會感受到的一團亂七八糟的情緒裡,有四種是最難承認或了解的,也最難處裡的:憤怒、愧疚、否認、與憂鬱。沉溺在這種情緒裡的寵物主人,會在這團哀慟的沼澤裡面臨極大障礙。如果你發現自己沉浸在這種情緒當中,或花太多時間在否認這些情緒,那麼用比較現實的眼光去理解你的狀況就更為重要了。否則,你的感受可能會扭曲你對於喪失寵物的整體認知,使你誤解自己在寵物之死這件事上的角色,並且嚴重地妨礙你的復原之路。



憤怒

當人受傷的時候,很自然的反應是去找出什麼東西是造成痛苦的來源。痛苦常被視為是外在事物造成的,而不是憑空發生的。歷史上,當找不到明顯的成因來當作造成麻煩的來源時,人們就會拿陌生人、超自然力量,或是拿神來當作代罪羔羊。把人的痛苦怪罪在某人或某事物上,讓人能夠去「反擊」,去聲稱:「就是你的錯,是你造成的。」

把怒火聚焦在責怪一個靶子上,只是讓你分心走岔路而已。心理學家托尼.葛蘭特在她的國家電台談話節目上提到,一個人一次只能專注在一種強烈的情緒上,所以,如果你用所有的力氣專注在憤怒上太久,你就沒有時間去感受你的痛楚了。反擊可以讓你獲得滿足,斥責你認為的加害者會讓你獲得一時的滿足。但是承認你的痛苦才是哀傷過程中最主要的事情。所以,即使用發怒來分散你的注意力可以短暫地讓你覺得輕鬆了一些,但長期來看那只會延長你已經很艱困的處境。

你能怪罪誰造成了你的寵物的死亡呢?寵物的主人會想出令人驚訝的各種各樣的可能。他們把寵物的死怪罪於獸醫、動物保護所、造成致命意外或傷害的肇事人、造成寵物死亡的疾病、甚至寵物他本人。

獸醫時常要承受喪寵飼主之怒火,因為獸醫時常是最後一個去處理寵物的疾病或傷勢的人。與其問這合理的問題「為什麼你無法救活我的寵物?」哀痛的飼主可能是問「為什麼你沒有救活我的寵物?」彷彿獸醫可以選擇似的。就因為很多治療看似奇蹟一般,為什麼獸醫就不能做好最後的奇蹟來讓我們深愛的寵物活下來呢?對一些人來說,這樣的失敗就好像是故意的、忽視的、或是無心照顧。

內布拉斯加的蘇珊酸苦地責怪她的獸醫造成她的聖伯納犬朱尼爾的死亡:「難道手術是唯一的選擇嗎?」她寫道。「當時看起來我們可以信任這位獸醫。現在我覺得他根本不在乎我的寶貝!我們以為他會拯救朱尼爾的生命。結果,我感覺就像他謀殺了他一樣,還讓他經歷了那場手術的折磨...如果他覺得手術可能會讓我的狗狗死掉,為什麼他還要決定做手術呢?他們做這種事只是為了能在無助的動物身上做練習嗎?」

閱讀蘇珊的信就能知道,她的狗是沒有機會活下來的,但對蘇珊而言,殺害狗的兇手是那位看得到摸得到的獸醫(他只是最後負責治療他的寵物),而不是那造成狗需要去住院的神祕的疾病。在這封信的兩年後,蘇珊又寫信給我了,而她的憤怒與痛苦依舊隱約浮現:「對於發生的事,我感覺我會一直如此酸苦,而且我永遠無法再相信任何不管是醫療還是其他的專業人士了!」

相信獸醫是疏忽、傲慢、殘酷、或不夠在意,會讓摯愛之死比較容易被理解,而不是必須當作命運算了,或是當作神的安排認了。這讓這些問題比較好回答:「為什麼這非要發生在我身上不可?」「為什麼我的寵物非死不可?」讓人可以這麼說:「啊,如果事情不是這樣,他就不會死了。」

當加州的蘿拉因犬小病毒而失去她的小鬥牛犬時,她才剛從收容所認養牠沒幾天,因此她對收容所非常憤怒。「他們那麼在意我家有沒有安全的庭院,卻沒有注意到小狗正在脫水、越來越瘦!」她寫道。紐澤西的伊芳有相似的經驗,並要求「為什麼州政府容許這種收容所的存在?」她非常憤怒收容所答應如果有問題就換一隻寵物給她。「我怎麼可能已經愛上一隻動物後,又拿另一隻去替換牠?」她問道。

如果某人因其惡意或粗心而造成你的寵物死亡,當然對他感到憤怒是很自然的。當薇薇安的狗在紐罕夏的家附近被射殺時,「我跟我老公能想到的全都是回家去找出到底是誰做出如此惡劣的事情。」她寫道。薇薇安的情況顯示出,人們需要在憤怒之下仍維持自己某種程度的常識。她與她的先生的確找到了開槍的人,是一位鄰居,最後要求了他賠償損失。然而她只追究到此便停手了,沒有要求他被逮捕,因為她擔心這會讓該人的太太與兩位年幼的小孩受苦,而他們與此事件無關。

在此案例中,薇薇安的憤怒被引導至較為有建設性的行動,最終清出了讓她能好好哀慟的道路,並仍能對他人保有同理心。但薇薇安是比較幸運的:她有她的老公能夠去追蹤到該對此事負責的人,也有法律資源去達成某種程度的正義,雖然沒有任何金錢能代替已經失去的寵物。其他情況常常是,無法找到該對寵物死亡負責的人,或是沒有合法的報復能夠施行。如果你想自己施行非法的報復,可能會造成自己更加痛苦。如果你花過多的時間專注在憤怒、憎恨那找不到的、面貌不明的開車撞倒了你的寵物的不明人士上,你可能會嚴重地阻礙了自己從喪失中復原。

有些人會對害死寵物的疾病感到憤怒。這不公平,為什麼非得發生在我的寵物身上不可?有人寫道她覺得命運對她開了個殘酷的玩笑:她的狗在她讀到雜誌上關於犬類冠狀病毒的文章後才沒幾週就死於該病,當時針對該病的新疫苗都還沒被研發出來。

甚至,有些人會對死去的寵物本身感到憤怒。「她唯一傷害我的一次就是她離我而去。」飼主如此寫道。你可能對牠的死亡與離你而去使你痛苦而感到憤怒,或是憤怒於牠做了什麼事導致自己的死。例如,如果你的寵物跑出庭院、跑到馬路上,或吃了有毒植物,或找別的動物打架,你可能會怪罪牠這麼「笨」,害你失去了牠。

有位主人生氣在於,他的狗在牠將死的那天早上竟然表現得如此完美地正常。這位主人覺得,如果他的狗能表現出些許不適,他就不會出門放牠單獨在家,而會帶牠去看獸醫,也許獸醫就能把牠救活了。如果沒有能被怪罪的對象,寵物本身就變成了你此時感受的憤怒與悲痛的怪罪焦點。

你也可能會對自己感到憤怒,也許視你自己為造成寵物死亡的元凶。憤怒轉向內在,變成了自我怪罪,變成了愧疚感。



罪惡感/愧疚感

成為一隻動物的照顧者後,我們可能會感覺必須對他身上發生的所有事情負責,包括我們無法控制的事件。因此如果什麼事出了差錯,不管跟飼主到底有沒有關聯,他都很可能會覺得自己要負責,因此產生了愧疚感。

我聽過許多飼主責怪自己犯了一些「天大的錯誤」,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他們想像中的,造成了寵物的死亡。奧克拉荷馬的凱西寫道,「死亡的原因:都是我的錯。她死於失溫而且從沒打過疫苗。」加州的雪莉說到,「我的狗過世後我很難調適心情,因為我的愧疚感。我很無知地餵牠吃豬軟骨,不知道會造成牠腸子出血。」

如果你必須做決定讓生病或受傷的寵物接受安樂死,這會帶來很大的愧疚感。這種愧疚感,以及關於安樂死的事情,將在第六章做更詳細的解說。蘇珊對於她的獸醫為牠的狗做的安樂死感到非常憤怒,這是安樂死會帶來愧疚感的心痛案例:「我怎麼能對於我所深愛的如此無知?」她寫道,「我從第一天起就覺得把他留在那裡實在是大錯特錯,現在我怨恨他們也恨我自己...是我帶牠去那裡的。每一天都是活生生的地獄,當我想到我害朱尼爾得經歷那些痛苦...我覺得他那麼信任我,我卻讓他失望了。」

蘇愷也對於讓她的貓提斯接受安樂死十分愧疚,但她發現不只是結束了她的貓的生命這件事讓她愧疚而已。「我懷疑自己做的決定,」她寫道,「也許當初讓他留在家裡我會處理得更好,也許我至少應該試試看。也許我不應該帶他去看獸醫。我是護士,我早該注意到他的健康惡化的。為什麼我沒有更多注意他一點?我不該養新的幼貓的,他害提斯很累。還有狗:提斯最後很討厭凱蒂,凱蒂占了我太多注意力,因為狗的天性就是要求比較多。也許上帝是懲罰我什麼,才把提斯帶走。上帝知道我不是聖人,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我應該要更善良的,我應該要努力讓自己更好。我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語,應該做個更好的人。全都是我的錯。我沒有做我該做的好人,才害死了我的貓。」

儘管經歷了如此嚴重的愧疚感與自我厭惡,蘇愷還是能夠努力地回歸現實;她寫的信見證了我們內在擁有的康復力量。「自從提斯死後才過了三個月,」她寫道,「有時候眼淚模糊了我的視線,我很難繼續打字。但這都是真心的眼淚——想念提斯、紀念他的離去、記
下我感覺如此寂寞,而不是扭曲的眼淚——自我責備、罪惡感、與絕望感。」

即使寵物的飼主無法指認出是什麼關於寵物的死令他感到愧疚,他仍可能找到其他可以怪罪的焦點。就像蘇愷聚焦於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他可能會認為是自己沒有好好照顧他的寵物,或不夠關注牠。這都是「如果怎樣就好了」症候群的一部份:「如果我早知道你明天就不在了,我昨天就會對你更好一點了。」

加州的蘿拉失去了她從七歲就在一起的兩隻狗,在信中表達了這個種類的愧疚感:「我覺得又悲傷又心痛,但我更多的是罪惡感,為我對小小與石石一生中做的所有壞事感到愧疚。我年輕的時候真的不尊重我的寵物、對他們很壞。我記得我會疏忽他們,或忘記給他們水喝。我想起以前只是簡單地越過螢幕跟他們說聲嗨,而不是好好摸摸他們的頭或抓抓肚子,就難過得哭起來。我想起他們需要梳毛或散步的時候,我卻只是在他們面前關起門來,就難過大哭。我想起他們只是想要如此少的回報,但給我如此大的忠誠與愛,就會哭。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會嫌棄狗狗變老,我想要奉獻我的一生給狗狗,訓練他們、告訴眾人如何照顧他們。」

就像憤怒會讓你無法從哀慟中復原一樣(因為那會讓你從更深刻更痛苦的感受上偏離),愧疚感也會造成同樣危險的轉移注意。愧疚感會讓你專注於想像中的不足與失敗,而非你真實的失落。雖然憤怒可以讓你從痛苦中轉移開注意力,但是愧疚感會告訴你因為是你的錯,你「值得」受苦:罪惡感扭曲了你的自我形象、破壞了你的自信、削弱了你的力量。這樣導致,你不是去專注於你與寵物的正向關係與快樂的回憶上,而是去專注於負面的回憶(不管是真的還是你想像的)、寵物的疾病或死亡、以及你擔任的「罪人」角色。

即使你的確犯了一些悲劇性的錯誤或做的決定導致你的寵物死亡,沉溺於愧疚感不只會讓你難以從悲傷中恢復,更會讓你難以前進、難以跟你未來的寵物有更好與更明智的關係。罪惡感/愧疚感無法幫助你已離開的寵物,也無法幫助你自己,更不會幫助你未來可能再養的寵物。罪惡感不會幫助你從錯誤的經驗中學習與成長,反而將你更加拖入痛苦的深淵,更極端地,會阻礙你離開悲傷的沼澤。



否認/逃避

就像憤怒一樣,否認可能是你的一種讓心靈不去聚焦於痛苦的方式。否認比較不是一種轉移注意,而是一種忽視現實的機制,希冀於假使你不感覺到痛苦,也許痛苦就會消失。不幸的是這很少會管用,相反地,痛苦很可能會等到你放鬆自己的防禦機制時就突然現身,在你最沒有準備面對時突襲你。

關於臨終醫療的研究已詳細討論了否認的心理。伊莉莎白.卡柏勒羅斯博士在她的《死亡與臨終》一書中寫道,臨終的病人時常會堅持他們沒有生病或他們即將康復。即將死亡的現實很合理地常常是太過痛苦而意識上難以接受的。否認是一種避免心理煎熬的一種方式,當人最終將理解死亡是無法避免的。

寵物的主人時常使用相似的一種否認機制。米利安.亞登寫道,一位女士的狗被診斷為臨終之疾病,每當亞登問她的狗怎麼樣,她都堅持狗狗很好、她在康復中,什麼事都沒有。幾個月後狗過世了,該女士肝腸寸斷。像這種案例,否認讓飼主喪失了為她自己為無可避免的失落與創傷做好心理準備的寶貴時間。

極端的情況下,否認會帶來生理上的傷害。就像人類病人可能出於害怕而否認自己症狀的嚴重程度、遲遲不去就醫,等到就醫時她的病程已拖延太久了,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在寵物飼主,他一直否認而不帶寵物就醫的話,也許病況就惡化到獸醫難以救治了。紐約的西莉亞發現,即使主人的確帶寵物就醫了,忽視疾病的嚴重程度也會造成往後難以調適的重大問題。

西莉亞寫道,「你必須正視現實。卡姆有血尿一長段時間了,我們說服自己說那就是老毛病而已。這不聰明。假裝老年動物會永遠活著,只是讓最後的結果更難以接受。我們漠視了獸醫的任何建議,關於這可能是更嚴重的問題(結果那是癌症),堅持他只是有膀胱的老毛病——也許又是掉了一顆結石罷了。請不要這樣做,這只是讓最終的衝擊更加百倍地
難受!」

否認可能會在潛意識裡進行。你可能理智上知道你的寵物死了,但你本能上還無法接受這事實。你可能依然相信你將會再見到你的寵物,你可能會害怕你的寵物實際上並沒有安樂死而仍然在某處活著。(這是為什麼許多寵物飼主會建議你在安樂死執行時陪在寵物身旁,這點在第六章如何面對憂傷會有詳細討論。)我在我的貓死亡時經歷了這種感受,即使我抱著他的遺體也跟他道別了,我發現自己晚上開車回家時仍會試圖在街道上找尋他的身影。一部分的我似乎被卡在他那晚沒有回家的記憶裡,拒絕接受我找到他的遺體的記憶。

否認可能會在你思考是否要養新寵物的時候浮現。你可能會覺得做這種決定讓你感覺有罪惡感或是對舊寵物不忠,彷彿你是在背叛已死去的寵物的回憶。這種反應也許表示,真真實實地,你還沒有放手讓過去的寵物離開,他在你心中依然活著,足以讓你的心裡產生牠要被篡位者「取代」了的感覺。帶一隻新寵物到你的家裡可以是一種終極的承認——你過
去的寵物已經不在了。



憂鬱

雖然憂鬱會由許多不同的事物引發,包括純粹的生理成因,但我們時常將憂鬱和那造成我們重大情緒傷痛或高度壓力的某事件或某長期情勢做連結。這類的憂鬱範圍很廣,從感覺有點低落到幾近崩潰癱瘓的情緒狀態。憂鬱可能持續幾個小時或一整天,或拖長至幾週或數個月那麼久。

寵物的過世很顯然就是這種會引發憂鬱的事件。寵物的過世對飼主來說十分創傷、痛苦、壓力極大,它造成的狀況會把人推向情緒的暴風中,這種事件人們都寧願逃避而不是去面對。雖然寵物過世很合理地會造成憂鬱,但是憂鬱也是會妨礙飼主從失落中康復過來的一種心理狀態。

雪麗對於她的狗的過世十分自責,因為她餵食太多骨頭而害死了牠。雪麗經歷了典型的憂鬱症狀。「我的狗突然過世讓我跌入深淵,我會在家裡走來走去、扭著手哭泣。」她寫道。「我沒有了食慾,也無法專心,我感覺自己快發瘋了。」一位加州的飼主經歷了另一種典型的憂鬱衍生的狀況:她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執行日常生活的例行公事。「老實說我幾乎沒做什麼事,也失去了活著的動力。」她寫道。甚至連起床離開床鋪、吃飯與執行簡單的小事都很花力氣。嚴重的憂鬱會讓活下去顯得難以忍受,也奪走了人的意志力與前進的力量,使得連最小的努力都使不出來。

雪麗的情況有一點特殊:在她的狗過世的三個月之前,她的先生死於長期的疾病。她對於她的狗的死亡感到的痛苦遠大於她先生的死亡,她懷疑是否狗的死亡引發了她在先生過世時未完全發出的情緒釋放。然而她自己否定了這種可能性。「我先生多年來早就想死了,」她寫道,「他使自己和身旁的人都很悲慘,所以他不必再受苦了反而是種解脫。」
儘管雪麗這樣說,但她的狗的過世也很可能是在她心理的堤防上開了一個洞,讓之前多年封堵起來的痛苦情緒全沖出來了。也可能是因為過去婚姻關係的困難,雪麗與她的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狗狗提供了她在別的地方難以獲得的愛與支持。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如果你的生活一團糟,例如,在人際關係、工作、家庭狀況上有問題,你與寵物的關係可能是你生命中唯一穩定的存在。不管世界上其他事情如何糟糕,寵物都會一直給予無條件的愛與接納。

因此,失去寵物不該被視為單一事件,而要看喪失寵物時你的人生正處於怎麼樣的情境。如果你發現自己對失喪的反應遠遠嚴重於你自己的預期——例如跟你以前失去過的寵物比
較——你也許會想檢視看看其他可能造成你生活壓力的來源。你的寵物是否在幫助你處理
其他問題引發的痛苦情緒?寵物的死亡是否讓你不得不獨自面對這喪失,而沒有你的寵物在旁支持你?如果你可以的話,試著區分開來你人生中其他的危機帶來的悲痛創傷,騰出其他時間去單獨處理它,好讓你能從比較沒被外在事件放大、扭曲過的角度來看待你的寵物的死。

這種情況引發的憂鬱,或是沒有其他干擾純粹是寵物過世,都能讓你很難建設性地處理自己的哀慟。憂鬱的其中一種症狀就是缺乏活力,即使是簡單的事都難以專注,更別提去處理你的哀慟這麼龐大的問題了。雖然讓你轉移注意力以至於忽視或否認自己的傷痛存在並不是個好主意,但大家試過覺得有用的一個策略是:去專注於外在的活動,例如你的工作、朋友,來轉換一下你的視野。這種健康的轉移注意能讓你保持與現實接軌,幫助你將自己的哀慟與失落感維持在合理的範圍。但憂鬱搶走了你的活力或者說去追求即使是最小的活動的意志力,造成了漩渦效應:若你無法從哀慟轉移開注意力,你就可能會耽溺其中,讓你的憂鬱更糟,進而讓你更難以逃離這個惡性循環。



強大的情緒是哀慟的主要成分。你無法避免這些情緒,有些情況下、以正確的比例,這些情緒可以幫助你去面對那哀慟的沼澤。例如,有建設性的憤怒可以幫助你化解造成你的寵物死亡的情況,讓你能感受到自己至少達成了些什麼。然而,當你無法有建設性地持續抓緊你的憤怒不放,可能會害你感覺無助,而阻礙了你的進步。盲目的憤怒只會讓你在沼澤中一直狂暴著原地轉圈。

然而,罪惡感/愧疚感有一些助益。凱西對她沒有替她的狗打疫苗感到愧疚,這幫助她對接下來的寵物更加注意這部分。如果你在某些事情某種程度上要為你寵物的死亡負責任的話,你的愧疚感對於矯正這項錯誤就有助益——修補你家的柵欄、讓貓待在室內、不要再
餵狗吃骨頭。但如果罪惡感更進一步讓你聚焦在你假想的無價值感與自我缺陷上,你就是將你自己綁在沼澤裡、說服你自己你是如此低下的人渣所以你就該待在這沼澤裡。

否認可以幫助你短暫、暫時地逃避太過痛苦難以承受的情緒。這完全可以接受,例如你說:「我現在無法思考剛才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我現在必須開車上高速公路回家,如果我不先在心理把它隔離我就會崩潰而無法行動。等我回到家裡再崩潰。」但是如果你試圖長期地否認這種情況,要當心了:這沼澤並沒有遠離你,只是你閉上眼睛告訴自己它不存在罷了。你仍然處在沼澤中,若你遮著眼繼續走,你可能會不知不覺踩進流沙裡。

憂鬱當然可以用流沙來形容。這是你的喪失的本質所引起的自然反應。但是如果你感覺到憂鬱的症狀綁架了你、干擾到你的日常生活,你就需要在它變成陷阱之前努力去截斷它。這難以獨自達成,如果可能的話,請獲取親友的幫忙,幫助你往前進、轉移注意力。即使你的朋友無法理解你的哀慟,試著讓他們了解你還是需要他們的幫助與支持。你已經踩進流沙、慢慢下沉中了,如果獨自一人很可能無法踏出離開沼澤的步伐。

討論至此你可能在想:「她說得倒是很美,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但我怎能控制自己的感受?如果我就是有這些感受,我能拿它怎麼辦?」下一章將會給你一些解答,提出一些處理策略,歷來成功幫助了像你一樣的寵物飼主們。

「如同所有的諮商師一樣,我也常被問:『我什麼時候才會好?我到底會不會克服這一切?』」認養協會的謬麗兒.法蘭伯勞寫到。「雖然我給個案的回答通常令他們驚訝,我每次都看到這方法有用:『你不會克服的。我不相信失去了深愛的人我們有一天能克服這一切。但是你能做得更好。漸漸地、以你自己的步調,你會和你自己和解,而且你將能與你的失落和解——得到心靈的平靜。你將會繼續往前進。』」

面對、處理哀傷總是說得比做得容易——但人們以前能做到,你也能夠做到。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216.220 (臺灣)
PTT 網址

我是為了自我心理治療才翻譯這系列文章,希望也能幫助到大家就好了。

kiki592009/28 16:10推!非常感謝 未來一定會有需要讀到的QQ

ivonne09/28 18:16謝謝你的翻譯!對寵物臨終的我很有幫助

>ivonne:可先參考此文:

https://www.pet-loss.net/preloss.shtml

Loraiba09/28 18:29寵物病亡我難過了一年才走出來

>Loraiba: 我兒過世至今半年 今早大哭過才努力把這篇翻完 想說至少會有點成就感 但三秒後繼續心痛空虛

beryllos09/28 20:45

empty030709/29 00:49推!

we5942200009/29 14:16先推,但我不敢看XD

coolliang09/30 11:11推!感謝翻譯

※ 編輯: daidai (114.34.216.220 臺灣), 10/28/2021 21:16:17 ※ 編輯: daidai (114.34.216.220 臺灣), 10/30/2021 00: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