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109材料所心得

看板graduate標題[心得] 109材料所心得作者
jadooco
(coral)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1

手機發文,排版差請見諒
---------------------------------------------
一、背景&動機
116資源系繁星仔,系排中後段,普化微積分被當,沒做過專題。自覺就這樣畢業出去也沒什麼專業,又不想要待在系上,看到以前系上學長考的很好,就產生了往外挑戰的想法。
---------------------------------------------
二、報考系所成績

台大材料甲組 備取6
英文 52
材料科學 66
材料熱力學 81
口試成績 67.17

清大工科甲組 正取
材料熱力學 84
物理冶金 63

成大材料 正取39
物理化學 60
材料熱力學 70
材料科學 52.5
英文 55

台大和成大沒想太多就報下去了,當時因為我來不及考多益所以沒辦法報清材,所以剩交材+交奈米 和 清工 這兩個在選。雖然選交通看起來比較賺,但是我當時沒想太多就報清大工科了,後來也覺得還好我是報這間,不然我可能還要煎熬一個月等面試。
---------------------------------------------
三、各科準備心得

因為系上的課基本上都沒有出現考的科目,我是直接跟同學補全套李正中,不過我另外一個強者同學是自己讀,只補物理冶金和題庫,也考的不錯,我覺得主要還是看個人讀書習慣,各有優缺點

材料熱力學:
這科是考材料系的基礎、不可能抓放的科目,除了理解之外,練熟題目也很重要。
材熱有些地方可能會因為考古題不常出現而遺漏,像今年台大考等焓實驗我就忘記他實驗內容是啥,只寫的出來推導公式那邊。
有些比較繁瑣的章節要下苦功去讀,像是溶液熱力學中 逸壓/活性/活性係數 之間在不同狀態時的關係之類的,或是什麼情況該用什麼式子,這些在一開始準備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受挫。然後建議有時間的話,寫題目不要馬上配詳解,最好是讓自己的腦袋有想過,這樣印象會比較深。

p.s.清大工科這兩年材熱都有出一題去年的

材料科學:
台大的關鍵考科,號稱開書考也是不會寫的科目。這科可能是比較難準備的一科,但是因為我只報三間,而且台大的材科金屬部分似乎也比較接近物理冶金,所以我沒有去找callister或是其他參考書看。不過如果考科是注重這塊的話,在花錢買參考書前可以先去圖書館找看看有沒有相關的書籍。
台大的材料科學界線分明,大致上是金屬、陶瓷、高分子、電子材料,如果是有補李正中的話,金屬的部分會比較好準備,就比較像物理冶金的東西。
至於成大的材料科學,每年大概會出個6、7題考古題,今年的考卷我第一面整個放棄,到第二面下面才出現會寫的題目,後面就漸漸的有熟悉的感覺,不過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考50幾就是了==

物理冶金:
我花最多時間和心力的科目,把課看完之外也拿去年的筆記K,每次讀的時候都會看後面忘前面,一開始寫擴散題目的時候連第一筆如何下都不知道,不過現今考試的物理冶金出題似乎不太重計算,因此如果物冶題目寫到很絕望也別太灰心。考前我把所有公式列表背,之後發現幾乎沒有用上。
不過沒有計算,相對的很吃重你的表達能力,像是退火再結晶或固化這些比較抽象的東西,它的機制之類的要如何用文字敘述合理表示出來。不過建議還是多少做一些計算題,會對該章節比較了解。

普物/普化:
因為我報的系所裡,只有成大有考,因此我只有在成大考前拿普化考古出來寫,普物就完全放棄,寧願多花點時間在材熱上面,也比理解一題普物來的賺。不過我倒是不知道我怎麼賽到60分的就是了==


整體而言,材熱我建議多做題目檢視自己準備的缺漏,材科、物冶則是把書/筆記讀熟,有戰友的話不妨互相討論,看看大家的理解是不是一樣,因為每個人可能注意到的細節不一樣,有時候聽聽看別人的描述反而可能會發現自己漏掉的地方。
除了材熱之外,物冶和材科我都用手抄,雖然我是覺得這樣印象比較深,不過是真的花很多時間在寫字上面,一天用掉一根自動筆芯變成常態,以前覺得一年都用不完的筆芯盒居然在這半年內用光兩次XD
----------------------------------------------
四、備考歷程

大致上準備的順序是 先材熱>材科>物冶

大三下:
我大概是4月初報名的,不過這時候就連在家看半堂課都快看不下去,效率奇差,一直到7月前我也才看了5堂材熱,直接浪費了一個開線上的科目。加上有大專盃要打,每天晚上都要練球,基本上沒什麼進度就是了。

暑假:
7月每天6個小時,把材熱上完,晚上回家打lol,至於8月我因為外務和惰性整個放掉,導致我後面有一大堆進度壓力,讓我之後很後悔這段時間沒拿來上材科。

9月~10月中:
開始贖罪。花一個半月把材科看完,同時開始把那超厚的材熱筆記做成精華版,後來寫題目也發現精華版大致上夠用。每天大約花7小時在追進度,如果有課必須去的話就帶材熱去看/寫題目。

10月中~寒假前:
開始上物冶,同時上了幾堂材科題庫(大約五堂),一開始大約每天花8個小時用在追進度,晚上就去K館複習/寫題目。同時把電腦遊戲和手機遊戲全部戒掉。
原本目標是2020前把物冶看完,到大概11月中發現是不可能的任務,於是開始每天花10小時在追,到12月底甚至有時候早上9點進去,出來的時候剛好也是9點,回到家後就複習昨天、當天上到的課程,不然很容易隔天就忘記上課內容。
由於8月犯賤,因此確定課程會上不完,所以材熱題庫完全沒看,材科題也放掉,只有把後面的一些補充和同學分配看,再用共筆解決,結果剛好我看的破壞學和X光這次清大工科都有考到,算是賽到吧。

寒假~考試:
前面果斷放掉題庫,讓我可以安心(?)複習各科的東西,基本上就是早上9點讀到晚上12點,每天寫成大和清工的材熱,複習物理冶金。過年不回家待在外縣市的租屋處,雖然效率變低,但是至少還是有保持寫題目的習慣
考前把公式整理出來背,高分子的東西也拿普化課本出來看,官能基和命名抄一抄。把考古題和自己抄的筆記帶一帶就上戰場了。
---------------------------------------------
五、總結/後記

主要希望能夠給未來考生一些參考,因為那時候每天日出進去、出來時已經是天黑的時光,配上冷到靠北的寒流時,走去停車場的路上真的會讓人懷疑人生,懷疑自己每天這樣抄東抄西的到底有沒有用。或者是剛開始寫題目的時候、寫模擬考的時候,都會怕自己這種題目都不會是不是要落榜了,但是看到別人的心得文就還是會期望自己能夠像他一樣考上。 不過我這個亂七八糟的時間表實在蠻不可取的,我是建議在暑假就把材熱材科讀完,之後時間會比較充裕,畢竟能多涉略一些東西,還是多一層保險。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4.106.1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graduate/M.1584624128.A.B1A

ajul1230 03/19 21:57推推,祝你備上台大

joy75539867 03/19 22:27推你最後的心得 希望你備上 我們可以

joy75539867 03/19 22:28當同學

※ 編輯: jadooco (42.74.106.108 臺灣), 03/20/2020 0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