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109材料所正取心得

看板graduate標題[心得] 109材料所正取心得作者
kuo8880333
(潮州金城武)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0

以下代強者我室友po
------------------------------------
背景介紹
113本科生系排中後段,有做專題,但因在校成績並不突出,且想讓自己研究所選擇領域有更多的選擇,於是選擇考研。

考研成績
台大材料甲組 正取
英文(B) 48 (加權*0.5)
材料科學 61
料熱力學 90
口試 78.03
筆試總分:175 進面試標準:141
總分:185.04 錄取最低分數:176.54

交大材料甲組 直接錄取
材料熱力學 65
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88
總分153

交大材料奈米組 過初試 沒去口試
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85

清大材料甲組 正取
理工測驗一 121.25/200
理工測驗二 60/200
理工測驗三 118/200
總分299.25
最低錄取分數227.75

成大材料 正取
物理與化學 65
材料熱力學 64
材料科學 62.5
英文(A) 35 (門檻27)
平均總成績63.83
正取最低分數58.83

準備過程
大三下六月左右,因為要升大四了,開始煩惱要用推甄或是考試的方式繼續升學。因在校成績並不突出,且想讓自己研究所選擇領域有更多的選擇,於是選擇參加考試,那時對我來說,補習就像是買保險,讓落榜的機率降低,也能讓準備考試時的自己更安心,故選擇補習,再經網路爬文與已決定考研同學的建議後,決定到建國補李老師的課。
暑假(7-9月初)
暑假的部分我大概是早上十點左右讀到下午四點,一天約讀五小時,在這段時間我覺得離考試的天數還久,重要的是養成每天學到新東西的習慣,與能夠坐在圖書館半天的毅力。進度方面是把材熱VOD完整看完並作筆記,並把材熱模考一的考古算過一遍,材科部分因為要跟每周的進度,且老師前面大多在講普物普化與打基礎,所以有多餘的讀書時間就拿材導課本的原文書加減看。

9月底-12月中
開學之後有學校的課程要上,且還有沒做完的專題,再加上還有家教,時間上比較零碎,基本上就是設定每天要完成的進度,不過還好一切都很順利,一直以來進度都是超前的,基本上一天還是讀的到8小時左右。進度方面由於材熱的影片已經看完,複習的方式就是跟著模考的進度,每天大概寫個十題左右,並搭配綠皮原文書來複習,綠皮書的話我是覺得看幾遍都不嫌多拉,到考前看有時候都還能發現新的體悟,而且幾乎每間學校出題的想法都在書中了,所以我覺得把握基本分之後熟讀原文書是很重要的。材科的部分一樣跟進度,此時一定會發生一個問題,就是會開始擔心怎麼課本有很多內容老師都沒教,不過後來發現在題庫班都會補齊,所以不用擔心,就跟進度就好,10月左右物冶開課後,會開始覺得負擔變重,但我覺得物冶的讀法見仁見智,要看每個人的取捨,在各科準備心得會有詳細說明。

12月中-1月中
這段時間主要是把欲報考系所會考的物冶知識整理起來,用自己的理解與詮釋去加深印象,並去找物冶的一些考古題去了解考試的模式。而材科就是跟著題庫班的進度因為此時一周有六堂題庫班的課,要確保每堂課所學的都能深入到腦海裡,也由於題庫班的範圍相較於材科正課背誦的成分多很多,考的比重也比較大。而此時段由於材熱的考古題大多已寫完了,可以找綠皮原文書的習題來寫,或是找最想考學校的考古題自己去延伸,而材科就可以先寫第一本的考古,裡面為年代較久遠的題目,可以去了解考題的考法與方向,不然考試時看到新題目即使了解觀念也很難下筆或是寫偏題。

1月中到考試
此時基本上就是狂刷考古題,並儘量找出自己的盲點,也建議多和考研的戰友密切討論觀念與題目,因為補習班的詳解也並非題題正確,也不一定是考官想要的答案,所以當大家都看同一份詳解時,自己的詮釋與跟別人的討論就決定了是否能正取的分水嶺了。當然也要考古與筆記交叉複習,最後就是把基本的東西記熟,把艱難的東西能背就背,就可以帶著自信跟計算機上考場了。

各科準備方式
材料熱力學
前期先用VOD打基礎,上完後跟著模擬考的進度寫各校考古題與模考考古題,
並透過綠皮原文書補足一些VOD沒講的內容,因為各校常常都會直接把課本的圖表出在題目裡,有看到就是賺到。後期沒有什麼捷徑,就是狂刷考古,並自己將相似的觀念題目統整,分為熟、普通、不熟。
然後把不熟的多算幾次做成筆記,普通的每周翻個一次,熟的考前再拿出來看就可以了。材熱準備的關鍵在於每題計算題都要確實自己算過幾遍,圖也要畫得滾瓜爛熟,千萬不要只是翻翻詳解就好像自己會了。有數學的考試就是需要熟練度,所以一定需要大量練習。而每個學校的熱力學也有不同的準備方式。像是台大喜歡考觀念,把筆記讀熟真的能撿到很多分數,也很喜歡考課本後幾章的習題,考出來就賺到了,除此之外就是比細心了。而交大比的則是熟練度,常常都會考跟自由能曲線有關的概念,此外相較台大也較多考古,但今年考得很活,分數也很謎。清大與成大是選擇題出題基本上上過李老師的課,計算練過就能應付。

物理冶金
物理冶金的準備方式與想報考的系所有關,若是志在清大工科或交大選考物冶的可以跳過這段。物冶我的準備方式為認真看完李老師的影片,把能理解的部分變成自己思考的邏輯,這在材料科學的考試上很好用,而背的部分就選擇性放棄就好。很多材科的考試都沒有考過,所以把時間多分給電子、高分子、陶瓷是比較理想的,不過強烈建議影片一定要看完,因為在物冶的課程中李老師教的不只是物冶,而是它推導知識的邏輯與方法,這些都是一生受用的,也是補習費繳得最划算的部分。

材料科學
雖然各校材料科學的方向都很不同,但在準備的過程中,我都是完全以台大的
方向在準備的。而台大的考法就是金屬40%陶瓷20%高分子20%電子20%。金屬的部分為李老師的筆記可以解決的,基本上筆記沒有也沒有人會寫,所以決勝關鍵在後面三個,高分子的部分就是要瞭解到單體的結構會影響性質,所以要背很多聚合物的種類並了解其結構。陶瓷以前大多考晶體結構跟考古題,但今年很反常,電子材料則是除了李老師的筆記外,要多多注意現今科技業的趨勢,基本上材科就是有背有分。

最後,只能說有志者事竟成,上榜不需聰明才智,只需比旁人更努力。但在準備期間也要保持自信,就想著自己不會的話,大家也都不會就好了。很謝謝李正中老師能投入材料的教育,帶給我不一樣的知識衝擊,在考研的路上能遇到他,真的很幸運。補習也不是上榜的必要條件,不過可以讓學習更有效率是真的。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3.122.135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kuo8880333 (140.113.122.135 臺灣), 03/31/2020 14:56:41

szcgm85098 03/31 15:30好猛...想請問大大交大材放棄了嗎QQ

legolegofu 03/31 16:26強者我朋友 推爆

joegod 04/01 15:42

qwqmmmm 04/01 22:59學弟加油 來GG輪班吧.... 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