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雷] 《閃電俠》(有雷,下篇)

看板movie標題[雷] 《閃電俠》(有雷,下篇)作者
sunny1991225
(桑妮)
時間推噓10 推:10 噓:0 →:22

一--

因應NDA解除,電影主體在這篇,但很多重要資訊由上篇延伸下來,希望往下讀以前不要跳過。

上篇說過,《閃電俠》電影於我有致命的先天缺陷,因為它選擇一個很糟糕(卻有龐大商業潛能)的文本當基礎。上篇主要抱怨DC以《閃點》為工具對漫畫產品線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至今,這篇因為要講電影,所以先從漫畫的故事定位說起。

帳面上,Geoff Johns編寫的《閃點》是閃電俠Barry Allen好一段時間以來最知名的漫畫故事,但這個「知名」,不全然是好的名聲,還牽扯到當年編輯部無法妥善安放人物位置的弊端。

《閃點》提案的源頭,除了上篇談過的重整與吸收副牌IP的野望,也與Barry Allen這號人物的「復活」有關。DC近代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多元宇宙跨刊大事件《無限地球危機》(Crisis on Infinite Earth)中,Barry Allen奉上生命拯救多元宇宙,此後便有二十多年時間沒在漫畫主線有過自己的故事。這段時間擔綱閃電俠漫畫主角的,是另一個重要的閃電家族人物Wally West (即閃電俠伴侶Iris West的姪兒)。一般而言,Wally West擁有比Barry Allen還要樂天陽光的個性,而他其實比消失許久的Barry更早疊合到漫畫影視化起步的世代。若是過去從卡通頻道放送過的Bruce Timm正義聯盟動畫(DCAU)開始看起,那你對閃電俠的第一印象就會是Wally而不是Barry。可說,在編輯部想到把Barry拉回來以前,Wally曾經就是「The, 閃電俠」,而Barry是「可靠但失蹤很久的白銀時代大哥」,新舊之分大抵如此。就連目前DCEU的Barry Allen,一定程度上都吸收掉漫畫中Wally West的個性,並不是一個十分「純種」的版本。

Barry Allen消失多年後,他正式回歸到DC產品線,是從Grant Morrison編寫的大事件《最終危機》(Final Crisis)開始。等到他回歸連載,當時當紅的DC編劇Geoff Johns接棒Morrison的故事,他先在《閃電俠:重生》一定程度上把Barry Allen的背景故事現代化(或者說......同蝙蝠俠一般媽寶化),並預告《閃點》該是這人物隨後應得的大台戲。但帳面以下,《閃點》的故事隨後在漫畫讀者間毀多於譽,很大緣由出在Johns的劇本以「Barry Allen僅是馬戲團過客」的錯誤邏輯在發展,也就是,閃電家族的人物關係在新時間線上幾乎被架空,Barry空有「這世界是他能力造成」的時光機頭銜,卻毫無自主決定的能力,Johns也很乾脆地把重點放在虐待與扭曲各路知名人物形象上,於是每看到一件略不同、略賤、略嚇人、略獵奇於原先世界的變化,故事焦點便要偏斜過去。相較Johns更早以前參與編寫過的DC大事件《無限危機》(Infinite Crisis, 2005-2006)或是跨刊物綠燈俠故事《黃燈戒戰爭》(Sinistro Corps War, 2007),《閃點》的出發點看似更有趣,拙劣的結構卻宰制了作品潛力。

是什麼造成《閃點》有奇而無情、主要人物發展沒有明確邏輯等種種問題?答案於我很簡單。結構上,Johns的故事在開幕與收尾都利用Barry的異能(......以及,不登場也不影響故事發展,卻還是因為Johns在《閃電俠:重生》給過預告、就算沒什麼邏輯還是姍姍來遲登場嘲笑Barry的不幹事大反派Reverse Flash),卻沒認真回應Barry的人物曲線和關係譜。故事中,Barry在新的時間線上為捍衛母愛戮力,但回到2011年的漫畫脈絡,「Barry原來有著跟蝙蝠俠一樣因親情而成為英雄的動機」,是Johns直到2009才在《閃電俠:重生》新引入的設計--沒錯,與很多華人世界做的「漫畫科普」說的不一樣,Barry的爸媽受罪沒有蝙蝠俠的Wayne family那麼必然,它是非常晚期才出現的新元素。放回當年脈絡,《閃點》對喜歡Barry Allen的人就是一個出發點與邏輯都頗莫名奇妙的故事......或許,也是當年DC產品線即將迎來巨變的重大徵兆。要動用扭轉過去所造成的蝴蝶效應這一主題,它需要改變的前與後互為參照,才有奇變發生的說服力,但閃電俠讀者最關心的閃電家族在《閃點》全然缺席,Johns只想拿一張過去對Barry Allen不重要的「父母牌」來蒙混過去,自然難以得到老讀者的認同。

不消說,《閃點》的存在同時重重傷害了Wally West;也可以說,問題出在編輯部當年就是沒想出一套讓「兩個閃電俠」共存的方案(很諷刺,因為Barry該是形同Wally West的導師與大哥一樣的存在)。在《閃點》之後,原本擁有閃電俠形象的Wally West竟然就這麼在漫畫莫名消失多年,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叫做Wallace West卻不被視作Wally替代品的人物。上述這個「換人慘案」,最後責任被推給......Alan Moore筆下的曼哈頓博士。(Moore:我都跟你們編輯部切八段,為什麼還能推諉給我?)

---

回到電影。我看了這片兩次,一次是特別的試映片,一次是正式版的媒體場。《閃電俠》改編《閃點》時對我最加分的兩個努力,第一是截長補短地,把人物曲線有邏輯問題的大事件修改成有頭有尾的類.起源故事;第二是,它可能是華納近代這一系列真人化漫畫愈趨嚴肅與尖銳的嘗試中,唯一試著復古華納自己品牌下的樂一通(Looney Tunes)趣味的一片,有些地方甚至頗像古早年代的脫線喜劇(screwball comedy)。

先說第一點。或許也是利用「真人電影的Barry Allen還沒有起源故事」的優勢,劇本選擇在開片把Barry週遭的「人圍」先拉開來。換個說法,《閃電俠》因為把Barry Allen在《閃點》的遭遇給更動成一個類-起源故事,漫畫本來該有卻消失了的act 1有了新的存在合理性,結構問題於焉化解一半。不能說這部分片子做到完美,因為act 1長度有限,很多人物介紹也只限走馬看花(尤其鑑識科職場的部分),但最關鍵的兩件事,一是Barry進入鑑識工作的動機,二是他與蝙蝠俠的同僚關係,大致抓得夠牢固。

誠實講,我一直不全部買單把Barry Allen變成另一號蝙蝠媽寶。漫畫脈絡上,Geoff Johns當年做的這個更動就有些多餘,因為他一定程度上把Barry作為「正義聯盟良心、蝙蝠俠若沒壞掉會成為的模範」的獨特性給削弱了,但商業上,《閃電俠》的劇本這麼做有無法拒絕的理由:觀眾就是想看蝙蝠俠。而《閃電俠》處理二人關係的方法,也比《閃點》合理不少。

比起《閃點》那純粹只是出來獵奇讀者好奇心的Thomas Wayne,《閃電俠》花更多時間在致敬與翻完演員形象之餘,也讓各號蝙蝠俠一定程度上成了Barry的人生導師。劇本強化兩人形象關聯的方法除了一個meta味有點重的比喻如「閃電俠一定要死母親就像蝙蝠俠一定要死爸媽」,我印象特別深刻是義大利麵的細節。可說每逢電影需要催逼親情的時刻,義大利麵都會出現一次。義大利麵第一次出現是Barry的童年回憶:她母親會死是為補齊煮義大利麵的材料。後來Barry跨越到新的時間線,他與母親聚首的第一件事就是吃義大利麵。有趣是,隨後他與Keaton Bat第一次見面,兩方相談時光旅行的問題,又是「請吃麵」外,糾纏的麵條又成為Keaton Bat談論時光旅行的比喻工具。可說在這場「因義大利麵而引發的時空慘案」中,一個糾結不斷的「義大利麵結」也被架設在Barry與蝙蝠俠之間,而雙方都能意識到這層連結的存在,又滿足了觀眾「想要看見各種版本蝙蝠俠」的迷影欲望。

再說到電影與華納樂一通、復古脫線喜劇的關聯,這部分的風格取捨是出乎我意料外。電影中大量可辨識的喜劇要素,其實遠早於Joss Whedon起步的英雄電影世代。所謂的「Whedon式笑料」,也就是從Buffy等名作起步,後來流入到超級英雄漫改的喜劇風格,更強調人物將美式家常閒話、大專學生鬥嘴的氛圍帶入各式敘境中,形成一個「走到哪裡都像在大學或高中走路」的奇妙時空。但樂一通卡通與脫線喜劇作為在真人電影已近失傳的傳統,關鍵是「癲狂」,尤其成對的人物(通常是一男一女或一組職場對手)以連珠砲、五速嘴的節奏高速遞出各種奇形怪狀、甚至不合邏輯的訊息。

華納的樂一通秀,也就是兔寶寶、太妃鴨、歪心狼與嗶嗶鳥、飛毛腿岡薩雷斯,作為真人脫線喜劇如《小報妙冤家》在動畫世界的繼承人,風格曾經一度回流到Bruce Timm的DC動畫,而關鍵的執行者常常就是閃電俠Wally West,歷來也一直不乏各種讓嗶嗶鳥、飛毛腿岡薩雷斯與閃電俠共演的美術玩笑。真人電影中,新時間線上媽寶貝瑞第一次起跑被中文不清不楚翻成「飛毛腿岡薩雷斯」的段落,這個有文化隔閡的訊息,正是懷舊地指向古早樂一通動畫中的墨西哥快腿老鼠Speedy Gonzales,但這也應該被視為一個風格上的指認,因為無論是電影中act 1的「閃電俠工作日常」,還是跨入act 2後冒出一個顛邪又嘴砲的媽寶Barry出來演瘋狂的鏡像對手戲,都將《閃電俠》悄悄引入一個放在當前顯得微微異樣的風格化世界。

可惜,也就只是微微異樣,不到大破大立。目前的正式映演版跟特映版只差在結尾是否有讓Clooney Bat露面,但我更喜歡特映版收尾方式的原因是,它似乎更暗示了一部癲狂又哀傷的電影的可能性:Barry Allen就是要永遠因為自己異動時空的能力與「止不住自己去修正的那只賤手」的人之常情,而成為一個在不同時間線上旅行的緋紅奧德賽。至於假假的特效,也就沒了是否「CGI夠好」的問題,因為這片子的vibe跟氣勢,或許本來就該如此......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如果製片方再堅持一點」。

本來《閃電俠》的這種風格以更高的完成度,會有機會在目前愈趨極化的偽現實主義與遊樂園幻想這兩種路線之間走出屬於超級英雄電影的第三條路?《蜘蛛人新宇宙》系列證明過這種路線在動畫可以成功,但《閃電俠》還沒勇氣走那麼遠,只能說是遺憾,而根本原因,可能還是最後妥協向了「我每個觀眾都想滿足」的商業心理博弈上。我還記得自己在NDA解除前,第一次看完試映版走出來,跟同場老友Masayo說的是「我覺得它是DC一段時間以來最合理的商業決定」。但「合理」兩字,於我是有一點苦澀(bitterness)的成分,就是你看到作品的全部潛力,但作品又因為規則而侷促不前。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3.249.79 (臺灣)
PTT 網址
sunny1991225:轉錄至看板 SuperHeroes

06/16 12:15

rz759 06/16 12:19桑尼大先推再看!

rz759 06/16 12:19還在看超英版想說下篇什麼時候出,刷新就看到了xD

rz759 06/16 12:40嗯...看完覺得有點惆悵,Wally...QQ

sunny199122506/16 12:40只能想像「這個Barry身上流著Wally的血」了

protess 06/16 12:41記得看過POPO和一些國外科普討論才知道貝瑞老母在

protess 06/16 12:41歷史上並沒有像蝙爸蝙媽一樣必死,至少在無限地球

protess 06/16 12:41危機前都活到壽終正寢

sunny199122506/16 12:41不過當年《閃點》的決定事後來看真的兩面都沒討好

sunny199122506/16 12:41到......Barry沒有一個夠好的故事,Wally直接蒸發

protess 06/16 12:42後來像逆閃It was me等等都是後來讓貝瑞回來的新故

protess 06/16 12:42事設定

neak 06/16 12:53閃電俠已經修改過太多次,也延期到再不出結尾又要

neak 06/16 12:53對不上的境界,所以可以理解在這個時間點不得不出,

neak 06/16 12:53免得夜長夢多,有時候真的沒有辦法等到所有東西都

neak 06/16 12:53完美無瑕

chris510700 06/16 13:20我也覺得片尾應該停在腳那邊就好,雖然會覺得感覺

chris510700 06/16 13:20好像整個曲線成長白走一趟

csharpisgood06/16 13:24Barry的這個父母設定 應該也是從Hunter Zolomon

csharpisgood06/16 13:24也就是Wally的宿敵Zoom為靈感來的

csharpisgood06/16 13:24可以說這個10年代的Barry 很多元素都是來自Wally

sunny199122506/16 13:34沒錯 而我猜大部分的人只從外觀也分不開兩個Revers

sunny199122506/16 13:34e Flash (Thawne和Zolomon)XDD

sunny199122506/16 13:35只能說Wally和Barry的關係,編輯部就是一直沒有弄

sunny199122506/16 13:35出好的處理方式

Makaay 06/16 16:00桑尼大必推

lpb 06/16 16:04飛毛腿岡薩雷斯我有認出來,年過四十的人對這很有印

lpb 06/16 16:04象XD

derdevil 06/16 16:33閃點故事本身沒有毀大於譽,是這個事件後一些英雄

derdevil 06/16 16:33直接被抹消或個性魔改,所以老粉難以接受

jzbobby 06/17 09:28

zacloud 06/17 18:01

momvic11045606/18 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