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好雷] 馬丁伊登 Martin Eden (2019 義大利片)

看板movie標題[好雷] 馬丁伊登 Martin Eden (2019 義大利片)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2

今年上半年的電影生活裡,竟有好多部傑克倫敦!先有福伯電影改編《野性的呼喚》、再有 Netflix動畫片改編《白牙》、然後還有這部義大利片改編《馬丁伊登》!印象中上週還在院線、這週好像就沒了?不過外語串流早已上架多時,相信台灣串流架上不久也會出現?

《馬丁伊登》小說在 1909 年出版,談那時的水手小子因緣際會愛上富家小姐、欽羨其上流文藝、因而立志自學文學成為作家以娶小姐的故事。只是怎奈水手為文不可能風花雪月更不可能引經據典、反而基於底層勞工困苦生活的寫實主義是獨門特色!於是很弔詭地,他越是發展他的文學一再投稿邁向成功作家之道、他其實越偏向社會主義與個人主義而越來越拒斥上流社會的高傲與虛偽... 結果為了達成初衷反而毀了初衷,陷入無解的矛盾。這是我憑印象對這本小說的心得,那電影如何表達它?
http://fr.web.img5.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9/12/14/08/0414593.jpg

圖 馬丁伊登 Martin Eden (2019 義大利片)


無時間的拿坡里水手故事

看完第一個感想,我覺得電影好像算是把所有馬丁伊登這主角所遭遇的人事物、所見所聞與所思、以及各個改變他觀念與命運的轉捩點,都很精要地拍出了,如果以從沒看過書的前提來看可能會覺得這些戲都演得太快點到為止?但有看過書或像我一樣還記得一點的,看此片馬丁種種快速的經歷時,對書中內容的記憶都會快快湧上來。大體上我覺得此片拍事件的戲份比較精簡,倒是留了更多的時間去拍底層社區、漁港漁船、貨櫃碼頭、斷垣殘壁、加工業工坊、拿坡里市區... 以及最重要的,一張張人們的面孔。

原著小說的馬丁伊登,是出身美國舊金山的水手,本片則把美西大港舊金山換成了義大利中南部大港拿坡里,這點看部分建築景觀就知道、電影甚至也明說了好幾次。不過這是拿坡里的哪個時代呢?這很難說,我們參考底層服裝看不出來,參考上層服裝可能是 1960s、參考市中心時尚可能是 1970s、參考半沉的軍艦可能是 1940s、參考街廓斷垣殘壁可能是 1950s、參考左派工運可能是 1960s、參考圓帽人們迎接火車進站可能是 1930s、甚至參考一艘大帆船還頗可能是 19 或 18 世紀?

此片看來是動用了很多歷史紀錄影像、有的黑白有的泛黃、有的看似有加彩色有的則沒加,而它自己拍攝的部份不論是過去童年今日青年還是明日功成名就時,那質感仍然充滿顆粒加了濾鏡洋溢著復古、常常令人以為不是在看 2019 新片而是在看 1970s老片、甚至常常搞不清楚哪些是剪進來的歷史影像哪些又是拍攝出來的當下... 我不知道此片是否有一種刻意的模糊、想要說一個「無時間」而可以發生在任何時代的故事?當然這「無時間」也是有其範圍的,大體上我們的歷史聯想只會在義大利二戰後,不會在二戰前,也不會聯想到任何明確的政府政權與歷史人物。
http://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19/09/46/2299159.jpg

圖 馬丁伊登 Martin Eden (2019 義大利片)


向外批判為輔,向內檢討為主

以馬丁的歷程來說,比照我少年時讀過小說的印象、如今來看此片重溫這故事,我覺得小說的描繪是比較頭角崢嶸充滿批判的,彷彿這世界處處都是一堵堵高牆、馬丁的一個個追求都遭到了無情的阻隔、最後連他最初追求的知識份子階層與她的愛人也很虛偽投機。而電影呢,我覺得對外界的一切壁壘之描繪是比較溫和的,基本上馬丁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儘管重重壁壘說穿了他也毫無畏懼一往無前做下去,而電影對這些壁壘的描繪也比較體貼、比較能見其結構性的包袱、也比較能體諒其下個人們醜陋嘴臉背後的無奈... 總之我覺得小說批判很強、電影卻較溫和地觀察。

當然這可能只是出於我自己的年歲差異、導致體悟不同,也許還要重讀一遍小說才知其具體差異了?總之印象中,我少年讀小說時很憤世嫉俗地認同馬丁、覺得這世界處處現實處處傲慢處處壓迫處處虛偽;但長大了,當自己也長大成為某個甚至數個虛偽體制的一部分時,反而更能體會體制下有限人們的無奈處境。屈從於體制而為體制作嫁的人們,都是時代下的平庸眾生,反而馬丁這種可以獨立於體制甚至突破階級枷鎖的,才是令他們欽羨的時代英雄!這一次我再看馬丁的夢中情人,已不是小說的 Ruth 而是電影的 Elena,竟開始對這上流女子行禮如儀的保守身段深感同情。

也許是我這些年認識的、閱讀的、觀賞的中產上層與上層階級人們與其故事更多了,不像年少時對他們橫眉豎目(卻沒意識自己就是他們一份子),現在更能體會其無力改變一再複製的苦衷。看看本片女主角 Elena,她那端莊矜持行禮如儀的身段和小說基本如出一轍,她初見馬丁對他很有興趣,卻必須直指其言語處處謬誤;她認為馬丁是個很有心也很有想法值得愛的人,但她認為馬丁要去上學才有未來;她認為馬丁真能成為一個好作家,但她只知道當個作家必須有完整學習與訓練;馬丁自學有成她不計家人眼光仍堅持與他站在一起,但馬丁暴走攻擊家人她只有含淚分手。
http://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8/01/12/01/2338999.jpg

圖 馬丁伊登 Martin Eden (2019 義大利片)


馬丁伊登,無畏壁壘的英雄

相較於 Elena這對人情世故懂得很少、只是天真地就她有限所知給予建言努力相處的平庸之人,我覺得此片拍主角 Martin 則拍得不像是個在高牆下無奈倒下的受害者、而更像是個可以撼動一切的英雄!而且他一場場戲都充滿英雄桀驁不馴的魅力、難怪僵固於各自階級的女孩兒們不論上流小姐還是端盤小妹都一見傾心!有時愛情很卑微、並沒有那麼聖潔更沒有那麼強壯,純粹就是看見了一個超越庸碌的英雄渴望他來帶我走。

說實話,此片 Luca Marinelli 飾演的馬丁真正是處處出人意表令人眼睛一亮的,看他每每遇見應該卑躬屈膝卑微受害的場合,他都彷彿被激怒到後渾身都覺醒過來,每每用超然身段妙語如珠以文學隱晦回將對方一軍,令身處固定階級的眾人尤其是女主 Elena看了都覺得是帥氣英雄是天降救星更是真命天子!面對教育的要求,他大膽吃麵包語帶雙關「有了教育就能消滅貧窮」,面對社會牢籠套你枷鎖的點醒,他帥氣回以「只要你擁有鑰匙,監獄就是你的家,而愛就是那鑰匙」!

馬丁在此片是個徹底的英雄,儘管許多體制要給他挑戰看他吃鱉,但沒有人能阻擋他或擊潰他。結果呢,英雄悲劇還是出在英雄自己身上,而且有一連串外在的意識型態之疊加,只可惜學習見識得越多、只是讓他憤世嫉俗拒斥得越多,拒斥到最後一無所有只剩自己一個人,而且還是個滿心衝突的人:

(1) 馬丁本是個小水手平常工作放假跳舞把一把妹,也是無憂無慮但他不滿於此;(2) 馬丁初次找到人生動力,是要成為一個有學識的 aristocrat 並能匹配佳人;(3) 馬丁要嘗試高端的教育學習,但他的經濟情況令他被擋,就逆勢而起耕耘低端的底層視角素樸語言;(4) 馬丁先從民間疾苦與工運領袖處學得了社會主義 socialism,一時以為是他的正道方向;(5) 馬丁閱讀斯賓賽第一原則,擁抱不停的進化,已讓自己無法滿於任何現狀任何體制與任何主義,必須不停叛逆革新;(6) 馬丁最後的道路靈感得自「個人主義」,他曾經追逐的任何群體、後來都被他唾棄而背離。
https://mafab.hu/static/2019t/294/11/314853_1571736898.5602.jpg

圖 馬丁伊登 Martin Eden (2019 義大利片)


不停進化,世界只剩下自己

記得 2000s我在藝術上很崇拜高行健的《沒有主義》,在社會上一度著迷歐洲 19/20世紀之交的「無政府主義」,覺得不管我們學習聽從任何東西成就任何理想,最終都只是落在某種「主義」某種「學派」某種「階級」某種「族群」的意識型態陷阱裡,因而每每以為自己得到了解放、其實仍然掉入下一個陷阱、反而讓本能進化的自己裹足不前停止了進化。還好我這個人隨波逐流逐得又快又早,很快就知道愛情與家人比較重要,為了他們拋棄原則隨波逐流沒啥不好,現實一天後晚上留點意識自由的小確幸(譬如看電影XD)足矣。但馬丁,這與眾不同的出世英雄,他無法如此。

當他最後擁抱的「個人主義」主張脫離一切背對一切批判一切時,他成了滿腹經綸滿口辯才卻再也無法參與任何人群的反社會份子。以本片的視覺意象上來說,他也許成了那個走在廣大冰湖上的男孩、成為了畫中獨立抵抗大海的小船,結果他獨立抵抗的一生終於只剩自己一個人、那條潛意識中的帆船終究一點一滴地沈沒在大海中央。說穿了,在此片描繪下,任何群體儘管一開始對馬丁可能冷眼旁觀,但沒有任何群體真正基本教義地拒他於門外,基本教義地斬斷他與外界一切連結的,反而是拒人於門外的他自己。

甚至到最後,他終於功成名就的戲份,本來在小說中只是個結局,此片卻把它提早並加長成為了電影後段 1/3到 1/4,並且用一個造型身段眼神言語都已截然不同的馬丁、來告訴我們他的腐化有多麼快速!這個腐化,與一般故事主角隨波逐流為人作嫁的腐化不同,他反而是「個人主義」基本教義地拒斥一切成為「自我中心」的腐化,卻赫然發現這自我中心早已做不到任何理想的初衷、得不到任何美善的人情連結。他成了大師、有了崇拜大師的粉絲、有了為大師工作的團隊、有了大師要我我就欣然接受的妻子、還有了過去嫌你沒出息現在你有出息就滿臉堆笑的故人...

就算是如此不堪,但這些在他成名後貼上來的人有這麼不堪入目嗎?本片並不醜化他們、更不批判他們,只是讓我們看見這些人也都很有包袱、也都只是庸庸碌碌地在找碗飯吃找個出路,而且過去儘管不看好你、今日看你成功就祝賀你,這樣錯了嗎?眼看著馬丁對這些人一個個看不下去甚至不假辭色,同為庸碌眾生的觀眾如我都不由得產生了反感。人們本來都在苦苦掙扎著、不奢望英雄的降臨只傻傻追隨著規則,而今英雄降臨功成名就了他們欣然來祝賀、甚至彷彿在馬丁身上看見了絕望世界的希望曙光,這樣錯了嗎?
https://mafab.hu/static/2019t/294/11/314853_1571736884.5703.jpg

圖 馬丁伊登 Martin Eden (2019 義大利片)


少年對抗,卻無法長大擔待?

很遺憾,馬丁這個本來自認為了普羅大眾發聲的社會派作家、現在卻背向了所有人不分普羅與上層,唯一例外的可能是收留他的瑪麗亞一家與他姊姊、但就算在他們面前也已面目可憎再也認不得。那背向一切的高潮,就在一切初衷開始的夢中情人 Elena之重逢,Elena 這毫無改變能力的上流籠中鳥對他寄予了希望、如今希望實現了卻被他無情趕走... 這樣的處理,和小說中看似勢利分手再勢利倒貼的 Ruth ,真是大不同!不過我也記不清楚了,小說 Ruth 與電影 Elena的相關情節真的有那麼大不同嗎?

也說不定只是我這個讀者與觀眾的人生經驗之累積、以及看待世界眼光的成長、導致我少年讀小說與長大看電影的感想截然不同吧?無論如何,關於「這世界人人庸碌有限、唯馬丁是英雄能做出改變、但英雄憤世嫉俗拒斥了一切」的英雄矛盾,我認為電影有拍出充分的線索來幫助我這樣解讀。這些線索,在馬丁身上是他年輕到老的憤世嫉俗、是他年輕時的桀驁不馴、是他成功後的面目可憎,在眾生身上則是不分階級的一張張苦悶臉孔、是所有橫眉冷眼背後的物質擔憂、是在物質擔憂下仍願有限度地對他敞開雙臂的大度...

只是也許對頭角崢嶸的少年來說,這敞開雙臂都只是「假掰」「虛偽」「口是心非」吧?我忘記傑克倫敦原著中的馬丁是多大年紀了、只覺得本片的馬丁不管實際年齡多大都仍像是個「少年」,這位少年馬丁一生都在抵抗外在體制而伸張自我、但他一生彷彿停留在血氣少年只看見自我再不見別人。要說他這從社會主義派到個人主義派的小說家沒有在在乎別人?他還是有,只是那些別人恐怕更像是簡單的臉譜,是被國家規訓的平民、是被資本家剝削的勞工、是被工會宰制的個人、是被這社會拒斥的我... 只是每一個人都不只臉譜、都還在努力活著甚至做錯事,但他看不見。
https://kokermag.com/wp-content/uploads/2020/03/martineden_04.jpg

圖 馬丁伊登 Martin Eden (2019 義大利片)


理想不再,唯寄情海中落日

此片令我感到唏噓的,正是這「少年情懷」的鑽牛角尖,但此片少年馬丁宛如大衛橫眉冷眼對抗世界的態勢,倒也一次次英姿颯爽地讓他揮灑一回少年魅力!不論是衝動打架、是傾慕佳人、是存錢買書、是把妹跳舞、是十年寒窗、是舌戰群儒、是登高一呼、是浪跡天涯... 一幕幕都是宛如大衛頂天立地杏眼圓睜絕不屈服的少年英雄之魅力!只是,長大了,我也開始學著從他身邊的旁人眼光看,尤其從(我長大後才意識到和我階級處境更像)Elena 這位籠中仕女的眼光看,只覺得少年魅力儘管可以盡情揮灑一個十年的快意人生、卻無法伴我們走過下一個十年的真實人生。

就當此片是部平民英雄片、卻在談英雄自我矛盾終至自毀的輓歌吧。過去我看小說為馬丁四處碰壁沒有出口看盡人間冷暖後的自殺感到唏噓,本片倒是把這「自殺」做了一個模糊曖昧任人解讀的處理:我拒斥所有體制與所有人、最終拒斥這個城市與這片大陸,我曾經以為的理想在所有領域都找不到、那就一人出海在太陽身上尋找吧!這也許世俗說來是自殺、但以他的角度說來更像是追逐理想永無止境?我們昔有李白在湖心撈月,難道此片的馬丁要在大海撈太陽?

看完這部《馬丁伊登》,我慶幸我的人生沒走上馬丁伊登這條路,反而庸碌地掛過幾個體制、信過幾個意識型態、談過幾場蠢笨戀愛、與不少愚昧人們相濡以沫、最後遇到了個很普通的佳人、經營著平凡的婚姻與家庭... 我相信看這部片,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心得、投射不同經驗下不同的心境與處境,這也許就是它豐富、複雜、曖昧、而致矛盾的魅力吧?這篇心得很個人也寫得很亂,還請包涵也感謝閱讀,總之這片我要大力推薦!雖然院線已下檔但外語串流已有資源,相信不久也會有中文串流資源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6f3BFtAmZA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61.22 (臺灣)
PTT 網址

iceskycoldly05/17 19:20這部好喜歡 當時戲院都沒其他人看

qpr322 05/17 19:25推推,超好看!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61.22 臺灣), 05/17/2020 23:25:28

gn02174082 05/18 23:16當初讀小說印象極深,現在看電影反而搔不到癢處了

gn02174082 05/18 23:17(儘管電影確實拍得好)

noelle21 05/19 19:24男主角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啊

particular 08/06 15:47雖然他因此片得了影帝,我是要說他的帥度影響了我

particular 08/06 15:47純粹欣賞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