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評論] 聞天祥談 / 費里尼一百歲

看板movie標題[評論] 聞天祥談 / 費里尼一百歲作者
MyAll
(靜岡玉露)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1

費里尼一百歲

https://is.gd/WM9A90

--

1993 年費里尼親自領取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坐在台下的演員太太瑪西娜淚流滿面,那是典禮史上最動人的時刻之一。
同年 10 月 31 日,就在與瑪西娜結婚五十周年的隔一天,費里尼與世長辭。

--

今年是義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 1920-1993)的百歲冥誕,
金馬經典影展將以「費里尼 100」(Fellini 100)為題,完整放映他執導的 24 部電影。

費里尼 1920 年 1 月 20 日出生在靠海的里米尼,1939 年遷居羅馬,
據說他進過羅馬大學法學院,但可能沒上過幾堂課,反倒以諷刺漫畫與文筆建立名聲。
從幫演員朋友捉刀寫台詞、編廣播劇而結識妻子茱麗葉塔瑪西娜(Giulietta Masina)、到加入新寫實主義開山經典《不設防城市》(Rome, Open City, 1945)的編劇行列
聲名大噪,這才專心於電影。


》1950 年代:超越新寫實主義

1950 年他和拉圖亞達(Alberto Lattuada)合導《賣藝春秋》
(The Lights of Variety),兩位導演的妻子也分飾主、配角,
有趣的是本片後來因費里尼的關係而水漲船高,好事者卻急於爭論誰對影片的功勞較大。

1952 年的《白酋長》(The White Sheik)他總算自立門戶,
這個讓人誤以為充滿異國情調的片名,其實是一對新婚夫妻迷失羅馬的故事,
白酋長也是個虛有其表的登徒子,倒是只出現一場戲的妓女卡比莉亞,
日後衍生成另一部片,也成了費里尼與演員妻子的經典之一。

嚴格說來,費里尼前兩部作品並未獲得真正成功。
直到《小牛》(I vitelloni, 1953)在威尼斯影展贏得銀獅獎,
甚至發行海外,費里尼的導演才華終於得到肯定。
這部電影刻劃幾個無所事事的狐群狗黨,卻又神采飛揚,
被認為帶有幾分自傳色彩,也是費里尼自承少數願意重看的作品,
當時卻被部分遵行新寫實主義的批評者視為一種「變節」,
殊不知這是他「超越」的先聲。

面對這種迂腐,他乾脆在集錦式電影《城市愛情故事》(Love in the City, 1953)
執導的〈婚姻介紹所〉小小諷刺了一下。

《大路》(La strada, 1954)、《騙子》(Il bidone, 1955)、
《卡比莉亞之夜》(Nights of Cabiria, 1957)為他的導演生涯帶來一波高峰,
尤其是《大路》的潔索米娜和《卡比莉亞之夜》的同名女主角
這兩個皆由瑪西娜主演的角色,不可思議地創造了既邊緣又純真的主人翁。

正如法國理論家巴贊所言:

「他的寫實主義始終是個人化的……費里尼神奇且富有詩意地重新安排了世界。」

再回想《大路》最後那個狠心拋棄潔索米娜的大力士哭倒沙灘的攝影機運動,
以及《卡比莉亞之夜》女主角從萬念俱灰到破涕而笑的場面調度,
不正是拋開表象的真實,把觀眾引入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嗎?
現在看來不僅具備永恆性,也預告更激烈的突破即將引爆。


》1960 年代:夢比現實還真

1960 年,費里尼的《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
和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情事》(L’Avventura)
沸騰了坎城影展,也宣告義大利電影,不,是整個電影史,進入到新的階段。

除了金棕櫚添威,費里尼對浪蕩男女的大膽刻畫,
讓敘事相當複雜的《生活的甜蜜》一方面備受教會抨擊,另方面卻激起群眾朝聖的慾望。當時民眾連自備板凳都想看的熱潮,甚至成為傑米(Pietro Germi)的喜劇電影
《義大利式離婚》(Divorce Italian Style, 1961)中的情節。
而費里尼也在《三艷嬉春》(Boccaccio’70, 1962)嘲諷了當時甚囂塵上的禁慾與審查。

壓力隨著成功而來,匪夷所思的是他把「一個不知道要怎麼拍電影的導演」
和當時他作品產量的數字結合成《八又二分之一》(1963)。
影片中的導演腸枯思竭,現實中的他卻破繭而出;
費里尼從對現實生活的擬真,轉而對個人內在的想像世界做出盡情的挖掘。
就連妻子瑪西娜復出銀幕的《鬼迷茱麗葉》(Juliet of the Spirits, 1965)
在刻畫懷疑丈夫出軌的女主角時,那些光怪陸離的幻想,都遠比抓姦或攤牌有趣得太多。

費里尼來到人生的巔峰了嗎?
輿論開始把他作品裡的豪華場面和他個人的生活混為一談,
國稅局則摩拳擦掌、關切他的財務狀況,被他在電影諷刺的狗仔小報忙著捕風捉影,
而他原本想拍的《馬斯托納之旅》卻胎死腹中。
甚至在 1967 年初,費里尼被送進了醫院。

如同他在自傳裡提到的:

「和死神擦肩而過讓我體會到一件事,那就是我多麼地想活!」

先牛刀小試在《勾魂攝魄》(Spirits of the Dead, 1968)
形塑出史無前例的死神形貌後,他躍入《愛情神話》(Fellini’s Satyricon, 1969)
那個平均壽命只有二十七歲的古羅馬時代,意不在簡化或濃縮,
反而縱橫在原著的斷簡殘編中,重塑出一部宛如發生在過去的科幻片,又再震撼影壇。

費里尼沒被自己的功成名就所招來的質疑和傷害給擊倒,
終究成為一個對人類想像力的歷史更來得有興趣的電影說書人。


》1970 年代:不是有名,而是傳奇

費里尼喜歡小丑,以及擅把馬戲團精神導入成作品裡的救贖,向為影迷所津津樂道。
對他而言,擔任《小丑》(The Clowns, 1970)的導演,
或許就是他無法真正從事這行的補償。

其實早在《導演筆記》(Fellini: A Director’s Notebook, 1969),
費里尼就已經把紀錄片和劇情片的界線給模糊化了。
《小丑》如此,《羅馬風情畫》(Fellini’s Roma, 1972)更是。

關於後者,他彷彿是開啟了兩千年前但保存完整的羅馬封印,
在它們化為塵土之前,以攝影機保存下來;
同時又直視好比綜藝秀的現代日常,將它們揉捏成一種難以斷言的嶄新文體。

然後他在以家鄉為背景的《阿瑪珂德》(Amarcord, 1973)臻至化境。
就像他創造了片名「Amarcord」這個字一樣,
本片表達回憶的手法看似隨興,實則巧奪天工。
客觀的說書人自然而然就成為故事裡的一份子,虛假的人工造景也可以喚出真實的感動。對費里尼而言,真正的故鄉里米尼,是存在他心底的那個,
他既然把它給帶走了,也就沒必要把大隊人馬帶到故事的發生地拍攝。
而這部深情款款卻不為所困的作品,標示了費里尼另一個高峰。

他要追尋的,是那種介於虛構與非虛構之間的敘事。
因此從傳奇人物或真人真事得來的靈感,也必須改編成一個原型故事。
例如飽受爭議的《卡薩諾瓦》(Fellini’s Casanova, 1976)到他手裡,
傳說中的情聖只是個心靈殘缺的造愛機器。
不過他可能沒料到自己和長期的配樂搭檔尼諾羅塔(Nino Rita)
最後合作的《樂隊排演》(Orchestra Rehearsal, 1978)會被視為一次政治表態,
而引來評論與政客不停對號入座。
其實若要比較他電影對政治的指涉,
《阿瑪珂德》對法西斯政權早就有擲地有聲的詮釋了。

只怪此時的費里尼,已不只是有名的導演,還是個傳奇人物。
人們的期待,困住的不知道是觀眾,還是創作者?
費里尼製造了雲朵,也只能自己吹散它了。


》1980 年代:延伸。後設。無盡

費里尼在《八又二分之一》曾讓男主角帶領我們進入那個被婆婆媽媽用胸脯溫暖的童年,以及眾色美女環繞稱王的綺想裡。而《女人城》(The City of Women, 1980)
顯然就是後者的延伸與放大,身為影史上最能把形上給具象的導演,
他深知誠實坦露慾望的後遺症,卻又把女性主義政治正確對他的劍拔弩張拿來自嘲,
至此其作品的後設意味也愈形濃厚。

到了《揚帆》(The Ship Sails On, 1983),他索性在電影城的五號攝影棚搭起船舺,拿塑膠布做成大海,美麗的落日自然也是畫上去的。
甚至到結尾的時候,費里尼乾脆露出拍片現場和攝影機背後的他。

電影本來就是場魔術表演,然而戲假卻可以情真,
譬如要不是有《舞國》(Ginger & Fred, 1986),
我們怎能看到瑪西娜與馬斯楚安尼的世紀合體?
誰能相信費里尼電影中最重要的兩位演員竟然首度同片演出?
只是沒想到影片致敬的好萊塢明星「金姐」(Ginger Rogers)竟然蠢到想跟他們提告。有些時候,想像確實比回憶要美好一點。

費里尼在 80 年代最傑出的作品應該要屬《費里尼的剪貼簿》
(Fellini’s Intervista, 1987),
本片把《生活的甜蜜》、《八又二分之一》、《導演筆記》、《羅馬風情畫》、
《阿瑪珂德》消化得乾淨俐落,卻又充滿感情與親和力。
老先生悠遊自在擺脫形式的束縛,卻又有情地摭拾創作(人生)路上的難忘風景,
把一個小品拍出集大成的氣勢和格局。

即使到他最後一部電影《月亮的聲音》(The Voice of the Moon, 1990),
都要出乎我們意料,瀟灑地走在前面。

1993 年費里尼親自領取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坐在台下的演員太太瑪西娜淚流滿面,那是典禮史上最動人的時刻之一。
同年 10 月 31 日,就在與瑪西娜結婚五十週年的隔一天,費里尼與世長辭。
五個月後,瑪西娜也離開了。

然而他們的電影持續啟發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影人及影迷,
今天看來依舊純稚、前衛、意想不到而且趣味盎然。

--

原文結束。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179.216 (臺灣)
PTT 網址

aure0914 06/11 15:29推聞老師跟費里尼

akrsw 06/12 00:02推《卡比莉亞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