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評論] 聞天祥談 / 費里尼的最愛

看板movie標題[評論] 聞天祥談 / 費里尼的最愛作者
MyAll
(靜岡玉露)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聞天祥專欄】費里尼的最愛

https://is.gd/h3oZi0

--

觀眾常愛問導演: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部?

費里尼拍了那麼多經典,卻說:

「我盡量避免看自己的每部電影。」

唯一的例外應該是他早期作品《小牛》(1953)。
本以為是因為本片描述了他和哥兒們在故鄉的回憶,
更厲害的是把那份繼續當孩子或選擇成長的關鍵拍得神彩燦爛。
好比侯孝賢在 30 年後的《風櫃來的人》,
或者馬(轉載按:原文少「丁史」二字)柯西斯的《殘酷大街》,林書宇的《九降風》。

然而他的理由是這部片子出人意表的佳績(威尼斯影展銀獅獎而且叫好叫座),
改變了當時還算新導演的他往後的遭遇,也才有更膾炙人口的《大路》(1954)、
《卡比莉亞之夜》(1957)……。

一個叫做 Open Culture 的英文網站,曾列出費里尼選的十大影片,
他在最後一個填上了自己的扛鼎之作《八又二分之一》(1963),
沒人覺得這是往自己臉上貼金,畢竟本片對後世影響實在太大了。
問題是網站說這份名單來自英國著名電影期刊「視與聽」(Sight & Sound),
我卻遍尋不著出自哪一期,但就連「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也直接援用這份結論。

我倒是找到 1992 年「視與聽」雜誌十年一度的影史十大影片票選,費里尼投的結果,
包括小時候坐在爸爸腿上看的義大利奇幻冒險片
《馬齊斯特地獄之行》(Maciste all'inferno, 1925)、
卓別林的《城市之光》(City Lights)、
詹姆斯惠爾的《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勞萊與哈台主演的《冒牌爵士》(The Devil's Brother)、
約翰福特的《驛馬車》(Stagecoach)、
他自己參與編劇的義大利新寫實經典《老鄉》(Paisà)、
義大利喜劇泰斗托托主演的
《托托和巴比諾在柏林分離》(Totò e Peppino divisi a Berlino)、
庫柏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布紐爾的《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Le charme discret de la bourgeoisie)
以及《費里尼的剪貼簿》。

費里尼在 1993 年 10 月 31 日過世,所以這應該是他最終極的回答。
重點是他選的並非《八又二分之一》,
而是《費里尼的剪貼簿》(1987)這部更新的作品,
老先生對自己的與時俱進顯然是很有自信的。

我個人也非常鍾愛《費里尼的剪貼簿》,片中透過日本媒體闖進費里尼新片劇組開始,
打破標準的一問一答,反如行雲流水直接把記憶重現為畫面,
卻又不是一板一眼復刻表面現實,而是具象了主觀感受。
於是一趟影城之旅,兼容田園、史詩、浪漫、冒險,
而費里尼本人和扮演他年輕時期的青春痘男孩又不時打破時空限制同處一框。
更妙的是甚至「巧遇」大明星馬斯楚安尼,
大夥開了車就直往《生活的甜蜜》女星安妮塔艾格寶的別墅,
今日淚眼望見昔日倩影,讓我感動得起雞皮疙瘩。
同樣用電影講電影,但不是陷入人生創作瓶頸的破繭而出,
而是步入耳順之後更豁達有情地看待時光人事,但形式的輕盈銳利完全不顯老邁。
這是種境界啊!

--

原文結束。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1.210.231 (臺灣)
PTT 網址

joey0602 06/28 02:20小牛真心很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