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好雷]《無聲》聽不見不代表不該被看見

看板movie標題[好雷]《無聲》聽不見不代表不該被看見 作者
benbenson12
(如履)
時間推噓 2 推:3 噓:1 →:1

以下有雷

圖文好讀版:https://loory.tw/the-silent-forest/





~*-*~*-*~*-*~*-*~*-*~*-*~*-*~*-*~*-*~*-*~*-*~*-*~



《無聲》是一部台灣懸疑劇情電影,由柯貞年執導,陳姸霏、劉子銓、劉冠廷、楊貴媚、

金玄彬主演,改編自台南啟聰學校的真實故事,講述失聰少年張誠轉到啟聰學校就讀,結

識了心儀的女孩貝貝,沒想到某天卻意外在校車後排發現同學之間的「無聲遊戲」,讓融

入新生活的欣喜瞬間成為恐懼。眼看貝貝遭受學長小光與幾位同學的不合理對待,張誠也

陷入是否該揭開遊戲背後殘忍真相的抉擇。



一直以來,我都很佩服以社會不公不義作為主題的電影與創作者,像今年幾部《李察朱威

爾事件》、《黑水風暴》、《不完美的正義》等真人真事改編的影視作品,不僅讓觀眾通

過電影關注到平時可能被我們忽視的社會邊緣角落,裡頭這些對抗或揭發現實背後黑暗面

的人,他們願意挺身而出的勇氣也值得我們所有人給予支持和鼓勵,而《無聲》就是一部

這樣的電影。



學校是所有孩子離開被父母寵愛保護的家庭,準備向前邁進社會的第一階段。在這裡,我

們除了增進跟課業相關的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對自身未來方向的嘗試與探索,還有在跟

其他不同性格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學習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磨合。然而如果一間學校連這些

讓每位學生個體都能有健全身心發展的基本功能都不具備,那它到底還有沒有繼續存在的

價值?



根據台灣 2011 年爆發的校園集體性侵事件改編,《無聲》把故事聚焦在一所專門為聽障

青少年設立,讓他們能有良好學習環境的啟聰學校,藉由裡頭相對其他正規學制的封閉,

還有學生們只能用手語來溝通表達的限制,讓電影《無聲》從男主角張誠這位轉學生的外

來角度切入,帶著觀眾看見原本立意良善、幫助特殊學生適應社會的校園中隱藏的駭人真

相,激起內心複雜的矛盾情緒,引發後續對於社會體制的反思。



2011 年講述聾啞學生遭受師長性侵虐待的韓國電影《熔爐》,不僅在上映後就引發各界

激烈討論與對案件的關注,也讓它成為許多台灣網友心目中韓片的代表作,然而我們卻不

知道同樣事件也曾在台灣真實上演。作為 2020 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或許《無聲》不是

今年台灣最好的電影,但我能確定它絕對是最讓人憤怒難過,甚至是對整個社會體制的現

實感到最無奈與失望的一部。



新銳導演柯貞年的首部長片《無聲》就大膽選擇這個充滿爭議性的敏感題材,在片中對體

制背後醜陋面做出血淋淋呈現與批判的同時,也直接向觀眾丟出幾個提問。當看見一件違

法或不符合社會道德的事情在眼前發生時,如果跟自己沒有直接相關,我們會選擇視而不

見?還是制止他們繼續這樣的行為?相信大家內心都有自己的答案。然而如果犯人是身邊

親近的人,或者跟自己有著利益關係,剛才選擇會不會因此有所改變?



毫無疑問,《無聲》就是台灣版的《熔爐》,為什麼選擇做一件對的事情,讓錯誤能夠被

解決在現在會變得如此困難?片名《無聲》不僅代表著聽障者聽不見聲音的先天障礙,同

時也是他們在社會上缺乏話語權、遇害時哭喊無法被旁人聽見,還有我們在看見不公不義

時「選擇沈默」所對受害者造成的二次傷害。



因此,《無聲》電影前段選擇以校園愛情故事出發,讓張誠和女孩貝貝彼此的好感為後續

故事做鋪墊,不僅給他能夠挺身保護心儀女孩的合理動機,也藉由張誠把校車最後一排的

遊戲告訴由劉冠廷所飾演的大軍老師之後,引火上身、成為學長小光欺凌的對象,把《無

聲》這起原本「相對單純」的性侵霸凌事件,延伸到除了身陷該沉默或勇敢發聲兩難掙扎

之外,還有受害者、加害者之間變得模糊等其他更複雜難解的多重面向。



就我個人而言,《無聲》讓我學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這些聽障者,不再只是認為我們表

達的一切他們都能夠理解,而是要花更多耐心、以換位思考的方式來試著傳遞想法與心意

,反之要進入他們內心世界也是相同的道理。就像是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面對學長的殘忍

對待,貝貝卻選擇繼續容忍、把它當作是「在玩」,然而聽障者背後沒有其他選擇的處境

,離開啟聰學校就必須承受更多歧視眼光的有限道路,不也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



到頭來,如同當年事件總共牽涉到上百人,《無聲》也沒有只聚焦在單一案例,而是針對

整個環境與體制的缺陷,從大方向探討導致這些結果的根本原因。就像片中張誠為了保護

貝貝,接受學長小光指使去欺壓另一位男孩,此時的張誠到底是受害者還是加害者?他這

樣的選擇究竟是對或錯?而有沒有可能,現在的加害者小光也曾經是一位受害者?因為過

去種種複雜原因而犯下如今的罪行?



結合愛情、懸疑、社會寫實等元素,《無聲》藉由反派小光去探討造成這些事件的背後惡

性循環,導演如此大膽的選擇不禁讓我想起近期引發許多玩家反彈的《最後生還者2》。

所謂事發必有因,人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都是根據過去經驗與體會的累積,儘管我們對小

光的行為感到憤怒不諒解,但作為一位從小就在啟聰學校成長,缺乏性教育與正確性知識

的孩子,如果除了把自身童年痛苦轉交給別人之外,他內心深處真的有「一小部分」認為

這樣行為是「在玩」呢?



雖然《無聲》那場醫院天台戲營造得有些突兀,但不可否認確實也清楚交代小光混亂的內

在與自我認同問題,利用善惡二元背後存在的無可奈何給予我們理解的機會。由於法律與

社會規範的價值在於促進社會的進步與安定,因此我一直都認為比起嚴懲罪犯,更重要的

是如何保護受害者,並且找到辦法去避免類似事件再次上演。《無聲》從師長、學生、生

輔員、原生家庭等各個角度,精準刻畫了每位角色內心糾結的複雜情感並花了不少篇幅在

探討為什麼校園變為可能造成學生永久傷害與痛苦的犯罪溫床?相信都為觀眾帶來許多反

思的空間。



就像是導演在整起事件看似落幕後一片光明中安排一個震撼人心的結局(院線版停在外套

,而原版則是他將外套蓋在同學臉上),雖然《無聲》改編自台南啟聰學校的真實故事,

但從 2011 到現在才過了 9 年,還記得這起事件的人有多少?而誰又能保證類似事件不

會在這個學校,或者社會其他角落再次重演?到頭來,存在於社會體制上的根本問題並不

會因為相關人士被懲處、加害者的觀念被導正,或者受害者的傷痛被撫平就能夠簡單解決

,而是需要我們每個人做出行動去改變。



如同《熔爐》促使南韓政府展開一連串的司法改革,我們在看完台灣電影《無聲》離開戲

院之後,除了對片中讓人不敢相信的景況感到憤怒、難過與無奈之外,是否也能進一步思

考自己能夠社會與許多潛在受害者做些什麼?並多花心思關注那些平常可能被我們忽視,

但卻會對我們生活造成影響的議題?而不是只用一句:「小孩子在玩,不用那麼緊張。」

就簡單帶過,我想這就是導演柯貞年選擇這樣的題材,拍攝出《無聲》這部電影的主要原

因。



整體而言,《無聲》展現出台灣劇情電影的高製作水平,不僅利用聲音和光線呈現整個故

事的壓迫氛圍,幾個充滿詩意的明亮場景也彷彿代表著人們對於社會黑暗的眼不見為淨,

完美掌握了溫柔與殘酷之間的平衡,成功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感受與共鳴。去年《返校》這

部引發人們對歷史反思的商業電影在金馬獎大放異彩,因此今年我也很高興能在國片市場

看到《無聲》這種以往多半只會在韓國出現的類型作品,現實真的遠比電影還要可怕,《

無聲》能通過電影喚醒我們對於相關議題的重視,光是這點就相當值得我們肯定。


--

歡迎追蹤我的FB或IG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g/loory.film.notes
https://www.instagram.com/looryfilmnotes/
Telegram頻道:https://t.me/looryfilm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114.228 (臺灣)
PTT 網址

butmyass 10/17 23:35能夠為社會

godofsex 10/17 23:58

watercolor 10/18 00:03

sunshine030810/18 01:14

CVIVIC 10/19 00:08台灣電影的影響力不夠啊,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