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好雷] 貫耳,還是泡影? 值得二刷的「瀑布」

看板movie標題[好雷] 貫耳,還是泡影? 值得二刷的「瀑布」作者
warrenchen
(來,玩棋吧! :])
時間推噓 推:1 噓:1 →:0

寫在前面

看這部片的初始契機,其實已經記不得了。但爬梳網路足跡,似乎是在 11/3 的睡前雜筆後,從瀏覽器首頁的推播得知這部片子。熄燈前確認了下有哪些場次。

#1XWq87Gx (Diary)



作為距離首映已超過兩個月的作品,入場前並未特別細讀影評或心得,純粹是保持著對前導片中勾勒出的「疫情時代下的親子關係」感到好奇,再加上留言欄的爆雷,提到暗黑公主(陳珊妮)桑跟娃娃(魏如萱)桑對同首歌的不同演繹,有些許好奇與期待……

閤眼前隨性從搜尋引擎挑了兩部影片。選了個冷門的時段、冷門的地點,帶著兩包面紙準備保養淚腺XD

https://youtu.be/QsmOgtF_bMM
https://youtu.be/t-U2RytLGkc






無雷心得

果然進場前不該插旗的嗎?面紙唯一派上用場時,是中場忍不住跑去解手後的瞬間XD

並不是不感動的意思。反倒是某些沉澱了好一段時間的思緒與記憶,多少如洋底湧流般被襲捲上岸。



先說聽覺面吧。不知是否因駁二 in89 的二廳只有48個座位,開場的 Dolby Surrounds 並沒有像大立 in89 、前台鋁 MLD 或大遠百威秀那般震撼,但整部片的音樂跟音效搭配得很好(可能也跟挑了最後排正中央的位置有關?)

該提心吊膽的時候就汗毛直豎,歡欣鼓舞的橋段也不至於半調子地搔不到癢。例如單車的鏈條聲、隆隆的耳鳴聲、夜半(與清晨)的敲門聲

當然,縱然個人覺得整體來說可圈可點,也有幾個瑕不掩瑜的小地方,蠻有意思的。或許是劇情需要,有些光靠台詞與尚面無法看出走向的劇情,常常被背景音樂冷不防破梗XD


「啊、所以是虛驚嗎。」
「哦,前方高能注意?」


之類的。

但也有例外的地方,這點容後再敘。




至於視覺面,鐘導的作品我只看過[大佛普拉斯],而且還是在家裡看MOD, 所以除了納豆騎的那台小粉紅、還有大排的粉筆痕之外,並沒有太多喜惡或評價。

但開場體感莫十秒鐘的首都日常、定點市景,瞬間憶起人生首次因電影而朝聖的小旅行。若非近期沒有長期出遠門的條件,否則還真想在二刷後到 Google 地圖開始插大頭針吶。

(2020,秋季,[消失的情人節]朝聖之旅 #1VcK5QoI (movie)

有些其它板友們已提到的細節就不再贅述了(再者,我也沒逐篇拜讀,僅是挑著標題看)。只是對畫面的切割、口罩的使用和光影的變化這幾點印象深刻。有些自然而舒適(如公園旁手持攝影的跟拍),有些斧鑿而突兀(如上段的椰子樹、客廳失焦的掃把飾品)。不過,並未影響我對這部片子的,感動嗎?姑且先這麼說。











以下有雷







劇情相關的雷


#起與承#


2020年 3月 4日,早上 7:30. 整部作品第一個明確提示的時間點。距離前東家轉型防疫旅館,倒數一個月又十天。

當時是疫情逐漸增溫的時期,印象中口罩是搶破頭的奢侈品,疫苗連八字都還沒一撇,高層還在開會討論去留與因應的策略。對於情緒被遮蔽到只剩眼神與聲調的語境,母女間劍拔弩張的氣氛一下子就渲染到了全身。

透過在家中與車上的對話、穿搭、姿態與街景,大概得知女兒是高三應屆畢業生(英語台詞是12年紀,中文只提到是三年級。但看起來也不像是國中生就是了),母親則是精明幹練、分秒必爭的虎媽兼主管。

稍微可以理解小靜的媽在打開 e-mail 便氣嘟嘟地找陳總興師問罪是什麼感受。畢竟當時公司剛開始給基層員工的選項,也只有「自願離職、留職停薪或無條件接受公司安排」三個。即使不合理、刪掉了中間的選項、走到只剩一位C階主管與三名夜班,當時也不曉得自己十數年職涯中,初次被資遣的計時器,已緩緩按下……



思覺失調」。對患者及其家屬來說,究竟是正名化、去標籤化呢,還是讓醫病關係過度簡化、術語化,讓社會大眾只是換了付有色眼鏡看待身心症、看待人與病之間的平衡?

想起大二時的心理學課本,以及作為參考讀物的 DSM-V. 想起無法被量化、分類的症狀,就黏上個 "unspecified" 的便利貼。想起了旅行中翻閱的,其中一本關於神經免疫學的書。

([Inflamed Mind (終結憂鬱症)]:https://is.gd/Tcn2J7
(Google Books)



看著扮演身為母親、前妻與主管角色於一身的賈靜雯小姐,著實佩服她的演技。那些眼角的抽動、聲線隱抑的嘶吼與起伏的肩頭,再到精神逐步崩潰、身心漸漸亮起紅燈而不自覺地,直到歇斯底里地出現幻覺、躺在急診室,床頭還被貼了張諸如「這人腦子有病」的標籤,那模樣著實令人不忍,又有些無奈。

和青春期的女兒成天齜牙咧嘴、得知女兒後座的同學確診的她,在身心俱疲又束手無策的他,是孩子的爹,也是她仍未放下的遺憾與崎路人。情慾的流動並不意外,意外的,是李李仁先生戴上口罩、劉海散落的樣子,竟有些神似[花漾年華]某幕的梁朝偉?!(笑

(倒是沒想到那盤肉塊如夏季冰山逐漸崩落的咖哩,會是心境/變化的伏筆)



至於小靜在急診室的白色謊言、隔天車上的父女對話、生父介紹新家人與時間軸的真相,劇裡雖未明說,卻也十分露骨了吧。


#轉與轉,與合#


劇中許多高張力的橋段,配上角色面部的特寫實在很精彩。不論是被母親噴了一口水的小靜、悄悄地瑟縮而啜泣著抱著小熊貓的小靜、翹課跟著母親到公司卻被嚇到六神無主的小靜,還是隔著精神病房的厚重玻璃無聲落下淚珠的小靜,劇情的安排讓前段仍驚慌失措的女孩,一夜長大;

賣出房子的交涉現場,趙經理皮笑肉不笑的樣子,一時半刻間讓我有些搞不清他是白臉還黑臉,直到業務蜷起了尾巴、買家似乎另有隱情的苦笑,才讓我覺得把注意力從困惑的女主角們身上移開。雖然「大哥會幫我們找出租的房子」這句話就有點讓我感覺像是要剝兩層皮的感覺啦。

或許是中年二度就業(還是低就)的壓力,加上刻意隱瞞經歷及精神科藥物的影響吧。面試時的小靜雖然黑眼圈淡了些、憔悴的面容有妝粉遮掩,即使感覺有些刻意地想演出身心症患者緊張的樣子,但這些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們,實際上重新再步入職場時,又有幾人能堅持、幾人能適應呢?

(聽到面試官提到離職的原因常是「家人」這一點時就笑了。老江湖啊,跟報到沒幾天後說「我懷孕了」的情況幾乎同等棘手呢)



最後的轉折,則是小靜趴在石頭上看著洪流沖奔騰而來的那幕。無力、驚恐而絕望,的確是動物大腦「戰或逃」的本能反應之一。鍋爐上滿溢而出的晚餐、在水中浮沉乃至滅頂的 “Don't Sweat It," 不知怎的並沒有觸動我的淚腺。或許是兒時在無救生員的泳池獨自抽筋應、差點滅頂過,看小靜的反應,直覺不會有事吧。即使是大螢幕內明明是盯著新聞、卻像是打破第四面牆的心碎的眼神,意外地也沒勾動太多情緒。頂多是默想著「啊呀,該不會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那招吧。」



或許要是真那樣拍的話,就不是台灣的電影了吧(?)。緊接著有些逗趣的搬家橋段,急轉直下沒探底真是太可惜了(不對






以上有雷












小結

散場後,走走停停地想著這兩個多小時到底經歷了什麼?又會怎麼跟朋友們分享這部作品?

我想,得再趁著下檔前再刷個一次,才會有答案吧。或許也是被片末的曲名一覽給逗樂了的關係XD



推薦給心智曾被灼燒、正被灼燒,或珍視之人飽受震耳欲聾的瀑布聲之苦的朋友們:)

至於預期能因此獲得親子關係或疫情時代紀錄片的建議或靈感什麼的,我個人認為可能得降低點期望值會比較,呃,開心?

(小靜勇敢地仰視著父親,駁斥「大人的任性」那段還蠻精彩的。給「爸爸」最後祝福的背影,離開錯愕而無言的精子提供者那幕,頗精彩。和在雜貨店空踹著的老人一樣精彩)



最後,娃娃的[抉擇]有角色加成,讓我加了不少分。公主的版本則是保留視覺上的想像空間,相較於劇情主軸,稍微過於甜膩,有些摸不清是為誰、為何而唱呢。

https://youtu.be/UambTJZn4zQ
https://youtu.be/hl7Kov2rdNU



二刷前的參考文章

#1X99AknR (movie) #1XT-Azlm (movie)
#1XYwjScS (movie)

--
https://about.me/warrenchen
https://disp.cc/b/warrenchen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9.133.16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movie/M.1637519585.A.5F5

※ 編輯: warrenchen (101.9.133.168 臺灣), 11/22/2021 02:33:50

butmyass 11/22 19:29請愛用《》

:)

walkaway 11/28 19:48大佛是黃信堯的作品

嗯啊,鐘導當時是鐘監製,嚴格來說的確不算是他的世界觀,只是投資的產物?:D

※ 編輯: warrenchen (101.9.197.14 臺灣), 12/21/2021 18: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