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請益] 如何欣賞分析電影

看板movie標題Re: [請益] 如何欣賞分析電影作者
Michael4019
(Michael4019)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0

「如果評論的首要任務不在與說服眾人認為某件東西是傑出的,如果評論不在於對作品提出認同或反對的論據,那麼評論會變成什麼模樣?這麼一來,評論就不必採用「客觀」語調......也許能夠以比較坦承的態度闡述美學邂逅的雙面性,因此也更像是對於美學體驗的導覽,或者遊記、回憶錄。」-Carl Wilson 著,陳信宏譯,好品味,壞品味?一場拆解音樂品味的聆賞實驗,頁135。

不錯看的小書。以下個人觀點

藝術作品的心得不一定要多方採集資料、引經據典,那些重擔可以留給業界人士就好。如何讓心得不再只是「好看」、「不好看」,同時也不只是堆砌文字,終究還是要從「心」著手。心無所感,自無可得。

理論是用來解釋感覺的,如果看電影的當下沒有對哪些點特別有感覺自然不會有什麼心得。這種感覺也不用多具體,通常是某個畫面、某個角色的表情或台詞會瞬間引發你的情緒(想像美食漫畫裡的那些反應,大概就是那樣吧)。

舉一些個人的例子如: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裡女主坐公車回家時那幾個鏡頭的色調,或心之谷如何用Country Road 這首歌來帶出「成長」這個主題。解釋起來會有點長就不贅述。不過大概就是像這樣的小段落,當下會有一種直擊心靈的感覺,事後琢磨才會知道原由。有時候這些原因可以在對比電影的其他段落時找到,有時候是個人經驗,也有時候可能是最近對某個想法特別著迷,所以看什麼像什麼。我覺得能把這些連結梳理出來後就會是很好的心得。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開頭那本書稍後還提到「評論也可以變得像是偵探故事」,畢竟心得脫胎自生活經驗。

能不能長篇大論或「正確的」評論電影不是重點,也不用為自己在看得獎電影時心中的毫無波瀾感到慚愧。沒對到導演的電波可能是因為生活經驗差異,也有可能是電影的表達手法問題。

最後,雖然我贊同寫心得時應該多說一些個人經驗,但不代表傳統的那種引經據典或充滿術語的影評一無是處。優質影評可以拓展視野,讓自己以後看其他電影時或許可以有更多的感受。 比如說板上有過一串討論的YT頻道幀影幀畫(Every frame a painting)就很值得一看。


※ 引述《EijiHoba (我要好工作)》之銘言
: 我在看完某部電影之後,會到這裡或是網路上搜尋其他人的心得
: 有時候可以發現一些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
: 有些人看完電影,可以寫出百字甚至千字心得。
: 我只能描述故事劇情和覺得好不好看。
: 我看過最厲害的電影心得
: 就是YouTube上的「誰不重要」的普羅米修斯心得
: 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群人要去外星球尋找造物主
: 在尋找的路上,發生意想不到的意外
: 但是「誰不重要」卻可以從很多角度去觀看這部電影
: 他應該看過很多次普羅米修斯這部電影吧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92.113 (臺灣)
PTT 網址

NX9999 06/03 03:34推推~~

crishding 06/03 09:30推分享

pandaforever06/03 12:10感謝分享

BSWho 06/03 23:50感謝文末小線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