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討論] 2022 Sight and Sound 影史百大片單

看板movie標題[討論] 2022 Sight and Sound 影史百大片單作者
ireul
(Crosswise)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2022年底,Sight and Sound終於公布十年一度的影史百大電影片單。本屆邀請影評人數,達1600多人,比上屆2012年人數800多人,多出將近一倍,應該也增加了影評族群的多元性。加上過去十年,整體世界社會氛圍,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新一代影評,似乎都有自己的想法。以至於最後公布排名,對比2012年,甚至過往的排名,起了翻天覆地的

變化。
比利時女導演Chantal Akerman的女性主義電影: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讓娜·迪爾曼,本次票選結果第一名,榮登影史最佳電影寶座,相當出人意料之外。從1952年到2002年,影史最佳電影的寶座,都屬於Orsen Welles的Citizen Kane,大國民。直到上屆2012年,意外讓給了Alfred Hitchcock的經典
Vertigo,迷魂記。本次票選前,是有不少臆測,不過都圍繞在上述兩片,或是Stanley
Kubrick的2001: 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遊在轉。但最後結果,卻頗跌人眼鏡,算是反應更多元化影評喜好的結果吧?

更多元化影評喜好,在榜單後續也處處可見。本屆女性導演作品廣受青睞,Chantal
Akerman不只拿了影史第一,還有一部News from Home,來自故鄉的消息。當代法國女性電影導演代表Claire Denis的代表作:Beau travail,軍中禁戀,排名上升到第七名。
Maya Deren的超現實實驗短片Meshes of the Afternoon,午後的迷惘,上到16名。法國新浪潮女性代表Agnès Varda,從沒有,到一口氣入兩部:Cléo from 5 to 7,五點到
七點的克萊,以及The Gleaners and I,艾格你撿風景。捷克新浪潮代表作:Věra
Chytilová的Daisies,野雛菊,第28名。美國女性獨立電影代表,Barbara Loden的
Wanda,空降並列48名。Jane Campion入了代表作The Piano,鋼琴師與她的情人。

多元片單也不只反映不同性別觀點,也反映了不同族群的觀點。Spike Lee反映美國族群問題的代表作Do the Right Thing,為所應為,空降並列24名。反映當代美國黑人生活困境,Charles Burnett的Killer of Sheep,殺羊人,空降並列43名。女性導演Julie Dash的Daughters of the Dust,塵埃的女兒,空降並列60名(也是個人片單中,唯一沒聽過的)。非洲新浪潮代表Ousmane Sembène,入了成名代表作Black Girl,黑女孩。
亞洲方面,王家衛不只入了花樣年華,重慶森林也入選了。日本動畫不入則已,宮崎駿一入就是兩部:龍貓和神隱少女。泰國代表導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入了代表作Tropical Malady,熱帶幻夢。台灣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一兩部電影,上屆就在,本屆依然,可見本屆片單的多元性。

2002和2012前十名電影,沒太多變化,就是那幾部電影,順序換一下。所以本來個人猜測,21世紀的電影,在這次票選,不會有太多電影入榜。誰知最後結果,上屆21世紀電影,唯二入選影史百大的: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和David Lynch的Mulholland Drive,穆荷蘭大道,直接進入影史前十。2012年以後的電影,一口氣入了四部:Céline Sciamma的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燃燒女子的畫像,30名;Barry Jenkins的Moonlight,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並列60名;奉俊昊的Parasite,寄生上流,並列90名;Jordan Peele的Get Out,逃出絕命鎮,並列95名。可見新世代眾多影評,也很樂意給新世代的電影評價,不再唯老學院派經典是從。

對比起來,2012年的片單,就顯得「老」、「白」、「男」許多。少了許多白人男性製作、老學院派,奉為圭臬的經典,多了反映少數族群生活的獨立電影。過往總在各式影史榜單常見的幾部大師作品:Federico Fellini的8½,八又二分之一、Carl Theodor Dreyer的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聖女貞德的受難、Andrei Tarkovsky的Mirror,鏡子、Jean Renoir的The Rules of the Game,遊戲規則、The Grand Illusion,大幻影、
Marcel Carné的Children of Paradise,天堂的孩子們、Robert Altman的Nashville,
納什維爾、Antonioini的L'Avventura,情事、L'Eclisse,蝕,David Lean的Lawrence
of Arabia,阿拉伯的勞倫斯,不是排名大幅下滑,就是直接消失。

Ingmar Bergman可說是眾老藝術導演,作品排名下滑最多的一位。2012年百大榜單,有四片進入百大:Persona,假面、Wild Strawberries,野草莓、Fanny and Alexander,芬妮與亞歷山大、The Seven Seal,第七封印,傲視所有藝術導演。但到了今年,只剩下
Persona,假面。另外可惜的,是兩部老超現實主義電影標竿:Luis Buñuel的An
Andalusian Dog,一條安達魯狗、Sergei Parajanov 的The Color of Pomegranates,石榴的顏色,也退出榜單,該說曲高和寡嗎?

除了注定名留青史,John Ford的The Searchers,搜索者之外,其他老西部片:Howard
Hawks的Rio Bravo、Sam Peckinpah的Wild Bunch,日落黃沙退出榜單,或許反映新一代、更廣泛的影評們,對美國老西部片的喜好,逐漸不那麼普遍。其他些許似乎有戲內戲外爭議的電影,同樣退出榜單:D.W. Griffith的Intolerance,忍無可忍、Roman Polanski的Chinatown,唐人街、Werner Herzog的Aguirre, the Wrath of God,阿奎爾,上帝的憤怒,或許整體社會氛圍也有影響吧?

其實2012百大榜單,有三部殘片入選:1924年,Erich von Stroheim的Greed,貪婪、
1946年Jean Renoir的A Day in the Country,鄉間一日、1942年Orsen Welles的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安伯遜家族。那時看到就小納悶,如果這部電影全部可以展現在世人面前,說它是影史劇作,或許還合情合理,但這幾殘本放上來,說它影史是最佳作品之一,好像哪裡怪怪的,今年榜單直接消失。不否認這幾部作品從殘存片段,是可以感覺到成為影史經典的潛力。目前有傳言Orsen Welles的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安伯遜家族,有全本電影,存在巴西,等待考證中。是希望有機會想許多意外修復的名作:Fritz Lang的Metropolis,大都會、Carl Theodor Dreyer的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聖女貞德的受難,有機會可以見證其偉大。

或許目前百大片單,少了上述許多影史經典,多更多小眾、新穎的電影,連Sight and
Sound雜誌官方都有點小驚訝。不過就當作新一代的影評集合體,自然會推薦新一代認定的影史佳作,能夠經過時代洗鍊的老作品,更能見其突出。比如Singin’ in the Rain,萬花嬉春,從20名上爬到第10名,但它卻是好萊塢商業巨作。同時舉辦的導演票選,名單相對之下,將和10年前的片單相近不少,不過過往少數族群的聲音,得到廣泛認可的傾向,依然不變。

--
此句是由十個字組成

此句不是由十個字組成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250.26 (臺灣)
PTT 網址

moulinrouge 12/09 01:02推看到更多21世紀電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