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錄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看板studyabroad標題[錄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作者
AtGln01210
(james)
時間推噓42 推:42 噓:0 →:1

前言
由於這幾年來受益於留學版良多,加上生物相關領域的申請心得偏少,更何況是相對冷門的Plant Biology,上篇錄取心得文竟然已經要回溯到五年前 (遠望,而且那位作者似乎就是我參觀Yale的host),所以決定把這些難能可貴的經驗記錄下來,文章很長,可以直接挑重點段落閱讀,希望或多或少能有些幫助,歡迎任何問題與理性討論,如果有需要什麼幫忙,也都可以留言或私下聯絡,我人很好不用擔心


Research Interest
nutrient signaling, environmental responses, development, genetics

Application Results

Admission (all with interviews,括號為錄取時間)
*Yale University – Biological & Biomedical Sciences (BBS,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track, 2/15)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Penn) – Biology (2/16)
*UC Berkeley – Plant Biology (2/17)
*UC Davis – Plant Biology (2/18)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 Biology (3/4)
*UC San Diego (UCSD) – Biology (3/10)

*on-site interview / visit

Pending
Cornell University – Plant Biology (w/ interview)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 Botany
UC Riverside – Plant Biology (w/ meeting,自願放棄)
Texas A&M University – Molecular & Environmental Plant Sciences (自願放棄)

Rejection
Duke University – Biology (2/14, w/o interview)
UC Los Angeles – Bioscience (Cell & Development Biology, w/ interview, 2/18)
Stanford University – Biology (Cellular, Molecular and Organismal, w/
interview, 2/24)

Decision
Yale University – Biological & Biomedical Sciences (BBS,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track)

Background

Education
2021, M.S.,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TU. GPA:
4.22/4.3, ranking: 5/49.

2019, B.S.,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TU. GPA:
4.22/4.3, ranking: 1/49.

Test Scores
TOEFL: R30, L28, S23, W25, total 106

Publications & Presentations
4 x first author research papers (2 published: Amino Acids, J Exp Bot; 2 in
preparation)
1 x co-first authors research paper (Plant Physiol,申請時還在revision)
1 x first author review paper (Plant Sci)
1 x middle authorship paper (Plant J)
2 x invited oral presentations in conferences

Awards & Honors
2021最佳植物學碩士論文獎
院長獎 x 2 (大學和碩士)
書卷獎 x 6
2016中研院植微所暑期大學生培育計畫期末口頭報告特優

Research Experience
2016 July – present 中研院植微所 (大學、碩士、研究助理)

我們實驗室主要在研究植物中氮的代謝與訊息傳導,尤其對麩醯胺酸 (Gln) / 麩胺酸
(Glu) 特別感興趣,因為他們是植物將無機氮同化成有機氮的最初產物,細胞內胺基酸、蛋白質、核酸等含氮有機化合物的氮源,幾乎都源自於這兩種胺基酸,除了在營養與代謝上的功能,也著重探討其促進生長與防禦作用的分子機制。對植物分子遺傳研究有興趣的你,無論是否有相關經驗,都歡迎深入了解或與老師聯絡
(https://ipmb.sinica.edu.tw/ch/people/ipmb_researchers/hsieh-ming-hsiun)

Recommendation Letters
2 x 中研院植微所
1 x 臺大生技系碩班指導教授

各種經驗分享

研究心路歷程
高中時很榮幸進入建中數理資優班,讓我結識一群熱愛科學的夥伴,光是出國讀書的就超過一打;加深加廣的數理課程,常常讓我們苦不堪言,卻加速自己成長;更難得的是能有機會到實驗室做專題研究,並透過成果發表與各校交流,甚至去新加坡參加青少年科學論壇 (ISYF)。還記得那時我是做中草藥抗發炎相關的題目,時常請公假甚至翻牆到中研院做實驗,是段相當難忘的回憶,也悄悄在我心中埋下做科學研究的種子

由於我對生物和化學的熱愛,高中畢業後便以第一志願進入臺大生化科技學系就讀,扎實的理論課程,搭配極多的3堂課1學分實驗,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礎。大一下偶然看到學長在臉書分享中研院植微所暑期大專生培育計畫,覺得好像很好玩,懵懵懂懂的報名下去,就這樣意外開啟奇妙的實驗旅程。起初我什麼都不懂,生化分生等課程也都還沒學過,學姐很有耐心的帶我從配培養基、種植物開始,一步步學習各種實驗技巧,雖然常常出槌需要幫忙甚至重做,但老師不斷鼓勵我,最後也成功得到初步實驗結果,並於實習成果報告獲得特優

接下來大學就在學校跟實驗室兩地奔波,由於路途遙遠和課業繁重的關係,時間都是硬擠出來的,讀書趕報告到三點接著隔天早八是家常便飯,想起來覺得驚訝到底自己怎麼辦到的,又身為桌球系隊隊長,練習及出隊比賽相當耗心力,生活緊湊卻相當充實。在老師的引導下,本來打算大學一畢業就出國讀書,也開始廣泛閱讀留學版的經驗分享,並參加補習班準備托福和GRE,不過後來覺得沒有研究發表,還有當兵和個人因素作罷。大學我提早半年畢業先去當兵,剛好銜接當屆系上研究所,繼續在原本實驗室做研究,到碩一下終於發表第一篇paper;研究所畢業後陸陸續續將先前研究結果發表,也嘗試撰寫review,才開始著手申請2023 Fall的美國博士班

之所以想出國讀博士班,除了是受到老師啟發,也是因為我蠻早就立志成為科學家/教授,探究世界萬物運作的原理,做些與眾不同的事情,並將所學貢獻社會造福人類,甚至改變世界。從高中我就被顯微鏡下各種奇特的細胞形狀吸引,各種顏色的化學反應也相當有趣;大學的實驗室經驗更讓我充分體會研究的樂趣,除了本身很喜歡動手做,也樂於接受挑戰,設計並完成實驗讓我很有成就感,而且往往會是世界上第一個知道實驗結果的,光想到這點就相當振奮;此外,做研究也符合我的本性,由於以前不是這麼熱愛社交,又喜歡教學、閱讀、寫作,這似乎就是一名科學家在做的事情,加上我有很棒的老師,是我效仿的典範

其實學術這條路是相當孤獨的,也非常現實跟殘忍,如果沒有做出成果發表文章,實在很難證明自己,而且可怕的是,世界上多的是既聰明又努力的人,想到就不敢懈怠,但很開心經歷多年來單趟通勤一小時、趕實驗時假日報到平日坐末班車 (甚至錯過)、午夜挑燈量根毛的這些日子,讓我充分了解研究的有趣和辛苦,也對科學有些小小貢獻,未來我要加倍努力,將人類知識前沿推進

時間規劃
這邊我先整理申請留學實際的時程 (因為跟預期落差很大),後面再細節分享:

2022
5月底 托福補習班開始上課
7月~口試 持續瀏覽各學校系所網頁
7月底 考托福
9月中 開始寫CV、SoP、PS
10月初 請Aboa陸續編修文件
12月初 申請截止
12/16 Cornell線上面試
1/10, 1/12 UC San Diego線上面試
-------------------------------------------------
遠征1:20230118~0130
1/19~22 UC Berkeley現場面試
1/23 Yale線上面試
1/25, 26 UC Los Angeles線上面試
1/26~28 UC Davis現場面試
-------------------------------------------------
1/31, 2/2 UC Los Angeles, UPenn線上面試
2/15~17 Stanford線上面試
-------------------------------------------------
遠征2:20230222~0306
2/25~28 MIT現場面試
3/1~4 UC San Diego現場參觀
-------------------------------------------------
遠征3:20230308~0314
3/9~12 Yale現場參觀
-------------------------------------------------
3/21 UC Riverside線上面試
3月底 接受Yale offer,拒絕其他offer

申請資料準備
由於我從大學就持續關注留學版文章,也到各學校系所網站了解相關規定,所以對於所需資料有一定的概念,甚至大部分文件都已經有寫好草稿 (雖然後來又全部大改QQ),真正申請的時候才比較快上手,但強烈建議已經確定要出國的學弟妹,及早開始準備,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先記錄下來,再來慢慢精雕細琢,不要像我一樣,文件沒給老師或者其他學長姐同學看過,學校申請系統也先辦帳號進去逛逛,因為要回答的問題跟資料遠超過想像的複雜。受限於平時還要趕實驗進度,拖到九月下旬才花兩週時間,把四年前寫的CV和SoP等舊稿,更新內容並修改後,找上Aboa幫忙編修文件,其專業負責的服務讓我相當放心,經過前一兩次結構上大修改後,進行細部調整,最後幾乎都趕在截止日期前一刻才送出

CV
這個我覺得以簡潔明瞭為主,要讓教授第一眼看到重點,像我想強調研究的部分,所以有很大篇幅放研究/教學經驗、發表和得紀錄,並用一兩句話總結各研究projects的結論

SoP
這部分稍微複雜些,需要的時間也是最多,加上我要申請的學校有13間,所以先整理出各program的規定後,針對最想去的學校/最通用的格式先寫一份底稿,再分別客製化段落。以1000字的版本來說,總共分成以下八段:

1. 直接說明要申請哪間學校哪個program,並簡述教育背景和研究經驗
2. 說明大學修過的重點課程,並提到參加暑期實習
3. 碩士論文內容----研究project 1
4. 碩士論文內容----研究project 2
5. 另外的研究project 3
6. 博士班想研究的方向 (nutrient signaling, environmental responses,
development)
7. 為什麼申請該program,提出program架構或課程的特色,並點出兩位想學習的教授
,說明如何對該實驗室有所貢獻
8. 畢業後的未來展望

由於審查SoP的教授,很大機會對自己的研究領域不熟悉,所以每段開頭的主題句就很重要,最後也要有結論,讓人很快掌握重點,如果能說明這段經驗帶給自己甚麼啟發會更好

Personal Statement
其實如果仔細看學校規定,有些是要求personal statement,有些則是diversity
statement,且都有明確要寫的方向,但我因為準備的時間不多,就決定一律通用寫法,總共分成以下四段:

1. 高中啟發做科學研究的契機
2. 總結大學和碩士研究經驗的啟發
3. 課外興趣 (桌球),寫出其與做研究的相似點,並說明運動如何讓自己具備科學家
特質
4. 結論

面試和參觀經驗 (依時間排序)

注意!以下會有比較多細節,請斟酌閱讀

Texas A&M University
11/29鼓勵完成申請,1/8表明很快會錄取,3/1有另一教授聯絡

在還沒submit application時,就有收到program chair的來信,鼓勵我盡快完成申請,並在一月初告知會很快發正式的錄取通知,但後來直到二月底,有另外一個教授問我對其實驗室有沒有興趣,但因為那時已經收到其他學校錄取,所以我就回覆說決定要去其他學校了

不過Texas A&M整體作業的時程比較晚,因為申請到3/1才截止。另外三月初在gradcafe,還看到學生詢問Biology program的消息,他跟有興趣的教授聯絡後,教授對其有高度興趣,幫忙寫supportive letter給committee,結果過幾天那名學生被拒絕

Cornell University
12/12邀請,12/16線上面試

這原本是我心中Plant Biology program的TOP 3,結果面試來得相當迅速,成為第一間完成面試的學校。由於週一收到通知週五晚上就要面試,預訂時間也只有20分鐘,實在不知道能準備什麼,就把SoP跟做過的研究讀熟,同時把系所特色、願景、面試教授的研究領域等稍微看過一輪,也問了正在Cornell就讀化學生物的學長,就帶著緊張忐忑的心情上場

是由Profs. Adrienne Roeder, Michael Scanlon等組成的committee,以下是面試的流程,教授們都很和善,感覺像是朋友聊天:
1. 簡單寒暄
2. 描述我的研究經驗
3. 研究動機、詳細解釋實驗的細節
4. 選擇他們學校的原因
5. 未來的規劃,有興趣的研究主題
6. 有什麼問題要問他們

這次面試有個小插曲,之前線上課設定的Zoom虛擬背景沒更改,是在海灘上後面有會動的海浪那種,意外引起教授們的好奇

UC San Diego
12/17邀請,1/10和1/12線上面試,1/26再度邀請,3/1~3/4 現場參觀,3/10錄取
tuition waiver, annual stipend $38000 (scholarship + TAship), health
insurance, $1500 relocation bonus

UCSD的招生分為兩階段,先從八百多位申請者中挑選一百多位來面試,大概有5個是台灣學生,有趣的是竟然看到大學系上同學還有學長,可見學術圈真的好小,面試表現不錯的學生會被邀請參加in-person recruitment,最後才會發正式錄取

[線上面試]
我分配到的面試時段蠻硬的,總共有4場,每場30分鐘,其中3場是在同一天清晨5、6、7點,加上要先參加半夜1點的全體welcome,以及各自有興趣的組別介紹,所以直接咖啡跟茶喝起來沒睡覺。四場面試的教授,有三位是當初填意願表時extremely interested的,包含Profs. Wolfgang Busch, Andrew Muroyama,所以一定要認真且仔細的填寫,好笑的是我搞烏龍,有一欄本來想選做植物研究的教授,卻填成另一個姓氏一樣,名字同樣是L開頭,做動物痛覺的教授

基本上跟教授面試都是在閒聊,一定會被問申請動機跟過去研究經驗,植物的教授會問更多實驗細節,動物的主要是聆聽,比較特別的是有教授問到,我最喜歡科學哪個部分,還有最愛或最驚喜的實驗結果,這時如果能生動的講個小故事,就能打動教授的心

[現場參觀]
全部共有60~70位學生參加,國際生的比例明顯比其他program要高上許多,包含臺灣、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旅行補助最高有500美元。根據系上教授表示,大概十年前,
UCSD為了招募更多優秀學生,決定讓國際生就讀的花費跟本地生沒有差別,這樣教授在每位學生身上所需花費相同,就會比較願意指導更多國際生

Day 1
與其他prospective students享用welcome dinner

Day 2
program簡介、校園導覽、參觀SALK institute、old town trolley、Scripps institute,晚上酒吧social

Day 3
Q&A panel、科學研究報告、校內住宿導覽,晚上酒吧social

此program會需要有4個rotations (可再追加2次),每次為期6週,第1, 2, 3年做TA。校園內的住宿保證有2年,但有現任學生建議,接受offer前,可以試著要求學校提供shore的housing,那邊則是保證5年

UCSD呈現的氛圍輕鬆自在,program本身生物研究堅強,recruitment and admissions
coordinator能力很好又認真。校園建築物現代化且具有特色,很像電影中理想社會或者未來城市才會有的,像是親眼見到有名的SALK institute相當震撼,奇特的Geisel
Library則像極了外星人基地;校內住宿區也規劃完善,落實綠地美化和公共設施;附近的La Jolla cove真的美得令人嘆為觀止,全世界最大的San Diego Zoo,一整天勉強逛完非常精采。整體而言,我對UCSD的印象很好,不但有強大的bioscience研究和產業社群,教授們感覺很為學生著想,除了親自導覽校園以及分享研究內容,也不斷強調不能只看研究主題,還要透過實際相處了解教授的為人,希望學生都能找到真正fit的學校

https://i.imgur.com/IkHgSwH.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SALK institute

https://i.imgur.com/LoKLauJ.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Geisel Library

https://i.imgur.com/Dx1wGIq.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Scripps institute外晚霞

https://i.imgur.com/JMv60Vm.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校內住宿

https://i.imgur.com/iGJ3RpC.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La Jolla cove

UC Berkeley
12/15 Prof. Gu邀請,12/17正式邀請,1/19~22 現場面試,2/17錄取
tuition waiver, minimum annual stipend $46723~49702, student health insurance(include dental and vision care), $1000 relocation stipend

全部有38位學生參加,據說只會錄取16位,包含1位國際生名額 (若自帶獎學金則視為國內生),所以競爭相對激烈,很榮幸今年首度讓國際生從國外參加on-site interview,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疫情,所以經費累積不少,其中有2位台灣人和2位韓國人,國際生旅行補助最高有800美元

Day 1
下午campus tour,晚上跟其他prospective / current students享用welcome dinner

Day 2
面試日,一共有4場面試,各30分鐘,就是跑台遊戲,大家依照自己的時間表前往各教授的辦公室,所以有人早上全空,我是早上下午各2場,很開心能跟第1, 2, 4志願的教授面試到,感覺系上有特別安排,不過有人研究微生物結果全排到植物的教授面試。整體上
UC Berkeley面試的問題比較有創意,甚至有同學被問到,對於該教授實驗室近期遇到難題的看法,所以腦筋要很靈活,以下列出印象深刻的內容:

Prof. Yangnan Gu
遇到瓶頸的時候怎麼辦
正在審稿的paper,reviewer的意見是什麼
看paper的頻率

Prof. Jennifer Fletcher
希望從Berkeley得到怎樣的訓練

Prof. Ben Williams
What is the big question?
想要找怎樣的教授

Day 3
星期六出遊活動 (Excursion),有city、food、wine、hiking四種行程可以選擇,我選擇了city,參訪很多知名景點,像是ferry building、China town、泛美金字塔,也搭乘了不同交通工具跟品嘗各種食物,充分體驗當地人假日的生活;晚上則是各自到不同異國料理的高級餐廳,接著再到酒吧續攤,這兩個活動都會有不同的學長姐共同參與,讓大家彼此互動問問題 (講秘密)

此program會需要做3個rotations,每次為期5週

UC Berkeley的植物科學領域相當突出,系上師資陣容龐大,研究主題豐富多元,相對著重於基礎知識的探討,與Plant Gene Expression Center、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department等有密切合作關係。學校給我的感覺很像臺大,只是路上大家騎的是電動滑板車,學生組成多元,感覺會讀書也很會享受生活,晚上還看到不少學生成群在廣場跳舞,相當具有活力。學校附近非常繁華,各國風味的美食都有,捷運系統BART前往舊金山市區或者機場都很方便,參觀期間天氣無敵的好,整片藍天沒有雲,尤其是傍晚會有藍紫黃橘色的天空,朦朧夢幻,學校後山的Grizzly Peak夜景也很漂亮,市區的舊金山大橋、加州科學院、Pier 39很值得參觀

https://i.imgur.com/alKx2IT.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Berkeley鐘塔

https://i.imgur.com/GhEBUvZ.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Berkeley晚霞

https://i.imgur.com/R9zsZNM.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Grizzly Peak夜景

https://i.imgur.com/XTcwxyv.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舊金山金門大橋

https://i.imgur.com/VedEr1E.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Pier 39

Yale University
12/20邀請,1/23線上面試,2/15錄取,3/9~3/12 現場參觀,3/21接受offer
tuition waiver, annual stipend of $42000, Gruber Science Fellowship (total
extra $9500), $1000 relocation award

[線上面試]
學校很貼心,有考慮台灣的時間安排面試,還分別標記兩個時區的時間。面試分為兩個
sessions,前面半小時跟Profs. Joshua Gendron, Yannick Jacob組成的committee對談,後面半小時則是跟現在學生問答。教授的部分主要都是在聊研究,教授追問很多實驗細節,學生的部分,記得要準備很多問題,因為這不是我第一場面試,基本上program的制度大同小異,所以只有針對生活跟氣候詢問

Yale的Biological & Biomedical Sciences program中,Plant Molecular Biology是最小的一個track,全部的學生大概12位,可想而知每年錄取的名額少之又少,感覺學生維持很好的research-life balance,積極參與課外活動,但也許是東岸氣候的關係,呈現出的氣質跟氛圍乍看下相對冷酷

[現場參觀]
當初從沒想過能實際來Yale參觀,雖然面試時教授有稍微提過,但錄取沒多久後,收到
graduate school virtual visit的邀請,想說應該就只有線上介紹,結果沒想到在準備參觀MIT前 (2/23),又收到Yale現場參觀的邀請,一時嚇壞了,畢竟當初機票跟行程已經規劃好,台灣時間3/6晚上會回到家,3/8要參加所上獎助年輕學者出席國際會議選拔賽的報告,如果要參加3/9~3/12 Yale的參觀,台灣時間3/8晚上就要再飛回美國,思考幾天後,因為Yale的學生推薦我多去看看,加上學校很慷慨的會全額補助機票、食宿、機場接送,就確定要來參觀了

參觀的過程中,聽到program coordinator說,這次共有35位學生申請Plant Molecular
Biology track,其中10位進入面試,最後錄取4位。而這4位中,1位是美國本地學生,1位是在美國的中國人,1位來自中國,1位是我,雖然已經有1位接受offer,但只有我能夠實際參加recruitment weekend,其他2位因為學校exam,所以可能會另外找時間參觀。

Day 1
welcome dinner,沒想到共有7位現任學生參與,一開始有點小尷尬,但後來大家聊開後就融為一團

Day 2
參觀植物生長箱和溫室、與教授/實驗室學生一對一面談、到教授家吃晚餐、graduate
student pub (Gryphon’s) 喝酒

Day 3
海報展、校園導覽、高級義式餐廳晚餐

Plant Molecular Biology這個track相對小而精美,全部學生只有10~12位左右,今年是第7年,為了招生考量才這樣設計的,第一年會有3個rotations (每次約7週),其中2個需要是植物的老師,剩下的可以自由選擇,也可依需求追加rotation,最後選擇的實驗室也不限於此track,有其他track的學生,最後選擇植物的教授當作thesis advisor。植物相關的實驗室雖然沒有很多選擇,但是每個教授的研究都很有趣,發表也都蠻好的。學校很重視學生職涯和身心發展,除了客製化安排課程,對於所有需求都全力協助,教授跟學生感情相當的好,目前用的Science Building是新蓋的,三間做植物的實驗是彼此是打通的。我對於植物生長空間印象最為深刻,利用電腦可以控制所有事情,像是溫度、濕度、光照時間強度、二氧化碳濃度、自動澆水頻率等,簡直是植物種植的夢幻設備

老實說來Yale參觀前,一直很猶豫,覺得已經有想要去的學校,預計拒絕這個offer,而且回臺灣兩天後又要出發,不過非常慶幸有專程再飛一趟,實際參觀感受後對於Yale整個改觀。對於研究主題、設備、經費、環境、教授/學長姊等各方面都相當滿意,歷史悠久的校園超級漂亮,圖書館跟餐廳等建築像極了博物館,雕刻細緻精美,彷彿來到哈利波特的魔法學院,感覺在這邊讀書每天都會很開心,附近則有很多電影院、劇院,美術館還有Millet《星空》、莫內、梵谷《夜間咖啡館》等畫作,可以補充我的人文素養

影響我選擇Yale最大的因素,是這邊有個super supportive的community,相處起來彷彿是一家人 (UC Davis也有這種感覺),彼此都很願意同甘共苦,而且對於還沒確定就讀的我,大家能如此衷心對我好,展現陽光溫暖的一面,這是一個善的循環;教授很願意花時間在學生身上,畢竟PhD是個訓練的過程,還是需要有人帶領指導;學生們盡力分享對於學校的認識,當地生活的大小事,甚至帶我到不同的housing參觀,竭盡所能想幫助我的transition,最後就覺得是這裡了

https://i.imgur.com/QV3ZhAf.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植物生長室

https://i.imgur.com/xAH5qFK.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

https://i.imgur.com/WAjJkAr.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Beinecke Rare Book & Manuscript Library

https://i.imgur.com/xV5yOzi.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梵谷《夜間咖啡館》 (The Night Café)

UC Los Angeles
12/21邀請,1/25, 26, 31, 2/2線上面試,2/18拒絕

UCLA是先用線上面試,為期一周,其中穿插program介紹、教授/學生報告研究、與學長姐對談等,面試表現好的學生會發conditional offer,並邀請於三月下旬實體參觀

UCLA的面試時間比較晚才公布,所以安排時間上要保有更多彈性,起初的面試名單,我只有分配到一個做植物研究的教授,不過還好後來有跟做表觀遺傳很厲害的Prof. Steve
Jacobsen,另外約時間面試,也在系上建議下,與另一位有興趣的植物教授對談,對於
program研究方向才比較了解。比較意外的是第一場面試時,等了好久教授都沒出現,才知道是系上溝通上出了問題,program home area director有特別寫信說明原因

UC Davis
12/21邀請,1/26~28 現場面試,2/18錄取
tuition waiver, annual stipend of $39420, health insurance

全部有26位學生參加,其中有2位台灣人、1位中國人、1位韓國人,國際生旅行補助最高有700美元

Day 1
下午是student panel和campus tour,可以去參觀genome facility或者Botanical
Conservatory (其實就是植物溫室,大多為熱帶亞熱帶植物,蠻值得參觀),晚上則是跟其他prospective / current students到同學家享用welcome dinner

Day 2
面試日,每人會有3場面試,我安排到的有Profs. Nitzan Shabek, Georgia Drakakaki,Savithramma Dinesh-Kumar,除了要我簡述之前研究經驗外,教授都有特別花時間介紹自己的研究內容。除了面試,當天還有穿插詳細的program架構、課程介紹,以及學生和教授的研究成果報告,有趣的是,今年UC Davis新進的faculty Dr. Yann-Ru Lou也來自台灣,在做acyl sugars相關的二級代謝物研究,格外有親切感

晚上則是到高級餐廳吃飯,recruits、現任學生、教授交錯坐在大白長桌,彷彿電影場景,大家族和樂融融聊天享用晚餐,令人心暖暖的是,桌上還放有手寫名牌和卡片,感謝我們參加這次活動,希望有對program充分了解,若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再reach out

Day 3
到教授家享用wafflemania,開心的為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相較於Berkeley的喧囂繁華,Davis呈現出的vibe截然不同,就是純樸的農村,火車站附近有一些餐廳,週六則會有Farmer Market,大家攜伴聚集於草地野餐踏青,寧靜怡人格外愜意。這邊晚上幾乎沒有路燈,抬頭可以仰望滿天星星,也許因為如此,學生教授間感情非常好,因為只有彼此可以依靠。學校相當用心,除了客製化接送服務,每個recruit都有一個在學生當作host,跟著一起跑行程,並於空檔時間介紹實驗室和校園,非常感謝好聊的April,還有她特調的雞尾酒!溫馨的晚宴中,更收到手寫感謝卡片,看了心暖暖,覺得很被重視,來到家的懷抱。後續他們也有follow-up,提供問卷調查,想要讓活動越辦越好,有任何問題或者想了解的,也都樂於幫我們解惑

https://i.imgur.com/AsvOxuB.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寧靜純樸的Davis校園

UPenn
1/24邀請,1/31,2/2線上面試,2/16錄取
tuition waiver, minimum annual stipend of $40500, health insurance

這間學校也是令我感到意外,本來想說都沒收到面試通知,應該就沒望了,沒想到第一趟美國面試回來,剛抵達桃園機場打開手機,就發現UPenn的教授寄信提醒我怎麼沒回覆,仔細檢查才發現,包含系上跟教授各別寄的共5封信全都被歸類到垃圾郵件,讓我相當慌張又傻眼。由於是教授自行跟學生約時間面試,大部分時段都已經錯過,只好趕緊寫信跟教授抱歉,並約好接下來兩三天完成面試,還好都有順利趕上末班車

三場面試下來,UPenn給我的感覺相當宏觀遠大,無論是教授面試的問題或者看事情的視野都相當廣闊,不太注重過去實驗經驗,反而注重對未來的big picture,像是最近有沒有看到振奮有趣的paper、想探討的科學問題、在UPenn期待學到什麼、未來職涯規劃、還有如何貢獻DEI等,主要是想知道學生如何思考問題跟如何貢獻於community

Stanford University
1/11邀請,2/15~17線上面試,2/24拒絕,3/14再次拒絕

Stanford Biosciences包含14個program,我申請的是Biology,其招生分成兩階段,全部人都先線上面試後,錄取者再到現場參觀,Biology共有61位面試者,包含4位中國人 (皆為美本),1臺灣人,1韓國人。面試集中於3天完成,每位學生會有4~8場面試,另外系上有安排系所介紹、科學研究報告、DEI等活動,時程緊湊充實。令人感動的是,Stanford為了面試特別架設網站,學生創立帳號後,可以更換照片和填寫基本資料,彼此也都可以互相瀏覽甚至聯絡,網站設計相當貼心人性化,除了有客製化的每日schedule,包含面試場次和視訊連結、各種virtual activities等,還會自動顯示臺灣時間,也可一鍵加入
Google日曆,另外還有各種學校資源、環境介紹,幫助學生更加了解,全部面試結束後還有問卷調查,學校很積極持續精進

我總共有6場面試,其中4位教授都是我很有興趣的植物科學家:Profs. José Dinneny,
Mary Beth Mudgett, Zhiyong Wang, Dominique Bergmann,教授們對於研究內容都問超多問題,尤其是背景知識的部分,所以真的很考驗實力,印象最深刻的是跟Prof.
Zhiyong Wang面試,這是我所有學校面試中唯一從頭到尾被問倒的,教授除了挑戰我實驗的做法,還問我知道幾種植物中的nutrient sensing mechanisms,要detail描述,還問動物中nutrient和胺基酸的感應和訊息傳導,感覺怎麼回答教授都不滿意,最後問我有沒有看他們上周發表的論文,是跟sugar / nutrient signaling有關,才了解到他也許因為這樣,最近對這方面文獻掌握相當透徹。總結來說,應該是因為我跟王教授的面試表現不好,加上其他動物教授,對於要如何證明Gln是訊號分子抱有很大懷疑,所以才會被
Stanford拒絕

MIT
1/7邀請,2/25~28 現場面試,3/4錄取
tuition waiver, minimum annual stipend of $45,504, mental health courses x 52

面試分為兩週進行,我們這週共有53位學生參與,很多國際學生,但大多是在美國讀大學的,從國外過去的只有我跟另一位中國學生,國際生旅行補助最高有650美元。每屆學生約有40位,根據系上網站說明,參加面試的有80%會拿到offer,其中又有45%最後會實際就讀

Day 1
DEI小組活動 (BIPOC, LGBTQ+, international students),晚餐我是選擇到Koreana吃韓式烤肉,接著再去Puttshack打室內迷你高爾夫 (含酒吧)

Day 2
早上是校園、實驗室、住宿導覽,下午的活動選擇相當多元,包含New England
Aquarium, Isabella Gardner Museum, Combat Archery, 釀酒廠 / 巧克力工廠參觀,晚上我去Antico Forno享用高級義式料理

Day 3
面試日,每人會跟4位教授面試,還有一位現在學生對談,我安排到的教授都是我很有興趣的,在先前調查排前面志願序的,包含Profs. Mary Gehring, Alan Grossman,
Yukiko Yamashita, Adam Martin。教授們感覺已經把申請資料看得相當仔細,不太細問過去研究經驗,即使有也只是切入重點問,大部分時間還是討論之後的研究興趣,尤其是有沒有要繼續做植物科學研究,願不願意嘗試新的研究主題,對科學是否抱有好奇和興奮等,教授們也都有介紹自己實驗室研究主題

除了面試,當天還有詳細的program架構、課程介紹,以及學生和教授的研究成果報告,晚上再與faculty享用晚餐

MIT Biology PhD program架構特殊,博一上學期只需要修課,包含genetics,
biochemistry, methods and logics, 一選修;一下會有2~3個rotations,每次為期一個月,一開始教授會介紹自己的研究領域,並說明接下來能夠招收多少學生,讓整個流程公開透明。總共會需要當2次助教,在二下和四下完成

MIT不愧是與Harvard等位居世界超級頂尖的學校,學術氣息特別濃厚,老師學生無時無刻都在討論science,眼睛炯炯有神整個人都在發光,據說在MBTA (地鐵) 上都能聽到乘客在討論研究。Biology系上教授都是一時之選,滿手CNS三大期刊發表,研究主題豐富多元,都在探討很重要的biological questions,有趣的是,臺灣長大的Prof. Gene-Wei Li也在該系任教,雖然這邊感覺癌症、免疫的研究稍微多一些,但也有不少發育、蛋白質結構、基因表現調控等研究,使用物種則從典型的老鼠、果蠅、線蟲到jellyfish、
starfish、渦蟲都有。學校設備齊全經費充足,量筒、燒杯、抗生素培養基、PBS等都已經備妥在架上;MIT給我的感覺很像建中數資科學班,環境充斥著各界精英,各個是學習的典範。

MIT附近區域學術跟產業相當密集,哈佛、麻省總醫院都在旁邊,也有很多生技公司,不少教授本身就有創業,地鐵MBTA相當方便,不用開車照樣可以通行無阻,波士頓downtown的食物美味多元,也有China town,除了水族館外,還有波士頓美術館、茶葉博物館、科學博物館等,富有文教氣息

https://i.imgur.com/CK4y5Ro.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MIT Great Dome

https://i.imgur.com/uT7anGd.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Harvard Memorial Church

https://i.imgur.com/leWQH9f.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

https://i.imgur.com/ZkmKnsY.jpg

圖 MIT/UCB/Yale/UCSD Plant Biology PhD
波士頓公園

UC Riverside
3/17邀請,3/21線上面談

本來這是唯二沒任何通知的學校,本來已經收到絕大部分學校錄取 (或拒絕) 通知,三月中突然收到招生委員會主席Prof. Sean Cutler來信,說明因為前鎮子罷工影響UC系統,延誤申請資料的審查,但對我資料印象深刻,問我有沒有時間線上見面,想說見面多了解也好。很感謝系上安排我最有興趣的Profs. David Nelson, Meng Chen面談,與其說是面試,我覺得更像是互相了解,先簡述我的研究經驗,以及未來想在PhD過程中學到什麼,大部分時間就是教授分享UC Riverside的優勢,以及選擇grad school的建議,經過面談後,覺得兩位教授都很真誠,讓我對於program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老實說申請之前,我對這所學校不太了解,是因為他們有專門的plant biology program,也有認識的老師從該系畢業,另外還記得版上有心得文,提到這邊教授年輕有活力,於是稍微看過faculty後,發現有幾位很有名的教授,像是Profs. Sean Cutler, Xuemei
Chen, Meng Chen,於是也申請了。UC Riverside的植物科學家豐富多元,研究領域廣泛,因為該校最好的就是plant biology program,所以投入大量資源和經費,每間實驗室規模不大,教授都很願意花時間在學生身上,所以可以提供很好的PhD訓練。雖然學校位在加州,但是生活花費相對低很多,校園附近走路距離就能找到負擔得起的住宿,也有很多好吃的臺式和亞洲美食

後記
在寫這篇心得的當下,仍然覺得是在作夢,不敢相信半年前才剛開始寫SoP,每天焦慮的漫遊於各系網站,擔心學校會不要自己,甚至第一個收到的decision,就是Duke的無面試直接拒絕,心想慘了會不會要明年再來,還好隔天就收到Yale的大禮包,如今也收到很多offer,迫不及待分享這趟奇妙之旅

從國中開始,我就做白日夢想拿諾貝爾獎,因為每年頒獎那天剛好會是我生日,覺得在得獎感言時請全學術圈一起慶生會很獨特;高中時的專題研究和大學的實習,更加確立我當科學家的志向。大學畢業後,身邊朋友陸續出國讀書,如今都已經準備博士畢業,今年甚至有同學被邀請回所上演講,自己彷彿仍在原地打轉,一路走來實在經歷好多好多事情,箇中辛酸血淚只有過來人才能體會,回想起來就鼻頭一酸,曾有過好幾次黑暗期,在實驗課業人際感情的夾擊下,一度想說是不是就算了,甚至萌生不好的念頭,但慶幸我都克服了,雖然周遭對生科領域仍抱著很大質疑,但我只想憑著一股傻勁去改變世界,如今努力開始得到回報,但不能就此自滿,因為這只是剛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美好等著我

所謂長命百歲,如今過了四分之一,也才開始慢慢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回想過去的人生,實在是充滿矛盾跟驚奇:國小想當數學家,升國中因為常做夢想當心理學家,如今則是科學家;英文課把bear唸成beer而被全班嘲笑,sGRE考2次、GRE考了3次考到學校不要求GRE,TOEFL更考了4次,報名費從170考到225美元,成績過期一切重來,舊制考到新制,如今要去美國讀書;大學最爛的科目就是普生上跟普生下,如今卻要攻讀生物博士班;從未離開過亞洲,因為參加實體面試,短短兩個月就去了美國3次,被笑稱逛廚房一般,東西岸都有足跡,也解鎖轉機和看下雪的成就,體會到調時差的痛苦,甚至在機場睡過頭被好心人叫醒,不知道老天還會安排怎樣的驚喜給我,但此時我相當滿足,樂觀期待往後的日子

還是來講些關於選校的想法好了,周遭朋友應該沒想到我最後會選擇Yale吧,就連實驗室老師也問我有什麼特別理由嗎,老實說到參觀前,我也一直以為會去UC Berkeley,但沒想到後來對Yale有如此強烈的感覺,仔細思考後這似乎也是最適解,主要跟我成長歷程、學習體驗、生涯目標和我妹的實際案例有關,未來想法可能會隨著心境跟經歷的事情改變,我只知道此時那邊有我極需要的。有些人因為有很明確想研究的方向,所以自然而然會到該主題領頭羊的實驗室學習,由於我興趣廣泛,所以當初覺得不錯的學校就有申請,陸續收到錄取通知後卻有奢華的煩惱,但很慶幸今年不再受到疫情影響,可以實際去現場參觀環境,與教授、學長姐、未來同學互動後,也才體會podcast 「留學咖啡廳」Jack說的,出國不只是看外面的世界,真正的是回過頭來看自己,除了了解不足也更清楚想要的是什麼。每個program都有其優點和強項,但也沒有完美或最好的選擇,曾有人問臺大傅佩榮教授:「世界上最好的學校是哪間?」教授回答是恆毅中學,也是他的母校,因為該校提供其教育並培養良好的品格,教授覺得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選擇。另外,真的想不出怎麼辦時,可以多多reach out,詢問他人意見,或者單純跟隨心中的聲音,人生畢竟只有一次,既然去哪裡都不保證能夠成功,還是需要自己努力,那就選當下最喜歡的吧,選了就勇往直前

「要是遇到有人不喜歡我,或不喜歡我做的事,那該怎麼辦?」
「你要走自己的路」
「失去那些人,總比失去你自己好」
James Norbury ''Big Panda and Tiny Dragon'' (在黑暗的日子裡,陪伴是最溫暖的曙光:大熊貓與小小龍的相伴旅程)

建議
1. 要知道自己在幹嘛
2. 盡可能提早準備,永遠要有plan B。個人覺得最晚不要少於半年時間動工,才能好
好了解各學校和program,甚至廣泛閱讀教授發表的paper,寫出邏輯清晰具說服力的文件3. 英文成績真的只是門檻,如果是大學畢業,學業成績為重,有過研究經驗加分,不
過當地學生大部分都是大四在學;已經研究所畢業,發表 (尤其是第一作者研究論文) 和推薦信為重,畢竟成績已經無法改變。推薦信千萬要提早思考可能人選,並事前聯絡教授,最好要能確定會是強推薦信,因為聽過太多慘事,有人最後關頭才得知教授不願意幫忙推薦,或者要學生自己寫,甚至有人以為跟教授感情很好,但其實推薦信寫得很爛
4. 由於大家對於申請前聯絡教授的看法不一,我自己是覺得很難加分 (甚至扣分),
所以都沒有先寄信,結果看起來好像還好(?)但美國學生很多都會先聯絡,不過要注意有些學校申請時會特別有一題,詢問是否有先聯絡過教授,得到的回答是如何,這種就是強烈建議要先聯絡,像是詢問是否新年度會收學生;網站上的email都是讓你reach out的,尤其是現在學生,請多加利用
5. 面試準備主要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方向:簡述研究經驗,為什麼想來這
間學校、有興趣的實驗室,想在博士班學到什麼、人生的目標。面試結束後,我會寫
thank you letter給聊得來或者很有感覺的教授,最後拒絕offer時也記得要好好跟教授/ host說,畢竟學術圈就這麼大,未來大家都還是會遇到
6. 條件允許的話,盡量去實際參訪,有些事情或氛圍現場才能夠了解。學校面試、現
場參觀的邀請函要先準備好,每天行程最好也都清楚,過海關會比較順利;如果需要在其他國家轉機,要注意簽證問題,像我有趟回程要到溫哥華轉機,當日早上四點才在辦簽證;可以到藥局買melatonin幫助調時差,護唇膏是必備,蒸氣眼罩、口罩也很好用

Conclusion
不知不覺就打上萬字了,感覺還有好多想說,就等以後再更新吧,畢竟旅程才剛啟航,尤其對台灣土生土長26年的我來說,肯定還會有很多文化衝擊跟收穫。申請的過程彷彿是在找尋另一伴,彼此試探、互動、挫折、再出發、鼓起勇氣做決定,不只要考慮條件是否符合,更重要的是適不適合,不斷與教授、學長姐接觸以及實際走訪的同時,其實更多的是探索自己,傾聽內心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並做出當下最適合的選擇,也只有條件夠好,才會知道機會其實很多,學校都是多麼主動爭取學生。在此勉勵大家一同築夢踏實,尤其是在常被嘲笑的生科,能夠堅持熱愛科學的初衷並非易事,但其實也有很多人既聰明又努力,所以即使未來仍有無數挑戰,抑或懷疑迷惘,就讓我們以溫柔相待,為更好的明天奮鬥!

Acknowledgements
「只要別人有幫助過我們,哪怕是小事,都要記得一輩子」,還記得大學暑期實習報告預講時,沒有放acknowledgements,結果被老師嚴肅告誡,從此印象深刻

我自覺是個很幸運的人,成長於氣氛融洽的家庭,雖稱不上大富大貴,但從未因為錢而煩惱,可以盡情做有興趣的事情,父母總說把時間留給自己,所以也不用因為錢的問題而兼職,父母也非常重視我的教育,父親常鼓勵我要充實知識、多方閱讀,以拓展視野領域,從小就很喜歡跟父親逛書店,還記得三采文化的尋寶記系列讓我不亦樂乎;母親民主式的的教育引導,則培養出我活潑開朗的個性和樂於尋找問題解答的熱情。感謝父母注重我在學業和身心的均衡發展,我也期許自己將來能做個正直、且有能力回饋社會的人才

實驗室的老師其實就像我第二個父親,很感激他願意給我機會,收留那個什麼都不會的傻大學生,不斷在實驗上給我指點跟啟發,有很大的自由可以嘗試各種projects,因為我有個很棒的老師,才更加確立想繼續做研究並且出國攻讀博士,當然也要感謝老師的超強推薦信,讓很多口試教授印象深刻。此外,老師更是我的life mentor,有任何煩惱都很願意花時間傾聽、一起想解決辦法,如今即將出走追夢,心中滿滿的不捨,老師請您保重,我會懷念每天中午的打球時光,也一定會再回來看您。我也想特別感謝碩士班的指導老師,當初頂著壓力幫我一個大忙,定期的實驗進度討論總提出許多新穎的觀點,更在最後選校時推了我大大一把,跟老師談完的當晚就接受offer了

特別感謝山豬學姐,帶領我進入植物科學研究,很有耐心的教導我各種實驗技術;從大一打球認識的lovetimeshappy,是我感情的重要依靠,討論過不少大小事,經歷了球隊巔峰衰敗,一同到防彈 / ITZY演唱會瘋狂,彼此學習成長;學妹Kiki,在我狀態很差,一度要放棄學術的時候從天而降,如妳名字般帶給我歡樂,走過低潮,喜歡妳一直吵我,互相分享各種事情;老朋友butter,陪我度過無數個實驗課,以及熬夜趕報告讀書的夜晚;實驗室同事Kamlesh總是不斷鼓勵我,要我相信自己勇往直前,你和Ansar、Balgovind、
Abass、Tomar像家人般用心希望我好,不求任何回報,也因為跟你們瞎聊,才有大量練習英文口說的機會,不再因為以前陰影而害怕說錯;國小同學Juan,當初認真考慮轉行時,妳要我重新思考做科學研究的初衷,也要我別浪費才能;實驗好夥伴勳哥和德州翰翰,你們的分享跟傾聽我很感激;安安、Christine、Tony撥空接待,讓我更了解當地環境;
Aboa專業可靠的編修服務,我才得以趕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申請;高中專題組員LPS跟
Dachun,懷念那時的奔波時光;海龜、老蔡大學時餐聚的陪伴,讓我百忙中能有喘息的片刻;臺大生技系和中研院植微所的栽培,提供我良好的研究環境,也奠定未來學術的基礎

由衷感謝用心審查資料和口試的教授、host的學長姐、其他優秀的recruits,讓我在青春尾聲留下如此美妙的回憶,雖然按下offer的當下很開心,但緊接而來是拒絕其他offer的煎熬,因為每個program都有我很喜歡的地方;感謝所有一路走來指導我的老師、幫助過我的朋友、路人 (像是轉機叫我起床的好心人),旅途最重要的不是目的或行程,而是旅伴,沒有你們就不會有今日的我,有你們真好,也希望有朝一日你們能以我為榮!

Contact
留言、站內信
Email: [email protected]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4.64.46 (臺灣)
PTT 網址

Vanced04/17 00:36厲害

yang5d200804/17 00:48太猛了 轉給我朋友看了

aa85ss2004/17 01:09學弟太神了...B03路過推!

bbo6uis12204/17 01:41超神!!!

iyoweiwhoami04/17 01:47恭喜恭喜!

zzzz893104/17 03:50恭喜

BBING004404/17 05:19好鬼喔天啊超強

unmolk04/17 05:34太猛了…

star0704/17 07:19好猛 沒想到生物這麼多要on-site interview 的

這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於是就這樣默默去了三趟美國,但我覺得多看多了解也是好事

KRIS4204/17 08:22推詳細

Haha32104/17 08:25

j630935506504/17 08:50

ej0cl604/17 09:57推 選校那段很有勇氣!

dnptsl04/17 10:21推詳細用心

aboa04/17 11:09非常恭喜你!!感受到你是真心愛科學啊~~

aboa04/17 11:09你的研究超有趣的,祝未來研究一切順利!!

真的很感謝你大力幫忙,讓我更能凸顯我的優勢,我會繼續加油的!

ppoy6548204/17 12:06推!

bruce0059504/17 12:53推恭喜

jackervator04/17 14:46推推推 恭喜

ukuk66688804/17 15:00推 太猛了吧 真乃神人

brad00104/17 17:11恭喜 優文!

f9g8h7j65404/17 18:12推推!太強了..

sumikemu04/17 21:09超級神!恭喜!

initialworld04/17 23:06推推

geezO123404/17 23:13

※ 編輯: AtGln01210 (39.14.64.46 臺灣), 04/17/2023 23:50:07

oToToT04/18 01:33恭喜推推推

contaminate04/18 02:41

likeicare04/18 03:29超猛 推!

barley0504/18 03:42推推 好精彩!

Huan8080504/18 09:22強者 而且這篇文好詳細 推推

PyTorch04/18 09:41

wmhn04/18 12:02推 恭喜原Po

eqwrqwaea04/18 22:33

flash71001504/19 01:22恭喜恭喜

StanfordNo104/19 07:19推!

CSFV04/19 07:57好詳盡

jack317204/19 10:28歡迎到耶魯!

s93rm604/19 14:34恭喜! 期待你的研究

jiselle04/19 18:16推推 太強了

PCSH12004/19 20:33神到爆炸 從文章裡的語氣感覺得出原po是很溫暖的人

runtorum04/20 03:46推爆學長 感謝詳細分享 希望能鼓勵更多學弟妹出國拼搏

lokimjuy04/20 11:40推!希望能夠莫忘初衷

hopetw04/20 19:22恭喜!!!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