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新生兒性別比失衡對求偶痛苦指數影響多大
你的前提跟結論怪怪的
※ 引述《pu101234 (加納)》之銘言:
: (文長有數據)
: 一、 ptt使用世代處於未婚者性別比嚴重失衡的地獄壅塞路段
: https://imgur.com/gallery/l1nmCaK
: 放到適婚年齡層,這性別比更懸殊了。 我用螢光綠底、螢光藍底標出109年和99年未婚: 性別比最懸殊的前三名年齡層,我稱作地獄壅塞路段。差不多就是我們ptt使用者世代這: 群人。
1.
首先關於你這篇文的前提
你的「ptt使用世代」定義怪怪的
之前全站第二大版做了千人調查
使用者年齡層如下:
20歲以下:4.7%
21~25歲 :27.6%
26~30歲 :38.8%
31~35歲 :19.2%
36~40歲 : 7.3%
41歲以上:2.5%
大致跟我的觀察差不多
我在PTT上認識、見面過的人很多
還真的沒幾個是民國60~69年出生的
而40歲以上一般來說也不是什麼適婚年齡層了
: 109年調查表之所以比99年有著更高齡的性別比反轉時間,是因為109年調查時,「優生保健法」實施而帶來的墮胎篩選男嬰世代長大了,他們大量加入了。
: 看表二,民國74年優生保健法實施,使孕婦實質上可以執行選胎流產。此後台灣的新生兒性別比一騎絕塵(表內的黃底區域)。從此前過往十數年的105、106陡然飆升至107、108,甚至109、110。
: 一直到民國99年政府開始出台政策限制篩選性別生育為止,這25年來台灣的性別比全球倒數的高,92年一度榮獲全球倒數第三名。
: 這些年經歷墮胎篩選而多出來的男嬰,在99年調查的時候還只是15-24歲,並將此年齡層的性別比衝到108。比之下方25歲前輩們的性別比(100.1)是不是陡增? 數據落差之大。
: 到109年調查時,這個男嬰世代已大量長大,加入15到34歲的數據,將其性別比拉高,讓適婚年齡段的未婚男性壅塞得很地獄、很充實。讓網路整天哀號。
: 以往我知台灣新生兒性別比失衡嚴重,比之正常人類出生的105,我們常衝到107、108。但光看這數字其實沒有實感,這個100人裡面多1個男嬰、2個男嬰,到了適婚年齡層到底會造成多大的破壞性呢?
: 現在看到了。過多的男嬰真的帶來了性別比反轉年齡層的延後,難以迅速被「消耗」至1:1的男性數量,導致「未婚者男多女少的地獄壅塞路段」被推遲、被加重。嚴重程度呢? 就是波及範圍更廣的146:100,就是ptt更多男性不時起義的配偶匱乏抗議。
: 從表二的新生兒性別比高峰的25年來看,最小的男嬰潮今年才13歲。就,國道塞車還有好一段呢..。
然後關於你的結論
會因為不是男胎而人工流產的非常少吧
社會上想生男的確實比想生女的多
107%確實比平均稍高
但也跟男性未婚率高的數據合不起來啊
照你的說法
你說因為女胎被人工流產,所以導致男胎比女胎多2%
但你說的"適婚年齡層"男性未婚率是比女性高30%
可以證明這兩者並沒有顯著相關
然後 你可以看看45歲以上的調查
男女未婚率趨近於平衡(95~97%)
https://i.imgur.com/8Af63p1.png
這代表什麼?
代表男性進入婚姻的年齡比女性高
所以到中年之前
男性的未婚率會比女性高
到了45歲之後
該結婚、想結婚、能結婚的都結婚了
男女未婚率趨近於平衡(95~97%)
這很符合一般社會通念吧?
你原文整篇就只是在助長未婚焦慮而已
最後老生常談:
想結婚找伴侶,就多認識人、多提昇自己
才能增加找到另一半的機率
而不是把原因怪在墮胎導致男女人數失衡
(男嬰多2%不會造成未婚率多30%)
--
政府定義的適婚年齡是20-45
瞭解 謝謝一樓補充
以數學來說,如果男女嬰比重是107:100,假設他們都
順利長大成人,有一半的人彼此結婚,分子分母同時
扣除50,未婚男女比會變成57:50,依次類推,已婚比
重越高,剩餘的比率就越失衡,所以出生性別比確實
是未婚比率的重要變數,再搭配2個事實:(1)推文
板友提到的婚姻年齡普遍男>女(2)少子化導致人口
逐年減少,這兩個因素都會讓同年齡層男女未婚比重
更懸殊,加起來就是我們看到的數字了。
樓上 重點是45以後根本沒失衡啊
45以後沒失衡主要原因有2個(1)台灣在7x年以前選
胎不嚴重(2)男性青壯年死亡率偏高,如果你注意一
下總人口數,就會發現45以上人口女>男,受出生性別
比的影響自然不大。
以前都生兩個以上
反正有生到男的就好
現在少子化 只生一個 很多拼第一胎男的
其他補充
1.你列舉的年齡層,回推到他們出生年代,女男比大多
100:109上下若干年甚至110,而不是被美化的107
2.其實很少人知道,每年約有3+%自由戀愛的CCR到他國
而自由戀CCR的人口裡,哪個性別壓倒性多就不說了
3.在巨觀社會議題下,起始失衡少數幾%就會有後續巨
大堆疊出的影響
樓上 這是常住人口 移民到國外的不算在內
推這篇
男的找不到年輕大奶處女名器正妹,就不想結婚啊?想
一路渣男玩到掛,就不想結婚啊?不想結婚的男人,也
是很多的
只交女友同居不結婚的男人,也是很多的
45以後沒失衡的原因,是否有考慮男買外配的部分?
樓上討論蠻有趣的。對45歲後未婚率趨平衡當初沒精力
再研究,現在看大家補充的可能性也是津津有味。另外
19樓連結文結論我很認同。 我果然女性視角只結論了
求偶痛苦別怪罪異性而是該知道根本原因,以及這原因
現在仍持續作孽而影響未婚率。其實該補充個結論,不
要總說廣大男性魯或是不努力什麼的,而是真有結構性
的難處實際存在。
85
首Po(文長有數據) 一、 ptt使用世代處於未婚者性別比嚴重失衡的地獄壅塞路段 和大家分享一個表,看看數據吧。 行政院主計總處109年人口普查的「15歲以上常住人口之婚姻狀況」。有個很有趣的欄位是「性比例」,可以看出每個年齡層已婚、未婚的性別比。 表一3
謝謝你的回應。其實你大致有點出當出當初我反覆思索很久的地方。 最後我的結論是多年來男嬰多2%,會造成適婚年齡層未婚者性別比例的嚴重失衡。多嚴重的程度呢?其實最後結論我也沒法量化,只是說它會延後並加劇這個求偶塞車期,過多人遭遇到競爭激烈所帶來的痛苦,就是大家痛苦體感的根源之一。 依據數據,我最後也只能討論現代適婚年齡層的性別比嚴重失衡的現象與帶來的痛苦,沒有討論不婚率。當然適婚年齡層的定義,我是比較隨性依現代狀況大概抓的。 至於45歲以上的不婚率我有注意到趨近於平衡,後來發現那是因為最後不婚的人很多,男女皆然,數字大,性別比例相較於99年就小了。可能還有其他因素,我也沒有研究這麼詳盡。 但這數據與其說是想結婚的人都結婚了,其實也不少人應該說是結不了婚的就剩下了,依社會現況體感所以我這麼說。15
有人說出生性別比例失衡是因為有人一定要生到男孩才停止 如果是這樣那麼還是會出現自然的性別比 也就是105:100 這是可以用數學證明的 這叫做幾何分布 也就是說如果大家都是要生到男生才停止 那麼最後的性別比還是105:10018
原本想要看看能不能用簡單機率算, 結果這麼經典的出生男女比例命題早就有很多論文研究了 2019年的論文,建立了sex ratio at birth(SRB)資料模型 計算國家、區域SRB各方面的建立參考基數SRB;22
結論下的有點太武斷 台灣過去有重男輕女的現象不假 但是重男輕女的心態是否一定會導致男女失衡 這個就不一定 一方面有重男輕女的心態1
這是不是證明七、八年級, 整天餓飽吵說長輩父母重男輕女云云, 等到自己要做父母的時候身體又很誠實, 懷女嬰就墮掉或是非要生到兒子不可? 這論文一言以蔽之「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5
因為七八年級的長輩多半還是五六年級的啊 不要說那是長輩,你是你,不用管長輩 我們上上一代的人是很能生的 所以你可以扛的住一個長輩,一群長輩能不能扛住那就很難說了 就拿我自己家的長輩來說2
我哥就是對應長輩一直問的佼佼者 他現在在軟體業做快10年 一年200萬出頭 還沒買房 有親戚問他怎麼不趕快結婚
45
Re: [閒聊] 33Y後女性都去哪找結婚對象?bra6617: 33歲後的女生大部分可能是離過婚有小孩,或喪偶 mazznia: 24-29比較會有想正常快點邁入婚姻的女性 ymx3xc: 幫你哥找28~30這種有壓力衝動的 才容易結婚 回一下部份活在異世界的鄉民,不要再誤導原PO 好嗎,資料取自政府統計37
Re: [問卦] 男人35歲以上沒娶 什麼原因?先說結論,男的找不到的機率很大,以下開始說明,資料取自政府統計 1.可以看到基本上34歲前男性絕對人數大於女性 2.在不考慮戴別人綠帽的狀況下,在同年齡層未婚男性人數遠多於未婚女性,而且越晚結 婚缺越大,在40歲後才開始下滑14
[討論] 台灣30歲以上男女的未婚率之探討前陣子看到網上有個說法: 30歲以上未婚的比率有4成 當時驚呆了 覺得蠻扯的 上去行政院查了一下11
Re: [問題] 30歲男喜歡18歲女不好意思,不是統計學專業。 但我想指出幾個問題, 你的圖一,也許有你說的,多數男性會選擇年齡相近的女性。 但相比而言更明顯的是,一旦女性年齡超過男性, 男性會選擇她的比例呈現明顯的下跌,幾乎都是個位數的百分比。10
Re: [討論] 大家覺得台男20-40歲單身率多高有 : 高達4成的20多歲單身男子是從未約會過的母胎單身。日本政府示警,這樣的情況恐加 劇 : 未婚、晚婚,甚至少子化等社會問題。 : 台灣應該差不多吧5
[問卦] 台女其實大多數都結婚了?如題 記得之前看過數據 35歲後 男性未婚率大概66%,也就是3個人有2個沒結婚 女性未婚率大概40%,也就是5個人裡面有2個沒結3
Re: [討論] 在台灣女生找對象比男生容易嗎?看未婚率其實從長期來看,男性未婚率反而是減少的。 這裡有一個網路可以找到的新北市的統計資料 我國男性未婚率自民國65年的42.48%逐年下降,維持於38%左右; 女性未婚率則位於29.5%-31.6%之間,無明顯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