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問題] 關於上低音號的音樂問題

看板C_Chat標題Re: [問題] 關於上低音號的音樂問題作者
wl00533180
(鰹魚露)
時間推噓20 推:20 噓:0 →:5

※ 引述 《marksman168 (棉花糖)》 之銘言:
:  
: 各位大大早
: 由於最近上低音號第三季上映
: 只能說京阿尼的作品真的是太棒了!!
:  
: 但小弟有幾個疑問
:  
: 上網大概查了一下 管樂團 和管弦樂團
:  
: 最大的差別就是小提琴...等弦樂器
:  
: 但劇情中卻出現低音提琴@@? 這樣是管樂團? 還是管弦樂團?
:  
: 所以問題來了....
:  
: 像日本高中生社團內一般都不太會有小提琴的弦樂器加入演奏嗎?
:  
: 因為看過青之管弦樂 所以感覺有點小混亂XD
:  
: 不知道一般來說的學校社團 都是以哪一類為主? 管樂團? 管弦樂團?
:  
: 另外在請問一下 鋼琴有時候也會加入管弦樂團演奏嗎?
:  
: 拍謝 音樂知識不太好....所以問題有點笨....
:  
: 還請各位大大解惑 謝謝
:  

如果用一個簡單粗暴的方式回答的話,
結論就是:

「增加低音聲部」

但是這個答案是非常籠統且不精準的。

管樂團為什麼會使用低音提琴,其實和近代國樂西化有非常不同的淵源。

在管樂團中最重要的低音樂器無疑就是低音號(Tuba),它有所有管樂器中數一數二大的音量,甚至一隻就可以匹敵整個管弦樂團的所有低音樂器(能尬贏它的只有低音長號)。

在標準管樂團編制中,一般就使用到2把低音號,3把以上甚至到6把也見怪不怪。

在這麼充足低音供給的情況下,低音提琴真的有需要用來增加低音聲部嗎?

換個說法,低音提琴真的是被加入用來增加低音的嗎?



回顧管樂團發展的歷史中,奠定了近代管樂團音響與樂器編制的作品,絕對是霍爾斯特(20世紀初英國作曲家,代表作品《行星組曲》)在1909年寫下的《第一組曲》(Firet Suitefor Military Band in Eb)。

https://youtu.be/AKIGs59nRc8?si=wHbsvoFfB6Ulx8gw

在這部作品中就已經使用了低音提琴,並標記了「可選擇性使用」(ad lib)。至少從這點來看管樂團使用低音提琴這件事,早在上個世紀初就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那霍爾斯特使用低音提琴是他標新立異嗎?還是對那個時代來說就是一種common sense?

接下來讓我們繼續讓時間倒流,回到19世紀初的法國。



早期管樂團在法國的發展

大部分西方古典音樂的發展都是從有「功能性」,剝離原始的功能,剩下純粹「藝術性」的過程。

像是古老的舞曲可以跳舞,但是蕭邦的舞曲寫下來就不是給人跳的;以前的聖樂用來配合彌撒,現在的聖樂放在蔚藍檔案當作BGM。

管樂團在最初就是在軍隊中使用,什麼升旗、降旗、前進、轉彎balabala。當然也有用在軍儀或是安息這種比較特殊的用法,但是八九不離十都有其目的性。

但是有些專業意識很高的演奏者,當然也想要登峰造極,琢磨他的技藝與藝術性,在音樂廳演奏的軍樂隊就這麼誕生了。

1840年,配器學大師白遼士(浪漫前期作曲家,代表作品《幻想交響曲》)寫下了一部以管樂器為主體的交響曲—《送葬與凱旋大交響曲》(Grande Symphonie funèbre et triomphale)。

https://youtu.be/B2xH3LZkCDc?si=Gj8xmsTjVQCAtUzl

這部作品使用的樂器編制與現今的管樂團相去甚遠,最主要原因是在1840年時,很多現代樂器都還沒被發明,最大的差異就是這個樂團並沒有薩氏管(Saxophone)。

這首曲子在木管樂器部分使用了4把短笛、5把長笛、5把雙簧管、5把降E調單簧管、26把降B調單簧管、2把低音豎笛、8把低音管、1把倍低音管(非固定);
銅管部分使用12把法國號、8把小號、4把短號、10把長號、1把低音長號(非固定)、6把奧菲克萊德號;加上打擊樂器以及15把大提琴(非固定)與10把低音提琴(非固定)。
*樂器原文就省略一下,反正關聯度不高。

這個編制可以視為當是管弦樂團的管樂版,只是把原本小提琴及中提琴的聲部全部集中到單簧管家族上。在單簧管家族比較弱勢的中低音部分,則是保留了原本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弦樂配置。

會選擇保留低音弦樂的原因,其一是低音木管的設計在當時並不完善,和低音提琴音域最相近的樂器是倍低音管,但是這個樂器要到19世紀末才會得到改良,在這之前都不能做為主力樂器使用。

其二是銅管的奧菲克萊德號(Ophicleide),這個樂器可以想像是裝著銅管吹嘴的上低音及低音薩氏管。這是在低音號尚未普及時,最被廣泛使用的低音樂器,但是它的音量及音色泛用度遠不如後來被發明的低音號。

在這兩個原因下,管樂器中最有力的低音支撐只剩下低音長號(Bass Trombone)。但是低音長號屬於圓柱銅管,音色說好聽是非常強壯,說直接一點就是炸到不行,不適合在小聲或是柔和的樂段中使用,所以低音弦樂的保留變成一個妥協之下可以接受的選項。



新樂器的發明

同個時期也是樂器技術革新的時代,對管樂團來說有兩種重要的樂器在這個時候被發明,分別是低音號及薩氏管。

低音號在1835年於德國發明,這個樂器有非常寬的音域及非常飽滿的泛音音色,無論是幫助增加木管及弦樂的低音厚度、或是配合長號演奏銅管的線條,都有非常好的表現力。這個樂器的出現迅速取代了原本奧菲克萊德號的銅管低音部分。

薩氏管在1840年由比利時樂器製造家,阿道夫‧薩克斯(Adolphe Sax)。他把原本的奧菲克萊德號裝上低音豎笛的吹嘴,發明出了一個有飽滿低音,且可以在室外仍有不錯音色的木管樂器。

薩克斯在他的好友白遼士的幫助下,薩氏管很快打入法國的音樂圈,並開始著手研發銅管版本的薩氏管,也就是薩氏號家族(Saxhorn)。

1856年巴黎衛隊樂隊的編制就使用了完整的薩氏管及薩氏號家族樂器(當時低音號在法國還不流行)。

但是薩氏管是從銅管及木管樂器組合出的中性樂器,相對低音豎笛及低音管來說,它的「銅管音色」太重,不適合用來當作常駐的低音樂器。

另外,低音號雖然比低音長號更具有錐形團體,稍微比低音長號柔和些,但是它仍然屬於強壯的銅管樂器,在音色光譜上比低音薩氏管離低音豎笛和低音管更遠,自然也不適合當作常駐樂器。



樂器音色光譜與現代合奏理論

現代的管樂合奏理論,我們用兩種方向把所有管樂團的樂器分類(不含打擊)。

以樂器的「垂直」音域來劃分,仿照合唱團的S-A-T-B四個聲部我們可以分成:

Soprano:短笛、長笛、降E調單簧管
Alto:降B調單簧管、雙簧管、高音薩氏管、中音薩氏管、小號、短號、富魯閣號
Tenor:中音單簧管、英國管、次中音薩氏管、法國號、長號、上低音號
Baritone & Bass:低音單簧管、倍中音單簧管、倍低音單簧管、低音管、倍低音管、上低音薩氏管、低音長號、低音號、低音提琴

以樂器的橫向音色來劃分,順序從明亮的銅管、到中性音色樂器、到溫暖的木管、最後到明亮的木管,可以排序成:

圓柱銅管(小號、長號、低音長號)> 圓錐銅管(短號、富魯閣號、法國號、上低音號、低音號)> 薩氏管家族 > 單簧管家族、低音提琴 > 雙簧家族 > 長笛家族

每個「垂直」的組別都有一個「橫向」的音色核心樂器,也就是有最溫暖音色的單簧管家族。在現代的合奏理論上,從最低音聲部開始,所有樂器都要以單簧管音色為核心,完成一組後,高音的聲部再繼續往上堆疊。這個方法讓管樂團的音色具有非常高度的融合性,就像管樂團的法文“Orchestre d'harmonie”一樣,意思就是和諧的樂團。

https://youtu.be/g2w0HpHjWzA?si=EkvCFqVhg6cRCTmK

從上面的分類可以發現,能夠取代低音提琴音域的柔性樂器,就是倍低音豎笛及倍低音管。

但是這兩樣樂器時至今日為止它們的造價還是非常昂貴,而且樂器演奏的技術要求也非常高(一定要先精通低音豎笛或低音管)。

即使很多現代作曲家已經把倍低音木管寫進曲目編制,但是能實際使用的樂團還是少之又少,在這個狀況下,低音提琴仍然是不可取代的存在。

這也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國內外的管樂團比賽,都可以允許使用弦樂的低音提琴。也因為這種延續使用的傳統,在很多重視音色融合的歐洲樂團,就連Tenor聲部的大提琴也被廣泛使用,來達到更飽滿的音色均衡。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30.1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C_Chat/E.ZB-ZEv-hZomY

※ 編輯: wl00533180 (49.216.30.142 臺灣), 04/11/2024 10:46:44

hh123yaya04/11 10:47長知識

alec080404/11 10:52好猛唷 推

youknowwho4504/11 11:01

edhuang04/11 11:08推好文

Posaune04/11 11:12補一下 薩氏管和薩氏號同期還有個薩魯管家族

Posaune04/11 11:12開發目的也差不多

Posaune04/11 11:12現代管樂發展初期也有些作者想放進去

Posaune04/11 11:12例如葛人傑和蘇沙都碰過

Posaune04/11 11:12但最後還是僅限於法國有在用

eineFrage04/11 11:17感謝分享,推推。

※ 編輯: wl00533180 (49.216.30.142 臺灣), 04/11/2024 11:18:44

Darnatos04/11 11:31

choco704/11 11:34專業推

iop98200204/11 11:48長知識推

jh96120204/11 11:57這篇作者是音樂老師還是音樂系教授吧XDDDD

leon428704/11 12:00

joy8292604/11 12:10U文

axion601204/11 12:16推科普

hsinpu104/11 12:23

rock430804/11 12:36漲知識推

jellyfishno904/11 12:58長知識推~

marksman16804/11 13:01感謝分享 太棒了 謝謝大大

kakutomi04/11 13:04

xxx6070904/11 13:58長知識

sam0904/11 15:48

a148754604/11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