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分享] 漫談日本的文學與新媒介

看板C_Chat標題[分享] 漫談日本的文學與新媒介作者
Qorqios
(AI認證的鍾誠哥)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3

2018-01-30
聯合文學 【盛浩偉/文】


自從《文豪野犬》爆紅,台灣似乎才注意到日本文學朝新媒介跨界的趨勢,也開始思索艱澀的純文學與流行次文化間互動之必要。


要理解概述這樣的現象,可從「內容」與「形式」這兩種角度著手。就「內容」的角度而言並不難理解,其最基本的類型,可以借用中國火紅好一陣子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智慧產權)概念來說明。簡單講,就是現成有一個好的故事,或者一組有系統的形象、一些稍具完成度的設定,然後就能夠以此為核心,改編為各種媒介,如影劇動漫遊戲等等。


有趣的是,《文豪野犬》的改編,基本上只是借用了日本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各種文豪的形象與代表作,並將之漫畫人物化,再另外展開故事,而故事則不一定與文學史實、作者生平等有必然關係。換言之,這是將文學史當作資料庫,從中調取人物的一種改編方式。無獨有偶,在《文豪野犬》之後,二O一六年還有另一款網頁遊戲,《文豪與煉金術士》(文豪とアルケミスト),也採用了同樣的改編方式,二O一七年更推出了手遊版。

換個角度,就「形式」來看,則又別有風景。哲學家兼次文化研究者、評論家東浩紀的《遊戲性寫實主義的誕生:動物化的後現代2》,是一次想認真建構輕小說文藝批評理論的嘗試,在其中東浩紀認為,有別於純文學以現實世界為基礎的傳統寫實主義,輕小說受到電玩遊戲形式的影響,誕生了一種以電玩世界為現實的「遊戲性寫實主義」,故將輕小說定義為「遊戲般的小說」;有趣的是,同時期電玩世界中美少女遊戲,反倒興起一種「閱讀勝於遊玩」的傾向,遊戲畫面和各種對話選項只是輔助,重點反而是敘事的進行(故或也稱之為「視覺小說(ビジュアルノベル)」,如《暮蟬悲鳴時》(ひぐらしのなく頃に)可為代表之一)。東浩紀將之稱為「小說般的遊戲」,且認為這與輕小說有著鏡像關係。

東浩紀觀察的這現象早從九〇年代就已存在,只是早期多以電腦遊戲為主,而後則蓬勃發展到不同機台上,如打著「摸得到的推理小說」口號的《Another Code》系列,就從任天堂DS發展至Wii上。而近來手機遊戲像《泡泡戰記》(古の女神と宝石の射手)、《幻獸契約》(幻獣契約クリプトラクト)等主打其RPG要素與故事性,也都在此類之內。其實,故事勢必包含發展、改變,這其實正好符合手機遊戲持續更新、營運的商業需求,同時,故事又能吸引注意、帶起話題,這大概是何以日本當前有那麼多手機遊戲都試圖與RPG類型結合的主因吧。


遊戲與故事結合的趨勢,讓人對文學的可能有了期待,然而,也必須提醒文學與文學性之區別:並非有了故事,遊戲就能夠是文學的新媒介、新形式。現實上最大的難題,不是發現可能,而是在資本主義邏輯強勢的運作之下,如何仍保有前衛與實驗的精神;這樣,新媒介才不致只是供給娛樂的消費品。


--
□ [22秋] 發文178篇 〔178/1958 = 9%

廢文之榮光!

https://i.imgur.com/4U6qdd4.jpg

圖 漫談日本的文學與新媒介
https://i.imgur.com/OZXdBwi.jpg
圖 漫談日本的文學與新媒介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229.245 (臺灣)
PTT 網址

ShiinaKizuki04/15 00:47文豪野犬只是把文學家當FGO從者的原型而已 還可能

ShiinaKizuki04/15 00:47比FGO不講究

Qorqios04/15 00:51YAP......

qlz04/15 00:51風暴之子曹子建表示:

cactus4404/15 01:21現在回來看這五年前的文章只覺得他在寫什麼笑話

cactus4404/15 01:23五年過後日本文學根本就沒什麼朝新媒介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