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閒聊]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看板C_Chat標題[閒聊]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作者
leoheart1686
(沒人品的衰鬼)
時間推噓34 推:34 噓:0 →:5

大家好,我是巴哈考古小隊「Duke of Black Ring」的成員,Leoheart。
沒錯,你沒有看錯,我們的小隊有名字了,啪嘰啪嘰!
我們將嘗試使用AI的聲音,進行影片製作,希望能有助於大家理解與消化我們的文章。之後會陸續補上之前的文章影片,歡迎各位屆時加我們小隊的頻道,收看我們製作的影片。
好,言歸正傳。結束在前幾回非常漫長的各國神話與圖騰的相關介紹後,這回我們要來聊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歷史、建築,以及宗教。這些部分,可以說是理解世界觀與故事的重要核心之一。雖然內容很長,但是全是必要,而且環環相扣,這點請見諒。
當然,我不是教徒,也沒有歷史與建築的相關背景,純粹是在翻閱資料後,以自己的方式來做整理歸納。若有錯誤,歡迎指出,並懇請包涵我的失誤。

在法環的世界中,幾乎是各個勢力都有不一樣的建築特色。從這些不同的建築特色中,或多或少傳達著一些訊息:承傳的脈絡與時間線推移。釐清建築物的所屬系統,會有助於釐清事件的發生,以及整體歷史年表的排列。

這回是Part.1,除了全體的前言引導外,主要探討地下遺跡的建築物年代、特色與其可能的相關歷史、宗教背景。下一回的Part.2則是以本回為根基做延伸與延續,討論地面上的建築物群,以及其可能的背景故事。

原始出處: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36726&snA=9693

所有的遊戲截圖皆是日文版,因為我的PS5版沒辦法轉中文,但我會盡量附上中文名稱(翻譯不出來就請原諒我QQ),讓大家可以對照自己手邊的資料。
可以的話,中英日三國語言配合著吃,可能會比較好理解。另外,部分參考文獻資料與官方攻略本為日文版,這點也請見諒。

最後,感謝隊友華生、derdog、KEI、奧維克、Lex,以及痴女顧問Nastim、專業攝影師米洛可的鼎力相助。

——

由於內容一樣是恆例的長文,因此先作簡單的結論。

法環世界中除了有明確出現科技樹斷層,以及信仰覆蓋外,更重要的是同時也有著現實世界的西洋歐洲歷史發展的種種影子。
先扣除建築物為法式哥德風格,象徵科技樹領先同期千年的永恆之城、英式歌德風格,代表文明演進超前其他勢力200~300年左右的魔法學院,以及工期在最後,屬於巴洛克建築的聖樹城,剩下位於地表上的建築物,連同大電梯和法姆亞茲拉,全數都具備羅曼式風格,也就是同期建造的意思。法姆亞茲拉被擊毀,並不是在遠古時代。
然後,羅德爾王城最為特別,它是外圈羅曼式,深處的王座區為歌德式,但是中間的區塊,是文藝復興混巴洛克。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號。羅德爾王城可以說是經歷了神權轉王權的宗教改革,然後又遭受神權反撲的過程。

在part.1中最重要的核心探討,是帶有「聖母瑪利亞」色彩的永恆之城,以及與十字教的相關對應。

——


https://i.imgur.com/PseBa7s.png

圖https://i.imgur.com/PseBa7s.png?e=1666697343&s=WokfNA_2suJbhIKULy-JYA,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人類歷史中西洋建築物的發展順序

現實世界的西洋建築發展史,大略可以以上圖來做一個時間軸的整理。主要分成三個階段:古典時期、中世紀時期與文藝復興時期。
古典時期與中世紀時期,是以古羅馬作為分界線。古典時期的古羅馬敗亡之後,西洋建築史便進入十字教神權最為鼎盛,也就是被稱為「黑暗時代」的中世紀時期。
古羅馬分裂成東與西兩邊,分別為東羅馬的拜占庭,以及西羅馬。在中世紀時期之後,則是著名的文藝復興時代。

在遊戲中,幾乎所有的建築物,都有來自現實世界的建築物的影子,且巧合的是,各個時代都有其對應的勢力,能從中推敲年表發展。
更有趣的是,如果從建築物群來鑑別科技樹,那麼法環裡有發生過明確的文明衰退。

我們先從各遺跡開始看起。

交界地上,一共有三種遺跡群:巨人遺跡群、諸王朝遺跡群、永恆之城與法姆亞茲拉。
其中,巨人遺跡群是撐起整個交界地重要的基底平台,諸王朝遺跡和永恆之城一起被隕石擊沈至地底,而法姆亞茲拉也同樣被隕石砸,目前漂浮在半空中。

首先,是地下王朝遺跡群。

烏爾等王朝的遺留文物,例如石碑與石板,在我們之前的介紹中,能在亞述與新巴比倫找到相對應,甚至直接複製使用的文物。甚至於部分的紋章符號,也是來自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然而,王朝遺跡的建築物風格,反而是屬於更後期的古羅馬建築裡的神廟群。

https://i.imgur.com/DgjYIZq.jpg
圖https://i.imgur.com/DgjYIZq.jpg?e=1666693574&s=RlcZgr2P6QgGvvEZ0EGxK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古希臘神殿結構

由於古羅馬建築從系譜上來說,是完全承傳自古希臘,因此我們先來理解一下古希臘神殿的相關結構。

古希臘神殿的基本結構包括了柱頂楣構(Entablature)、圓柱(Column)、柱基平台(Stylobate)這三大部分。柱頂楣構可再分為橫飾帶(Frieze)與楣樑(Architrave)兩部分。橫飾帶則有飛簷三槽線飾帶(Cornice Triglyph),以及排檔間飾(Metope)兩種高浮雕(High-relief)式的裝飾。
此外,山形墻(pediment)是古希臘建築特色之一,形狀是個等邊三角形,以下面的水平飛簷(Cornice)與上面那兩條傾斜簷口為框,中間部分多飾以浮雕。其作用是將屋頂之重量放於直立的石柱上。

https://i.imgur.com/VcvUf8N.jpg
圖https://i.imgur.com/VcvUf8N.jpg?e=1666676230&s=9zkjnn-Yu6GN5ERN4SwxZA,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古希臘的柱頭風格

圓柱的部分,在美索不達米亞與古埃及、波斯等古文明中也有發展,但是將之系統化與發揚光大的,是希臘。在希臘古典建築中,有三種常見的基本柱式: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與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
而除了這三種外,亦有女性像柱(Caryatid)與男性像柱(Atlantes)。正如其名,以女性雕像或男性雕像來取代柱體,著名的女性像柱遺跡為厄瑞克忒翁神廟(Erechtheion),男性像柱遺跡則是奧林匹亞宙斯神廟(Olympieion)。

https://i.imgur.com/pw0CQZk.jpg
圖https://i.imgur.com/pw0CQZk.jpg?e=1666697044&s=AzoFAAvrNGqZ8vQm8DsM4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帕特農神殿(Parthenon)

多立克柱式比較粗大,沒有柱礎,柱頭也沒有裝飾,樸實無華,故又被稱為男性柱。柱身有20條凹槽。此柱式的代表建築為帕特農神殿(Parthenon)。

https://i.imgur.com/73WLoDM.jpg
圖https://i.imgur.com/73WLoDM.jpg?e=1666669393&s=80Nc3eWqKPcddPkXXSnUR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厄瑞克忒翁神廟(Erechtheion)

愛奧尼柱式相較於多立克柱式,比較纖細,通常豎在基座上,將柱身和建築的柱列腳座或平台分開,且柱頭是由一對標誌性的渦形裝飾,置於模塑的柱帽(echinus)之上,或是從內綻放出,整體優美但不失莊重。柱身有24條凹槽。早期的愛奧尼式的神廟經常建在靠近水邊的地方,剛好與多利克式神廟相反。此柱式亦是文藝復興後,圖書館和法庭建築的主導柱式,象徵知識和文明。代表建築物為厄瑞克忒翁神廟(Erechtheion)。

https://i.imgur.com/PG8B9q6.jpg
圖https://i.imgur.com/PG8B9q6.jpg?e=1666683769&s=Q1dLTtr1n9618k8VmpEBS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奧林匹亞宙斯神廟(Olympieion)

科林斯柱式比起愛奧尼柱式,又更加纖細。若愛奧尼柱式是女性的話,柯林斯柱式大概就是少女了。柯林斯柱式的特徵,在於其柱頭是用茛苕(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裝飾性更強烈。柱身有24條凹槽。不過,此柱式在古希臘時代由於被嫌棄過於花俏,不夠端莊,因此並沒有被廣泛使用,直到古羅馬時代才真正被採用與發展。代表建築物為奧林匹亞宙斯神廟(Olympieion)。

https://i.imgur.com/P8REj2O.jpg
圖https://i.imgur.com/P8REj2O.jpg?e=1666677738&s=CvkjYrTilixG64m4jR2pWA,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古羅馬的拱券結構

傳承自古希臘建築藝術的古羅馬,在建造技術上比古希臘更上一層樓。古羅馬最為關鍵的貢獻,就是發明了混凝土和拱券(arch)結構。

拱券有幾個基本結構,包括券石(Voussoir)、券心石(Keystone)、圓心(Centre)、起券線(springing line)、券肩石(Haunch)、券底石(Impost)、券頂(Crown)、券底(Soffit)、券背(Extrados)、券腹(Intrados)等。
不過,「拱」並非是古羅馬才出現,最早在西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達米亞,便已經發明了拱,並運用在磚塊建築上。但是,將之廣泛運用,並發揚光大的,是古羅馬。在古羅馬時期被有系統化地將它與標準的希臘石柱結合運用,突破既有的建築力學結構,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拱門與拱頂(arch and vault),成為羅馬建築的特色之一。

https://i.imgur.com/lHMGBnO.jpg
圖https://i.imgur.com/lHMGBnO.jpg?e=1666689929&s=lukvxF1zxPv_J7qo8oq6Ng,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古羅馬的柱頭風格

上述提及的三種古希臘柱頭,在古羅馬時代皆被繼承下來,且根據當時的審美觀以及建築技術,被加以改良與發展。例如羅馬人將古希臘人不常使用的柯林斯柱式,結合了愛奧尼柱式,改造成後來的羅馬混合式(茛苕混合渦形裝飾),並廣泛地用來建造規模龐大、裝飾華麗的建築物,例如羅馬萬神殿(Pantheon)。

除了柯林斯柱式的改造外,他們亦改良了古希臘的多立克柱式,發展出塔斯干柱式。比起多立克柱式,塔斯干柱式的風格更加簡約,柱身上的凹槽全部省略,高度上也矮了一個柱身寬。此類型的柱體結構,多用於城牆或監獄。

https://i.imgur.com/GSkT6lB.png
圖https://i.imgur.com/GSkT6lB.png?e=1666676927&s=K-EIkp26KEy9HSkOU8O3h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烏爾王朝的遺跡以及柱頭

現在我們回頭過來看烏爾王朝遺跡。

很明顯地,這些遺跡具備有古羅馬建築的特徵:大量的古羅馬柱式與拱券結構。
在烏魯王朝遺跡,我們可以見到見到兩類型的柱頭。一種是塔斯干柱式,出現的地點在其與永恆之城諾克史黛拉交界的城牆。另一種是最常在遊戲中看到的,羅馬混合柱式。這些柱頭樣式,以及各種混擬土,顯示對應的年代及其風格,應為古羅馬時代。

然而,我們在之前的介紹中有提到,王朝遺跡裡留有許多亞述與新巴比倫時代的遺跡,例如方尖碑與老人雕像上出現的世界地圖,兩河文明的時代,與古羅馬帝國時代,基本上去落差起碼兩個世代,起碼5、600年以上的歷史。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邊,就讓我們來看一下歐洲的文明演化與歷史發展。

https://i.imgur.com/0T17qWq.png
圖https://i.imgur.com/0T17qWq.png?e=1666676855&s=fwfolvjHE5XmKYfYfcC2J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中東地區的政權交替

在人類的歷史上,正統的蘇美文明,在烏魯第三王朝滅亡後,兩河流域被草原遊牧民族閃米特人,也就是後來的巴比倫(巴比倫人)、亞述(亞述人)、新巴比倫(加爾底亞人)等國取代,直到波斯帝國的興起。這些閃米特人所建立的國家,繼承了蘇美遺留下來的文化,持續發展了兩河流域文明,並將其輸出到其他地區,例如古希臘的愛琴文明(
Aegean civilization)。

https://i.imgur.com/bJKYSwy.png
圖https://i.imgur.com/bJKYSwy.png?e=1666686049&s=BtYaKPteM6iz9Iw5BUs13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波斯帝國全盛期疆土

https://i.imgur.com/14IoDw7.jpg
圖https://i.imgur.com/14IoDw7.jpg?e=1666663473&s=VF7sEaVao2VKhQREkTlWeA,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波斯王道(Royal Road)

波斯帝國的居魯士二世((Cyrus Ⅱ)在西元前559~529年間,滅了米底亞(Media)王國和新巴比倫帝國,統一了中東地區,建立了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王朝。波斯帝國的疆土擴及歐、亞、非三洲,他們雖尚武,但統治方式是相當溫和,採取懷柔政策,允許被征服者保持原有的風俗、信仰與法律。也因此,兩河文明得以保存下來,傳播到西方世界。
在大流士一世(Darius Ⅰ)在位期間,他修築了亞述帝國留下來的馳道系統,配合驛站
,將之擴建成波斯王道(Royal Road)。這條王道,從首都蘇薩(Susa)貫穿到薩第斯(Sardis),全長近2700公里。道路順暢平穩,能讓信差在九天內完成2700公里的傳遞任務,直至羅馬時代都還繼續沿用。

在遊戲中,剛好也有類似的東西。

https://i.imgur.com/9vXFlmD.png
圖https://i.imgur.com/9vXFlmD.png?e=1666696598&s=Nvfwhpoj8S3rvDXQ_js1I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法環世界裡的王道,以及其地磚

在法還世界的主要幹道上,我們可以看到地板石磚上刻有有著四環相扣的紋章。該紋章上的四環,與法姆亞茲拉中的黑劍馬力卡斯所在的建築物內,疑似是龍王的法環,相扣的方式是相同的,都是均等的四環排列,與現存的黃金時代是不同的東西。因此可以推測,這條道路的年代,相當地古老。
除了卡利亞王城與日陰城、雪山區域外,包含魔法學院在內的各個大型建築與城堡,皆有王道通過。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點,則是各個大電梯口附近的地磚,與法姆亞茲拉的大橋花紋,是一樣的。這代表一件很重要的事:這些道路以及大電梯,甚至於是各大型建築物,或許都不是在黃金樹時代所建造。
此外,從道路的路線與現況來看,利耶尼亞的地形,確實在道路建造時,就已經是那個破碎的樣子,但是中間的大積水,是後期才產生。

關於王道的部分,我們會在下一回再來一併討論。

https://i.imgur.com/JsVMsk1.png
圖https://i.imgur.com/JsVMsk1.png?e=1666691367&s=MiYnVks_0ncZOzuk3XNmW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馬其頓王國原本的版圖

那麼,波斯最後是被誰所滅呢?答案就是西元前331年,馬其頓王國(Macedon)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Ⅲ)。

馬其頓王國位於古希臘中北部的邊陲,對古希臘人來說,馬其頓是蠻荒之地。此外,政治體系也和希臘的雅典城邦民主不同,馬其頓王國奉行自荷馬時代(或希臘黑暗時代,
Greek Dark Ages)繼承下來的國家君主制度。這種君主制度的特點是,國家由無數個部落組成,每個部落都有屬於自己的「王」。這些「王」之中最強大的「王」,憑著一定的軍事實力,成為國家的首領,也就是一國之王。而馬其頓王國的國王,在決定政策時,會先與其他「王」達成共識。

因此,馬其頓王國被視為落後的蠻族,並沒有被南部的古希臘人認為是他們的一份子。直到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也就是腓力二世(Philippos II),趁著雅典(Athens)、斯巴達(Sparta)和底比斯(Theban)等希臘城邦的內戰之際,率領著名的「馬其頓方陣(
Macedonian Phalanx)」的重裝步兵與馬其頓騎兵,南下擊敗雅典與底比斯的聯軍,並孤立斯巴達,征服了大部份的希臘城邦,最後成功統一了希臘。

https://i.imgur.com/VGOEVxE.png
圖https://i.imgur.com/VGOEVxE.png?e=1666705096&s=5RHLdb8spiUuzU1RdcFTEg,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亞歷山大大帝時代的馬其頓王國版圖

當時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大帝,繼承了父親的偉業,甫繼位便旋即展開大規模軍事征服行動。他所建立的疆土,擴及希臘、小亞細亞、埃及、波斯、兩河流域、阿富汗以及印度西北部。希臘文化也因此隨著他的軍隊,向東傳播,帶來了希臘化時代(Hellenistic
period)。
所謂的希臘化文化,是源於行省制度。亞歷山大大帝在征服來的地區設置行省,由希臘的貴族們統治,並推行希臘語為官方語言。行省制度帶來了文化的融合,也就是希臘文化與西亞、埃及等東方文化的結合,其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埃及的托勒密王朝(PtolemaicDynasty)了。

托勒密王朝的首都,亞歷山卓(Alexandria),為當時的希臘化文化的中心,亦是古希臘文化中最大的城市,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與詩人們。著名的亞歷山卓大圖書館(
Library of Alexandria)的藏書,更達70萬卷之多,可謂是古代知識與文化的寶庫。羅馬人亦透過圖書館藏,了解並融合了古典希臘思想,創造了羅馬的文明。關於亞歷山卓大圖書館,我們在之前的神話篇有稍作介紹,這座圖書館最後是毀在十字教徒手上,算得上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浩劫。

但是,希臘化時代並沒有持續多久。在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被他的部將們瓜分。遺腹子亞歷山大四世(Alexander Ⅳ),更慘遭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前所任命的攝政王安提帕特(Antipater)之子卡山德(Cassander)殺害,馬其頓王國陷入長達二十年之久的內戰。
衰敗的馬其頓王國,無力面對西方日益強大的羅馬共和國(Roma)。四次的馬其頓戰爭(Macedonian Wars),將馬其頓王國推向滅亡。最後在西元前168年,成為了羅馬共和國的一個行省。而馬其頓最後一塊版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也於西元前30年滅亡於羅馬共和國屋大維(Divi・filius)之手。

https://i.imgur.com/eM9iMmG.png
圖https://i.imgur.com/eM9iMmG.png?e=1666652547&s=O_wL9rmdXwkdlgqPVhUHYg,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閃米特人的分佈

簡單介紹完波斯和馬其頓,先回到在兩河文明傳播上,扮演非常關鍵角色的閃米特人。

閃米特人的勢力版圖,不僅止於兩河流域,而是擴及甚至整個阿拉伯半島、地中海與紅海沿岸地區。如果要從現代語系再去分類閃米特人的族群,主要可分為東與西兩支閃米特。西閃米特還可以再細分成中閃米特與南閃米特。
東閃米特就是亞述、巴比倫等繼承蘇美文明的阿卡德部族。而西閃米特則是分佈於巴勒斯坦、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的各民族,例如猶太人、阿拉伯人,以及腓尼基(
Phoenician)人等等的部族。其中,古代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可以說是古希臘文明的啟蒙之一。腓尼基人創造的22個字母,亦演化成古希臘的字母,成為後來西方各種拼音文字的始祖。

https://i.imgur.com/iAusRrv.png
圖https://i.imgur.com/iAusRrv.png?e=1666647484&s=0cOpDuD37K9XXcRO9UEpb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腓尼基人的航海路線

腓尼基人善於經商與航海,全盛時期的勢力範圍遍及地中海沿岸,建立貿易站和殖民地城邦。他們運銷西亞的特產木材、玻璃、染料和金屬製品至地中海西岸各地,同時也將兩河流域的文明傳播至地中海各地,特別是地中海東部的克里特島(Crete),也就是後來的希臘愛琴文明的發源:邁諾安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諾薩斯 (Knossos) 城為首的各個宮殿,為其主要的文明遺跡代表。
克里特島位於埃及、希臘、意大利及腓尼基之間,是重要的戰略要衝與貿易重鎮,與腓尼基、埃及有相當頻繁的交流。也因此,古希臘文明與神話,帶有一定程度的兩河流域與埃及的古文明色彩。

只是,如同其他兩河流域的諸國,腓尼基在西元前六世紀也被波斯帝國併吞。剩餘的城邦,例如位於北非貿易站的迦太基王國,則是在西元前146年被羅馬共和國殲滅。

https://i.imgur.com/5vPebTE.jpg
圖https://i.imgur.com/5vPebTE.jpg?e=1666705321&s=OFJDEBneQ4apV9IXL16Lu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羅馬的母狼與雙子雕像

https://i.imgur.com/C5vZ2sf.png
圖https://i.imgur.com/C5vZ2sf.png?e=1666665703&s=FMwUAicVh-GgYA4CuFzi8g,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維斯塔(Vesta)女祭司們,以及黑魂的「防火女」

至於最後稱霸天下,將古典時期文明的結晶,發揚光大的羅馬共和國,位於義大利半島中部臺伯河(Tiberis)畔,主體民族為拉丁人。羅穆盧斯(Romulus)和雷穆斯(Remus)這對雙胞胎兄弟,為羅馬的創國者。
傳說中,他們是特洛伊英雄的王子伊尼斯(Aeneis)的後代,母親是特洛伊王室後裔的維斯塔(Vesta)女祭司雷亞.西爾維亞(Rhea.Silvia),父親是戰神瑪爾斯(Mars)。維斯塔女祭司(Sacerdos Vestalis)必須為處女擔任,破戒者會遭受活埋的處罰。她們的職責,和魂系玩家所熟悉的「防火女」一樣,負責照管羅馬城維斯塔神殿裡的「帝國爐火」,確保神聖之火不會熄滅。
在羅馬神話故事中,為了避免雷亞產下會威脅自己王位的子嗣,篡位者的叔叔殺光雷亞的兄弟們後,將她送去維斯塔當祭司。然而,馬爾斯化身為狼,臨幸了雷亞,雷亞因而誕下了雙胞胎兄弟。聞訊的叔叔活埋雷亞後,將雙胞胎兄弟扔進臺伯河裡。雙胞胎兄弟被河邊的榕樹勾住,然後被一匹到河邊飲水的母狼救起餵哺,最後由牧羊人撫養成人。因此,對羅馬人來說,榕樹與狼,是神聖的象徵。

https://i.imgur.com/4ZTWcQn.png
圖https://i.imgur.com/4ZTWcQn.png?e=1666658515&s=IqRTdFk8oA2lZFXpXfBjJA,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古羅馬的鷹徽章與鷹旗、鷹旗旗手

除了狼與榕樹外,鷹在古羅馬也具有神聖的地位。鷹在羅馬神話,是主神朱庇特(
Jupiter)的化身,是他的象徵物。西元前107年羅馬共和國時代執政官馬略(Gaius.
Marius)的軍事改革,更將鷹正式定為SPQR軍團的符號。SPQR,全名為「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翻譯成中文的話,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是包含羅馬共和國與羅馬帝國在內的古羅馬全體。也就是說,在羅馬共和國時代,鷹於法律上是羅馬的正式標誌;到了帝國時代,更直接成為羅馬皇帝的象徵。對古羅馬而言,鷹徽是代表國家。
古羅馬軍團是職業化的軍隊,其象徵物拉奎拉(Aquila)鷹柱,或稱鷹旗。它是每一個軍團的靈魂,一個軍團只有一面鷹旗。進入帝國時代後,鷹旗也同時是羅馬皇帝的意象。因此,丟失鷹旗,會被古羅馬人認為是一個極其嚴重,讓整個軍團蒙羞的奇恥大辱。例如「條頓堡森林戰役(Battle of the Teutoburg Forest)」,羅馬被日耳曼殲滅了第17、18、19這三個軍團,並丟失三軍團的鷹旗,導致這三個軍團直接被撤號。另一個著名的為第9軍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閱相關資料。

在軍團旗之下,還設有營旗、隊旗。古羅馬的指揮官可以從旗幟上看出該營隸屬的軍團、兵力與裝備的情況,甚至於召集地。鷹旗和營旗,都由專門的旗手(Signifer)掌旗。特別是鷹旗的旗手,必須是在該軍團服役20年以上的老兵,並且是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老士兵來擔當。鷹旗旗手的服飾與普通軍團士兵不同,最大特徵是其頭上披著的獅子獸頭和獸皮。此外,古羅馬帝國軍團的騎士,在冊封時也會授予鷹頭柄的劍,代表其地位。
隨著羅馬帝國的勢力版圖推進,羅馬鷹徽直接影響了歐洲各國在國徽與國旗的設計,例如歷史上的拜占庭、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與德意志邦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聯邦。

關於狼、鷹與榕樹的典故,是否有與法環中有所連結,我們將在下一回的地面篇,回頭來探討。

https://i.imgur.com/x1ACFEI.jpg
圖https://i.imgur.com/x1ACFEI.jpg?e=1666662805&s=9_pD9BXmQLdJKbGxOlAGG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羅馬帝國疆域版圖

在羅穆盧斯最初建國時,羅馬是王國,王政體系。但是在西元前七世紀末,羅馬王國被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s)入侵,王政時期最後的三位羅馬國王,為伊特拉斯坎人。直到西元前 509 年,羅馬人推翻伊特拉斯坎人的統治,廢除王政,成立羅馬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時期,有「前三雄」之稱龐貝(Gnaeus・Pompey)、凱撒(Gaius・Julius・Caesar)和克拉蘇(Marcus・Licinius・Crassus),以及「後三雄」之稱的屋大維(
Divi・filius)、安東尼(Marcus・Antonius)、雷比達(Marcus・Aemilius・Lepidus)。這幾位名將,打下羅馬共和國的全盛期疆土,同時也在國內引發互鬥內戰。最後,西元前 27 年,屋大維贏得最後的勝利後,羅馬結束共和體制,進入帝制,為羅馬帝國。而元老院尊屋大維為「奧古斯都」, 意思是「至尊至聖者」。

至西元 476 年日耳曼(Germani)毀滅西羅馬帝國為止,羅馬帝國一共治世五百年之久。前期由屋大維開始,到奧里略(Marcus・Aurelius・Antoninus),一共出現五位賢君,也就是史稱的「五賢帝」。儘管中途出現數名不適任君主,羅馬帝國渡過了長達兩百年的繁榮。此時的羅馬帝國,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是羅馬史上最偉大的時代,為「羅馬和平時期」,古羅馬文化盛行於各個行省。

https://i.imgur.com/CNNRamK.png
圖https://i.imgur.com/CNNRamK.png?e=1666673944&s=7z-6kkl4717kCu5IbEdWl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古羅馬時代的兩大外患,凱爾特(Celt)與日耳曼(Germani)

不過,看似無敵的古羅馬,他們從建國開始,就一直面臨外族的侵犯。
前期有凱爾特人,後期有日耳曼人。這兩大外族的名稱,並不是指單一族群,而是一群擁有相似語系與文化的複數部落的總代稱。無論是凱爾特還是日耳曼,都是以各自所屬的部落為單位,沒有國家。他們有國家概念,也已經是中世紀時期的事了。
這兩個民族的起源不同,凱爾特原本是遍佈於西歐各地,日耳曼則是主要聚集在北歐,兩大部族之間互有競爭與領土的爭奪。隨著凱爾特的高盧(Gallia)被凱薩擊敗,古羅馬的國土向西方推進後,古羅馬國境直接與日耳曼族群比鄰,大小戰役不斷,而後是日耳曼大遷徙。

https://i.imgur.com/WjzQ5XP.png
圖https://i.imgur.com/WjzQ5XP.png?e=1666659267&s=6_oY2tMn9r6Hdm_Ixxdda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凱爾特人古今分布圖

首先是凱爾特。

凱爾特,是在史前的西元前3000年之前,就已經生活在西歐地區的諸部落。著名的大不列顛群島倫敦(London)近郊的巨石陣(Stonehenge),以及愛爾蘭都柏林(Dublin)北方的紐格萊奇墓(Newgrange),便是凱爾特所遺留的,和天象觀星相關的巨石文明遺跡。從凱薩在征戰時所記錄的「高盧戰記(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中記述來看,凱爾特在當時被稱為高盧人,特徵是紅頭髮。

在前幾回的神話篇中,我們有提到凱爾特人所繪製的圖騰,是非常獨特的條紋所構成,描繪著大自然,例如動物或植物。「拉登文明(LaTè ne)」是其中一個代表。凱爾特人是歐洲最早就進入鐵器時代的民族,精於煉鐵與鍛造。也就是因為他們比其他同期的民族都來得早進入鐵器時代,在武器裝備上佔有上風,因此在西元前五世紀之前,凱爾特部落幾乎席捲了整個西歐。考古學家在凱爾特的墓穴中,發現大量精緻的金屬製品,例如武器與飾品。
總結來說,凱爾特人並不野蠻。他們懂天象觀星,擁有自己獨特的曆法,是最早進入鐵器時代的歐洲民族,亦有獨樹一格的藝術,堪稱是歐洲的一大「失落的文明」。

現今的凱爾特人,泛指海島系的部族。古時候的大陸系部族,不是被羅馬同化,就是因戰火而遷入海島族群裡。目前他們主要分佈於法國西北部的布列塔尼(Breizh),以及大不列顛群島的西北部,例如蘇格蘭(Scotland)、愛爾蘭(Ireland)、曼島(Isle of Man)與威爾斯(Wales)等地。

https://i.imgur.com/YucLGzu.png
圖https://i.imgur.com/YucLGzu.png?e=1666702179&s=uWBRvJehu1hHio-16YlY7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法環世界中,與威爾斯有所相關的角色們

其中,威爾斯在法環的遊戲世界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因為所有有語音的魔法師
們,包含大家的老婆菈妮、瑟濂老師、伊吉,配音員全員都是威爾斯人,台詞都帶有威爾斯腔。
這項安排,不會是巧合,而是刻意為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推論線索。

除了語音外,魔法師們的政治體系,恰好和大不列顛幾乎一致(詳見上一回的文章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36726&snA=9513),再加上英國牛津與劍橋大學的學位服和大學鎮,以及卡利亞王室帶有濃厚的英國王室色彩醻o些,都在暗示著魔法師們的參考原型,就是大不列顛和凱爾特。

但是,這群魔法師,除了菈妮以外,一個一個都是黑頭髮。真要說的話,他們不是比較像來自地中海的古羅馬人的特徵嗎?怎麼會說他們和凱爾特有關聯?
這是因為魔法師們的祖先是觀星者,而觀星者們來自於雪山區域,正是和以紅髮為標誌的火巨人比鄰而居。觀星者與火巨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很像古羅馬人與凱爾特人在大戰後的同化現象。
關於羅馬與凱爾特、觀星者與火巨人間的歷史淵源與關係,以及相關遺跡的部分,我們同樣也會在下一篇的地上篇做介紹。

https://i.imgur.com/QTZkKoK.png
圖https://i.imgur.com/QTZkKoK.png?e=1666654473&s=xAYCmje3EmZAaUKqfAK92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日耳曼大遷徙

https://i.imgur.com/43eaAkc.png
圖https://i.imgur.com/43eaAkc.png?e=1666708992&s=UuV8TZK3sdE2m-VXw4hJR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羅馬帝國中的鬥士,以及法環遊戲中的劍鬥士

日耳曼,同樣也是古老的部族,他們是現在西歐與北歐國家的共同祖先,信奉北歐神話的諸神。古羅馬人塔西突士(Gaius・Cornelius・Tacitus)著作的「日耳曼尼亞誌(De
Origine et situ Germanorum)」一書中提到,他們主要的外觀特徵是身形高大、金髮碧眼。血統越純正的日耳曼人,頭髮越金,金到甚至於會泛白。
日耳曼人是古羅馬時代最大的外患,和凱爾特人一樣,被古羅馬人認定為蠻族。在欸羅馬共和國時代,差點讓羅馬滅國,整整打了十二年的「辛布里戰爭」或「條頓入侵」(
Cimbri-Teutons War),就是羅馬與日耳曼人的戰爭。日耳曼人驍勇善戰,不投降,但是會為了錢而倒戈,凱薩在進攻高盧的凱爾特部族時,曾雇傭了日耳曼人當傭兵。

在前面提到的條頓堡森林戰役,羅馬被殲滅了三軍團的戰力後,後繼乏力,便放棄掃蕩日耳曼族群,只好選擇以萊茵河(Rhine)為界線,築城牆來抵禦日耳曼族群的入侵。但是,界線最終還是被衝破,原因就在於羅馬在五賢帝之後,發展逐漸停滯,在西元三世紀的「三世紀危機(Discrimen tertii saeculi)」後,國勢更是直線下滑。
為了保護羅馬不被長驅直入,西元271年,羅馬皇帝奧勒量(Lucius.Domitius.
Aurelianus)下令修建大規模城建全長19約公里,每100羅馬尺(29.6公尺)就有一個方塔的城牆,將羅馬城牢牢地包裹在「奧勒良城牆」(Aurelian Walls)內。

https://i.imgur.com/tbOrvj7.jpg
圖https://i.imgur.com/tbOrvj7.jpg?e=1666698732&s=KG0Ie73kJOGP1u4120nWo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三世紀危機

在五賢帝的最後一位皇帝奧里略的時代結束,其子康茂德(Lucius.Aurelius.Commodus.Antoninus)繼位後,羅馬帝國走向衰敗,陷入飢荒、瘟疫、天災、內戰與北方外族入侵的無限輪迴中。歷史上,將西元193年康茂德被暗殺,到西元284年戴克里先(
Diocletian)登基,這前後將近一百年間的時間,稱為「三世紀危機」。
饑荒與瘟疫,再加上首都羅馬城因雷擊而引發火災,使得羅馬的勞動力大量消退,奴隸的人口也大幅下降。在此之前的羅馬,都是藉由領土擴張,向新征服來的各行省徵收稅賦。因此在勞動力下滑、奴隸來源無法確保下,再加上財源不足,陷入饑荒與經濟消退的惡循環。除此之外,不停的內戰與不安定的政權,更使得羅馬帝國整個中空。然而,最嚴重的其中一個原因,莫過於帝國初期就出現的問題——移民政策。

https://i.imgur.com/JqjMt9Q.jpg
圖https://i.imgur.com/JqjMt9Q.jpg?e=1666692318&s=emDIea3dde1yWZvVM8jC4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蠻族羅馬軍團

古羅馬向來不是排斥移民的國家,尤其是在國土面積不停擴大,需要更多人力資源的狀況下。因此,對於移民,他們採取了相當具有彈性的作法:奴隸轉成自由人、當兵取得居住權。

羅馬的奴隸來源眾多,有希臘人、埃及人、敘利亞人、日耳曼人等等民族。他們在各種原因下成為奴隸後,被帶到帝國各處,提供極為廉價的勞動力。但是,這些非自願的奴隸,只要獲得主人的同意,就有機會翻身,消除奴籍成為自由人,甚至成為羅馬公民。例如在康茂德當羅馬皇帝的時代,著名的奸臣克里安德(Marcus・Aurelius・Cleander),就是在康茂德的意思下,從康茂德的奴隸成為自由人,並獲得大臣職位。而當兵取得居留權,甚至獲得公民權的例子,則有色雷斯的馬克西米努斯(Gaius・Iulius・Verus・
Maximinus)為例。他是第一位移民家庭出身,卻能當上羅馬皇帝的日耳曼歌德人。馬克西米努斯16歲就進入軍團當輔助兵,在一次慶典中,報名參加了軍團中的鬥士比賽,被當時的皇帝塞維魯斯(Alexander・Severus)所賞識。很快地,他以自己的身手,在軍團中取得地位,成為大隊長、軍團長,最後更成為了皇帝。

孱弱的帝國,要面對內亂與外患,就需要更多的移民來補充兵力。在「三世紀危機」時,移民與傭兵,已經成為羅馬軍隊的主力,甚至於領導階層也是來自於移民。看似可笑的蠻族打蠻族,在羅馬的中後期是越來越顯著化,因為整個羅馬軍團,只剩不到10%是羅馬公民。軍團的組成,有來自日耳曼、凱爾特、色雷斯、波斯與各個中亞遊牧民族,相當複雜——原本出自於廣納人才與加強人力的移民制度,最後卻變成了亡國的最大破口之一。

https://i.imgur.com/BXNqFgA.jpg
圖https://i.imgur.com/BXNqFgA.jpg?e=1666683347&s=_ppQHFbE8iW-Y3ysilulNg,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君士坦丁一世與米蘭詔令

「三世紀危機」之後,羅馬帝國又陸續發生了足以影響到後世的幾件大事:(一)戴里克先實施「四帝分治」,在東、西半部各置一位「奧古斯都」和一位「凱撒」,導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國,更頒布了對十字教徒的迫害法令、(二)君士坦丁一世(
Constantinus I)頒布「米蘭詔令(Edict of Milan)」,承認十字教的合法性,並召開第一次大公會議(Ecumenical Synods),通過「尼西亞信經(Symbolum Nicaenum)」、(三)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接受了日耳曼民族遷徙進入境內,試圖將其吸收為軍力。此外,他更獨尊十字教,頒布了「薩洛尼卡敕令 (Edict of Thessalonica)」,奉十字教為國教,使教廷與帝國各級政府平行。此舉直接掏空了羅馬的統治基礎。

這三件重要的決策,可以說是連鎖,而且加速羅馬的敗亡,以及嚴重影響後世的歐洲歷史。特別是君士坦丁一世的「尼西亞信經(Symbolum Nicaenum)」和以及狄奧多西一世的「薩洛尼卡敕令 (Edict of Thessalonica)」,更是左右了歐洲未來的宗教信仰,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

「尼西亞信經」奠定了亞他那修(Athanasius)派的神學論點,為正統的十字教學說,儘管君士坦丁一世根本搞不清楚他們在爭論什麼,甚至於他本人傾向於另一派。而這個第一次大公會議的結果,讓亞他那修派有了藉口,在之後頒布的「薩洛尼卡敕令」,將其他派別視為異端,對他們進行迫害。

——在君士坦丁一世解除了三百多年來羅馬對十字教徒的迫害後,十字教卻反過來開始在
歐洲迫害其他信仰,甚至於系出同門的其他學派,長達千年以上。這段歷史,真是極其諷刺。

https://i.imgur.com/6VjMuCA.jpg
圖https://i.imgur.com/6VjMuCA.jpg?e=1666664132&s=_eYu9oi7zvYoC0PHWpYNpg,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密特拉教(Mithras),屠牛的密特拉神

在這裡,有一件值得注意的是,那就是「密特拉教(Mithras)」,也就是「太陽教」,著名的「無敵的太陽」。

這個宗教,幾乎與十字教同一時期,在約西元一世紀到四世紀之間,出現在羅馬,是在古羅馬的民間相當盛行的異教,特別是在軍團。
關於此宗教相關的紀錄,最早是被發現在西元前14世紀的西臺(Hittite)人的石碑上。石碑上記載的密特拉神,歷史學家認為是上古印歐族群的原始信仰,為象徵「契約」的英雄神。此宗教的最大特徵是,會與當地的宗教做結合,也會隨時代而變化。因此關於密特拉教,基本上是多變的。

例如在印度神話中,祂除了契約之神外,也是十二位太陽神的其中一位,為六月,但是不怎麼受重視;在波斯後來演化出來的祆教裡,祂變成司法神、光明神與軍神。但由於祆教是一神信仰,因此地位亦不高,直到創教百年後的西元前五世紀左右,波斯國王
Artaxerxes II Mnemon才准許人民信仰祂;在希臘化時代,祂被當成與希臘太陽神赫里厄斯(Helios);在古羅馬時代,祂是誕生於岩石之中,具屠牛的英勇形象,以及成為能與太陽神索爾(Sol)共享宴會的朋友;在中世紀時期的伊朗,祂成為太陽神,甚至有以祂為主體的教團。

——每個地區、時代的形象,都不盡相同,信仰的內容與方式也不同,甚至於還有希臘與
古羅馬版本,逆輸入回伊朗與波斯的現象,是個蒙有神秘面紗的宗教。

在法環遊戲中,有著不少密特拉教的影子,特別是與太陽有關的部分。這部分,我們同樣會在下一回的地上篇做探討。
https://i.imgur.com/ZQb722r.png
圖https://i.imgur.com/ZQb722r.png?e=1666657592&s=vVL9S7GTp0t5_SbzHjJZCg,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西臺帝國的獅子門(The Lion Gate)與安納托利亞地圖

在續談密特拉教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西臺帝國的簡易歷史。

歷史記載中的西臺人,來自於今天的烏克蘭東南部,是南俄草原起家的印歐語系族群的尼希特人(Nesite)。他們在西元前2000年,翻越高加索山脈(Caucasus Mountains),向南遷徙到小亞細亞(Asia Minor Peninsula),或稱安納托利亞(Anatolia)的中部地區,征服了當地的原住民赫梯人(Hattians)。
而在此之前,赫梯人接受了亞述人(Assyria)的商業殖民,因此,屬於印歐語系的西臺人,他們吸收了兩河流域文明,結合蘇美楔形文字,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西臺楔形文字系統。此外,西臺人整體的文明與神話信仰,亦深受其影響,甚至於直接照搬。西臺人的信仰,基本上是和當時的兩河流域諸國一樣,都是多神教。

安納托利亞中部,是氣候惡劣,深處內陸且土壤貧瘠,卻充滿鐵礦的高原地帶,善於冶煉的西臺人,發明了冶鐵術,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鐵器的民族,並將「馬拉戰車」的戰術,帶進了兩河流域,降下青銅器時代的帷幕。
西元前約 1550 年左右,西臺的拉伯尼納(Labarna)成立了西臺帝國,為第一任國王。西臺帝國在併吞周邊小國後,定都於哈圖沙(Hattusha),隨後發起大規模軍事征服行動,迅速擴張版圖,並攻陷了當時的巴比倫帝國(Babylonia),實力強大到足以和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時期的埃及正面抗衡。
不過,西臺人並沒有長時間佔領美索不達米亞,在攻陷巴比倫帝國,洗劫首都一圈後,西臺人隨即凱旋歸國。他們亦曾與希臘的邁錫尼(Mycenaean Greece)開戰過,是驍勇善戰的軍團。

西臺帝國最後是亡於波斯帝國,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關於西臺帝國的興起與衰亡,相關資料可以參考此系列文章(https://cuphistory.net/hittite-history-1/?amp=1),這裡只稍加帶過。

https://i.imgur.com/GiKN3rz.jpg
圖https://i.imgur.com/GiKN3rz.jpg?e=1666647518&s=Tb1-_F2SOVKCpNwmS3qwo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古羅馬時代,繪有密特拉教相關圖騰的硬幣

西臺帝國滅亡後,安納托利亞地區在那之後接受了波斯的統治。然後,在馬其頓王國崛起後,經歷了希臘馬其頓王國的希臘化時代、羅馬帝國的征服。最後,在西元前一世紀左右,密特拉教被輾轉帶進了古羅馬的世界,後來甚至成為古羅馬軍團中最為流行的信仰。

古羅馬時代,密特拉教是屬於密教,信仰階層較中下階層,特別集中於軍隊。一直到古羅馬時代的中後期,才有宮廷人士信奉,並引起皇帝的注意。
之所以在軍隊中廣為流傳,是因為連年征戰的士兵們,希望能獲得密特拉神的庇佑,得到「不死」的戰力。因此,在各個古羅馬軍團駐兵區附近,能找到為數眾多的密特拉教山洞遺跡。

密特拉教原則上禁止女性入教,只接受男性。入教需經過嚴格的12道考驗,考驗欲入教者意志力,其中包含會在入教者的額上以烙鐵留下印記,或者施以火焰的洗禮。
教團分為七個階級,從上至下,各階級的守護星分別為以下七位古羅馬神祇:土星的農耕神薩頓努斯(Saturnus)、日的太陽神索爾、水星的商旅守護神墨丘利(Mercurius)、木星的主神朱庇特、火星的戰神瑪爾斯、金星的愛與美之神維納斯(Venus),以及月的月神露娜(Lunar)。升級的方式不明。

基本上,密特拉教教徒對國家忠誠,既沒有像十字教那樣具有排他性,也不會拒絕參加其他宗教的活動與崇拜皇帝。他們在宗教上的儀式,都是在沒有窗戶的神殿,或者在山洞裡秘密進行。
整體而言,他們的存在,並不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因此,在古羅馬時代,密特拉教沒有像十字教那樣受到壓迫,甚至於還有得到皇帝默許。

反觀,十字教信徒卻認為密特拉是異端,不應該存在。更正確來說,十字教信徒甚至於認為古羅馬的諸神信仰也不應該存在。
例如十字教使徒的聖保羅(Saint Paul),他到處旅行傳教的時候,總是呼籲信眾不要相信異教的神祇,也不要涉足異教徒的神殿。想當然爾,他在羅馬初期時代的安納托利亞西海岸的大型都市「以弗所(Ephesus)」,建立基地展開傳教時,就直接引發了住民的不滿,造成不小的暴動——因為,當時的以弗所,是一個既富裕且重要的城市。他們擁有一
座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祭祀著月神的偉大神殿「阿提密斯神殿」(Temple of Artemis)。

試想,有一個莫名其妙的外來者,突然跑來對虔誠的月神信眾喊著「大家應該要拋棄神殿、拋棄神像,那些是魔鬼的化身,請轉投上帝的懷抱!」,究竟是多麼駭人的言論。畢竟對當時的人們來說,阿提密斯女神,是一個擁有許多權能,充滿威望且非常受人尊敬的偉大女神。
因此,對羅馬帝國前期的皇帝們來說,十字教可以說是反社會、顛覆政權的麻煩來源。從尼祿(Nero)皇帝開始,便以各種形式鎮壓,拆毀教堂。就算是五賢帝時代的奧理略,他甚至還加大鎮壓的力道。

https://i.imgur.com/RsPDF5f.jpg
圖https://i.imgur.com/RsPDF5f.jpg?e=1666697312&s=nlw6pGIf7xQFijtGVQI1J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古羅馬各地的地下墓,以及法環世界的地下墓

受到古羅馬皇帝們鎮壓的十字教教徒們,只好輾轉到地下發展。殉教的使徒們,他們多數葬在地下墓。世紀初的十字教葬禮非常簡便,屍體用殮屍布包一包後,就直接放進牆面上挖出來的一格一格洞穴裡。因為他們相信不需要棺木,反正早晚會再復活。這些地下墓,有一部分區域還設有祕密禮拜所,為了讓教徒們能偷偷躲在地下墓做彌撒。
目前已知古代羅馬的地下起碼有60多處墓穴,現在保存較為完善的,大約有5座,例如聖塞瓦斯蒂安地下墓穴(Catacombs of St. Sebastian)、聖卡里斯托地下墓穴(
Catacomb of Callixtus)等,(參考資料:
https://www.mercaba.es/artemercaba/catacumbas_de_roma.htm

那麼在法環遊戲裡有沒有對應呢?當然有,各地的地下墓與英雄墓就是,甚至於有些墓地和現實的史實一樣,也是設有禮拜堂。這麼一來,法環的地下墓為什麼是挖成一格一格,而不是擺設棺木,然後為什麼有些地下墓會有禮拜堂,就能獲得解釋了。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地下墓,都和黃金樹信仰有關聯。

但是,諷刺的是,當十字教成為國教,開始掌權後,教徒們反過來大肆破壞各處神殿神廟,自然也會對密特拉教展開排山倒海的肅清行動。
最後,包含密特拉教,有許多的異教信仰,就這樣從歷史舞台消失了。

https://i.imgur.com/vznVtsX.jpg
圖https://i.imgur.com/vznVtsX.jpg?e=1666685635&s=reHcZBI0sWxCWpDd_-rlM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對日耳曼歌德人傳教的傳教士烏爾菲拉

狄奧多西一世的「薩洛尼卡敕令」,尊十字教為國教,不只剷除異教徒,也肅清了不同教派的異端。與此同時,十字教徒瘋狂地在各地摧毀舊時代信仰的神廟與神殿。藏書七十幾萬卷,堪稱人類文明寶庫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據說也是在當時被十字教徒給放火燒毀。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浩劫,比起現代的伊斯蘭國(ISIS)所帶來的文明破壞,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外,狄奧多西一世的這項敕令,直接成為了日後日耳曼人群體攻擊西羅馬帝國的導火線之一。

君士坦丁一世的母親是十字教教徒,他本人被據傳在老年時接受受洗,也成為了教徒。他不只承認了十字教的合法性,更在君士坦丁堡興建教堂與基督教公共建築藝術,使得教會逐漸擁有權力。之後,獲得皇帝支持的君士坦丁教會,派遣烏爾菲拉(Ulfilas)為主教,對羅馬境內的日耳曼展開宣教。

烏爾菲拉是東日耳曼分支的哥德人(Goths)。他擔任哥德主教的五十年間,不只編造哥德文字,對當地人民宣教,更以歌德字翻譯了聖經,使得大量的日耳曼人放棄原本的北歐神話信仰,改宗信奉十字教。只是他的教派:阿里烏教派(Arianism),並非狄奧多西一世所信奉的教派,是被肅清的異端。
在一連串的肅清異教徒與異端中,導致在羅馬境內,躲避匈奴的日耳曼難民,以及原為傭兵歸化的日耳曼人,原已經因賦稅而不滿,再受到宗教上的打壓,直接群起暴動,加速了帝國的崩壞。

西羅馬的滅亡後,古典時期結束,歐洲開始進入了中古時期,史學家稱此時期為「黑暗時代」。

https://i.imgur.com/ZPi9JEg.png
圖https://i.imgur.com/ZPi9JEg.png?e=1666646678&s=JzN5T1VXAr6aswHq7e5f4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地底世界的「永恆之城」

到此為止,如果把上述的古典時期文明的發展史,以及古典時期的建築特徵,套用到法還遊戲中,我們可以發現地底世界與地面少許的王朝遺跡,基本上就是象徵著整個古典時期:從最初的兩河流域文明,到最後的古羅馬。
如果再將這段時間的宗教信仰發展,與遊戲做結合,又會發現不小有趣的雷同之處。像是十字教源自於亞伯拉罕(Abraham)一系,耶穌自稱是他的後代子孫,而他來自於烏爾第三王朝,在王朝滅亡後舉家遷徙。這邊,可以對應到兩河流域年代的永恆神族們,在三座城淪陷後,離開交界地,直到瑪莉卡回到故鄉。

從遊戲中黃金樹信仰的排他和符號象徵,以及宮崎英高在接受雜誌專訪時,曾提及黃金樹信仰參考了現實世界中的某宗教發展史,因此我們合理懷疑該宗教,應該就是十字教。
正好,古羅馬的毀滅,有一半的原因是內戰,也有一半的理由和該宗教有。這些,與法環的古代文明毀於城邦內戰,以及帶來黃金樹信仰的黃金流星,是不謀而合。

此外,我們在之前的幾篇文章中有提到,在王朝遺跡中,能尋獲與太陽、生命樹有關的遠古圖騰,合理懷疑除了建築物暗示古典時期相關的歷史關聯外,更顯示了舊時代的信仰,受到毀滅性打擊。而在古羅馬時代末期,除了象徵大自然與天體信仰到羅馬諸神被消失外,另一個受害者就是被消滅的太陽,密特拉教。

https://i.imgur.com/VMhp1ye.png
圖https://i.imgur.com/VMhp1ye.png?e=1666692554&s=E8Ij-CXXjevb9KS-ZWhpu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哥德式建築的特徵

但是,有趣的是,被王朝遺跡群包圍的永恆之城,其尖塔與飛扶壁、十字基底、交錯樑結構,並不是古羅馬時代的古典建築,反而是千年之後,日耳曼系的哥德式建築的非常重要的特徵。且在諾克史黛拉與諾克隆恩這兩座永恆之城遺跡裡,還能看到兩具巨大地位看似非常崇高的巨人屍體。從巨人的服飾,配合在古羅馬時代的服飾來看,應為女性。此外,最值得注意的是,永恆之城對照現實建築,並不是僅止於哥德式教堂,它們的原型是「聖母院」。

崇拜女性與月亮、聖母院。符合這幾項要件的,在現實宗教信仰中,也就只有那一位——
「聖母瑪利亞(the Virgin Mary)」。
將永恆之城設定為與聖母瑪利亞相關,其實是極盡嘲諷,也非常惡意。

這部分,得從聖母瑪利亞在舊教的天主教(以及東正教、聖公宗)與新教的基督教裡的差別說起了。
當然,十字教間的認知落差與恩怨情仇,並不只是瑪利亞。

https://i.imgur.com/z37GSmk.jpg
圖https://i.imgur.com/z37GSmk.jpg?e=1666671310&s=5xm5KA4LrSxFfmCFtcx8C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聖母瑪利亞無染原罪瞻禮

聖母瑪利亞,以教派定義來說,主要的分歧點,是「瑪莉亞無罪論」。

瑪利亞在舊教的教義裡,她的地位高於任何一個聖人與使徒。她無罪純粹,甚至是沒有經歷過「死亡」,肉體與靈魂就上了天堂,成為天界的后,是「天主之母」。
她也被視為救贖的代表,人們向她禱告,更擁有被羅馬教宗承認的「顯靈」事蹟,例如最有名的法國盧爾德,以及墨西哥瓜達露佩。簡單來說,耶穌的神性滲透至人性,所以生下耶穌的瑪利亞,也應當擁有神性。

相反地,對新教的基督教而言,舊教的說詞是無法理解也不可原諒的荒謬。他們認為瑪利亞只是個凡人,沒有什麼特別偉大之處。在聖經中,她也就頂多和耶穌的門徒並列,甚至於還排在門徒之後的存在。他們認為瑪利亞就只是生下耶穌在人間的「人性」,就只是「基督之母」。

瑪利亞究竟是「神性」還是「人性」,這個爭議,讓十字教內部充滿煙硝味,雙方互不相讓。
但是,若是從十字教在歐洲以及中南美洲,甚至於全世界的歷史與傳播方式來看,完全不意外為什麼明明是同為十字教,舊教卻那麼推崇聖母瑪利亞了。

https://i.imgur.com/q8bSbLo.png
圖https://i.imgur.com/q8bSbLo.png?e=1666671033&s=ofbF1BTNRpn7ZiddpNzmz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聖母瑪利亞與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法文「Notre Dame」,意思為「我們高貴的女士(Our Lady)」,也就是「聖母瑪利亞
(the Virgin Mary)」。在中世紀,大部分的哥德式教堂,都是獻給聖母瑪利亞。

為什麼會是獻給她,其實是有其歷史淵源存在,特別是與我們在前面提到的凱爾特與日耳曼民族,有絕大的關係。
在古羅馬時代,古羅馬將軍們掃平了凱爾特,以及在帝國中後期,皇帝半自願半強迫地接納大量日耳曼進入國境,十字教傳教的對象,自然也包含境內的外族們,例如我們早先提到的歌德傳教士烏爾菲拉。為了向外族傳教,傳教士們費盡了苦心,包含理解對方的「文化」與「既有信仰」。

是的,要向人推銷東西,首先就必須要理解對方的需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盡可能迎合他們的口味,別人才願意聽你說話,進而向你購買東西。古時候的十字教傳教士們,就是做到了這一點,讓十字教成功在羅馬境內廣為流傳。

在君士坦丁一世的年代,初獲解禁的十字教信徒的人數,來到羅馬總人口的10%,信徒們主要聚集在帝國東部的舊希臘城邦,例如我們在早先提到的安納托利亞的以弗所…慢著,以弗所?你說的是那個擁有世界七大奇蹟「阿提密斯神殿」,祭拜著月神,還因為十字教使徒聖保羅的言行,發生暴動,居民試圖驅逐他們的以弗所?

對,就是那個以弗所!

這邊,我想各位一定會覺得奇怪,這到底是發生什麼事。其實很簡單,就是使徒們學精了,既然正面跟你宣教你不接受,那我就換個方式,用「勸誘」的方式來拐人——結合希臘
的神祇們,再搭上哲學辯論。他們聰明地將希臘的神祇,拿來與聖母瑪利亞、從前的十字教聖人或殉教者們做連結,特別是聖母瑪利亞。為什麼特別是聖母瑪利亞?

我們來看一下新約聖經的四本福音,大概都在講什麼東西好了。

四部裡的第一部,「馬太福音(或天主教版的「瑪竇福音」)」,共有28章。主要都在講耶穌的身世與生平,例如說他是大衛王的子孫,是「舊約聖經」裡所預言的救世主,以看救世主的角度在寫他的生平,講他的工作。。那個所謂的工作,就是驅魔、醫病、顯神蹟…嘿對,就是神棍的故事。宣教對象大概是猶太人。明明是講他的生平,提到他母親的次數,只有五次。
下一本的「馬可福音(或天主教版的「馬爾谷福音」)」,共有16章。內容比起第一本的馬太福音,精簡掉了耶穌的身世,沒有他的族譜,也沒有讓他高調自己是神的孩子,著重在耶穌在傳教上的神蹟與經歷。客群大概是鎖定在非猶太人,例如古羅馬人與古希臘人。主要是在講耶穌的神棍經歷,所以提到他母親的次數最少,只有一次。
第三部是「路加福音」,基本上內容和「馬可福音」沒有差多少,就是再把耶穌出生前和小時候的故事補充一次,並強調耶穌是完美的「人子」,充滿光輝與至善。因為要補他出生前的故事,所以瑪利亞總算破格被題比較多次,12次。
最後一本的「約翰福音(或天主教版的「若望福音」)」,最晚寫成.重點放在強調耶穌的神性,以及關於永生的東西。瑪利亞不重要,頂多在加利利的迦拿(Cana)的宴會,以及最後的受難,以代名詞的方式,例如「女人」來稱呼瑪利亞。有出場兩次。

——她在聖經裡,根本沒有幾次出場。最多出場紀錄的,也頂多是「新約聖經」裡的「路
加福音」,提到她的名字12次。

嘿,連篇幅最長的路加福音,都僅僅只提到瑪利亞的名字12次,超級路人的呢有沒有?新約聖經根本連她是什麼樣的人,都沒有呈現。
但是為什麼後世會把這麼空白,幾乎是路人的角色,搞到她人氣超高,有自己的玫瑰經,有自己的教堂,還有自己的畫像與雕像?

那是因為聖母瑪利亞比起耶穌的門徒們,她的空白最多,方便抓出來加油添醋,同時又不違反教義——光是她是耶穌的母親,就足夠操作了。

https://i.imgur.com/WRtsqEL.png
圖https://i.imgur.com/WRtsqEL.png?e=1666695734&s=rlse0_pBxVTArsJj9G4UX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以弗所的「阿提密斯神殿」,以及阿提米斯女神像。神殿後來在西元五世紀,被狂熱的十字教信徒東羅馬皇帝奧德修斯二世(TheodosiusII)放火焚毀

https://i.imgur.com/MV3aNgV.jpg
圖https://i.imgur.com/MV3aNgV.jpg?e=1666676954&s=nPooUrSTo4d8C5yll6UkQ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西元50年左右的羅馬阿提米斯(黛安娜)女神銀幣

阿提密斯,或者是古羅馬時代的黛安娜,這位月亮女神在古希臘神話中,是奧林匹斯的十二主神之一,眾神之王宙斯(Zeus)的女兒,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雙胞胎姊姊。她除了是月神外,同時也是狩獵女神、純潔女神、接生神,以及守護女神。然後,由於她是太陽神的雙胞胎姐姐,執掌月亮,因此她亦有光明女神之稱。除此之外,阿提密斯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特徵,那就是她和阿波羅都是永遠停留在性成熟邊緣的青少年,不會衰老,永遠保持力量。

傳說中,她的母親女神勒托(Leto)懷了宙斯的孩子,被宙斯的正妻,也就是天后赫拉(Hera)發現,憤怒的赫拉開始迫害勒托。由於諸神們畏懼赫拉的權勢,沒人敢出手幫她,勒托只能到處流浪躲藏。最後她來到愛琴海的一座浮島「提洛島(Delos)」,在那座小島上費盡千辛萬苦,痛苦了九天九夜,才將兩個孩子生下。因此,誕生時母親所經歷的苦難,以及遭受天后虐待的成長過程,影響了阿提密斯的性格。

在阿提密斯三歲時,心疼女兒的宙斯想要送她禮物,她選擇了「永遠的純潔、像阿波羅一樣自由自在地狩獵、二十位美麗的大洋女神當侍從、一座可以讓她在人間落腳的城」。疼愛女兒的宙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的請求,還加碼改送她30座城——讓她掌管大陸和島
嶼,成為大陸和島嶼的守護神。相關的故事,可以參考相關神話故事書籍,或者此網站(https://showthinker.com/%E9%98%BF%E6%8F%90%E7%B1%B3%E7%B5%B2/)。
因此,阿提密斯是個普世女神,她既保護女人,也保護男人,更保護動物。也因為出生成長的經歷,她特別關心危險的過渡期,例如女人生產小孩,或者從孩童跨入成人的成長階段等等。綜合來說,是個對古希臘與古羅馬人來說,非常重要的一位全能女神。會有各種供奉她的大型神殿出現,絲毫不感意外。

以弗所的阿提密斯神像,比起其他的阿提密斯神像,具有非常特別的特徵:她張開雙手,呈現擁抱的姿態,且她的上半身有著許多圓形的隆起物。因此,只要看到攤開雙手,身上有多重圓形隆起物的女神像,不必懷疑,一定是以弗所的阿提米斯。
這些隆起物,有幾個有趣的解釋。一個是多重乳房,因為她是守護生育的女神;一個是公牛的睪丸,因為她是狩獵的女神;另一個是袋子,裡面裝著預備送給人們的禮物,從食物到財運、子嗣,應有盡有,有點像哆啦A夢的四次元寶袋。最後的那一個說法,是建立在安那托利亞的神身上,有時候也會看到揹有類似的袋子。
這尊獨特的神像,據說是宙斯下令,將之降到人間。原本的大雕像從記錄中來看,是由木頭雕造,在西元前356年的大火中燒毀了。而留存至今的大量小雕像,都是用簡便的材質製成,這或許是其他較為貴重的金屬神像,可能已在不同時期被熔掉重製成其他的東西。畢竟古希臘人並沒有讓神永久持有供品的概念,他們會隨著需求而回收供品,重新鑄成別的物品。

https://i.imgur.com/qI5tmMH.jpg
圖https://i.imgur.com/qI5tmMH.jpg?e=1666707587&s=s1sxLBEX0CROSQKkmH1QN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慈悲聖母像(Madonna della Misericordia),以及瑪莉卡版本的比對

注意到了嗎,阿提密斯的權能「月亮女神、純潔女神、守護女神」的形象,幾乎完完全全被複製到十字教的聖母瑪利亞身上——很多聖母瑪利亞的畫像,背後都是伴隨著耀眼的星
星,透漏溫和光芒的月亮。她純潔高尚,保有永遠的童真,並代替她兒子守護人間,聆聽世人的祈禱,將禱告傳達給天界——當時以弗所傳教基地的使徒們做了什麼事,其實是非
常顯而易見的。

是的,他們修改、添加了瑪利亞的形象與故事,讓她的身世與設定,改編成方便和阿提密斯所擁有的權能搭上線的內容。然後,使徒們再藉由聖母瑪利亞的形象,向以弗所的大眾們宣教,降低他們的排斥感。畢竟,在多神教的包容環境,對以弗所的居民來說,有一個外來的「女神」和偉大的阿提密斯女神形象很像,從此多一個「女神」守護自己,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這樣的宣教方式,不僅能替耶穌在聖經上充滿矛盾的設定做修補,例如大衛王後裔,更在充滿戰亂與飢餓的西元二世紀末,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三世紀危機」獲得重大的迴響。

https://i.imgur.com/0WyueFD.jpg
圖https://i.imgur.com/0WyueFD.jpg?e=1666689660&s=FzcdwLR8HfEXkQ3185c2wg,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古羅馬的社會階級與分布比例

羅馬的社會,有著清楚的階級界線。使徒們宣教的對象,正是鎖定在人數最多,生活也最困苦的中下階層。在生活陷入困境時,誰有美國時間和心情,跟你參加祭典?
在古希臘與古羅馬宗教中,祭神需要祭品,而最強大的祭品就是動物,通常是家畜如牛、羊和豬。被當祭品的家畜,必須是所有家畜中最漂亮、最健康,這樣才能表現人們的誠意。而在四處鬧飢荒的時代,飼養健壯漂亮的家畜,對一般中下階層的人民來說,是相當奢侈的行為。此外,強調「犧牲奉獻」的獻祭,任動物們的鮮血噴灑在神殿外的祭壇,十分殘酷也十分野蠻。

在這樣的背景下,十字教的宣教行動,變得順利許多——上帝不需要獻祭,只要你誠心禱
告與懺悔,將你的祈求告訴他的母親,她就能幫你的聲音傳達給祂。比起傳統的信仰與同樣需要獻祭公牛的密特拉教,這是多麼有魅力的說服點。
他們藉著聖母瑪利亞那溫柔且貞潔,愛護孩子且憐憫世人的完美女人形象,成功打進了古羅馬的世界。在羅馬獲得成功後,十字教也以相同的手法,向外推至羅馬境內的其他外族,例如凱爾特與日耳曼。

https://i.imgur.com/wZjRspp.jpg
圖https://i.imgur.com/wZjRspp.jpg?e=1666685098&s=phfOXteGZpY1-f959aagu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米勒的「晚鐘」,描繪著人們在教堂鐘聲響起時,念誦「三鐘經」與「聖母經」的信仰
在日耳曼的世界,使徒們將聖母瑪利亞的形象,與北歐神話中最重要,象徵勝利的女戰神芙雷雅(Freyja)重疊,吸取了芙雷雅的「生育」與「勝利」的權能,因為她打敗了惡魔的誘惑,以純潔無垢之軀,排除萬難生下了神子。
關於這點,可以對應到西元1456年教宗加利斯多三世(Callistus PP. III)規定人們在中午念三鐘經,和念三遍聖母經,為十字軍勝利祈禱,以及法國人相信聖母瑪利亞會在在戰事中為法國帶來「勝利」,甚至於坐落在世界各地祈求或象徵勝利的聖母院,等等諸如此類的歷史典故。

同理,在凱爾特的世界,也是讓聖母瑪利亞吸收他們原始信仰的女神們的權能,例如哺育諸神,掌管大地與豐饒的達奴女神(Danu),反向輸出。

當然,「吸收」當地原始女神信仰,重新以另一位「女神」來傳教的做法,不只可用在主動加入的信徒,更可以在其他宗教受到十字教打壓的時代,讓原本不願意接受十字教的人們,也有了能夠轉換與投射信仰的對象。
也因為這樣的傳教模式,讓原本在聖經裡和路人沒有兩樣的聖母瑪利亞,在後世不斷補充與追加關於她的故事與事蹟下,例如在中世紀歐洲非常暢銷的著名聖經外典「黃金傳說(Legenda aurea)」,使她在一般人的心中的地位,恐有高過於耶穌的現象。再加上頻傳的聖母瑪利亞顯靈的傳聞,更是讓她的雕像和畫像,以及屬於她的「聖母院」,充斥在世界各地。甚至於,聖母瑪利亞還擁有專屬於她的經文,例如玫瑰經(Rosarium VirginisMariae)、聖母經(Hail Mary)。

https://i.imgur.com/xmIygUp.jpg
圖https://i.imgur.com/xmIygUp.jpg?e=1666667419&s=dPemwL_Mwupgr3DHh6891A,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法環世界中的主要四尊女神像

同樣的「吸收」與「逆輸出」現象,也有出現在遊戲中,而且有趣的是,通通都可以在日陰城找到,甚至於還有非常少見的雕像。

這些女神的神像,主要分為四種類型:羅德爾王城與各大電梯的持槍女神像、卡利亞王城與魔法學院裡的持書女神像、漂流墓地那類在懸掛有鷹旗的地下墓,或者礦坑隧道中,不知道為何而沒有雙腕的女神像、出現在各地地下墓與各個城裡的教堂,有時候會手持水瓶的女神像。
這些女神像能夠在迫害異教徒的黃金樹時代被容忍、出現在各地,很明顯地,她們並不是「異教徒」。那麼,如果以聖母瑪利亞的角度來看呢?

在我的解讀中,她們確實是類似十字教的聖母瑪麗亞般的存在,透過吸收各地原本的女神信仰,在月亮信仰的永恆之城毀滅後,取而代之,成為了新的女神代表。最好的例子就是地下墓或英雄墓裡出現的禮拜堂,裏頭設置的雕像們,都脫逃不出那幾位女性雕像。
同時,也能合理解釋為什麼在黃金樹時代,遮蔽了太陽,卻沒有遮蔽星與月。羅傑爾支線中,他提到的「曾經黃金律,是能夠接受並寬容對待對立的律法(かつて黄金律が、対立する理をすら受け入れる、寛容なものであった)」,其實也是在投影現實世界中,在世紀初十字教的傳教過程。

但是,有一點必須注意的,就是在聖經中,還有另外一位「瑪利亞」——抹大拉的瑪利亞
(Mary Magdalene)。

https://i.imgur.com/ERSZZRe.jpg
圖https://i.imgur.com/ERSZZRe.jpg?e=1666710553&s=3d88FAkeAczr1uWKkWunDQ,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抹大拉的瑪利亞(Piero di Cosimo, 1462 – 1522)

為什麼要提到這位瑪利亞呢?

這位瑪利亞,是被教會打壓,也最厭惡的異端:「諾斯底(Gnosticism)」(或稱「靈知派」)的領導者。當時擁有眾多的信徒,特別是女性。

在被教會指責是邪門歪道的文件紀錄中,她被說是耶穌的妻子。新約聖經的敘述裡,明確記述著在耶穌接受審判,所有門徒都逃走的時候,只有她陪著耶穌走到最後,同時也是第一位去耶穌的墓前,並在來查看的兩位門徒離去後,繼續守在墓前,最後見證到耶穌復活的人。換句話說,在耶穌最後的時間,是有兩個瑪利亞陪在身邊。以正常場合來說,母親與妻子在場陪伴,確實是再合理也不過了。
抹大拉的瑪利亞是耶穌的妻子的說法,2003年著名小說「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一書裡被引用後,瞬間家戶喻曉。該書並指出這位抹大拉的瑪利亞,為耶穌生下子嗣,耶穌的子嗣甚至還當過法國皇帝。當然,十字教教會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論點,斥責這是荒謬的說法。但是以一名不信教的人,從整個歷史脈絡的觀點來看,自稱是正統聖經與教會的說法,確實各種疑點重重。不過這邊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她的教派「諾斯底」才是重點。

「諾斯底」,在希臘語的意思,正是「知識」。不過在諾斯底主義中,所謂的「知識」,並非一般理論上的「知識」,而是能改變精神狀態的超凡「知識」,也就是「經驗」。在20世紀被發現的「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能找到諾斯底主義的蹤跡。
諾斯底教派很有趣,和其他教派不同,他們非常強調「知識」,主張「智慧能使人得到救贖」。因此,要如何增進個人的「智慧」,也就是佛教裡所說的「修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一昧地禱告。這點,是徹底且嚴重地踩到主流神學派的尾巴。

諾斯底主義的信仰,建立在類似於古代波斯的國教「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或稱祆教)裡所呈現的,強烈的二元論基礎之上。他們認為物質世界是邪惡,所謂的「上帝」,並不是真正的神,真正的神是存在於美善的精神世界,而這位真正的神,是看不見的。因此,人只要能認識最深層的精神自我,便可脫離無知及物質的現世。所以,從根本上而言,他們認為耶穌並不是因為替人們贖罪,被釘在十字架後才成為基督,而是他教導了世人最重要的宗教真理。而自己的任務,就是向這個世界教授並傳播這些真理與知識。

看到這裡,應該非常好理解為什麼主流教會會視其為異端邪道,並打壓了抹大拉的瑪利亞的存在,將她在新約聖經中寫成妓女,而且是淪落於性慾的女人了吧。所謂的「七大罪」,也是教會在提到這位瑪利亞時,憤怒地塞到她身上的內容。但是,如果從諾斯底主義者一般都是禁慾主義,尤以性及飲食方面,是名副其實的苦行者的這點來看,教會們說她是充滿色慾的女人,矛盾到有點有趣。她一直被教會抹黑與打壓,直到1896年在埃及的開羅(Cairo)挖出了她的派系「瑪利亞福音」,以及陸陸續續挖出,被教會拼命駁斥的「異端」文件,在近代開始還原她原本該有的面貌後,教會才肯在1969年承認她,並給予她聖人與使徒的地位。

除此之外,從歷史紀錄來看,諾斯底教派研究了神話與神學外,同時也研究了占星術與魔法,甚至是煉金術之類與「科學」和「哲學」相關的項目。這點就更有趣了——探求真理
,藉由理解宇宙的智慧來提升靈知,例如人與星體間的互動,繼而獲得自我救贖。這是他們學習那些「知識」的理由。關於這點,有沒有和遊戲中的哪個族群很像?

https://i.imgur.com/MWV7hSx.jpg
圖https://i.imgur.com/MWV7hSx.jpg?e=1666666110&s=RtvmYpDrLhgWd3jPiPDC1w,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追求真理的諾底斯教派

是的,就是觀星者,以及他們的魔法師後裔。

這或許代表著,觀星者與魔法師們所供奉的女性雕像,和其他地下墓等地方的女性雕像不一樣,或許不是來自所謂的「聖母瑪利亞」,而是異端的諾斯底教派「抹大拉的瑪利亞」,她們在本質上是有相當大的差異。至少,在真正的「月神繼承人」,或者舊時代神祉的復甦的認知上,會出現極大的分歧點。

抹大拉的瑪利亞,撇除十字教教廷對她的抹黑,若是從諾斯底主義的主張來看,她是一位充滿知性與學問,而且異常聰明的領導者,和手持書本的形象頗為吻合。因此,觀星者與魔法師們所崇敬的女性雕像,和其他女性雕像所呈現的氛圍不同,是帶著知性的臉孔,手捧書本的讀書人。
另外,在我們考察中,亦有注意到了赫密士主義(Hermetism)的論點出現在遊戲裡,像是在「黃金律法基本原理」中提到的「回歸性」與「因果論」。而赫密士主義,若是從
1942年在上埃及區的拿戈瑪第城找到的「拿戈瑪第經集(Nag Hammadi library)」來看,是與諾斯底教派有所關聯的。

「拿戈瑪第經集」共有52篇文章,分別寫在莎草紙上,分裝在13個用皮封口的陶罐內。為了躲避所謂的正統神學派的追殺,這13個罐子,被埋入塔里夫山(Jabal al-Tarif)的山腳下,一個名為哈姆拉杜姆(Hamra Dum)村落附近的峭壁中,直到一千五百年之後才重新出土。這52篇文章中,有6篇重複,10篇毀損,最後是共計有31篇全新的文章。大多數的文章內容,都屬於早期基督教的諾斯底教派,而且十分顛覆目前世人所知的十字教。不過在第六卷,出現了赫密士主義的蹤跡——赫密士主義與諾斯底教派,兩者其實有許多共
通點,他們都強調對「起源」的追尋,以及持有「知識就是救贖」的信念。
因此,若是從這邊來進行劇情的拆解,會出現一些相當有趣的觀點。
礙於篇幅,這部分就待日後的續篇,或者隊友們預定的煉金術與生命樹相關的文章發布後,再來和各位討論了。

https://i.imgur.com/ajrcjn3.png
圖https://i.imgur.com/ajrcjn3.png?e=1666701701&s=gR7vvapVkE72uvvQua3ahg, 法環之地下建築篇:永恆之城與聖母瑪利亞

▲二指與其護符「二指的承傳」

最後,做個小總結。

在永恆之城毀滅後,交界地的月亮信仰並沒有消失,而是被黃金樹信仰所「吸收」,以另一種面貌出現在交界地上。但是,那並不是真正的月亮信仰,因為再怎麼複製吸收,星月律法就是不存在於黃金樹信仰中。

以十字教的發展史,以及交界地上的女性雕像群的分布狀況來看,瑪莉卡或許不是第一位黃金樹信仰的神人。又或者,在她之前,是另有其他「先知」在傳教,如同耶穌尚未誕生前的舊約聖經時代。而傳教的「先知」們,很有可能就是二指們。

我們下一回的重點,將放在地上的時代,也就是瑪莉卡、葛弗雷等人的時代。屆時,會以此篇為根基,深入探討黃金樹信仰的相關傳播,以及所對應的中世紀歷史。

感謝各位的閱讀,我們下回見。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26.16.14 (日本)
PTT 網址

npc77610/09 15:19先推 我想我應該是看不完

抱歉抱歉,算是麻煩的前置作業,要扯到太多東西,不先說明原委,可能比較不好解釋,說 服力也比較低,所以…Orz

diabolica10/09 15:20螞蟻嘔嘔嘔嘔

沒有螞蟻啦XD 但是螞蟻確實蠻有趣的,像是為什麼會被魅惑

※ leoheart1686:轉錄至看板 PlayStation 10/09 15:20

songgood10/09 15:22你們整個團隊要不要把法環寫完後丟給台大看有沒有機會

songgood10/09 15:22拿到什麼遊戲博士學位的

songgood10/09 15:23還是看有沒有什麼有電競大學的丟給他們看

沒啦,就單純覺得馬丁的世界觀設定與構思其實很縝密,而且也真的能從現實世界找到一些 線索,有趣之下就一邊讀書找資料,一邊寫東西了XDDD

louispencer10/09 15:23哇賽 大師

有一堆博學多聞的隊友XD

D2Diyus10/09 15:26推 考據的真的好細

個人體感是法環是開放世界,能搞的東西就特別多,看是要從哪方面下去挖掘都很有趣。 像是巴哈那邊也有神人從哲學切入在解析XD

david78932110/09 15:33好扯長

拍謝,老毛病發作(遮臉)

kpfzboekbof10/09 15:36厲害推

隊友們很可靠XD 感謝閱讀!

Schilling10/09 15:38瑪莉卡之前的神人 有提到的就是宵眼女王了

不過宵眼不是黃金樹信仰那一派,所以也蠻微妙的。就單純以羅德爾王城裡的擺飾,有出現 十字教拿來象徵耶穌身世與傳承的耶穌樹,黃金樹系統應該也是有。所以現在是傾向瑪莉卡 大概不是第一代黃金女神。

com807791910/09 15:52有欸

roribuster10/09 16:10推考古

mushrimp546610/09 16:27

jellyfishuan10/09 16:44我花了半小時看完 給推

rkl10/09 16:44推考據

ericsyyang10/09 16:55

aurorasea10/09 17:01用心推 根本論文

MnWolf10/09 17:05玩遊戲學歷史

感謝樓上的諸位願意花時間閱讀長文。 3Q!

Delta301510/09 17:07這個分類應該得改成論文了吧

興趣使然,加上本來就比較多話XD 感謝閱讀!

yaoyuuichi10/09 17:15建築系推

llabc100010/09 17:24看好久

aaaqqq10/09 17:32推個

momoCry10/09 18:12天哪 這論文!?

感謝樓上的各位給予我們鼓勵。 感謝閱讀>_<

fh31610/09 18:28推 可是你這樣寫有點太發散了 會抓不出你重點到底是要講法

fh31610/09 18:28環還是現實那些歷史的部分

因為得從現實的歷史脈絡下去抓線索,不然容易變成沒頭沒腦突然竄出結論,就老毛病發作 ,乾脆把整個流程寫出來就變成這樣了Orz 不過頭跟尾我有寫簡短結論XD

Lyk5210/09 19:13先推再看

powerup10/09 20:31推 有夠猛...

idareyou10/09 21:18先推

littlebug42110/09 22:28考據文先推再說

toruhana10/09 22:48考據推~這是論文了吧XD

感謝樓上的諸位朋友願意花時間閱讀我們的文章。謝謝大家>_<

※ 編輯: leoheart1686 (122.26.16.14 日本), 10/09/2022 23:22:35

lu4110310/10 00:45好厲害

NanasakiAi10/10 01:17先推= =

YeaPa10/10 02:51看完了 你害我半夜睡不著在思考黃金樹跟天主教的關係

leoheart168610/10 08:55黃金樹信仰和十字教關係超密切的,幾乎是密不可分

leoheart168610/10 08:55的狀態XD

Vinygli10/10 09:40看完了,總之先推,然後來一句:一神教都是ㄓ(消音

shibaku10/10 17:06推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u5b89040210/11 08:26

cleverjung10/11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