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安家-我不想在上海劇裏聽到北京腔調

看板China-Drama標題[心得] 安家-我不想在上海劇裏聽到北京腔調作者
in09
()
時間推噓39 推:39 噓:0 →:75

原出處 :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340303
==================================
最近,一部關於房地產中介的熱播劇《安家》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部電視劇發生在中國最“特別”的城市,上海。 為什麼要說上海最特別? 相信許多外地朋友對上海的印象
很複雜:她經濟發達、現代化、時尚,一面保留著老上海“十里洋場”的腔調,另一面是
吳儂軟語隔絕了大部分語境之外的過客。 但我看了二十集《安家》,最終還是無法忍受這種違和感,關掉了電視。 因為,作為一個曾經在上海打拼過的人,我不想在上海劇裏聽到所有人都夾著北京腔調。 在《安家》裏,上海變成了一張空蕩蕩的背景板,每
日能經過的東方明珠僅僅是空虛的一紙張貼畫。

一部丟失了方言和地域特色的電視劇,到底把家安在了哪裏?

《安家》講的是一個發生在上海一家房產中介公司的故事。 這家中介公司不僅是賣房這麼簡單,它還是街坊鄰里的聯絡站,也是社會百態的顯微鏡。走進“安家天下”買房的
人們,就是上海這座城市的縮影。

《安家》本應是一出“羣像”大於“主角”的都市劇,但是如這些年來的職場懸浮劇,又
一次地讓觀衆失望了。 除了目不暇接的上海街景,不斷閃現的虹口區徐彙區路牌,我們幾乎難以在這部屬於上海的電視劇中找到上海的味道。

孫儷接手的頭一單客戶,是賣包子的夫妻倆,在上海打拼了十幾年,是市井羣體的最佳代言人。 老戲骨韓童生操著一口流利的京味普通話,有一種北京的哥南下上海開包子鋪的錯位感。 親切倒是很親切,但是怎麼看都不像一個在上海底層摸爬滾打的小店老闆。

孫儷的鄰居,一位喜歡到處打聽房子的大姐,這個角色是上海中年婦女的最大公約數。
但是,我們看到閆學晶老師講著東北話出場了。 不可避免這是一位遷居上海的老鐵嶺
人。但你憑良心說,有沒有串臺到隔壁《劉老根》的感覺?

生個大兒子,扭段大秧歌 還有孫儷接待的老年夫婦,老太太流利高亢的北京話,彷彿他們正在看的房子不是老洋房,而是四合院。 演員對刻板印象中上海人的“挑剔高傲”拿
捏得面面俱到,但卻唯獨講不出幾句地道的上海話。 孫儷也是巧了,她負責的這塊片區住的都是北京外來務工人員啊?

來隔壁中介公司維權的大爺大媽們,為了替同伴討回十萬塊服務費,能在店門口支起麻將桌,跳起廣場舞。 情節的設計貼近現實生活,羣演們的表現也相當不俗,但是總讓人感覺差點意思。 差的就是耳邊沒有響起我回憶中的上海口音,嘈嘈切切錯雜彈的節奏,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韻律,吵起架來外人根本插不上嘴,這才是市井生活最鮮活的一面。

再看賣房的這些中介。 安家天下的“老謝”,是一位馳騁中介市場的老業務員,年輕員
工們也要稱他一聲“爺叔”,是個上海本地的老油條,人情世故門兒清。

可惜的是,他也是幾位中介裏唯一一位會努力蹦幾句上海話的演員。其他幾位就沒那麼專業了。 比如我們看到了來自北京南城的王自健,飾演了一位靠富婆師奶們衝刺業績的“
中介王子”。 王自健的“京味貧嘴”的確逗笑了觀衆,但是很明顯,他演的是北京中介
小王,而不是上海中介凱文。

和安家天下打擂臺的,是隔壁的兩家“野雞中介”小紅帽與阿拉丁。 如果說安家天下是
全國連鎖的“鏈家”“貝殼”,那麼野雞中介就是當地的三線品牌,靠的是嘴皮子和野路
子。 這樣一來,當地小中介不說上海話就更沒理由了吧?畢竟你得接近羣衆才能奪回市場啊。

弄堂裏的爺叔阿姨,變成了衚衕口的大爺大媽。北京演員們拿著腔,試圖表演出他們想像中的“上海人”的尖酸刻薄——
在上海生活過的人都明白,這並不是真實的上海。 值得玩味的是,最終竟然是由孫儷這個地道上海人扮演了一個外地來滬打拼的姑娘。 說到底,這就像孫儷在劇中發飆時說
的那句話: 你們人在上海,說什麼京片子啊?

弄堂裏的爺叔阿姨,變成了衚衕口的大爺大媽。北京演員們拿著腔,試圖表演出他們想像中的“上海人”的尖酸刻薄——
在上海生活過的人都明白,這並不是真實的上海。 值得玩味的是,最終竟然是由孫儷這個地道上海人扮演了一個外地來滬打拼的姑娘。 說到底,這就像孫儷在劇中發飆時說
的那句話: 你們人在上海,說什麼京片子啊?

要知道,《安家》並不是個例,甚至還算表現得不錯。 早在孫紅雷和關曉彤主演的電視劇《好先生》裏,我們就看到了這位所謂“從小留美生活,中國話都說不利索”的彭佳
禾,一出場就用一嘴流利的京片子讓觀衆嚇了一跳。
說不定還能打段快板。

您在哪留學來著? 在上海弄堂裏等待兒子和孫女回家的老奶奶,一家團圓的時候想到的是什麼? 包頓大餡兒餃子,還得是肉多的。

看到這兒,估計不少上海觀衆要拍案而起:伐好意思,阿拉不吃餃子。 那麼多上海美食,不夠電視劇挑一個拍嗎?為啥非得是北方人一頓不能落的餃子啊。

連上海老人對孫輩的愛稱“孫囡”,也變成了我的大孫女(兒話音重讀)。

還有前段時間風風火火的《都挺好》,講的是蘇州的普通人家故事。 倪大紅老師的演技無出其右,但是這老兩口子,真是一點兒蘇南味道都沒有。

我們的都市劇有了越來越精緻的街道佈景和室內佈局,我們把故事架構在煙雨朦朧的江南、霧氣瀰漫的四川、精緻時尚的上海,但卻拋棄了一個最有力的道具:演員的口音。
其實,中國電視劇史上,曾經也有許多“大雜燴式”的好作品。

兒時的電視劇裏,我們能聽到天南海北的方言,普通話反而變成了少見的腔調。 拿大家都愛看的《武林外傳》來說,除了五位主角的陝西話、東北話、福建話,更可貴的是能
在衆多配角身上聽到全中國的方言。 比如邢捕頭和小六,山東話和天津話的組合讓人想憋笑都難,說句123都讓人笑到打滾。

比如看到賽貂蟬和她的跟班小翠,腦海裏就會自動播放河南話:居然是零耶!

看到杜十娘,就會想起她帶著南京口音的那句:收拾東西,回揚州!

同福客棧就像一口大鍋,裏面烹煮著各地的人情,每個人都能在裏面找到自己的鄉音。

除了《武林外傳》,還有一部情景劇只要你打開了就不會換臺,那就是《炊事班的故事》。 在空軍基層連隊的一個炊事班裏,有講著廣東普通話的洪班長,有扯著東北話的大周、小姜、帥胡,還有說著河南話的機靈小毛,山東大漢老高。

胖洪和說著天津話的班長鬥起嘴來,彷彿現場說相聲。如此具有地域碰撞的對話,只有方言才能達到效果。 胖洪:是! 連長:是嘛是?胖洪:不是! 連長:嘛不是?胖洪:嘛都不是!連長:貧嘛貧? 情景喜劇不是咯吱觀衆,而是用真實的生活讓觀衆會心一笑,這就少不了方言的調味。

方言不僅可以為情景喜劇製造笑料,在嚴肅的正劇裏面,方言還是體現家國情懷的註腳
。 《我的團長我的團》裏的散兵遊勇,有講著北京話的貧嘴小太爺孟煩了,說著陝西話的郝獸醫,血性的東北佬迷龍,文弱的上海人阿譯,湖南人不辣,川軍團的要麻,河北人豆餅,還有北方人永遠聽不明白的廣東佬蛇屁股。 團長龍文章帶領的炮灰團操著各地方的方言,而虞嘯卿的精銳部隊卻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像是流水線上打造的精緻武器
。 炮灰團的每個人,他們都是帶著故土的根的野草,跟著沒有根的團長,最終達到“反
英雄”的戲劇高潮。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一句方言裏都藏著這個人生活過的土地、吃過的食物、交往的人
。 「我去過的那些地方,我們沒了的地方。北平的爆肚涮肉皇城根、南京的乾絲燒賣。還有銷金的秦淮風月,上海的潤餅蚵仔煎,看得我直瞪眼的花花世界,天津麻花狗不理,廣州艇仔粥和腸粉,旅順口的鹹魚餅子和炮臺,東北地三鮮、狗肉湯、酸菜白肉燉
粉條,苦哈哈找活路的老林子,火宮殿的鴨血湯,還有臭豆腐和已經打成粉了的長沙城。」
——《我的團長我的團》 這才是體現中國之“大”的羣像。

如今的影視市場,華北官話以外的地區被消音了。 也許很多人都忘記了,我們曾經有滬語劇《孽債》,有川話劇《山城棒棒軍》,有粵語劇《外來媳婦本地郎》,這些極具生
活底蘊的電視劇並不會因為方言隔絕全國各地的觀衆。 而近些年的都市劇《歡樂頌》雖然發生在上海,但看完了你會發現故事發生在北京也很合理。 城市變作一具空殼,
容納著不吃五穀雜糧的端正腔調。 我們看不到這些來滬打拼的角色,他的故鄉到底在哪裏。

文化影視資源不斷向北京傾斜,形成了不對等的語言環境,南方口音的話語權步步退讓
。 被譽為上海《教父》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有種說法是導演程耳為了讓觀衆直觀感受到權力,所以讓葛優說北京話。 所以極其微妙的一幕出現了,杜月笙一開口是流利的京腔。

相反,講述北京的都市劇,旅順的佟大為,上海的朱雨辰和馬伊琍,想錄鏡的前提條件是學會一口正宗京腔。 他們努力抹掉原生身份,演好了一羣“北京當地人”。

十幾年前的《奮鬥》 現在的演員拍戲省事兒多了,只需要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就能順利過關。 似乎只有老一輩演員,還願意在口音上較勁了。 比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
君媽媽,一個典型的上海阿姨,是由北京演員許娣老師塑造的。

《紅色》中的金爺講一口流利的蘇北話,老演員李天柱竟然克服了臺灣腔。

如今你想聽地道的方言,只能去文藝片裏尋找了。

在《江湖兒女》裏聽山西話

在《南方車站的聚會》裏聽湖北話 許多演員不拿方言口音當回事兒,他們可能不知道,當年梁朝偉演臺灣電影《悲情城市》時, 因為不會閩南語,侯孝賢把主角林文清改成
了啞巴。

方言是傳播地域文化的最基礎的介質,這裏面承載著高原的蒼茫、黃土地的粗獷、水鄉的軟糯、山城的潑辣,是風土也是人情。 如果我們讓方言消失在時代的風中,才是中國影視最可悲的進化。


懷念那不同口音的大雜燴!


=== end of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2340303 ========





清明長假在家用知乎刷陸劇相關八卦時看到這篇文
以前看到中國網友嫌棄台灣演員的口音時,心裏總覺得有點懷疑:
1.他們日常生活裏聽不到南腔北調?
2.他們的南方人都不會不爽電視上一面倒的北方音?
沿著這篇知乎又推了幾篇'方言'相關的文章, 證實了我的懷疑是合理的,只不過可能多少被壓制下來.

在這之中我還看到伍佰相關的文, 有文趁著伍佰最近的熱度討論了方言流行樂的可能性

然後又想起看'戰長沙'時的不適感:除了主角太中二之外, 老奶奶滿口的字正腔圓也挺怪的, 雖然我不知道長沙口音是什麼樣, 但, 應該不是那位老奶奶的感覺.


目前的陸劇現代劇, 人人都字正腔圓實在太脫離現實了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132.80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in09 (114.37.132.80 臺灣), 04/05/2020 16:26:39

evitalee693704/05 16:43上海話要是真的全拿出來當台詞,估計整部片都像在

evitalee693704/05 16:43看粵語XDDDD

in0904/05 17:01有讀原文嗎? 其實他並不是要'上海話'而是上海'腔'

katehsu2626204/05 17:03老謝不是上海本地的喔!

in0904/05 17:03我去過的中國大都市普通話的確很通行,但各地是有不同腔調的

設定在上海的劇,有些角色帶著北方腔很正常,但不應該是壓倒性多數

※ 編輯: in09 (114.37.132.80 臺灣), 04/05/2020 17:05:59

evitalee693704/05 17:06作者很認真的想要聽到上海腔,但他有沒有注意到其

evitalee693704/05 17:06實主角群(安家天團)其實只有閃閃是上海人?

evitalee693704/05 17:10而其他都是外地去上海打拼的,帶自己地方色彩我覺得

evitalee693704/05 17:10很可以了,像小樓一聽就東北人,王子京腔超重是真

evitalee693704/05 17:10的,還有老嚴夫婦也有說回老家的問題,所以也不是上

evitalee693704/05 17:10海人

qwxr04/05 17:43我湖南人都聽不懂長沙方言 不字正腔圓你得看翻譯

evitalee693704/05 18:01然後我又重讀一次,這作者一直提方言,不就是希望出

evitalee693704/05 18:01現上海話?方言是腔調的意思?

gourmand04/05 18:10我想作者的意思是既然是群像劇,其他到上海打拼的角色

gourmand04/05 18:10應該也會帶著各自不同的方言或腔調,但卻都是清一色的

gourmand04/05 18:11標準北京腔,總不可能每一個外地角色都是北京來的吧~

gourmand04/05 18:12覺得是頗為細膩又有意思的批評啊,只是不容易實現

lovepeace8304/05 18:34作者也未免太矯情了。他不妨去批判一下上海話劇扛把

lovepeace8304/05 18:35子焦晃咋就去《雍正王朝》演說北京腔的老康熙了

lovepeace8304/05 18:36順便再批判一下王志文,好好的一個上海人去讀啥子北

lovepeace8304/05 18:36京電影學院

Saber9204/05 18:38這篇寫的不錯,臺灣也有類似的問題

Saber9204/05 18:38就算主角群是外地人,上海話太少

Saber9204/05 18:38就跟臺劇背景在台南

Saber9204/05 18:38卻聽不到半句閩南語一樣奇怪

lovepeace8304/05 18:44演閃閃的女孩子是陜西人,在北京電影學院讀的書

lovepeace8304/05 18:45其實這就是一個基本問題。只有戲劇基礎打好的前提下

lovepeace8304/05 18:46才有可能在方言表演上帶有張力。現在的年輕人能自己

lovepeace8304/05 18:47同期跟錄不出戲就不錯了,還指望他們用方言腔調...

lovepeace8304/05 18:50總之,影視圈都是資本當道,導演 演員也就是打工仔

Saber9204/05 18:53同樣的例子讓我想到核爆家園

Saber9204/05 18:53也是很多人在嘴怎麼不是講俄語?

Saber9204/05 18:53但考量到戲主要是上給美國人看的

Saber9204/05 18:53以及要找俄語演員的難度,因此作罷

lovepeace8304/05 18:53原文作者想的太理想化了,資本能不過多插手就不錯了

katehsu2626204/05 18:57閃閃有特別學上海話,所以尾音會有上海小姑娘的味道

katehsu2626204/05 18:57

katehsu2626204/05 18:59 https://i.imgur.com/czoEXbo.jpg

圖 安家-我不想在上海劇裏聽到北京腔調

lovepeace8304/05 19:02哭了,東北口音、北京口音、上海口音、山東口音幾個

lovepeace8304/05 19:03比較有代表性的方言口音以前都應該是影視學院臺詞課

lovepeace8304/05 19:04學習的啊,現在的年輕人都忙著找機會拍戲掙錢,沒人

lovepeace8304/05 19:04愿意花時間學

cashko04/05 19:20大概有點像是外星人或神怪都會因為是好萊塢或日本動漫而

cashko04/05 19:20都講英文或日文?

Eva041304/05 19:29大陸這方面還蠻弱的 不留痕跡的置入性行銷(這韓國很強)

Eva041304/05 19:30枉費徐姑姑是大廚還一直在作菜 都不置入一些上海美食

Eva041304/05 19:31門店外食也可以置入上海美食 都吃那麼多次畫面那麼多

Eva041304/05 19:32都浪費了 上海也可以拍的很美讓人想去觀光旅遊 可惜沒有

Eva041304/05 19:33完全不想讓人安家在上海啊XDDDDD

evitalee693704/05 19:36安家沒有很多京腔啊,唯一京腔很重的只有王子,他

evitalee693704/05 19:36的就是標準京腔,兒化音很重,而且講話會吃字,其他

evitalee693704/05 19:36應該說是普通話再帶地方特色

cashko04/05 19:36韓劇置入性行銷融入劇情比較自然

evitalee693704/05 19:37像孫儷的應該就是標準普通話,可以去配音的那種,

evitalee693704/05 19:37不帶任何地方特色

Eva041304/05 19:37這篇點出了口音這蠻重要的點 我也無法想像在台南拍戲講

Eva041304/05 19:37北京腔XDDDD

evitalee693704/05 19:37中國置入都很硬……XDDDD

Eva041304/05 19:39還是要有點台灣國語的調調比較對味>///<

evitalee693704/05 19:40其實很多人誤會所謂的京腔,不是卷舌清楚就是京腔,

evitalee693704/05 19:40真正的京腔我們沒字幕根本很難聽懂

antin042604/05 19:40可能因為不會分中國各種腔調所以一開始不太能理解作者

antin042604/05 19:40的感受,但提到台灣南北的例子我就懂了XD如果是我的話

antin042604/05 19:40我可能會更跳腳,因為超出戲的XDDDD

Eva041304/05 19:42應該也不是說京腔 是當地土生土長的人沒有當地口音很怪

Eva041304/05 19:47你能想像高雄台南的阿姨伯伯字正腔圓的跟你說中文嗎XD

對,我想原作者是這個意思,去看他對評論區的回應會更清楚,台灣以前也曾如此啊,'國語' 連續劇都儘量壓抑台灣腔,後來才漸漸冒出閩南腔客家腔甚至南島語族的腔調,我是那個時 代過來的,所以會對陸劇裏的字正腔圓的發音有想法

evitalee693704/05 19:47問題在於作者提到的是方言,他舉例的武林外傳講的是

evitalee693704/05 19:47各省方言,不單單是腔調,如果要講成方言就會像看粵

evitalee693704/05 19:47語一樣,是完全不同於普通話的意思

Eva041304/05 19:48我就喜歡他們的台灣果語啊>///<

Eva041304/05 19:51不過說實在的大陸的口音真的要拍很恐怖的 根本聽不懂

Eva041304/05 19:53天津人跟淮南 北京 四川講的普通話要是帶口音真的超級難

Eva041304/05 19:54有一種像中文又像別國語言的感覺XDDD

cashko04/05 20:13年紀也有影響,年輕口音應該比長輩不明顯

evitalee693704/05 20:17中國各省帶口音就是各種不同語言啊!

cashko04/05 20:33我見過幾位來自不同省份的朋友,都是年輕人,口音真的不

cashko04/05 20:33算明顯,長輩就比較明顯

dtdon169904/05 23:45普通話哪裡都用不是挺正常的

dtdon169904/05 23:46真的上海腔的上海灘(戲劇)應該也很少吧

※ 編輯: in09 (36.226.159.6 臺灣), 04/06/2020 07:30:54

cashko04/06 14:48真的也要看年齡,林奕含我覺得就沒什麼台南口音

katehsu2626204/06 15:01謝盈萱的俗女住

katehsu2626204/06 15:02謝盈萱的俗女成長記國語也沒有台語口音(但有說台語

katehsu2626204/06 15:02就是了)

antin042604/06 15:16如果沒有特別口音也還好,但出現不符合當地口音就會很

antin042604/06 15:16奇怪吧@@

tontontonni04/06 16:42毛澤東的口音就超明顯

cashko04/06 17:02那年代口音好像都很明顯,可能因為還沒普及普通話教育?

amoroe1304/06 20:10因為謝盈萱本人其實不會講台語,所以沒有口音滿正常的

katehsu2626204/06 22:02可是謝盈萱演的是台南本地人,如果照原po意思是該

katehsu2626204/06 22:02有台南口音的

ex42r104/06 22:38謝盈萱雖然不會講臺語,但她本身發音跟音色都很南部腔

mars131404/07 11:30可以撐到二十集就厲害了,各地的口音自我的感受咩

twcubn04/07 15:44真正的上海話口音其實也不好聽,沒意義啊!有點意思就好了

twcubn04/07 15:44

chengung04/07 20:23懂原po的意思,當年我看相思樹,裡頭的老太太就是上海腔

chengung04/07 20:23,雖然聽不懂,但可以看字幕,不影響觀看

lodiqo04/08 21:10方言跟語調應該不一樣吧

twcubn04/09 16:02都不好聽

wtfconk04/09 18:18看過中國演員想演繹臺灣口音的腔調,在臺灣人看來也很詭異

chengung04/09 20:10失戀33天(?)裡頭那個未婚妻就是一直台灣腔,戲裡的人

chengung04/09 20:10設好像本來就是台灣人,聽著我都快吐了

evitalee693704/09 21:31中國人硬學台灣腔真的好笑,我身邊有朋友是福建人,

evitalee693704/09 21:31但他的口音也是一聽就知道不是台灣人

evitalee693704/09 21:33就像台灣明星不管去中國再久,那個京腔就是學不來

evitalee693704/09 21:33

chengung04/09 22:12我小時候住北京,多年沒講也是會講不好,更不用說是外地

chengung04/09 22:12人,就算其他省份想學也還是聽得出來不是道地北京人。

chengung04/09 22:12最喜歡聽北京人罵人

chengung04/09 22:13台灣的那些演員語氣學京腔或者普通話,倒不如真的把自己

chengung04/09 22:13的台灣腔好好保留,否則真的是四不像

chengung04/09 22:14“與其”X語氣

cashko04/09 23:14有個老牌女星王思懿當年去大陸發展口音融合好像挺順利的,

cashko04/09 23:14當年演舊水滸潘金蓮評價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