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問卦]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是哪一個?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是哪一個?作者
WARgame723
(ss)
時間推噓 推:2 噓:2 →:7

先問一個問題:中華民族是怎麼來的?

古典時期,在族群之上建立共同認知是地獄難度,我國古代一直有華夷之辨。 而清作
為最後一個王朝,則是一個試圖用共同敘事去糅合多民族帝國的朝代,它通過滿漢蒙藏
劃區而治的種族隔離+清帝兼任多重身份的天下共主這一裱糊匠手法 維持住了帝國的框
架,這差不多已經是古典帝國能做到的極限。

雖然清沒有帶來民族融合,但起碼把帝國的框架搭住了,在19世紀後期進入主權國家語境後,領土思想進入中國,“清朝領土”概念隨之形成。 新思想為國人接受有一個循序
漸進的過程,清室對割讓某些邊遠邊疆的無所謂態度,維新派主張出賣邊疆給列強換取
利益,都是過渡時期領土觀念淡薄的體現。 但領土觀終究要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接受。

隨著清朝走向生命終點,如何處理清朝領土就成了問題。 在皇室宗主權結束後,如何
維持帝國疆域內的共同認知?

古中國確實沒有近代民族主義,但不等於沒有族群觀,古人講華夷之辨,雖然“夷”不
是單純血統概念,有強烈的文化烙印,但無論以血統還是文化為標準,清朝境內都存在
大片的“夷”。 革命黨的政治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但如果清不能代表華,那
麼“華”把清推翻後,清境內屬於“夷”的部分還是不是中國? 總不能說朝鮮和中國日
占區都屬於日本帝國,抗日戰爭勝利了,朝鮮就變成中國領土了吧?

——或許你可以說按照古典華夏中心論,天下只有一個中心就是華夏,清繼承明的法統
,雖然統治者是夷但是疆域都屬於大華夏圈內,以此為據,“夷”都是華夏 的臣,可以
繼續屬於中國。 但別忘了當時已經是20世紀,世界進入了近代國際法體系,主權原則成為領土劃分的首要法則,而且20世紀初華夏朝貢體系已經不復存在,誰還理你那套古典
天下觀?

——當然你也可以說法統是狗屁,但問題是當時中國衰弱,武力本就不足,你作為弱勢
方,鼓吹法統沒用拳頭至上,沒發燒吧?

這些問題的爭議在當時一度相當激烈,表明古典華夏概念已不能滿足繼承清帝國法統這一歷史需求,而一個國家不能沒有主體民族,因此革命黨人中以漢地為基本盤建國的思
想頗多 ,鐵血十八星旗就是時人觀念的縮影。

當然,很多人不同意這樣做,梁啟超就是其中一個代表人物,他於20世紀初提出“中華
民族”論。 這是一個人為製造的近代民族學概念,和古代的中華、華夏是兩回事,創造
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跟國際接軌,仿照西方的近代民族主義思想,從古中國挖掘“中華民
族本一家”的淵源 ,淡化華夷之辨的舊敘事,把清朝疆域內的“夷”和漢族拉到一起,
在古典華夏中心體系瓦解後為多民族中國提供法統。

這是一種理性的政治考量,否則滿清領土那麼大,非漢地就這麼放任自流?

自然,嘴上是不可能直說的,引經據典花言巧語是一定要的,但無論話術怎麼巧妙,事實就是古人從來就沒有不分華夷地把東亞大陸上一大堆族群都視為自己人, 清朝以前無論血統還是文化都根本不存在中華民族。

到了清朝,它又實施種族隔離,更沒有把各族融合成什麼中華民族。 所以當時有中國
,有華夏,有中華,但是“中華民族”,對不起,沒有,它是人造物。 但政治就是這麼
回事,為了利益,為了領土,話術都是可以講的,這就得到了部分革命黨人和舊軍閥的
認可。

千萬別覺得先人沒事找事,政治必須師出有名。 縱然法統只是名義上的,民族主義不
會因為給了個法統就自動形成,但如果連名義都不給,統治的成本就會大大增加。 法統上站住了,才可以光明正大地宣傳。 首先革命黨和北洋軍閥搞了一個五族共和的妥協方案,孫中山說中華民族是“國族”;蔣介石政府又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的單一性;隨後日
本侵華的亡國危機,又刺激了不同民族 的中國人實質性地團結起來,增進了國族認同,國歌歌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才能深入人心。

這就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中華民族從來就不是天然民族,更不等於華夏,而是為了接盤清朝領土所生造的概念,從根源上,它是清朝子民的集合。 這是一種政治話術,和清朝本身的好壞無關。 如果不是為了領土完整,按照當初革命黨內曾經流行的思想,以華夏本位、漢民族主義為意識形態,就是以漢地為基本盤建國了。 這話不太上得了檯面,但政治就是這樣子的。

所以官方一定會承認清朝是中國朝代,曾經合法擁有中國的宗主權,那麼以它的統治疆域作為定義中華民族的界限才具有站得住腳的合法性。 清一直被承認為中國朝代,在新中國並沒有根本性的爭論,有封建王朝的功和過,清的垮台則是封建帝制落後於歷史發
展而走向終結的必然結果。

元在這個話題裡是打醬油,只是因為同屬異族統治被順帶拉進來說的。

這套以大一統為出發點的敘事本身是行得通的,民眾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就算拋開還珠格格這類戲說劇不談,像宰相劉羅鍋、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天下糧倉等 “中國”視
角的清宮正劇並沒有讓觀眾產生反感。

那為什麼近年撕起來了呢?

……………………………………

中華民族畢竟是人為構建的,天然族群不會因為定義了一個中華民族就自動消失。 我
問你是哪國人,你會說你是中國人。 但問你是哪個民族,你會說你是中華 民族嗎?
不會,你會回答你是漢族/滿族/藏族……

這就是關鍵。 雖然中華民族被人為定義,但畢竟時間太短,中國人雖然願意在這面旗
幟下歸屬中國,但並不認為“中華民族”是真正的“民族”,它只是“中國人”的別稱
。 在日寇侵華、亡國滅種的外在危機結束後,中華“民族”的內生凝聚力並不足以穩定
維持一個多民族大國。 如果我黨當初沒打贏,中國的民族問題絕對會比真實歷史要凶險得多。

但幸運的是新中國是一個特殊政權:它擁有基層動員力強大的意識形態和一位威望空前的政治領袖,這兩條堅固的支柱讓新中國擁有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依賴民族主義的國家
主義敘事。 很多人忽視了一個關鍵事實:“前三十年”的國族認同強烈,並不是由於
中華民族本身極為穩固,而是因為教員的號召力超越了族群的界限和社會改造摧毀了舊
式基層結構。 前者為國族認同提供了強有力的核心,後者把黨組織直接沉底,大大削減了不同族群之間的組織差異。

實際上,“承認教員的領導,接受他的思想和組織”,才是那個時代不同族群的中國人
對“我是誰、我信誰、我跟誰”的真正共識。 在這一共識下,民族識別、區域自治、少
民優惠等政策沒有造成明顯內耗。

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 新中國的國家主義力量如此強大,讓人們產生了族群差異可
以被戰勝的錯覺。 在激情燃燒、人定勝天的歲月中,大多數人都很難認識到這兩條支柱的力量是具有局限性的,加上民族識別、區域自治等固定族群劃分的政策初衷是好的,
都是共產 主義解放全人類的理想指導下人人平等思想的組成部分,在教員和黨的意識形態極強的號召力下,人們也就並不擔心。

可是,族群的力量之源是人類最天然的血緣,不是任何意識形態能輕易抹去的,被制度性固定後就更是如此。 教員逝世後,一來他的威望沒有人能替代,二來改開後政策體制出現轉變,三來國人認識到自己和歐美的差距遠超想像,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河殤的出
現。 “我是誰”,“我信什麼”,成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在上述歷史背景下這確實很難辦,於是提出了“黑貓白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把
經濟建設本身作為意識核心,一心一意搞建設,發展才是硬道理,相當於在 沒辦法的情況下先擱置,留待以後解決。

但是,國族認同的問題總是要面對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畢竟還遠不能超越各個民族的內部認同。

漢族沒問題,因為漢族從古到今都是中國的主體族群,華夏就是中國,漢人天然就和中國綁定,想分也分不開。 但少數民族不一樣,他們沒有做過中國的主體族群,要用什麼共識來保持歸屬感?

參考世界上的其他主要的多民族大國:蘇聯是典型的反例,民族矛盾尖銳;美國以“自
由”作為意識形態核心;法國以殖民地宗主作為信仰根基;印度靠推行印度教建立共同
認知……這些 例子都無法在中國生搬硬套,事實上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有一條路,靠
利益。

許多人沒有看清楚這一點,對當年在刑事、教育、經濟、計生、宗教上的優待進行一味批評,這是有所偏頗的。 也許從今天看來尺度值得商榷,但這是用物質來爭取認同的無奈選擇。 另一邊,由於落後帶來的集體不自信,漢族的信仰存在真空,主體意識薄弱,崇洋媚外嚴重,人們並不覺得“我是誰、我信什麼”是值得認真對待的問題。 國家在“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下,在教員去世後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小心翼翼地迴避
民族主義浪潮,成功維持住了和諧局面。

不要小看這一成績,更不要輕易去貶斥,在民族主義浪潮風行全世界的20世紀,我黨自建國起,能夠在不依賴民族主義敘事的情況下,讓一個全世界人口最多、最複雜 的國家保持內部穩定,不發生嚴重民族內耗長達大半個世紀,已經是人類的奇蹟了。

但時代終究是要變的。 近年來,外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衝突加劇;內有階級固化
、貧富分化加深,經濟增速減緩,外因內因一起上,導致新時代國民的危機感和無力感
加深了,“年輕人 看不到希望”,是網絡社區越來越經常出現的一句話。 “以經濟建
設為中心”的財富增量期望作為意識核心,就不再能滿足年輕人的精神需求了。 說俗一
點就是靠當做題家或者打工越來越看不到希望了。

——而人類的歷史早已證明,一旦社會的焦慮感和絕望感上升,那麼必定要尋找一個信
仰的目標作為情緒的宣洩口,而且它必須能承載狂熱的情感。

什麼樣的信仰可以承擔這樣的任務?

政治家、宗教、communism和民族主義,都是可以選擇的對象。 其中民族主義,是人類現代史上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意識形態,這當然也會被當代中國人所追求。

那問題就來了:既然要談民族主義,那選擇什麼民族為代表呢? 而真的開始思考民族
主義的可行性後,中華民族敘事的先天不足就暴露了。

首先,是已經提到過的:中華民族作為“民族”的認可強度不高,人們把“中華民族”
視同於“中國人”,而敘述民族成分時,仍然以漢滿蒙回藏等等 族群自稱。 “中華民
族”作為多民族中國的身份法統是可行的,但在私人情感上,遠不夠作為民族主義的載
體。

接著,更難迴避的問題又來了:民族主義具有排他性,一個多民族國家可以存在多種民族主義,但能夠代表國家的民族主義,只能有一種。 由於漢族的絕對主體身份,一旦漢民族主義完全崛起,就絕對不可能依附於其他任何民族,必然成為代表國家的意識形態
。 它和“中華民族主義”誰是代表,只能二選一,是不可並存的。 支持漢民族主義,
必定意味著對中華民族敘事的否定;支持中華民族敘事,就必定對漢民族主義進行壓制
。 這個道理對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是一樣的。

那麼,一來中華民族作為“民族”的屬性尚弱,漢人的第一民族認知是漢族而不是中華
民族;二來在中華民族內部,數十年來漢族的待遇不問可知。 這倆原因導致漢人要么不談民族主義,一旦談了民族主義,在只能二選一的情況下,必然優先選擇漢民族主義,
而對中華民族敘事產生抗拒。

而如前所述,中華民族,恰恰是以清朝疆域為標準,以接盤帝國領土,維持大一統為目的構建的人為概念,這一概念必須以清朝是中國朝代為前提,一旦把清朝定位為舊 日本帝國這類殖民者,清帝國就不是“中國”,把帝國子民定義為“中華民族”的合法性就
會從根源上倒塌。 這就是漢民族主義和“清朝是中國”有不可調和的結構性矛盾的根本
原因。

顯然,在中華民族敘事成為主旋律,難以正面撼動的歷史背景下,“皇漢”採取曲線救
國方案,選擇堅決否定清朝的中國屬性這一論證難度相對較低的策略來達到以漢民族主
義代替中華 民族敘事的真實目的,不失為一種“聰明”的選擇。

所以這麼一說大家就能明白,為什麼清朝在一百年前已經死得透透的,再也沒有復活的可能,當今滿族的漢化程度也很高,在國內絕對不是必須首要關注的群體,“ 皇漢”依
然要非常堅決地對清朝集火;為什麼清朝身上封建主義的黑點之多、階級壓迫之深重罄
竹難書,“皇漢”批判清朝絕對不碰封建主義、階級矛盾的維度,堅決以民族 為切入點
了。

而許多人聽到這類言論,立刻察覺到清朝非中國論背後隱藏的對中華民族的解構,以及這種解構對中國統一的政治倫理的破壞,故產生強烈反感,撕逼隨即發生。 如上所述,這幾年民族主義的社會需求上升,撕逼當然也就越來越多了。

元朝僅僅是順帶被拉上躺槍的小配角而已。

當然,你要問我怎麼評價“皇漢”的解構策略,我只能告訴你,一方面,漢民族主義的
需求確實有;但另一方面,中華民族概念的創生本就是為了在清帝國 傾覆後為大一統提供理論依據,解構清朝的中華屬性意味著對中華民族合法性的動搖,下一步則是對我國
大一統政治倫理的質疑,這顯然也是“列強”們所希望看到的, 甚至不排除有別有用心
之人進行刻意的挑撥和煽動。

最後,如果你還想問,有沒有辦法在堅持漢民族主義的前提下,不影響中華民族的建構;或者有沒有辦法一邊堅持漢民族主義,一邊又找到一種不依靠中華民族敘事來達成數
十個族群的國族認同的有效話術,我只能說:這兩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228.19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Gossiping/M.1624179018.A.A14

NaouZ 06/20 16:51太長了,又一個不懂歷史的在講歷史。

potionx 06/20 16:52都是套路

luckyluckyha 06/20 16:55呵呵

ChiehGG 06/20 16:57不是國家不能沒有主體民族 而是當權者為

ChiehGG 06/20 16:58了維持政權穩定 必須塑造一個主體民族

ChiehGG 06/20 16:58西歐轉進共和後也是這樣玩

monkiki1007 06/20 16:59這一篇文章值 7 Ptt幣

ChiehGG 06/20 17:06前半和結尾從政治角度敘述很貼切 但是中

ChiehGG 06/20 17:07後怎麼像在吹捧

wkiosar 06/20 17:13呵欠

wilson3435 06/20 17:23太長,跳著看,但感覺好像有一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