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問卦] 人類的創意極限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人類的創意極限作者
gregorsamsa
(aphasiac)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5

※ 引述《ericerix (我的帥,在於臉)》之銘言:
: 大家豪
: 我文組幻想家啦
: 就是R
: 我在思考
: 人類文明以來感覺就一直都在突破再突破
: 人跟別種動植物不一樣的地方,除了會用火以外
: 就是創意了吧
: 我們的創意比其他動物還要猛
: 但是
: BUT
: 這個BUT
: 如果哪天
: 我們的創意到了一個極限
: 會怎麼樣R
: 舉例來說R,某天開始,人類在音樂上已經創作不出好東西惹
: 感覺聽來聽去都一樣
: 大家也聽得津津樂道
: 這邊舉的例子頗爛啦
: 但八卦版的大大們應該都聽得懂我在講啥吧= =
: 好喇 有沒有想法

後現代社會的根本特徵是普遍停滯的寂寥感,宛若行將就木的老朽呆滯的等待著呼吸的終結,時間被感受為空洞的、同質的現在,過去和未來都被現在所驅逐,古老的"Carpe diem"終於成了人們得以正當地、自豪地引用的標語,而不僅僅只是一種理想上的境界,在消費社會裡人人都活在當下,歷史已漸趨終結,什麼新鮮事,什麼改變,都是難以想像的,
如果有的話,那便是世界終結吧,沒有比世界末日這個題材更符合後現代社會的時間觀念了。想像世界的終結來得比想像資本主義的終結容易多了。

文明的黃昏,歷史的終結,誠然造成的不小的恐慌。不少藝術家仍舊投入在創作實驗中,試圖窮盡藝術的所有可能。自現代主義起始,各種流派林立,琳瑯滿目,在創新之下這也代表了藝術的自我反省與自我界定,它們無非無意識的在回應這些問題:
「什麼是文學?」「什麼是繪畫?」「什麼是音樂?」……總的來說,「什麼是藝術?」
對藝術家而言,創新與表達的需要促成了巨大的革命,但構成一門藝術的基本條件仍然是有限的組合,在耗盡這些變化後,目的論地追求新的風格,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對哲學家而言,把「什麼是藝術?」當作哲學問題來思考,定下許多命題與假設,也不免淪為一種邏輯、智力遊戲。事實上真正重要的問題根本不在於去下定義,而是去問動機:
「為什麼寫作?」「為什麼藝術?」康德問:「人是什麼?」卡謬問「要不要自殺?」

對為什麼藝術的質疑,隨即就把對藝術之可能性的追求扭轉為把不可能與失敗當作前提。當一個東西成了它自身的不可能,它就變成了自己的悖論。為什麼要把一生奉獻給愛人呢,不是隱隱約約都察覺到,窮盡了一生終究會發現我根本不愛他?拿書寫來說,世間的萬物、主題與風格,早就都被寫透了,幹嘛還要浪費筆墨做這些拙劣的仿擬,無謂的反覆?難道僅僅是因為時代的需要或一時的滿足,改換一些門面便繼續搬演這些陳腔濫調?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但「變」本身構成的循環還不是成了同義反覆?由是,要擺脫這樣的停滯狀態,不是去尋求可能性的新,而是認可作為不可能性的這個所有前提的前提。
如此一來,愛情就成了對自身的否定,以悖論的形式存在;書寫也總是書寫著自身的不可能,以缺席的方式存在。奇妙的是,開始的不可能性得以被克服,當我們意識到的時候,總是已經開始了,反而無法依靠意志來開始。在無意間,人與「異」相會,而這段基於
不可能的經歷,進而真正改變了我。「異」不同於「新」,「新」在一時的目眩神迷之後,隨即就被丟棄,淪為舊。

愛情、書寫、友誼、生命、人,通通都是自己的悖論。它們誠然都有豐富的肯定性與可能性,但對它們內在否定性的忽視終將迎來潰敗,就如同《傳道書》中以指數增長的
虛空之虛空—厭倦、停滯、歷史終結。Samuel Beckett以結束為起點,始終不輟:
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
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worse.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9.79.182 (臺灣)
PTT 網址

Freeven 10/03 04:36可以用20字內再講一次嗎

marktak 10/03 04:36cream pie

GOD5566 10/03 04:55講重點好嗎

ev331 10/03 05:24見一個文青打一個的煩燥感

pizzafan 10/03 05:27https://youtu.be/OPOvuV93ayo

bathilda 10/03 07:40你有考慮過戰爭會帶來什麼新的藝術靈感

bathilda 10/03 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