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爆卦] 染疫致死率計算方式

看板Gossiping標題[爆卦] 染疫致死率計算方式作者
SRadiant
(Radiant)
時間推噓16 推:18 噓:2 →:56

先由這張圖開場
https://i.imgur.com/uLqTllI.jpg

圖https://i.imgur.com/uLqTllI.jpg?e=1666740127&s=im3a_-951ybCqo6TgR2jvA, 染疫致死率計算方式
借用南韓的確診/死亡數據
眾所皆知,確診死亡會有延遲
上圖可以很明顯得看到之間的時間差
藉由下兩張圖,可以看到
https://i.imgur.com/WJMvVjt.jpg
圖https://i.imgur.com/WJMvVjt.jpg?e=1666750438&s=fs4Ze_ElSuBnU3b99FS8YA, 染疫致死率計算方式
https://i.imgur.com/U0PtfU4.jpg
圖https://i.imgur.com/U0PtfU4.jpg?e=1666727428&s=pOeSXLx98cVpGl_DjevtQg, 染疫致死率計算方式
死亡高峰出現在確診高峰的7天後

先前我有提過
當疫情正在炎上時,每天新增大量的確診數(分母)
但因為死亡延遲的關係,死亡數還沒起來(分子)
因此致死率會被低估(稀釋)
反之則是高估
所以疫情走完一個波後,再回頭分析才是比較準確的
那疫情中又要怎麼分析呢?
可以參考同個數據站的方法
https://i.imgur.com/3klCPds.jpg

圖https://i.imgur.com/3klCPds.jpg?e=1666712588&s=4l4NiwzAm93DZDRALuDdDg, 染疫致死率計算方式
死亡數/(10天前)確診數
應該不難理解?
死亡會延遲7天,所以就用7天前(該網站用10天前)的確診數當分母
今天的確診人數,會貢獻7天後的死亡人數
當然不會每個人都剛好7天死,但這是大數據的趨勢

下圖分析了三組計算方式,分別是
(數值皆使用7天平均)
1.當天死亡數/當天確診數
2.當天死亡數/7天前確診數
3.當天死亡數/10天前確診數
https://i.imgur.com/LK8JLYr.jpg

圖https://i.imgur.com/LK8JLYr.jpg?e=1666712630&s=n-wNiUinCTgP8q28f8sk5Q, 染疫致死率計算方式
可以發現第1組數據有很明顯的波動
疫情炎上時低估
(3/17為疫情高峰後趨緩)
疫情趨緩時高估
如前述
而第2、3組數據幅度較小

同理,若回到台灣數據
假如以今天的死亡數/今天的確診數
肯定是不恰當的
而是應該以一週前的確診數做為分母
https://i.imgur.com/BVP7y9A.jpg

圖https://i.imgur.com/BVP7y9A.jpg?e=1666756042&s=XrkaDFzG__7VjLG79cn55w, 染疫致死率計算方式
當天死亡/當天確診,會造成低估
實際上致死率應該在0.06~0.1%之間

且確診數若遇到瓶頸,則致死率數據亦會失真

某人想以死亡人數回推確診人數(黑數)
很大的一個前提是,致死率一致,且要用對數據
還記得剛剛才說,因為死亡會延遲7天,由死亡人數推得的確診人數,會是7天前的!
O月X日,死亡50人,且(一週前)確診10萬人
若致死率沒有變化
X月O日,死亡100人,可合理推測(一週前)確診人數約在20萬上下
若想以當天死亡推當天確診,則非常容易低估或高估(上上圖第一組數據那般)

再者
致死率還真就不是一致的...
https://i.imgur.com/EAu9lnn.jpg

圖https://i.imgur.com/EAu9lnn.jpg?e=1666724740&s=WuJzr4Q8rSjg-I5tUN85JA, 染疫致死率計算方式
即便以短期(一個月)來看
2月底~3月底0.08%~0.11%
0.11/0.08=1.375,差距不小
4月過後也從0.09%~0.14%(0.17%極端值就不看了)
因此假設致死率一致(穩定)這件事兒本就不切實際
且後續沒有數據可監控致死率是否改變
(因為確診數瓶頸=黑數,造成致死率失真,無法修正致死率)

台灣目前確實還需要監控確診數跟死亡數
要確認致死率是否有異常(沒數據如何保證omicron對台灣人如國外一樣無害?)
若是確診數瓶頸(北部飽和)持續擴大
致死率失真擴大
那就少了一個可監控的數據,挺可惜的
但以死亡人數去推得的確診人數,也是沒辦法去計算致死率的(因為前提已假設致死率一致)
以上說明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103.217 (臺灣)
PTT 網址

Gallardo 05/17 22:15但是南韓不是連快篩都算進去 台能比較嗎

所以南韓"量能"無虞 確診數、致死率的失真程度理論上小很多,可參考性就高 台灣不是要直接跟南韓比較數值 而是用相同的概念(死亡延遲)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2:17:43

icolee 05/17 22:17內地的數據呢

Homeparty 05/17 22:17推專業

ilw4e 05/17 22:18zz

ds1441 05/17 22:19怎麼算都不準阿,死的一定有數字確診沒有

ds1441 05/17 22:20到後面死亡率就攀升了,但實質死亡率應是

ds1441 05/17 22:21下降,因染疫範圍擴大

那是到後期,如英國或某些歐洲國家 已不做大規模篩檢 因此確診數失真(分母變少),致死率就往上爬了 但在南韓還沒進入到那個階段 而台灣可能會是因為量能瓶頸(北部飽和)造成失真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2:23:50

borissun 05/17 22:22以0.06%~0.1%估計,死亡人數約2千~4千

sdbb 05/17 22:22推樓上

Tigerman001 05/17 22:24日本剛開始 萬分之3-5 最後萬分之1x

Tigerman001 05/17 22:25其實致死率都是高估的數字,因為無症

Tigerman001 05/17 22:25狀跟沒去篩的比例很高,還有 死亡是

看國家 在台灣很有可能 但其他國家不一定 如日本有做過抗體調查,發現抗體保有率(實際感染人數)與確診人數相差不大(先前有分 享過數據) 而南韓今天開始要做1萬人的抗體調查 屆時就會知道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2:27:46

Tigerman001 05/17 22:25蓋牌不掉的

Tigerman001 05/17 22:26然後各國對新冠死亡定義不太一樣,

Tigerman001 05/17 22:26有從寬跟從嚴

Tigerman001 05/17 22:27像新加坡跟台灣就不太一樣,中國又

Tigerman001 05/17 22:27有中國的一套 所以數字參考就好,很

死亡定義不同我在先前有兩篇文章有提到 且這裡並沒有要比較不同國家的死亡率 而是要帶出死亡延遲的概念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2:29:21

Tigerman001 05/17 22:28看直接比較

Tigerman001 05/17 22:28

就沒有要跟其他國家比咩XD 我這篇也沒跟南韓比 而是用南韓數據(因為他們量能充足,數據較不失真) 帶出死亡延遲的概念 然後台灣目前說致死率0.03%很有可能低估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2:31:04

joygo 05/17 22:33台灣不提高量能可能致死率就統計上會變高

Tigerman001 05/17 22:34我們萬分之1x的話就是表現很好的了

Tigerman001 05/17 22:34紐西蘭 萬分之7左右 就是模範生了

geesegeese 05/17 22:35死一死是跟病毒共存的當然結果

Tigerman001 05/17 22:35我們一堆老輝仔 死都不打

Tigerman001 05/17 22:3604b 早就說過 delta大概14天,omicro

Tigerman001 05/17 22:36n 目前各國統計大概是不10天 給你參

Tigerman001 05/17 22:36

感謝分享 日本的確診高峰、死亡高峰大概是2/9=>2/23~25,14天 所以該網站用10天也有道理(不是每個國家延遲都一樣) 台灣我是7天前(0.06%)、10天前(0.1%)都有用

ralfeistein 05/17 22:43https://i.imgur.com/Kq8fVXS.jpg

圖https://i.imgur.com/Kq8fVXS.jpg?e=1666775545&s=idt9TaBSSk8Y0qv4ElNNGg, 染疫致死率計算方式

感謝分享,日本我最近一次算是0.19%,差不多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2:48:38

Tigerman001 05/17 22:47紐西蘭 老人二劑比例95%以上 韓國也

Tigerman001 05/17 22:47比我們高 日本也是 所以比這三國高沒

Tigerman001 05/17 22:47意外,但我們比香港高,所以不會那

Tigerman001 05/17 22:47麼慘

ralfeistein 05/17 22:48香港真的太慘了 難怪中國會封成那樣

ralfeistein 05/17 22:48疫苗政策不行 只能靠NPI救

Tigerman001 05/17 22:50香港老人都是打科興 而且涵蓋率3x%,

Tigerman001 05/17 22:50加上他們私醫系統不鳥,所以死傷慘

Tigerman001 05/17 22:50

JuiFu617 05/17 22:52有意義嗎?很多國家都用推估算感染人數

JuiFu617 05/17 22:53,像丹麥就推估7成感染,那你能說這7成

JuiFu617 05/17 22:53都pcr確診嗎?

推估7成確診有意義嗎? 這篇就不是要比較不同國家啊XD 不同國家的推估依據也會不同,甚至定義都不同 你沒先建立自己的數據,拿別的國家建立的模式來推估自己國家會更失真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2:57:04

JuiFu617 05/17 22:59台灣後面就用死亡率推估感染率,反正也

JuiFu617 05/17 22:59差不多

舉例來說 你沒先確立台灣的染疫致死率是多少 假如這波疫情過後共1000人染疫死亡 你要怎麼推可能有多少人染疫? 用南韓的0.08%致死率?還是日本的0.19%?還是香港... 怎麼算都不對啊 可以差到好幾倍,怎麼會差不多呢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3:01:11

JuiFu617 05/17 23:01因為omi要群體免疫至少要6成,這樣去算

JuiFu617 05/17 23:02所以用6成人口感染或是以後血清研究

事實上不同國家致死率就是有差異 抗體調查那是以後啊 疫情當下也有當下該做的事 而且這篇重點不是在那 而是致死率的計算方式,因為死亡延遲 而台灣目前說的0.03%很明顯是低估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3:04:31

JuiFu617 05/17 23:03不然你現在浪費pcr量能去給那些輕症或無

JuiFu617 05/17 23:03症狀實在沒意義

呃,這裡沒說要給輕症或無症狀啊... 數據肯定會失真 但在失真的情況下怎麼去校正 才是這篇的重點(不能用單一致死率去推算)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3:06:10

potionx 05/17 23:05分析細節才貼近事實 簡化思考誤差會很大

JuiFu617 05/17 23:05應該說至少現階段pcr量能不要浪費在無症

JuiFu617 05/17 23:06狀上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3:07:12

JuiFu617 05/17 23:06你要細節不就要把每個無症狀都抓出來,

JuiFu617 05/17 23:06現階段可能嗎?

這篇到底哪裡說要強求"真實"數據啊... 這篇在說1.死亡延遲 2.因為數據不真實,所以不能僅以單一致死率去推算確診人數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3:08:35

JuiFu617 05/17 23:08而且一堆輕症不篩的這個你其實也抓不到

我再說直接一點 真實的確診人數是多少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監控致死率(沒有超過預期) 確立後甚至跟國外一樣不再大量篩檢也沒差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3:10:23

JuiFu617 05/17 23:09那就學韓國,快篩陽視為確診我覺得很好

"專家"快篩陽性確診,很好啊,我先前也提了 但你真的誤會本篇的論述了XD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3:11:43

這篇沒有要強求"不失真"的數據(把無症狀都找出來) 而是主張目前依然需要監控確診數跟死亡數,即便是失真的 這樣說好了 對於有症狀、高危險的族群監控致死率(才有篩檢) 若都還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與先進國家相當) 倘若有一堆黑數(分母)又何妨? 算下去只會讓致死率更低,而不會更高 需要擔心嗎?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7/2022 23:19:57

AnnieTu 05/17 23:18

sauerkuraet 05/17 23:41我覺得最後不要用死亡率來看 用每

sauerkuraet 05/17 23:42百萬人口死亡數 比較客觀

AMPHIBIA 05/17 23:43推,但台灣有個問題是死亡個案公佈的時

AMPHIBIA 05/17 23:43間是實際死亡的n天後,所以要看趨勢要

AMPHIBIA 05/17 23:43拉大區間或重新校正回歸實際死亡日

Abare 05/17 23:45笑死 是不是連迴歸分析都不會又愛發文

我就沒有要像某人回推確診數,我去回歸分析幹嘛 你去噓他啊 看不懂這篇要講什麼可以不用勉強回覆 沒人會笑你的

joyoyo 05/17 23:59用七日移重平均,約0.1~0.08%之間

joyoyo 05/18 00:01https://imgur.com/U8czWyN

joyoyo 05/18 00:20https://imgur.com/f1cpiEx 0517資料

braveht 05/18 00:27其實如果你的假設是致死率應該是穩定的,

braveht 05/18 00:27死亡和確診有一定的延遲關係,但最近分母

braveht 05/18 00:27有黑數,那應該可以用這些關係來腿算一下

braveht 05/18 00:27最近每天的黑數有多大

但(整體)致死率就不是穩定的,會受確診年齡分布影響 某天,10萬人感染(真實感染數)中老人佔1萬 一個月後,10萬人感染中老人佔2萬 各自7天後的死亡人數會一樣嗎? 那用死亡人數回推確診數(真實感染數) 肯定不同

wnin 05/18 01:10謝謝你整理數據 雖然我對於打疫苗不贊同

SRNOB 05/18 04:27你來當指揮官都比那個要選舉的西瓜好Y

※ 編輯: SRadiant (114.34.103.217 臺灣), 05/18/2022 06:00:19

AlohaVC 05/18 06:06現在還沒人考慮長新冠 有些可能幾年後走

AlohaVC 05/18 06:06了跟染疫傷害身體有關 這些都不會算進去

AlohaVC 05/18 06:06的 慢性病這些現階段復原 但未來都是高

AlohaVC 05/18 06:06危險群 就像這兩天新聞突然倒地的 只是

AlohaVC 05/18 06:06時間點往後而已 有傷害到腦的之後中風大

AlohaVC 05/18 06:06概也不會算在內

seanidiot 05/18 14:48如果改用累計數據是否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