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轉錄] <投書>藍白吵成一團的背後──馬英九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轉錄] <投書>藍白吵成一團的背後──馬英九作者
Su22
(裝配匠)
時間推噓 X 推:2 噓:3 →:0

※ 來源為FB/推特,則文章標題須為來源名稱。(ex:人名、粉絲團名…etc ) ※

1.轉錄網址︰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2.轉錄來源︰
※ 推特/FB 須為 FB人物名稱、FB粉絲團名稱 ※
※ 轉錄社論請附上完整標題 ※
上報 投書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藍白吵成一團的背後──馬英九路線的全面回歸

謝達文 2023年11月20日 00:02:00

昨日,藍白合這場大戲又出現新轉折:雙方宣稱由於「誤差範圍」認定不一致,民眾黨方面拒絕簽字,導致合作再度生變。



一時之間,誤差範圍這樣技術性的詞彙竟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幾位統計研究的專家也藉此機會教育,向大家介紹相關的統計知識。這樣的知識普及,不僅本身就已很有意義,還有另外一項作用:懂得相關的統計知識,可以看出這根本是一場迷糊仗,自始就是煙霧彈,絕對不是問題癥結所在。



雙方不是沒共識,是連在吵什麼都講不清楚


所謂的誤差範圍或是抽樣誤差,在統計課本上的定義非常清楚。實際計算其實比藍白各自陳述的版本複雜一些,比如不同候選人的抽樣誤差其實要分開計算,但終究有公式可以依循。而根據《上報》獨家批露的協商內容,民眾黨推派的專家關智宇總經理也不爭論這項統計基本知識──他終究是民調專家,不可能爭執這個問題。相反地,他提出的問題並非
來自統計,而是來自政治;關總經理主張,標準應該是柯文哲在公開發言中所提的「讓3%」,而非嚴格統計意義上的抽樣誤差。



可是,到了週六白天兩黨的記者會上,雙方雖然口頭上都還是把爭議說成「讓3%還是讓
6% 」,但實際觀察雙方詮釋數據時的說法,卻可以發現差異又根本不在這裡──國民黨
實際解讀表格的方式,是直接拿「侯柯」跟「柯侯」的數據互比,比較哪組較高;但是,民眾黨解讀的方式,卻是看「侯柯」跟「柯侯」各自與「賴蕭」的差異,看到底「侯柯」贏得多,還是「柯侯」贏得多,再看兩方案「領先幅度」的差異又是否超過預先設定的誤差範圍。用大家更熟悉的語彙來說,國民黨看的是兩個組合「互比」,完全不管與賴蕭的對比;民眾黨看的卻是兩個組合與賴蕭「對比」,比較兩方案與賴蕭的差距大小。



純粹從統計的角度來說,這個爭端合理太多──抽樣誤差這件事情,教科書翻開來就知道
定義,根本無從爭論。但要看對比還是互比,在統計研究上就各有意義,未必有正確答案。

不過從政治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合理」反而顯得荒唐。首先,既然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怎麼兩黨在記者會上都講不清楚?其次,不需要是資深政治人物,只要平常有在關注民意調查的新聞閱聽人,恐怕都聽過「對比」與「互比」的差異(雖說因為題目都還有加入賴蕭,所以與典型的對比互比不同,但邏輯類似)。雙方怎麼會到最後一天凌晨都還沒爭論這項問題,反而是隔天開記者會各訴苦衷時,才突然冒出水面?



何況,這個問題並不新,他們根本早就已經知道這些問題存在。在朱、侯與柯陣營還在隔空叫陣之際,朱立倫就已經直接向媒體表示,雙方最大的癥結之一,就在於要採取對比還是互比。更廣泛來說,包含到底應該是「侯柯」與「柯侯」兩個組合與「賴蕭」比較,還是要柯與侯各自和賴清德互比,甚至賴柯侯一起比,乃至加權、手機市話占比等問題,都曾經是兩陣營公開爭論的主題,是否納入郭台銘也曾引起討論。



那份協議,根本就是浪費紙張


這些爭議既然一直都是藍白合的相罵本,怎麼在週三那一場會議都沒有說清楚?如果不知道礁石在哪裡,事到臨頭觸礁還情有可原,只不過會讓人懷疑這兩大政黨、四位政要的做事能力。但如果已經知道礁石在那裡,卻仍然直直撞上去,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因此不得不懷疑:之所以不怕礁石,可能是因為這艘船本來沒打算真的開去那裡,一直都只是作作樣子,所以這些重大爭議才可以都不解決。只不過,柯文哲臨時反悔,或者至少想多爭取一些什麼,所以才重新拾回本來就已存在的相罵本,用以作為翻桌的理由。


不論如何,我們可以說週三那張白紙黑字的同意書,徹頭徹尾都是廢紙一張。不論是否真的只是做做樣子,既然知道這些問題有爭議,既然這些問題──至少在帳面上──是藍白
過去無法合作的主因,在會議上、協議中沒有說清楚,就相當令人費解。



何況,關於民調比較,另一個更大的問題也沒有說清楚:其實誤差範圍在統計上的定義很清楚,專家認定照理說應該只是過場,但「誰決定哪些民調被納入」才是最大學問,才真正決定勝敗。先前,雙方同樣也已經爭執個別民調機構是否準確。而確實,在藍白合會議中,也發生三份民調是否應當採計的爭議,而且納入採計的民調手機市話比率都不一樣,還只有一份有納入郭台銘,其他份都沒有,顯然沒有一致的標準。比起誤差範圍計算,納入哪些民調才是勝負關鍵,為什麼也各方沒有討論?



而同樣根據《上報》的報導,柯文哲似乎也不是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在簽字之前據報曾喃喃自語:「請專家學者認定哪些民調可用、哪些不能用,會不會刪到最後一份都不能用?」一直到最後一刻,柯文哲也都記得這件事,那四個人簽的這份文件,用英文常用的說法,就是根本浪費了那一張紙(not worth the paper it is written on)。



馬英九主導藍白合,比推動服貿還要兇


問題的癥結顯然是馬英九。一個月來,藍白兩黨開記者會互罵的次數,遠大於實際坐下來開會協商的次數,但馬英九一出手之後就急速發展,雙方一個月來的問題都不成問題了──馬英九似乎有超能力,就如同馬英九主導的對中貿易談判看似可以「擱置」主權問題,他所主導的藍白合作協議也看似可以「擱置」這些實際存在、絕對會影響勝敗的爭議。



但所有人都知道,雙方如果只是走過場、行禮如儀那就算了,如果像柯文哲這樣要反悔翻盤,這些問題一定又會浮現出來。那麼,馬英九究竟哪裡來的信心,認為可以「包裹表決」而且直接簽字,比當年通過服貿更加強硬呢?



而且,馬英九對於自己的實力顯然信心十足,不但要裡子也要面子,公開、高姿態介入談判,原先預計公布結果的記者會也設在馬英九基金會,而那場凌晨會議,在三位民調專家之外,馬英九基金會的執行長蕭旭岑和馬辦主任王光慈都全程在場,甚至儼然是會議主持人。此外,馬英九在記者面前對柯文哲說那句「沒想到有今天吧」,更是台語所說「贏筊」還要「贏話」(賭博贏了還要佔口頭便宜)的表現


更值得注意的是,馬英九對於外界可能的質疑完全沒有避嫌。以馬英九的背景,他一定知道,自己出手必然會招致社會對於中共介入選舉的質疑。但是,他不但沒有因此避嫌,不但沒有改在檯面下運作,而且還十分招搖,介入時機更選在蕭旭岑前往中國之後,彷彿完全不擔心外界會質疑這是欽差大臣領旨。更有甚者,在會議當天早上,蕭旭岑還在記者會上請侯辦多惡補一下「大陸事務的常識」。狐假虎威姑且不論,但馬英九志在必得的態度,以及確實在當天強勢促成簽字的成果,才是最啟人疑竇的地方。



尤其柯文哲為何受制於馬英九,更是最大謎團之所在。整合對他顯然不利,不但會因此失去「新政治」的光環,競選時還可能得配合國民黨,這些在在都有害於他衝高不分區政黨票──而如果民眾黨這次席次無法大幅成長,民眾黨恐怕會比親民黨崩潰得更快。再者,
沒人相信柯文哲願意屈就副總統,「監督制衡」這個說詞更是完全違反常識,連他自己都不相信,只能理解為慌亂之間尋找的下台階



即使暫且不談中共是否透過馬英九介入選舉的問題,光是「馬英九有這樣的權力,可以號令藍白」就已相當值得警覺:馬英九的勢力,要全面班師回朝了嗎?能夠號令藍白整合的人,是否也會有籌碼能夠介入後續的選戰,左右柯文哲的競選方式,乃至指點藍白的施政?台灣選民在 2014、2016年否決的對中國政策路線,以及對於憲政民主的立場,現在又是不是要全面回歸?這次藍白合爭議中,所謂誤差範圍的誤,根本只是煙霧彈的霧,煙霧散去,顯現出的竟是馬英九的回歸之路。



※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馬英九忽然強勢介入
不知道有甚麼原因
還在記者面前高調的問柯"沒有想到有這一天吧?"
當時顯然志得意滿,信心十足!
是否真的想要全面班師回朝
重新掌控藍白陣營的路線?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19.30 (臺灣)
PTT 網址

wetteland 11/21 22:40這是投書,不是社論

tim1112 11/21 22:41整合成這樣他是有啥資本班師回朝

※ 編輯: Su22 (1.163.19.30 臺灣), 11/21/2023 22:42:27

arbwen 11/21 22:44寫什麼小說 事實就是阿北被騙

tonyhsie 11/21 22:47都破局了 還在馬英九掌握了什麼 還沒醒?

ramirez 11/21 23:20寫小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