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討論] 台北大空襲未必要呈現史觀 而是客觀模擬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討論] 台北大空襲未必要呈現史觀 而是客觀模擬作者
Lesasmodeus
(大湯圓)
時間推噓 2 推:3 噓:1 →:10

西洽一篇大扯政治被噓爆,這邊分享自己的觀點。
先說我自己沒有玩台北大空襲,但認真看了幾個遊戲直播主從頭玩到尾。

我認為玩家對於遊戲的歷史背景,並不需要特定被誆限在哪種史觀之下。台灣的政治不是非藍即綠,而玩家乃至選民也不一定要符合藍或綠的政治觀點。

《台北大空襲》的遊戲體驗我不敢說好不好(我看的直播主有人很喜歡,有人不喜歡。破關快慢也因人而異),遊戲地圖中確實有些線索不足的問題,實況主都常撿到物品卻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實際用處。但史觀方面整體我覺得很真實、平鋪直敘,並沒有什麼灑狗血或誇大的地方。

你說遊戲美化了日本人對待台灣人的口吻與行為,但台北大轟炸發生在1945年中旬,那時已是二次大戰後期。早在1937年二戰打響時,日本人就推行「皇民化運動」拉近與台灣人的關係。到最後幾年還舉辦「皇民奉公」、改日本姓名運動。當時的日本人就算不一定打從心底對台灣人友好,但基於戰爭需求,日本人必然對台灣人相對友好許多,而歷史資料也顯示,當時接受日本文化越深的台灣人,能享有更多的戰時物資配給、食物。

皇民化時期,日本還推行「國語家庭」(講日語)運動,這也解釋了遊戲中日本人為什麼能與台灣人溝通。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日本警察確實是不太可能流利(且願意)使用中文的。遊戲中出現的對話應該都是日語,只是為了方便玩家遊玩,所以翻譯成中文形式。假設遊戲中台灣人講的都是日語,那麼日本人對台灣人的態度當然也不會如佔領台灣初期那麼糟。早期許多日台人之間的衝突,一部分也來自雙方文化和語言溝通上的障礙。去除掉這層障礙後,日本警察沒有必要在戰爭後期、山窮水盡時,還要對已在文化上被深深同化的台灣人惡言相向,或動手動腳。

至於你說遊戲中對美軍形象的描繪是「淡化處理」,我覺得正是因為不打算醜化美軍、盟軍(其中也包含蔣介石領導的中國),所以才這樣做。站在遊戲製作方的角度,設計一劇本一定要有一個反派,才能營造出二元對立和緊張對抗的氛圍。如同許多二戰主題的FPS遊戲裡,納粹德軍都是面向兇殘、高大冷峻。有沒有可能《台北大空襲》是既想要表達台灣人當時受到的苦難,又認同盟軍在二戰中並非「侵略者」,所以才做這樣的淡化處理?而非受制於現在的台美關係?遊戲終究要面向市場,而此遊戲在政治上並不可能對美國政治起到多大的作用。我就問:有多少美國玩家、國際玩家會玩到這款遊戲?如果在遊戲中「辱美」,又能多大程度影響到美國的國際形象?

不可否認,不論是在二戰,還是2023,在大國博弈之下,台灣確實只能選邊站。就像現在,中美貿易戰下、晶片戰爭下,台灣在國際上究竟應該向誰靠攏,常常是我們自己無法決定的。台積電的技術究竟是會被美國轉移走,還是要等到對岸所謂「和平/武力統一」台灣時,再讓中國拿走?也不是我們能選擇的。

一切都是這麽無可奈何,而在這種時候,這類遊戲的存在,不就正好可以作為一種史觀上的提醒嗎?提醒我們其實都被中國、美國拿著武器對付過(而日本人當然也有),即便有時候他們這樣做可能是必要之惡。國際上沒有哪個強權是仁慈的,當年我們無法阻止外國勢力對我們空襲轟炸,但可以躲避、可以求存。而現在,我們可能政治上不得不依附某些國際強權,但我們還是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5.144.227.27 (臺灣)
PTT 網址

Supasizeit 03/12 18:07我覺得吹國產無可厚非 那些吹匪區遊

Supasizeit 03/12 18:07戲的才應該吊路燈

siliver 03/12 18:08別噁心了好不好,皇民化運動就是要找出忠

Anvec 03/12 18:08用歷史背景當遊戲就是種創作

siliver 03/12 18:08成的奴才幫忙管,還要看身家背景的,一般平

Anvec 03/12 18:08比如三國志一系列遊戲 也是參雜很多創作

siliver 03/12 18:08民佃農哪有可能

Anvec 03/12 18:10引起民眾對那段歷史有興趣 是正面的影響

Anvec 03/12 18:10 事前講好參雜創作就好

wps0315 03/12 18:10白色恐怖也是要找不忠誠的狗,留下忠誠的

Anvec 03/12 18:10當然不能否認 三國志遊戲對大家對三國的認

Anvec 03/12 18:10知會有影響

Inkthink 03/12 20:02在Steam買好評的遊戲沒啥討論價值

lbowlbow 03/13 00:28還在被美國拿走